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境界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uji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介绍
  民族精神在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占有重要分量。它可以体现在作品的主题指向上,可以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情怀上,还可以体现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一些优秀艺术作品,能让人们在更深层次上与之实现情感共鸣和精神交流,从而使其艺术价值与艺术境界都得到升华,积淀起更为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人物一
  丰子恺诗画境界
  张斌
  推算起来《丰子恺诗画》(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写作始于3年前,那时我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博士生,学院给予我一系列写作论述的训练,逻辑学、方法论、社会学、美学、哲学等,不一而足。贯于写诗画画的头脑开始“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在校园灰色的砖楼间、零星散落在草坪上的后现代雕塑作品间,我彷徨不安,从冬天厚实的红色羽绒服到夏天轻盈的白裙子,我的身影伫立又消失,伫立又消失。
  尽管我的选题是绘画中的“诗意”,尽管有意恢复“子恺漫画”为“子恺诗画”,但此时心中毫无诗意,怎能使论述尽如人意?开始时我只关注方法,深为西方学科强大的论述语境所迷惑,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以为中国学术有不如西学之处,即其论述没有科学的严密性和具体性,像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以诗评诗,评“冲淡”品为“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评“自然”品为“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诸如此类。读来虽美,但所论还是混沌,无条理,此方法实不可取。
  我在文字里寻找回去的路,只想进入丰子恺的艺术世界去体验,把体验到的说出来,宁愿自己所说的是另一首诗或另一幅画。现在可以说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吧。手持书稿,还是那样的一些文字,还是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学科知识和理论,但个中消息已经透露——“易”之道是“周圆遍满”的法则,所幸我在懵懂中归复的正是这一法则,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我在修改原来的研究方法时无意间走上了正道。何为“易”之道,要约如下:“易简”是其“易知易能”的象;“变易”是其用;“不易”是其本体。象、用、体三者合而为完整的学问之道。对本书而言,“丰子恺绘画中的诗意”是象,“分析诗意的不同类型”是用,“千古不变的人情”是体;或可说“丰子恺的绘画”是象,“诗意”是用,“修道”是体。以此之道研究丰子恺的绘画,得出丰子恺的绘画同样遵循“易”之道,如其“易简”的题材和笔墨,学习古今中外的艺术传统而“变易”的绘画风格,绘画中富有“不易”的人情。对我而言,研究丰子恺是象,体味其中诗意是用,提高自我修养是体。
  这“道”是极高明,极微妙,也是极重要的。而方法极平实地存在于论述对象里,二者相互依存,互为阴阳,极不易被觉察,难怪研究家们偏要苦心另去寻得一个特别的方法来,于是有了所谓的方法论。再者“生生之谓易”,此方法(易之道)不是机械、死板、吓人的架构,而是充满活力的动人气韵。学术界很重视研究方法,但往往在选择方法的开始就舍弃了这一大道,所套用的方法实为舶来品,故作艰深。志于学者不可不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人物二
  李可染:重新发现自然美
  李可染产生革新山水画的想法,始于1950年。他当时的口号是“深入生活”和“接受选择”,用他后来的话说,是“精读大自然”,而精读的方法唯有写生。他的写生贯穿于50至80年代,而集中于1954至1959年,先后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广东、广西、陕西诸省,每次出去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以上,都画回大量作品。最久的一次八个月,行程两万多里,得画两百余幅。为了一个好的景色,他经常徒步走数十里;每画一幅写生都要坐几小时甚至一天。在荒山野地之中,渴了喝几口凉水、饿了吃两口硬烧饼的境况是常事,有时还会遇到狂风大雨、急流险滩。为了写生,他付出了艰苦的代价。
  中国画论一向提倡“行万里路”“师法造化”,近代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诸位名家,都是写生高手。主张以西方写实主义改造传统绘画的徐悲鸿学派,更把写生(素描、速写)作为法宝。那么,李可染的写生和写生主张有什么特点,与这些画家有何不同?
