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以来由于纺织业的发展,中国江南地区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着我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新型生产关系。从现代中国史学建立之初关于资本主义萌芽何时产生这个问题就争论不断,至今已经有了大半个世纪,但直到如今也未有接近尾声的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发现资料的逐渐丰富,已经涌现出了丰富的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李伯重先生整理了我国当时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概念,他把他们整理在《资本主义萌芽情节》(《读书》 1996年06期)中,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期归纳为战国说 ,明清说等六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说。他所坚持的“观点”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不应该沦为一种“泛萌芽化”,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不仅仅是一种情节。这一观点为中国明清时代纺织业的发展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当时中国是否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这一论题又提供了新的角度。
而关于中国明清纺织业发展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这一问题来看,从徐新吾的《中国和日本棉纺织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研究》(《历史研究》1981年06期),徐泓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范式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01期),袁志伟、刘怡的《侯外庐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人文杂志》2017年05期)等相关论文中,使得这个问题不断深入。本文从中得出三个阶段从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再到其纺织业发展带来的局限性而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所造成的影响,三方面来叙述。
一、明清江南地区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在我们所了解的众多资料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最为盛行,所以我们为探寻纺织业发展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响首先应该寻找明清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在樊红爽的《明代上海地区棉纺织业的形成原因和历史特点》(《黑龙江史志》2013年07期)中樊红爽解释了江南地区纺织业发展的一些原因:首先,江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的生长。而且江南的长三角地区因为位于长江三角洲,土质沉积,土壤肥沃,形成易于棉花生长的沙质肥沃土壤,所以棉花产量高。
其次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改进其纺织技术。尤其是元代元贞年间黄道婆将在海南崖州所学到的纺织技术带回家乡,并进行技术改造。黄道婆制成各种工具,极大地提高了江南地区的纺织效率。黄道婆还改革用错纱配色、棕线契花的工艺,从而织出了有名的“乌泥泾被”,这种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江南地区的纺织技术和效率,而且有效的打开了关中陇西等地的消费市场,为其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原因徐殳萍在其《明代松江府农村棉纺织业形成的基础条件》(《黑河学刊》2010年08期)中有详细的提及。
二、从明清纺织业的发展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王海明的《资本主义萌芽概念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中将资本主义萌芽下了个定义: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萌芽即当资本和雇佣关系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萌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是在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小农经济仍然处于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的情况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明朝中后期纺织业部门产生。
张一中在《明清间松江地区棉纺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中解释了明清纺织业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张一中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明清纺织业在江南地区中不仅普遍的发展了起来,还走上了商品化道路,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在其中,作者提到我国当时纺织的工具已经有所改进,纺织效率大大提升,当时的棉纺织业的加工程度与它所达到的分工水平相匹配,但是这些工具构造还比较简单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所以工具一般都只适宜一人使用,操作工具也无需太复雜的技术,因此棉纺织业大都以家庭手工业方式出现。但随着木棉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棉加工工具的进一步改进,棉纺织业又发展了起来,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已经开始走向专业化,逐渐开始出现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不过 ,对明清纺织业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种说法也有人持反对态度,李伯重在《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研究》2001年01期)中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是由纺织业发展而影响进化出来的,也不是英国那种先发展重工业然后从中发展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模式,他认为中国明清纺织业经济属于“斯密型成长”,纺织业发展所带来的的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而且江南地区经济仍是在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大背景下的家庭手工业,且江南地区走向近代化的可能很小。
三、明清纺织业的局限及对资本主义萌芽所造成的影响
在樊红爽的《明代上海地区棉纺织业的形成原因和历史特点》(《黑龙江史志》2013年07期)中樊红爽解释了明清纺织业的局限和没有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总体上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所以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纺织业注定活不长久。早在元朝,统治者就将棉花纳入常贡。1370年即洪武三年,“户部奏赏军用布,其数甚多,责令浙西四府秋粮内收布三十万匹。”由此可看来在当时,农民为了应对政府的压榨,只能靠增加产量这一途径。而且当时农民家中大都只有一机一杼,生产效率低下,所以农民只能靠延长劳动时间来增加布匹的产量。当然,明清纺织业局限并不仅仅是政府的层层剥削使当时明清民营手工业趋于破产的边缘,它还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仅仅停留在萌芽阶段,并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以现代的角度来看,尽管当时纺织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这种纺织业却仍然是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的一种家庭副业。在这种家庭手工副业里农民通过手纺,手织等的一系列工序,来使小农经济的农家内分工合作形成一种纽带,而这种纽带十分坚韧。即使在小农经济中出现一些狭小的棉纱商品市场,出现少数专业的纺纱、经纱人员,也难以撼动这种坚韧的纽带内部的紧密结合,使纱、布等纺织生产上还远没有形成社会专业的分工。其次,农业与手工业各道纺织工序紧密结合,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的同时,还要藉于手工纺织以图生存。因此,纺织业成为江南大多数农民家庭的主要副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小农经济中的农民根本无力也不可能革新生产工具。江南中地区虽然自元中叶黄道婆传播吸收纺织业的先进技术后,虽然总体上略有进步,效率提高 ,但此后 500 年,江南地区的纺织业技术和效率鲜少有大的进步。
