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初中学段的学生要“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以及“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作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救国救民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了“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等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思想体系,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新时代加强中学生劳动教育仍具有很强的启示。
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来源于生产劳动,服务于生产实践,与生产劳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存在着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天然优势。因此,可以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融合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劳动、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再从劳动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情感教育、安全教育、实践教育出发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基于化学知识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劳动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弘扬化学教材中的劳动精神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对劳动精神是极为推崇的,无论是“行是知之始”,还是“教学做”以“做”为核心等,都对劳动精神进行了弘扬。并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引领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我们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初中化学教材中体现劳动精神的素材,有的素材可能只是一句话或一道习题,建议通过播放视频或照片的形式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感受劳动人民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同时也丰富了化学课堂教学。如在“金属的冶炼”教学时,可播放古代干将莫邪铸剑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古代劳动人民发挥工匠精神冶炼金属,再播放现代高炉炼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劳动技术的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在“溶液的配制”教学时,可播放农民配制10%食盐水进行小麦选种的视频。在“碱和盐”的教学中,可播放配制农和喷洒药波尔多液,腐熟和使用农家肥的视频。在教授“过滤”操作时,可让学生联想哪些劳动中也使用了过滤操作,再播放环卫工人清理河道垃圾,考古工作者清洗文物碎片等照片。
通过化学课堂,引导中学生领会劳动人民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的精神和提升劳动技术、效率的途径,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劳动技能
陶行知先生将劳动教育以校训、歌谣、课程设置、评测内容等多种形式体现在他的施教过程中。当年,晓庄学校不请工人,而是学生做饭扫除,这些劳动教育的目标就是重塑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思想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获得劳动技能,还可通过化学学科知识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在每年初三学生学习完沪教版化学9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溶解”和“除油污”的知识后,可组织学生按小组开展两项化学实验劳动竞赛。第一项是“配糖水”竞赛,每一组发2块单晶冰糖,要求学生用最快时间把2块冰糖溶解在50mL水中,每组先设计方案,然后寻找适当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学生自己找到了碾碎固体,搅拌和加热这些可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方法,也学习到了生活中使用洗衣粉,服用板蓝根等药品的劳动技能。第二项是“洗试管”竞赛,每一组先做油水混合实验,掌握油脂不溶于水的性质,然后要求学生规定时间内利用洗洁精和水,以及试管刷、酒精灯等把试管洗到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形成均匀水膜的标准,以晾干后试管的洁净程度为评判标准。这项竞赛开展后,要求学生双休日在家帮父母洗一次碗和玻璃杯。事后,有的家长向老师反映孩子洗的碗和杯子比家长洗的更干净。
学生在实践、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必然加深对劳动的喜爱,进而养成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参与化学工艺的劳动实践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在一次开学典礼上他和学生讲“所以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做我们的指导员,因为我们有不及他们之处。”学生的家长群体就是一群劳动者,他们有着丰富的劳动经验,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向家长学习劳动技能,和家长一起参与化学工艺劳动实践。
每年初三秋季开学,可以布置学生进行三选一的家庭化学工艺劳动实践,用视频和照片记录实践的历程。三项化学工艺劳动实践的内容分别是:酿制葡萄酒,制作酒酿和腌制皮蛋。待初三春季开学后,这些工艺从包含的化学知识正好可以传授给学生:酿制葡萄酒说明葡萄糖可以转化为酒精;制作酒酿则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为酒精。腌制皮蛋这充分说明了碱的相关性质:腐蚀性,使蛋白质发生变化等。
通过家庭式的劳动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进而提升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同时,将劳动与化学学科学习相结合,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四、激發化学科学的劳动创造
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在他看来,劳动对于人类的进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既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条件。
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地球淡水资源紧缺,如何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海水进行除杂和淡化;天天使用的自来水是经过吸附、沉降、过滤、消毒等净水方法获得的;发电的形式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核发电。当学生学生了解了这些化学学科知识,就会知道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劳动才能换来,无数使社会发生进步的化学技术和方法都是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素养和能力的劳动者,鼓励学生学习和借鉴前人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激发学生进行劳动的创新创造。
