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已经上报了申请公募牌照的资料,一切都等证监会的许可。”上海一家券商资管公司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根据规定,自6月1日起,券商资管的大集合产品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券商可以发行公募产品。
但由于证监会迟迟没有出台相关细则,券商获得公募牌照的时间还未有定论。北京一位券商资管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按照目前的情况,最早到三季度末,券商才能发行公募产品。
等待相关细则
“令我们着急的是,虽然已经将申请公募牌照的资料准备好,但相关配套细则尚未明确,我们还都在等待。”上海一家资管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6月15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服务机构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三部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均已结束征求意见。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些征求意见稿中,券商控股基金管理机构中的同业竞争问题、私募机构外包部分后台职能等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若相关征求意见稿能够正式推出,则将大大加快包括券商在内的各类机构申领公募基金业务牌照的进程。
上述北京券商资管负责人则相对乐观,基金公司发行产品至少需要一个月审批时间。
目前,很多券商资管公司的架构、人员配置以及产品设置都是按照基金公司来配置的,因此监管层令枪一响,多数券商能很快地发行公募产品。
“我估计最早在三季度末能发行公募产品。”上述北京券商资管负责人称,至于到时,是选择一家作为试点,还是一批作为试点,现在还不清楚监管层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券商已经有所行动。5月23日,兴业证券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关于申请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议案》,公司将向证监会申请开展公募业务资格。
5月25日,长江证券也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了《关于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议案》。
不仅如此,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光大证券、东北证券、海通证券等证券公司的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申报资料也都已经准备完毕。
“两条腿走路”
“也并不是所有的券商都乐意去发行公募产品。”上述北京人士表示,除了获得牌照需要一定的门槛,更多的是考虑投入产出比。
发行公募产品,不仅需要投研实力,还需有销售能力。过去集合理财产品的销售多集中在营业部,销售能力关系着整个公司的发展,这些都需要公司大量的投入。对于小券商来说,没有能力配置,所以干脆放弃公募牌照,专心地发展小集合和通道业务。
通道业务即资金池业务,券商开展类似信托的业务,赚取通道费用,门槛低,好操作,收入也很可观。
最近,差点卷入10亿元虚假套资案件的上海证券就是一个典型,当然这是一个激进、失败的例子。
上述北京人士认为,券商资管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类公募;一条是类信托。类公募,即申请公募牌照,发行公募产品;二是走信托业务道路,除了基础的通道业务,还包括专项计划、资产证券化等等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资管转型公募产品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公募市场被众多老牌基金公司占据,再加之资本市场持续多年熊市,如何发展,取得投资者的信任,是一个大难题。
“我们有压力,但是这也是券商的机遇。”上述北京人士说,事实上无论想与不想,券商都必须直面财富管理领域的激烈竞争,如果自己主动放弃公募牌照,面临的局势或更加被动。
抢发大集合
6月1日是一道分水岭,很多券商都在之前抢发大集合产品,以期望获得原有产品的入门凭证。
“北方一家券商匆忙上线一只产品,仅一周时间就匆忙结束了募集期,目的也是为了赶在6月1日之前。”一家公关公司的负责人如此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在大集合停发的预期下,这一势头愈演愈烈,新成立产品704只,规模剧增1114亿元。
在期限的最后5月份,券商更是不遗余力地发行新产品。5月份一个月,就发行440只产品,募集金额596亿元;而前4个月的发行量分别为18只、75只、151只以及181只。
其中,海通证券最为疯狂,5月份一共发行了42只产品。华融证券、华安证券、招商证券超过20只。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王晶表示,这些券商,不乏为获取公募资格而冲规模者,例如今年以来,恒泰证券新成立产品16只,资产规模也从12亿元激增至129亿元,申银万国新发产品16只,规模从4亿元增加至89亿元。相同的,华融证券、华安证券、东兴证券等券商的规模在经过半年备战后均冲过20亿元的门槛。
当然,在抢发大集合的队伍里,还有一批券商是冲着大集合灵活性的特性,或者担忧新政实施后公募资格申请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而抢发。譬如集合产品规模已高于20亿元的券商,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安信证券、国泰君安等等。
除此之外也不乏“淡定者”,财富证券、联讯证券、国盛证券等均没有发行新产品。