侯欣一; 高文和在《浅议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对法律的影响》(《研究生法学》1997年03期)其中也用法律来解释资本主义萌芽国家限制织工的律法。
综上所述,以上文献的研究主要在于纺织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及局限。但是其研究缺少纺织行业没能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的详细解释,因此,我此后的研究方向为明清纺织业为何没能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深层原因,以及纺织业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深层影响。
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76000
而关于中国明清纺织业发展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这一问题来看,从徐新吾的《中国和日本棉纺织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研究》(《历史研究》1981年06期),徐泓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范式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01期),袁志伟、刘怡的《侯外庐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人文杂志》2017年05期)等相关论文中,使得这个问题不断深入。本文从中得出三个阶段从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再到其纺织业发展带来的局限性而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所造成的影响,三方面来叙述。
一、明清江南地区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在我们所了解的众多资料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最为盛行,所以我们为探寻纺织业发展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响首先应该寻找明清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在樊红爽的《明代上海地区棉纺织业的形成原因和历史特点》(《黑龙江史志》2013年07期)中樊红爽解释了江南地区纺织业发展的一些原因:首先,江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的生长。而且江南的长三角地区因为位于长江三角洲,土质沉积,土壤肥沃,形成易于棉花生长的沙质肥沃土壤,所以棉花产量高。
其次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改进其纺织技术。尤其是元代元贞年间黄道婆将在海南崖州所学到的纺织技术带回家乡,并进行技术改造。黄道婆制成各种工具,极大地提高了江南地区的纺织效率。黄道婆还改革用错纱配色、棕线契花的工艺,从而织出了有名的“乌泥泾被”,这种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江南地区的纺织技术和效率,而且有效的打开了关中陇西等地的消费市场,为其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原因徐殳萍在其《明代松江府农村棉纺织业形成的基础条件》(《黑河学刊》2010年08期)中有详细的提及。
二、从明清纺织业的发展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王海明的《资本主义萌芽概念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中将资本主义萌芽下了个定义: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萌芽即当资本和雇佣关系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萌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是在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小农经济仍然处于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的情况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明朝中后期纺织业部门产生。
张一中在《明清间松江地区棉纺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中解释了明清纺织业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张一中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明清纺织业在江南地区中不仅普遍的发展了起来,还走上了商品化道路,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在其中,作者提到我国当时纺织的工具已经有所改进,纺织效率大大提升,当时的棉纺织业的加工程度与它所达到的分工水平相匹配,但是这些工具构造还比较简单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所以工具一般都只适宜一人使用,操作工具也无需太复雜的技术,因此棉纺织业大都以家庭手工业方式出现。但随着木棉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棉加工工具的进一步改进,棉纺织业又发展了起来,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已经开始走向专业化,逐渐开始出现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不过 ,对明清纺织业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种说法也有人持反对态度,李伯重在《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研究》2001年01期)中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是由纺织业发展而影响进化出来的,也不是英国那种先发展重工业然后从中发展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模式,他认为中国明清纺织业经济属于“斯密型成长”,纺织业发展所带来的的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而且江南地区经济仍是在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大背景下的家庭手工业,且江南地区走向近代化的可能很小。
三、明清纺织业的局限及对资本主义萌芽所造成的影响
在樊红爽的《明代上海地区棉纺织业的形成原因和历史特点》(《黑龙江史志》2013年07期)中樊红爽解释了明清纺织业的局限和没有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总体上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所以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纺织业注定活不长久。早在元朝,统治者就将棉花纳入常贡。1370年即洪武三年,“户部奏赏军用布,其数甚多,责令浙西四府秋粮内收布三十万匹。”由此可看来在当时,农民为了应对政府的压榨,只能靠增加产量这一途径。而且当时农民家中大都只有一机一杼,生产效率低下,所以农民只能靠延长劳动时间来增加布匹的产量。当然,明清纺织业局限并不仅仅是政府的层层剥削使当时明清民营手工业趋于破产的边缘,它还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仅仅停留在萌芽阶段,并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以现代的角度来看,尽管当时纺织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这种纺织业却仍然是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的一种家庭副业。在这种家庭手工副业里农民通过手纺,手织等的一系列工序,来使小农经济的农家内分工合作形成一种纽带,而这种纽带十分坚韧。即使在小农经济中出现一些狭小的棉纱商品市场,出现少数专业的纺纱、经纱人员,也难以撼动这种坚韧的纽带内部的紧密结合,使纱、布等纺织生产上还远没有形成社会专业的分工。其次,农业与手工业各道纺织工序紧密结合,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的同时,还要藉于手工纺织以图生存。因此,纺织业成为江南大多数农民家庭的主要副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小农经济中的农民根本无力也不可能革新生产工具。江南中地区虽然自元中叶黄道婆传播吸收纺织业的先进技术后,虽然总体上略有进步,效率提高 ,但此后 500 年,江南地区的纺织业技术和效率鲜少有大的进步。
侯欣一; 高文和在《浅议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对法律的影响》(《研究生法学》1997年03期)其中也用法律来解释资本主义萌芽国家限制织工的律法。
综上所述,以上文献的研究主要在于纺织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及局限。但是其研究缺少纺织行业没能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的详细解释,因此,我此后的研究方向为明清纺织业为何没能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深层原因,以及纺织业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深层影响。
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