  一曰“掌握自然规律”。在李可染看来,自然规律就是物象的“客观特点”,如结构、纹理、光线、质量感、空间关系等,掌握它们就需要先认识它们,在做法上则需做到又看又画。看只能得到一个模糊印象,只有写生才能真实具体地掌握它们。李可染有专门画树、画山的速写本,其中有一本题名《山的研究》的素描,画的竟都是山的照片。这种“掌握自然规律”的努力,在山水画家中是极少见的。
  二曰“要发现前人未发现的东西”。这是李可染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自然真实的东西变化无穷,前人不可能穷尽它。要突破前人框框,就必须对造化有新的发现。如何才能有新的发现呢?除了认真观察之外,他特别强调“不带成见”四字。他说:“抛掉成见,以为自己像是从別的星球上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觉,就能发现过去未发现的东西。”
  三曰“从对象中挖掘新的表现方法”。从写生开始,他就有意识地放弃传统笔墨程式,根据对象的形质特征和真实描绘的要求,寻找新的画法。他认为,凡是不能真实表现对象、不能真切传达现代人感觉的方法就应当放弃或改造。说:“形式要和现实结合,不然就没有生命。”
  四曰“从丰富到单纯”。李可染画写生,最初极力追求描绘的丰富性。他比喻说,要像榨油那样,把景色的好处一点一点榨取出来。丰富之后,再追求单纯和整体感,最后取得寓丰富于单纯的效果。
  五曰“酝酿意境和意匠经营”。李可染深知艺术不能一味描摹对象,因此经常强调对现实不能“愚忠”,不能把对象都画成“死的标本”。他提出“酝酿意境”,是指写生时要投入情感,做到景情结合。“意匠经营”,则是指精心设计表现手段,精心处理构图、形象、层次、气氛、笔墨,等等。
  (选自“华夏经纬网”,有删改)
  人物三
  王维:诗画意境寰宇传   何明星 刘洋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人中,王维是少数几个在生前就获得广泛知名度的诗人之一。杜甫曾用“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来形容王维诗歌的传播情况。确实,王维的诗歌,上接老庄清净无为、逍遥齐物之幽思,下开寄情山水、归隐自然的田园诗脉,开创了中国诗歌历史上极具特色的一个流派。
  王维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世界影响,甚至对于西方世界的影响要超过东方一些国家——如果说日本以僧侣为主体的汉诗创作对于王维的推崇与接受,不过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再次发扬光大的话,那么王维在美国、法国等西方世界的影响力,则是一种巨大突破。寄情山水、物我合一的思想理念对于强调主客二元世界之别的西方价值观是全新的,因此20世纪初期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西方的学者、作家、诗人,都纷纷加入到翻译中国诗歌的行列中,并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创作形式——“仿译”中国诗歌。
  加拿大诗人迈克尔·布洛克在1960年翻译出版了王维诗歌集《幽居的诗》,收入了他从意大利语转译成英文的《辋川集》组诗。该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诗歌最佳范本”,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作品集“中国系列”之中。迈克尔·布洛克深深感受到了王维诗歌所呈现的东西方世界观的差别,他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我必须说,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即人被认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点与西方观点不同,即人被视为割裂的观察者与评论者。”美国诗人、“深度意象派”代表罗伯特·勃莱将“仿译”王维诗歌升华为一种带有绘画创作性质的艺术活动。他翻译出版的王维诗作,特别聘请中国艺术家创作具有中国古典山水意境的图画出版,以此充分阐释王维诗歌的山水意境。在拉丁美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化用唐诗到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中,如在1971年出版的诗集《回归》中,就直接引用王维“酬张少府”中的诗句来抒发思想感情。美国作家艾略特·温伯格与帕斯合写了《读王维的十九种方式》,从翻译和诗歌的角度解析了王维诗《鹿柴》在多种语言中的代表性译文。一位英国读者在美国诗人巴恩斯通翻译的《王维诗选》后面写道:“这些诗是美丽的。它们勾画出如此生動的山脉、河流、竹林、荒野和孤独的意象。我是这么地喜欢这些诗,真的很惊讶,这些诗在一千多年后仍然持有如此庞大的力量。这本小书提醒着我们,即使跨越几个世纪和遥远的大陆,艺术的影响力仍然可以如此深远和有价值。”
  的确,正如这位英国读者所赞叹的,王维在千年前所创造的诗境,其安静、深邃在千年后日益繁忙、紧张的现代化社会,更具有魅力。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其他文献
小xiǎo猪zhū去qù找zhǎo小xiǎo兔tù玩wán。在zài路lù上shɑnɡ,它tā被bèi一yì只zhī大dà灰huī狼lánɡ抓zhuā住zhù了le。大dà灰huī狼lánɡ闻wén到dào小xiǎo猪zhū身shēn上shɑnɡ的de臭chòu味wèi,便biàn把bǎ小xiǎo猪zhū拎līn到dào盆pén里li,仔zǐ细xì地de搓cuō洗xǐ。洗xǐ完wán澡zǎo后hò