6月以来虽然停止了大集合产品的审批,但公募产品也遥遥无期,在这段等待时间。券商只能在积极发行小集合产品,6月份一共有118只小集合产品面世。
根据规定,自6月1日起,券商资管的大集合产品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券商可以发行公募产品。
但由于证监会迟迟没有出台相关细则,券商获得公募牌照的时间还未有定论。北京一位券商资管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按照目前的情况,最早到三季度末,券商才能发行公募产品。
等待相关细则
“令我们着急的是,虽然已经将申请公募牌照的资料准备好,但相关配套细则尚未明确,我们还都在等待。”上海一家资管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6月15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服务机构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三部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均已结束征求意见。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些征求意见稿中,券商控股基金管理机构中的同业竞争问题、私募机构外包部分后台职能等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若相关征求意见稿能够正式推出,则将大大加快包括券商在内的各类机构申领公募基金业务牌照的进程。
上述北京券商资管负责人则相对乐观,基金公司发行产品至少需要一个月审批时间。
目前,很多券商资管公司的架构、人员配置以及产品设置都是按照基金公司来配置的,因此监管层令枪一响,多数券商能很快地发行公募产品。
“我估计最早在三季度末能发行公募产品。”上述北京券商资管负责人称,至于到时,是选择一家作为试点,还是一批作为试点,现在还不清楚监管层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券商已经有所行动。5月23日,兴业证券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关于申请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议案》,公司将向证监会申请开展公募业务资格。
5月25日,长江证券也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了《关于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议案》。
不仅如此,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光大证券、东北证券、海通证券等证券公司的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申报资料也都已经准备完毕。
“两条腿走路”
“也并不是所有的券商都乐意去发行公募产品。”上述北京人士表示,除了获得牌照需要一定的门槛,更多的是考虑投入产出比。
发行公募产品,不仅需要投研实力,还需有销售能力。过去集合理财产品的销售多集中在营业部,销售能力关系着整个公司的发展,这些都需要公司大量的投入。对于小券商来说,没有能力配置,所以干脆放弃公募牌照,专心地发展小集合和通道业务。
通道业务即资金池业务,券商开展类似信托的业务,赚取通道费用,门槛低,好操作,收入也很可观。
最近,差点卷入10亿元虚假套资案件的上海证券就是一个典型,当然这是一个激进、失败的例子。
上述北京人士认为,券商资管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类公募;一条是类信托。类公募,即申请公募牌照,发行公募产品;二是走信托业务道路,除了基础的通道业务,还包括专项计划、资产证券化等等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资管转型公募产品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公募市场被众多老牌基金公司占据,再加之资本市场持续多年熊市,如何发展,取得投资者的信任,是一个大难题。
“我们有压力,但是这也是券商的机遇。”上述北京人士说,事实上无论想与不想,券商都必须直面财富管理领域的激烈竞争,如果自己主动放弃公募牌照,面临的局势或更加被动。
抢发大集合
6月1日是一道分水岭,很多券商都在之前抢发大集合产品,以期望获得原有产品的入门凭证。
“北方一家券商匆忙上线一只产品,仅一周时间就匆忙结束了募集期,目的也是为了赶在6月1日之前。”一家公关公司的负责人如此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在大集合停发的预期下,这一势头愈演愈烈,新成立产品704只,规模剧增1114亿元。
在期限的最后5月份,券商更是不遗余力地发行新产品。5月份一个月,就发行440只产品,募集金额596亿元;而前4个月的发行量分别为18只、75只、151只以及181只。
其中,海通证券最为疯狂,5月份一共发行了42只产品。华融证券、华安证券、招商证券超过20只。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王晶表示,这些券商,不乏为获取公募资格而冲规模者,例如今年以来,恒泰证券新成立产品16只,资产规模也从12亿元激增至129亿元,申银万国新发产品16只,规模从4亿元增加至89亿元。相同的,华融证券、华安证券、东兴证券等券商的规模在经过半年备战后均冲过20亿元的门槛。
当然,在抢发大集合的队伍里,还有一批券商是冲着大集合灵活性的特性,或者担忧新政实施后公募资格申请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而抢发。譬如集合产品规模已高于20亿元的券商,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安信证券、国泰君安等等。
除此之外也不乏“淡定者”,财富证券、联讯证券、国盛证券等均没有发行新产品。
6月以来虽然停止了大集合产品的审批,但公募产品也遥遥无期,在这段等待时间。券商只能在积极发行小集合产品,6月份一共有118只小集合产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