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稀土总量(TREO) 与稀土浸取量( SREO) 是评价这类矿产资源规模与可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但是四十多年来勘查评价方法一直以总量圈矿、以配分定性,与其采矿工艺和当前稀土价值不符。本文主要介绍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和矿体赋存部位及风化壳特征,同时对稀土总量和稀土浸取量两种圈矿做出方法评价。
[关键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稀土总量 稀土浸取量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20-1
0引言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特有的优势资源,该类矿床以黏土矿物吸附稀土离子为特征,稀土元素含量在原岩风化壳中发生次生富集,通常高出原岩2倍至数倍,与稀土元素呈独立矿物的风化壳砂矿床有显著区别。该类型矿床自20世纪60年代在赣南被发现以来,便以稀土配分类型齐全、稀土回收工艺简便而明显优于碱性岩、碳酸岩型等内生稀土矿,成为我国极具优势的宝贵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稀土资源开采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我国重点保护的限制性开采矿种。
1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质特征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主要分布在中酸性花岗岩的风化壳中,少数分布在火山岩和变质岩风化壳中,矿体形态及产状严格受风化壳的控制,随地形起伏而起伏。风化壳平面形态受含矿地质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母岩风化程度的制约。一般是沟谷愈复杂,风化壳平面形态愈复杂,相反则较简单、规整,而沟谷的复杂程度与含矿地质体较大不连续结构面及地形的相对切割深度直接相关,当含矿地质体相对切割较浅时,其风化壳形态较规整分散; 随着相对切割深度的增大,其平面形态愈加复杂。发育完整的风化壳自上而下一般分为腐植层、黏土化层、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及微风化层,其中以全风化层厚度最大矿体主要分布在全风化层中上部,常随含矿地质体的不同地貌要素而变化。矿体厚度一般是山头( 顶、梁、脊) > 山腰 > 山脚,在同一地貌类型和地貌单元中,地形平缓处的矿体大多厚于地形变陡的部位,山腰处的矿体厚度常更接近矿床的平均矿体厚度,山头与山脚则往往相应偏厚与偏薄。据赣南数十个矿床统计,矿体厚度一般 3 ~10 m,最厚可达 30 m,矿体平均品位一般为稀土总量( TREO) 0.07% ~0.16% ,稀土浸取量( SREO) 0.05% ~ 0.12% ,浸取率一般介于 55% ~85%,平均浸取率约 70%。矿体平面形态总体上除受含矿地质体沟谷网络特征的制约外,还受含矿层保存类型差异的影响,因而其平面形态一般较风化壳的平面形态更复杂,其规模、形态总是在风化壳平面轮廓之内变化。成矿母岩蚀变类型以硅化不发育为特征,主要蚀变交代作用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白云母化、黑云母化、高岭石化、萤石化等。其中与重稀土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白云母化、钠长石化、萤石化和氟碳钇钙矿化,与轻稀土有关的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
2矿体赋存部位及风化壳特征
以云南个旧青竹坡稀土矿为例,该矿区为一由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风化而成的轻稀土矿,稀土矿产于印支~燕山期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风化壳中。矿体形态取决于原岩风化壳厚度的变化,总体上呈面形分布,产状与地形坡度大体一致,在山沟陡坡冲沟处矿体变薄,局部被剥后出现无矿天窗。在平缓山坡上原岩的全风化层厚,矿体也较厚,且变化较小,品位亦均匀,大部分矿体裸露地表。风化壳厚大的部位较风化壳薄的部位有利益稀土矿的富集。山顶、山腰较山脚、沟谷部位有利益稀土矿的富集。花岗岩风化程度越高、粘土化程度越强,越有利益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钻孔中上部矿石比下部矿石稀土总量要高;稀土矿床为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基性岩、碱性岩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以轻稀土为主。全覆盖式花岗岩风化壳,其剖面由上而下:
(1)表土层:褐色粘土。厚度0~1.0米,平均厚度0.65米;一般稀土总量(TRE2O3)在0.049~0.082%之间。
(2)花岗岩全风化层:褐色、灰白色、灰褐色、局部呈肉红色土状、土块状细-中粒风化花岗岩。由高岭石、石英、长石组成,见大量长石颗粒分布。全风化层厚10.5~19.5米,平均厚度17.73米。为本区主要含矿层,本层稀土总量(TRE2O3)最高达0.339%,一般稀土总量(TRE2O3)在0.027~0.119%之间。
