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由于课下活动的干扰,学生一开始上课时,很难快速进入听课状态,这就需要教师要对新课的导入进行研究,使导入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求使其快速进入状态。精心设计好的导入有助于学生快速完成角色的转换,从课下松驰状态进入到紧张高效的课上状态。高中化学导入新课时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呢?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1)建立师生情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才会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
(2)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对学习产生兴趣,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二、运用导入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新旧知识点与点的衔接,又要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切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做到抓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及情感目标的达成,趣味性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各种典故、时事政治、故事比喻,甚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味实验、“厨房化学”等都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它们都可以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缩短教师与学生、高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
(3)适度性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新课导入的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直观导入新课。高中化学课本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作为导入,既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我分别取了三支试管,每一个里面分别加入NH 4Cl、NaAc和NaCl晶体,再把蒸馏水加进去,使其充分溶解,然后我拿出PH试纸分别测定各个溶液的酸碱值,三个试管中均出现了不同的颜色,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笔者抛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高昂情绪下,开始了今天的课程“盐类的水解”。这一导入,起到了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2)讲述故事导入新课。导入讲究趣味性和针对性,平时注意搜集一些和化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比如学习氯气时可用下面故事导入: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上,长约60 km的战线上,有一股黄绿色的云团借助风势飘向法军阵地。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猝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的气体涌来,先是咳嗽继而喘息,有的拼命挣扎,有的口吐黄液慢慢倒下。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人类战争的史册。那么德军使用的化学武器为什么这样厉害呢?学完本节内容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引出本节课题——氯气。通过惊险的故事导入正课的方法是屡试常新的一种导入方法,而且内容可多种多样,形式亦可花样翻新,只要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均可。
(3)通过生活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导入新课。生活处处皆化学,我们要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比如,我在讲授“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这一节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放过鞭炮啊?”学生齐声答:“放过。”我又接着问:“那么,点燃引线后,我们可以看到爆炸的声和光,这里有化学反应,热能与光能的转化过程,咱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由于这是从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入手,所以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开始了今天的新课讲授。
(4)通过社会热点导入新课。什么是社会热点呢?也就是指与社会生活、医疗、环保和生产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这一类热点往往是大家关心的热点,也是我们茶余饭后常常谈论的。所以,学生也会有所耳闻,甚至还会很感兴趣,有了这一兴趣作基础,引入正课就轻而易举了。比如,我们在讲授“蛋白质的性质”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劣质奶粉销售而引发的相关恶性新闻和相关数据,这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出这些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为2~3%,最低的只有0.37%,大大低于国家标准12~18%。权威医生介绍,长期食用劣质奶粉的婴儿由于缺乏身体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造血功能发生障碍,内脏功能衰竭,免疫力低下,因此出现上述症状,甚至夭折。所以,我们要更好地认识一下蛋白质,切入正课。
(5)通过名人轶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新课。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入名人轶事,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化学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很多,如在讲授《苯及其同系物》时,可通过凯库勒致力于研究苯的结构时,因过度疲劳而进入梦乡,却由一梦境而得到启发,提出了苯的凯库勒式结构。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会使枯燥乏味的结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懂,学习态度会更端正,更有利于教学。
(6)通过“以旧引新”导入新课。新课程化学内容多,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上紧密,系统性较强。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往往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入手点,引出本节内容。这样导入的好处在于利用旧知识作为铺垫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有启有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旧知识。
(7)设计练习导入新课。在化学课中,好多章节联系非常紧密。可以预先设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完成,但要注意作业中既要涉及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要有下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大家不会的我们下节课共同讨论,这样,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发现所缺乏的知识,上课时便会集中精力听讲,教师也就顺势引出了新课的内容。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1)建立师生情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才会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
(2)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对学习产生兴趣,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二、运用导入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新旧知识点与点的衔接,又要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切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做到抓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及情感目标的达成,趣味性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各种典故、时事政治、故事比喻,甚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味实验、“厨房化学”等都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它们都可以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缩短教师与学生、高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
(3)适度性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新课导入的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直观导入新课。高中化学课本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作为导入,既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我分别取了三支试管,每一个里面分别加入NH 4Cl、NaAc和NaCl晶体,再把蒸馏水加进去,使其充分溶解,然后我拿出PH试纸分别测定各个溶液的酸碱值,三个试管中均出现了不同的颜色,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笔者抛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高昂情绪下,开始了今天的课程“盐类的水解”。这一导入,起到了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2)讲述故事导入新课。导入讲究趣味性和针对性,平时注意搜集一些和化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比如学习氯气时可用下面故事导入: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上,长约60 km的战线上,有一股黄绿色的云团借助风势飘向法军阵地。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猝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的气体涌来,先是咳嗽继而喘息,有的拼命挣扎,有的口吐黄液慢慢倒下。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人类战争的史册。那么德军使用的化学武器为什么这样厉害呢?学完本节内容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引出本节课题——氯气。通过惊险的故事导入正课的方法是屡试常新的一种导入方法,而且内容可多种多样,形式亦可花样翻新,只要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均可。
(3)通过生活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导入新课。生活处处皆化学,我们要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比如,我在讲授“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这一节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放过鞭炮啊?”学生齐声答:“放过。”我又接着问:“那么,点燃引线后,我们可以看到爆炸的声和光,这里有化学反应,热能与光能的转化过程,咱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由于这是从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入手,所以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开始了今天的新课讲授。
(4)通过社会热点导入新课。什么是社会热点呢?也就是指与社会生活、医疗、环保和生产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这一类热点往往是大家关心的热点,也是我们茶余饭后常常谈论的。所以,学生也会有所耳闻,甚至还会很感兴趣,有了这一兴趣作基础,引入正课就轻而易举了。比如,我们在讲授“蛋白质的性质”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劣质奶粉销售而引发的相关恶性新闻和相关数据,这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出这些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为2~3%,最低的只有0.37%,大大低于国家标准12~18%。权威医生介绍,长期食用劣质奶粉的婴儿由于缺乏身体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造血功能发生障碍,内脏功能衰竭,免疫力低下,因此出现上述症状,甚至夭折。所以,我们要更好地认识一下蛋白质,切入正课。
(5)通过名人轶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新课。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入名人轶事,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化学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很多,如在讲授《苯及其同系物》时,可通过凯库勒致力于研究苯的结构时,因过度疲劳而进入梦乡,却由一梦境而得到启发,提出了苯的凯库勒式结构。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会使枯燥乏味的结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懂,学习态度会更端正,更有利于教学。
(6)通过“以旧引新”导入新课。新课程化学内容多,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上紧密,系统性较强。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往往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入手点,引出本节内容。这样导入的好处在于利用旧知识作为铺垫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有启有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旧知识。
(7)设计练习导入新课。在化学课中,好多章节联系非常紧密。可以预先设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完成,但要注意作业中既要涉及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要有下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大家不会的我们下节课共同讨论,这样,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发现所缺乏的知识,上课时便会集中精力听讲,教师也就顺势引出了新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