期刊
公ɡōnɡ鸡jī和hé兔tù子zi、鸭yā子zi是shì邻lín居jū。  一yì天tiān中zhōnɡ午wǔ,兔tù子zi向xiànɡ公ɡōnɡ鸡jī借jiè盆pén,公ɡōnɡ鸡jī说shuō:“我wǒ也yě要yào用yònɡ,不bú借jiè。”  傍bànɡ晚wǎn,突tū然rán刮ɡuā起qǐ了le大dà风fēnɡ,下xià起qǐ了le大dà雨yǔ。公ɡōnɡ鸡jī的de屋wū顶dǐnɡ被
期刊
阅读综述  1.分析环境。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指环境。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的发展,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在微型小说中,环境以单一场面为主,场面的自然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坐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考生在阅读鉴赏微型小说时,应从点到面,从小细节看大问题。一般说来,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包括
期刊
今jīn天tiān早zǎo晨chén起qǐ床chuánɡ,我wǒ发fā现xiàn房fánɡ间jiān里li有yǒu好hǎo几jǐ只zhī苍cānɡ蝇yinɡ,它tā们men一yí会huì儿er落luò在zài橱chú柜ɡuì上shɑnɡ,一yí会huì儿er趾zhǐ高ɡāo气qì昂ánɡ地de站zhàn在zài电diàn视shì机jī上shɑnɡ……妈mā妈mɑ胸xiōnɡ有yǒu成chénɡ竹z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一群人在沙漠中旅行时迷路了。水不多了,拿水那个人在水用完后对同伴们撒了个谎:水还有,并在壶中装了半壶沙子。结果这半壶“水”成为了他们最后走出沙漠的动力。  材料2:一个盲眼老人在临终前的愿望,就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可是他得了病,不能去北京,于是护士们和医生共同策划了一个谎言:他们将老人推到广场上,告诉已神志不清的老人,这就是北京天安门,并开始奏响
期刊
聚焦热点  热点1:2021年1月19日,《新闻联播》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系列报道,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热点2: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世界瞩目,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点燃冰雪运动火炬的意义,绝不限于冬奥会本身。冬奥梦交汇中国梦。冬奥竞技舞台具有凝心聚气的强大感召力,彰显着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敢于争先的
期刊
语言诗化  所谓诗化语言,就是具有诗的韵味、诗的意趣、诗的风格的语言。我们都知道诗歌具有三大特性:概括性、抒情性和音乐性。因而,诗化语言应是具有联想和想象的语言,是耐人寻味的蕴藉语言,是优美形象的灵动语言,是句式灵活、音韵和谐的语言。我们在写作时若能善用诗化的语言表达情意,一定更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怎样使语言诗化呢?  1.用修辞句诗化语言  我们在描述某件事或物的时候,可以使用修辞手法,换一种
期刊
主题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诸多代表、委员也纷纷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的构建。让我们共同走近文化遗产,了解传承者的努力,展望文化遗产的发展。  人物传奇  益新卓玛:“
期刊
有道是:“警句高于凡语,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是议论的血肉和基石。如果在论据贴切、典型的前提下,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选择论据,作文就会显得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说服力强。从论据的选取角度来看,有正面论据,亦有反面论据——这使得作文论证全面深刻,说服力强。本期沙龙,我们就“成功的背后”这一论点,从不同角度选取论据进行论证。  【角度一】  周祥:马丁·路德·金说过:“要最终评价一个人,不能看他在顺境时如何
期刊
知识付费,喜忧参半  新闻速递  2020年,一场疫情让足不出户的人们增加了对内容付费的意愿,知识付费行业规模预计突破392亿元,同比增长41%。但知识付费的发展状况可谓喜忧参半。近日,字节跳动曾豪掷20亿元补贴的“悟空问答”,于2021年2月3日停止运营、关闭服务;字节跳动旗下另一款知识付费产品“好好学习”,于1月20日停止运营。  观点一览  知识付费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源于人们对信息时代的惶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