化学学科是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研究理论知识的自然科学,存在着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天然优势。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劳动者,我们要不断研究化学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将二者统一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不断寻找在融合中相互促进的路径,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作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救国救民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了“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等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思想体系,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新时代加强中学生劳动教育仍具有很强的启示。
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来源于生产劳动,服务于生产实践,与生产劳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存在着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天然优势。因此,可以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融合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劳动、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再从劳动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情感教育、安全教育、实践教育出发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基于化学知识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劳动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弘扬化学教材中的劳动精神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对劳动精神是极为推崇的,无论是“行是知之始”,还是“教学做”以“做”为核心等,都对劳动精神进行了弘扬。并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引领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我们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初中化学教材中体现劳动精神的素材,有的素材可能只是一句话或一道习题,建议通过播放视频或照片的形式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感受劳动人民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同时也丰富了化学课堂教学。如在“金属的冶炼”教学时,可播放古代干将莫邪铸剑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古代劳动人民发挥工匠精神冶炼金属,再播放现代高炉炼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劳动技术的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在“溶液的配制”教学时,可播放农民配制10%食盐水进行小麦选种的视频。在“碱和盐”的教学中,可播放配制农和喷洒药波尔多液,腐熟和使用农家肥的视频。在教授“过滤”操作时,可让学生联想哪些劳动中也使用了过滤操作,再播放环卫工人清理河道垃圾,考古工作者清洗文物碎片等照片。
通过化学课堂,引导中学生领会劳动人民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的精神和提升劳动技术、效率的途径,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劳动技能
陶行知先生将劳动教育以校训、歌谣、课程设置、评测内容等多种形式体现在他的施教过程中。当年,晓庄学校不请工人,而是学生做饭扫除,这些劳动教育的目标就是重塑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思想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获得劳动技能,还可通过化学学科知识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在每年初三学生学习完沪教版化学9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溶解”和“除油污”的知识后,可组织学生按小组开展两项化学实验劳动竞赛。第一项是“配糖水”竞赛,每一组发2块单晶冰糖,要求学生用最快时间把2块冰糖溶解在50mL水中,每组先设计方案,然后寻找适当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学生自己找到了碾碎固体,搅拌和加热这些可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方法,也学习到了生活中使用洗衣粉,服用板蓝根等药品的劳动技能。第二项是“洗试管”竞赛,每一组先做油水混合实验,掌握油脂不溶于水的性质,然后要求学生规定时间内利用洗洁精和水,以及试管刷、酒精灯等把试管洗到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形成均匀水膜的标准,以晾干后试管的洁净程度为评判标准。这项竞赛开展后,要求学生双休日在家帮父母洗一次碗和玻璃杯。事后,有的家长向老师反映孩子洗的碗和杯子比家长洗的更干净。
学生在实践、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必然加深对劳动的喜爱,进而养成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参与化学工艺的劳动实践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在一次开学典礼上他和学生讲“所以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做我们的指导员,因为我们有不及他们之处。”学生的家长群体就是一群劳动者,他们有着丰富的劳动经验,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向家长学习劳动技能,和家长一起参与化学工艺劳动实践。
每年初三秋季开学,可以布置学生进行三选一的家庭化学工艺劳动实践,用视频和照片记录实践的历程。三项化学工艺劳动实践的内容分别是:酿制葡萄酒,制作酒酿和腌制皮蛋。待初三春季开学后,这些工艺从包含的化学知识正好可以传授给学生:酿制葡萄酒说明葡萄糖可以转化为酒精;制作酒酿则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为酒精。腌制皮蛋这充分说明了碱的相关性质:腐蚀性,使蛋白质发生变化等。
通过家庭式的劳动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进而提升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同时,将劳动与化学学科学习相结合,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四、激發化学科学的劳动创造
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在他看来,劳动对于人类的进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既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条件。
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地球淡水资源紧缺,如何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海水进行除杂和淡化;天天使用的自来水是经过吸附、沉降、过滤、消毒等净水方法获得的;发电的形式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核发电。当学生学生了解了这些化学学科知识,就会知道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劳动才能换来,无数使社会发生进步的化学技术和方法都是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素养和能力的劳动者,鼓励学生学习和借鉴前人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激发学生进行劳动的创新创造。
化学学科是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研究理论知识的自然科学,存在着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天然优势。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劳动者,我们要不断研究化学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将二者统一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不断寻找在融合中相互促进的路径,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