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马铃薯食用部分受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毒害,其生物可给性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镉浓度污染下,马铃薯中镉(Cd)的生物可给性以及土壤有效态镉对马铃薯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安全食用提供借鉴.将贵州省主栽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种植于采集自威宁、纳雍、凤冈的盆栽土壤中,利用体外(In vitro)模拟胃肠消化(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PBET)法研究马铃薯中Cd的生物可给性及土壤中有效态镉.结果表明在镉污染浓度分别为0,0.5,1.
【机 构】
: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食用部分受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毒害,其生物可给性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镉浓度污染下,马铃薯中镉(Cd)的生物可给性以及土壤有效态镉对马铃薯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安全食用提供借鉴.将贵州省主栽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种植于采集自威宁、纳雍、凤冈的盆栽土壤中,利用体外(In vitro)模拟胃肠消化(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PBET)法研究马铃薯中Cd的生物可给性及土壤中有效态镉.结果表明在镉污染浓度分别为0,0.5,1.0,1.5和2.0 mg/kg下,在威宁、纳雍、凤冈盆栽土壤上种植的马铃薯,镉的生物可给性在胃阶段的分别为1.18%~2.87%、2.09%~3.87%、1.74%~4.54%;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0.34%~1.43%、0.83%~1.34%、0.84%~2.20%.在3个地区不同土壤中,马铃薯的生物可给性均与镉污染浓度呈正相关,马铃薯镉的生物可给性在胃阶段均比在小肠阶段高.土壤镉的有效性越高,镉的生物可给性越高,且马铃薯镉的生物可给性(PCd)与土壤有效态(SCd)之间的拟合程度很好.镉污染下马铃薯的胃阶段生物可给性是纳雍土壤最大,凤冈土壤次之,威宁土壤最小;小肠阶段生物可给性是凤冈土壤最大,纳雍土壤次之,威宁土壤最小.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指数危害商(HQ)均<1.0,说明该试验马铃薯中Cd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
其他文献
为筛选适宜牡丹江地区种植的马铃薯高产优质品种,2021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温春镇以\'克新13号\'为对照,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自育的8个马铃薯新品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新品系\'M019-6\'产量最高(68495 kg/hm2),\'M019-8\'产量次之(63537 kg/hm2),\'M016-2\'再次(62577 kg/hm2),分别较\'克新13号\'(CK)增产13.94%、5.70%和4.10%,且和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作为粮、菜、饲兼用型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但受干旱的影响,干旱半干旱区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抗旱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研究以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参数为主要指标的马铃薯抗旱性评价方法,以\'陇薯6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和\'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对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叶片厚度、中脉厚度、叶片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RT)和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RL)、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我谨代表《中国畜牧业》杂志社,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杂志社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覆膜栽培早已成为常见的种植方式,对于地膜覆盖的研究,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为研究不同颜色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中薯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黑白双色地膜处理,未覆膜为对照处理,对其膜下15 cm处土壤温度、出苗时间、农艺性状及收获产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地膜处理对马铃薯出苗期有极显著影响,白色地膜处理出苗时间最短,相较于未覆膜提早5 d,覆盖黑色地膜较未覆膜延迟出苗4 d,黑白双色膜与未覆膜处理在出苗天数上无显著差异.在产量上,
马铃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马铃薯品质育种效率,研究选用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多年份、多品种、多地点种植的411份马铃薯块茎为材料,使用InfraXact Lab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分别对其进行光谱扫描,并用国标化学法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近红外定标软件(WinISIⅢ),采用一阶导数的数学处理(1,4,4,1)、标准正态变换和去趋势(SNV+Detrend)最佳组合的预处理方法,结合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odified partial least squares,MPLS)回归技术构建了马铃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是中国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重要的种植模式,具有促进资源利用和提高产量优势,但对于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养分吸收积累的特性并不清楚.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马铃薯单作(CK)和马铃薯玉米2??2间作(T)两种种植模式,研究间作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大量元素积累、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马铃薯全生育期地上部、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利于干物质向块茎分配;间作增加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和块茎对氮素的吸收,显著增加马铃薯块茎中钾、钙、镁的积累,增加大量和中量养分在马铃薯生育后期向块茎的分配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虽然中国马铃薯单产正在稳步上升,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异,拥有很大的增产空间.为改良土壤性质而提高马铃薯产量,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特制有机基质、玉米秸秆、椰糠3种不同基质及其不同添加比例改良黏性紫色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有玉米秸秆或椰糠的紫色土收获的马铃薯产量分别为57517和59908 kg/hm2,相比于纯紫色土分别提高65.42%和72.30%.混有玉米秸秆或椰糠的紫色土种植的马铃薯株高、单株结薯数、块茎干物质积累上均有显著优势.研究发现紫色土中掺入60%的玉米
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做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近日,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全面总结2021年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孙好勤、全国畜牧总站站长王宗礼出席会议并讲话.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主持开幕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配套办法等文件精神,认清发展形势,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遗传改良计划实施,12月29日,全国畜牧总站在京举办国家畜禽遗传改良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出席培训班并讲话,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创新发展处处长王杕到班指导.
马铃薯生产中常常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为探讨生物炭有机肥对马铃薯生产的作用,以马铃薯品系\'0201-17\'为试验材料,设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45%高塔园林复合肥60 kg/667m2+尿素10 kg/667m2),常规施肥减量10%~50%分别替代30~70 kg/667m2的生物炭有机肥(复合肥和生物炭有机肥为底肥、尿素为追肥),共7个处理,研究生物炭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马铃薯性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减施10%的处理T3,其肥料农学效率、商品薯率、块茎产量及扣除肥料成本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