(3)花岗岩半风化层:浅黄色、褐色碎块状半风化花岗岩。本层厚0.8~2.0米,平均厚度1.68米;为含矿层之一,一般稀土总量(TRE203)在0.044~0.101%之间。
(4)花岗岩弱风化层:
花岗岩弱风化层:灰色、浅灰绿色、灰白色、褐色、局部呈浅黄色块状细至中粒弱风化花岗岩。厚0.5~3.9米,平均厚度1.82m。本层稀土总量(TRE2O3)最高达0.094%,一般稀土总量(TRE2O3)在0.047~0.083%之间。
3两种圈矿方法评价
3.1稀土总量圈矿
稀土总量圈矿是现行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评价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以稀土总量为主要评价对象,样品基本分析为稀土总量,依据稀土配分的测试结果,采用稀土总量的一般工业指标进行矿体的圈定连接和储量计算,并通过稀土浸取率得到稀土浸取储量及其浸取品位。此方法的优点是对稀土总量储量及其品位等数据控制较为准确,但对稀土浸取储量的控制明显不足。由于该类矿床具有工业价值且能够被回收利用的只是稀土浸取储量( 即可利用的稀土元素是用离子交换方式置换出来的) ,而不是所有稀土都可被回收利用,这在根本上决定了稀土总量圈矿的局限性。
3.2稀土浸取量圈矿
该方法与稀土总量圈矿不同,其评价的主要对象是稀土浸取储量,而不是稀土总量。样品基本分析为稀土浸取量,稀土总量作为次要评价对象用浸取率求得。此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与现有采矿工艺相互衔接,较稀土总量圈矿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圈出的矿体和计算的储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矿山生产需要,既保证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储量的动态管理和政府的宏观决策,找矿效果和勘查评价的可靠程度明显提高。且该方法方便快捷,在勘查成本和勘查进度等方面要明显优于传统的稀土总量圈矿,是当前经济合理的一种圈矿方法。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南岭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远景调查研究报告[Z].1990.
[2]蒋志.矿床效益估计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5: 12 -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 0204-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M].2003.
[关键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稀土总量 稀土浸取量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20-1
0引言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特有的优势资源,该类矿床以黏土矿物吸附稀土离子为特征,稀土元素含量在原岩风化壳中发生次生富集,通常高出原岩2倍至数倍,与稀土元素呈独立矿物的风化壳砂矿床有显著区别。该类型矿床自20世纪60年代在赣南被发现以来,便以稀土配分类型齐全、稀土回收工艺简便而明显优于碱性岩、碳酸岩型等内生稀土矿,成为我国极具优势的宝贵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稀土资源开采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我国重点保护的限制性开采矿种。
1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质特征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主要分布在中酸性花岗岩的风化壳中,少数分布在火山岩和变质岩风化壳中,矿体形态及产状严格受风化壳的控制,随地形起伏而起伏。风化壳平面形态受含矿地质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母岩风化程度的制约。一般是沟谷愈复杂,风化壳平面形态愈复杂,相反则较简单、规整,而沟谷的复杂程度与含矿地质体较大不连续结构面及地形的相对切割深度直接相关,当含矿地质体相对切割较浅时,其风化壳形态较规整分散; 随着相对切割深度的增大,其平面形态愈加复杂。发育完整的风化壳自上而下一般分为腐植层、黏土化层、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及微风化层,其中以全风化层厚度最大矿体主要分布在全风化层中上部,常随含矿地质体的不同地貌要素而变化。矿体厚度一般是山头( 顶、梁、脊) > 山腰 > 山脚,在同一地貌类型和地貌单元中,地形平缓处的矿体大多厚于地形变陡的部位,山腰处的矿体厚度常更接近矿床的平均矿体厚度,山头与山脚则往往相应偏厚与偏薄。据赣南数十个矿床统计,矿体厚度一般 3 ~10 m,最厚可达 30 m,矿体平均品位一般为稀土总量( TREO) 0.07% ~0.16% ,稀土浸取量( SREO) 0.05% ~ 0.12% ,浸取率一般介于 55% ~85%,平均浸取率约 70%。矿体平面形态总体上除受含矿地质体沟谷网络特征的制约外,还受含矿层保存类型差异的影响,因而其平面形态一般较风化壳的平面形态更复杂,其规模、形态总是在风化壳平面轮廓之内变化。成矿母岩蚀变类型以硅化不发育为特征,主要蚀变交代作用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白云母化、黑云母化、高岭石化、萤石化等。其中与重稀土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白云母化、钠长石化、萤石化和氟碳钇钙矿化,与轻稀土有关的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
