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近年来的小学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的灵活,这也加大了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理解和解决的难度。而要想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转化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解题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大有裨益。为此,本文主要对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转化策略;小学数学;解题教学
一、 引言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新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导致他们在面对灵活较高的数学问题时,光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快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将数学题目进行分类,然后对同一类数学题目采取相同的解题思路进行解答,并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该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背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但是一旦数学题目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找到正确的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而轉变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改善这一问题,其可以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熟悉的问题,将数学问题简单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 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转化策略,不仅能够将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转化策略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么教师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应用原则。
第一,熟练原则。即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自己陌生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自己熟悉的数学题型。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若干个简单且相互联系的小问题。当学生掌握了这一原则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第二,简明原则。即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将问题的核心转化为若干个基础性问题。而学生要想实现这一转化,那么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并能够形成正确、清晰的知识组织架构,这样才不会在转化的过程中陷入误区。
第三,典型原则。即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将不常见数学问题转化为在练习中常见的典型问题,并结合已经建立的问题模型,快速的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升学生数学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三、 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数”“形”的相互转化
“数”“形”是数学知识的两大表现形式,且这二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和优势互补。但是小学生主要以具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逻辑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在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时,会存在较大的困难。而通过“数”“形”转化的方式,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题目进行理解,并快速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转化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摆实物法。该方法在数学计算以及图形转化等知识学习中经常被用到。第二,画图法,该方法适用于小学数学的多个知识点的学习。例如,在对以下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法,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1:小学四年级2班一共有50名学生,在校运会中报名参加阅读社团的有24人,参加数学活动社团的有30人,其中两个社团都没参加的有8人,那么既参加了阅读社团又参加了数学社团的学生有所少人?
在面对该数学问题时,很多学生都会被其中的已知条件搞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该数学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韦恩图的方式表达该题目当中的数量关系。通过韦恩图我们会发现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为50-8=42(人),而参加阅读社团和数学社团的人数为30 24=54(人),那么同时参加两个社团的人数应当为54-42=12(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快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 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随着小学数学问题的难度不断增大,很多小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常常会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当要将数学问题按照难度合理设置阶梯,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划分为和学生思维水平相匹配的多个小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这几个小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这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最终找到复杂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是典型的利用局部突破整体问题的策略。例如,在对以下数学问题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该策略进行解答。
例2:学校要给一个长6米,宽4米,高度为3米的楼梯铺上地毯,那么总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毯。
在这道题当中并没有告诉我们每个台阶的宽度和高度,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算出每个台阶需要的地毯面积。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该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我们可以将所有台阶进行水平拼接,最终得到一个长方形,而这个长方形的长度就等于该楼梯的长度,而宽度就等于该楼梯的宽度。然后我们再将所有台阶的侧面进行拼接,同样也能够得到一个长方形,而这个长方形的长就等于该楼梯的高,宽即等于该楼梯的宽,因此,最终需要的地毯面积为6×3 4×3=30(平方米)。
(三) 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
大多数小学数学问题的规律都具有一般普遍性,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只要掌握了这个普遍规律,就可以快速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找到数学问题的普遍规律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例举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数学题目,然后让学生对此进行猜测,并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最后再将该规律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以此来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例如,在对以下数学问题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进行解决。
例3: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那么该线段一共可以有多少条线段?
很多学生在看到该数学问题时,不知道应当从何入手,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该线段上有2个点,那么就有1条线段;如果该线段上有3个点,那么就有3条线段;如果该线段上有4个点,那么就有6条线段,以此类推。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提示,猜测线段条数和点数存在这样的关系:1 2 3 … (n-1),然后在根据这个规律去进行验证,发现这个规律是正确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就可以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进行处理,从而快速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转化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要遵守转化策略的应用原则,并结合不同的题型选择不同的转化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转化思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真让军.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37).
[2]夏兵兵.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2017(5).
[3]沈万荣.小学数学解题中的转化策略探讨[J].人生十六七,2017(2).
[4]冯涛.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转化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7(27).
作者简介:
王育玺,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华岐中心小学。
关键词:转化策略;小学数学;解题教学
一、 引言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新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导致他们在面对灵活较高的数学问题时,光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快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将数学题目进行分类,然后对同一类数学题目采取相同的解题思路进行解答,并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该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背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但是一旦数学题目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找到正确的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而轉变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改善这一问题,其可以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熟悉的问题,将数学问题简单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 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转化策略,不仅能够将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转化策略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么教师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应用原则。
第一,熟练原则。即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自己陌生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自己熟悉的数学题型。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若干个简单且相互联系的小问题。当学生掌握了这一原则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第二,简明原则。即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将问题的核心转化为若干个基础性问题。而学生要想实现这一转化,那么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并能够形成正确、清晰的知识组织架构,这样才不会在转化的过程中陷入误区。
第三,典型原则。即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将不常见数学问题转化为在练习中常见的典型问题,并结合已经建立的问题模型,快速的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升学生数学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三、 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数”“形”的相互转化
“数”“形”是数学知识的两大表现形式,且这二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和优势互补。但是小学生主要以具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逻辑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在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时,会存在较大的困难。而通过“数”“形”转化的方式,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题目进行理解,并快速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转化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摆实物法。该方法在数学计算以及图形转化等知识学习中经常被用到。第二,画图法,该方法适用于小学数学的多个知识点的学习。例如,在对以下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法,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1:小学四年级2班一共有50名学生,在校运会中报名参加阅读社团的有24人,参加数学活动社团的有30人,其中两个社团都没参加的有8人,那么既参加了阅读社团又参加了数学社团的学生有所少人?
在面对该数学问题时,很多学生都会被其中的已知条件搞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该数学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韦恩图的方式表达该题目当中的数量关系。通过韦恩图我们会发现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为50-8=42(人),而参加阅读社团和数学社团的人数为30 24=54(人),那么同时参加两个社团的人数应当为54-42=12(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快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 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随着小学数学问题的难度不断增大,很多小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常常会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当要将数学问题按照难度合理设置阶梯,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划分为和学生思维水平相匹配的多个小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这几个小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这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最终找到复杂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是典型的利用局部突破整体问题的策略。例如,在对以下数学问题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该策略进行解答。
例2:学校要给一个长6米,宽4米,高度为3米的楼梯铺上地毯,那么总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毯。
在这道题当中并没有告诉我们每个台阶的宽度和高度,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算出每个台阶需要的地毯面积。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该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我们可以将所有台阶进行水平拼接,最终得到一个长方形,而这个长方形的长度就等于该楼梯的长度,而宽度就等于该楼梯的宽度。然后我们再将所有台阶的侧面进行拼接,同样也能够得到一个长方形,而这个长方形的长就等于该楼梯的高,宽即等于该楼梯的宽,因此,最终需要的地毯面积为6×3 4×3=30(平方米)。
(三) 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
大多数小学数学问题的规律都具有一般普遍性,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只要掌握了这个普遍规律,就可以快速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找到数学问题的普遍规律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例举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数学题目,然后让学生对此进行猜测,并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最后再将该规律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以此来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例如,在对以下数学问题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进行解决。
例3: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那么该线段一共可以有多少条线段?
很多学生在看到该数学问题时,不知道应当从何入手,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该线段上有2个点,那么就有1条线段;如果该线段上有3个点,那么就有3条线段;如果该线段上有4个点,那么就有6条线段,以此类推。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提示,猜测线段条数和点数存在这样的关系:1 2 3 … (n-1),然后在根据这个规律去进行验证,发现这个规律是正确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就可以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进行处理,从而快速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转化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要遵守转化策略的应用原则,并结合不同的题型选择不同的转化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转化思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真让军.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37).
[2]夏兵兵.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2017(5).
[3]沈万荣.小学数学解题中的转化策略探讨[J].人生十六七,2017(2).
[4]冯涛.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转化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7(27).
作者简介:
王育玺,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华岐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