2矿体赋存部位及风化壳特征
以云南个旧青竹坡稀土矿为例,该矿区为一由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风化而成的轻稀土矿,稀土矿产于印支~燕山期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风化壳中。矿体形态取决于原岩风化壳厚度的变化,总体上呈面形分布,产状与地形坡度大体一致,在山沟陡坡冲沟处矿体变薄,局部被剥后出现无矿天窗。在平缓山坡上原岩的全风化层厚,矿体也较厚,且变化较小,品位亦均匀,大部分矿体裸露地表。风化壳厚大的部位较风化壳薄的部位有利益稀土矿的富集。山顶、山腰较山脚、沟谷部位有利益稀土矿的富集。花岗岩风化程度越高、粘土化程度越强,越有利益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钻孔中上部矿石比下部矿石稀土总量要高;稀土矿床为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基性岩、碱性岩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以轻稀土为主。全覆盖式花岗岩风化壳,其剖面由上而下:
(1)表土层:褐色粘土。厚度0~1.0米,平均厚度0.65米;一般稀土总量(TRE2O3)在0.049~0.082%之间。
(2)花岗岩全风化层:褐色、灰白色、灰褐色、局部呈肉红色土状、土块状细-中粒风化花岗岩。由高岭石、石英、长石组成,见大量长石颗粒分布。全风化层厚10.5~19.5米,平均厚度17.73米。为本区主要含矿层,本层稀土总量(TRE2O3)最高达0.339%,一般稀土总量(TRE2O3)在0.027~0.119%之间。
(3)花岗岩半风化层:浅黄色、褐色碎块状半风化花岗岩。本层厚0.8~2.0米,平均厚度1.68米;为含矿层之一,一般稀土总量(TRE203)在0.044~0.101%之间。
(4)花岗岩弱风化层:
花岗岩弱风化层:灰色、浅灰绿色、灰白色、褐色、局部呈浅黄色块状细至中粒弱风化花岗岩。厚0.5~3.9米,平均厚度1.82m。本层稀土总量(TRE2O3)最高达0.094%,一般稀土总量(TRE2O3)在0.047~0.083%之间。
3两种圈矿方法评价
3.1稀土总量圈矿
稀土总量圈矿是现行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评价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以稀土总量为主要评价对象,样品基本分析为稀土总量,依据稀土配分的测试结果,采用稀土总量的一般工业指标进行矿体的圈定连接和储量计算,并通过稀土浸取率得到稀土浸取储量及其浸取品位。此方法的优点是对稀土总量储量及其品位等数据控制较为准确,但对稀土浸取储量的控制明显不足。由于该类矿床具有工业价值且能够被回收利用的只是稀土浸取储量( 即可利用的稀土元素是用离子交换方式置换出来的) ,而不是所有稀土都可被回收利用,这在根本上决定了稀土总量圈矿的局限性。
3.2稀土浸取量圈矿
该方法与稀土总量圈矿不同,其评价的主要对象是稀土浸取储量,而不是稀土总量。样品基本分析为稀土浸取量,稀土总量作为次要评价对象用浸取率求得。此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与现有采矿工艺相互衔接,较稀土总量圈矿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圈出的矿体和计算的储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矿山生产需要,既保证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储量的动态管理和政府的宏观决策,找矿效果和勘查评价的可靠程度明显提高。且该方法方便快捷,在勘查成本和勘查进度等方面要明显优于传统的稀土总量圈矿,是当前经济合理的一种圈矿方法。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南岭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远景调查研究报告[Z].1990.
[2]蒋志.矿床效益估计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5: 12 -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 0204-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M].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