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楼藏床的“古床王”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k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藏之风大盛。在门类众多的收藏品中,古典家具备受青睐,尤其是明清古家具,年升值率在20%左右,未来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因而得到极高的重视。但是,受经济实力和收藏条件所限,众多明清家具收藏家,大多以收藏中小件家具为主,极少有人涉猎家具中的重器、大器——床。安徽省马鞍山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安徽省收藏协会理事、马鞍山金龙公司董事长刘维就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位。
  刘维从1994年开始收集古床,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收集古床20张,成立了德化堂古床馆,是名副其实的“古床王”。
  盖楼藏床——这是走进刘维公司我们最深刻的印象。
  老实讲,刘维的公司实在不像一个公司。一个院子一幢楼,院子里到处堆放着他收集的各色石头、石雕,楼里存放的则是他最主要的收藏——古床。公司办公楼正厅最显眼的地方摆的是床,其他厅堂和走廊两侧摆的也是床,每一楼层的各个房间里也塞满了床。
  据明代董斯张辑《广博物志》记载,床为神农氏发明。中国古典家具中的床有四种形式。除了榻,主要是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是由汉代的榻演变而来的,左、右和后面加上围子。架子床和拔步床都是明代开始流行的。
  架子床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正中是上床的门户。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挂帐,冬天保温,夏天防蚊,使人得以安寝。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起居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拔步床的独特之处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间“小木屋”。“拔步”,顾名思义,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这种床形体庞大,结构复杂,床前有一个小廊,形成很小的活动范围,俨然“房中有房、室内有室”,故被称为“床中床、罩中罩”。这是中国人发明的最奇特的床。考究的拔步床中有睡铺、马桶箱、梳妆台,小橱、首饰箱、点心箱、麻将桌、香烟抽屉等,大大提高了睡眠空间的舒适和私密程度。中国古典小说中,多有对生活细节和实景的描述,其中,提到奢华拔步床的地方很多。比如《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对探春卧房的描写——“凤姐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板儿又跑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金瓶梅》第二十九回有这样的描写:“看见妇人睡在正面一张新买的螺钿床上。原是因李瓶儿房中安着一张螺钿敞厅床,妇人旋教西门庆使了六十两银子,替他也买了这一张螺钿有栏干的床。两边槅扇都是螺钿攒遣花草翎毛,挂着紫纱帐幔,锦带银钩。”这张六十两银子买的螺钿敞厅床也就是拔步床。要知道,古代中国银子的价值是很高的。七八两银子就可以买到一亩良田。在明代,一个平民只要一两多银子就可以生活一年。
  床是人类最早的家具,也是和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家具。“一世做人,半生在床”。随着社会的发展,床也从单一功能的卧具,逐步发展到兼具材质名贵、做工考究、装饰华美、风格雅致等特点的艺术品。从床的用料、形制、做工、装饰、风格,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刘维收藏的古床,无论是简洁洗练的明式床,还是奢华繁琐的清式床;无论是精巧玲珑的小型床,还是富丽堂皇的大型床,几乎每张床都有雕刻和画工。这些雕刻画工取材广泛,精工细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相比较宫廷用床的纹样,这些来自民间的古床上所雕饰的图案纹样,手法更加自由奔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到山、水、云、龙、风,几乎无所不包;吉祥八宝、百事如意、福禄寿喜、福庆有余、五福捧寿。福寿三多、岁寒三友、锦上添花、牡丹戏凤、二龙戏珠、梅兰竹菊等广大民众喜闯乐见的吉祥图案,意趣横生,令人目不暇接。欣赏、感受这些古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确实回味无穷。这里的每一张古床,都是承载着珍贵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信息的载体,这也许才是古床真正价值之所在。
  刘维的出生地当涂县(马鞍山原属当涂县,1956年设市,1983年当涂县改属马鞍山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国时期东吴黄武元年(222),筑姑孰城,是为县城创建之始。隋开皇九年(589)定名当涂,曾为宋太平州、元太平路、明太平府治所,清代长江水师提署和安徽学政驻地。当涂县位于南京与芜湖之间,有长江岸线20公里,风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众多。南朝大诗人谢朓誉当涂为“山水都”,唐代大诗人李白终老长眠于此,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在当涂写下不朽佳作:“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刘维从小就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是他收藏古床的基础。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经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矿山黄梅山铁矿沦为省市有名的特困企业。刘维带领几十名工人承包了两台洗矿机,搞起了生产自救,取得一定的效益。1994年刘维主动向矿党委请缨,带头拿出自己参加工作前业余搞照相多年和承包洗矿机三年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钱27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带领200余名下岗职工。筹建成立了马鞍山市丙子山铁矿,任矿长。他还接收了黄梅山铁矿濒临倒闭的综合厂,任厂长,养活了百余名家属工。在刘维的领导下,丙子山铁矿几年下来成绩斐然。原本被视为扭亏无望、破产有望的黄梅山铁矿,不仅没有死掉,反而起死回生、走上复兴发展之路,而且全矿没有一人下岗,这个奇迹中,也有刘维一份功劳——在一篇讲述黄梅山铁矿这段奋斗历史的报告文学中,就有这位不吸烟、不喝酒、不逛娱乐场所,既有现代商业智慧又比较传统的企业当家人的事迹。矿长、矿党委书记这样评价刘维:接收综合厂对整个黄梅山的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刘矿长在最困难的时候能这样做,可以说是深明太义。刘维这个同志,很顾全大局。
  在这段艰苦创业的日子里,刘维因矿石销售经常跑苏州,结识了苏州收藏界的一些朋友。苏州在老宅改造过程中,一些民居被拆除,很多古床、旧家具被丢弃,有的竟被当作木柴烧火,刘维对此深感痛惜,于是萌生了收集古床的念头。
  从那以后,刘维辗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江苏、湖南、广东。四川、内蒙古等地,到处收集古床。每次都是一听到信息,就带上钱第一时间赶到卖主家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话说尽,再按照人家的开价交付一笔可观的现金,这才车拉、船载以归。一路之上又是历尽辛苦,只有等小心翼翼地将宝贝古床妥善安置在自己大楼的标准间中,才能算踏实。收集古床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真是一言难尽。置身在一张张历经千辛万苦收购来的古床中间,与它们朝夕相处,刘维时时都能够感受到这些历史变迁的“见证人”身上所散发出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许许多多曲折的传承故事之后,它们有了一个善待它们的好归宿,对此,刘维甚感欣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刘维收藏的明清古床已有201张,其中有80张是精品床,宝床有10张,轿、桌、几、案、椅、凳、榻、橱、箱、屏、架、匾、桶、盒等类民俗家具达1000多件,其他如根雕、玉雕、石雕等藏品不计其数。
  盛世兴收藏。刘维认为,这是国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积极意义。对于自己的收藏,他的态度很达观——中华历史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一个人,无论他是谁,与之相比都是极其渺小的,能在有限的人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尽一份力,就已经很有满足感了。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保护文化遗产,希望文化遗产益寿延年,而我们只是过客而已。古往今来所有的收藏家,都只是“曾经拥有”,其收藏最终还是百川归海,回归国家和社会。中国古典家具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强烈的东方情调和民族风格。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床就是典型代表。“收藏古床就是保护和传承我国古代文明”——这就是刘维的认识,也是他不惜代价投资抢救收藏古床所抱的信念。他就是要以这种方式回报国家和社会。
  刘维的愿望是以他的收藏为基础,在长江边风景秀丽的采石公园,建成全国古床藏品数量最多、品位最高的“德化堂古床博物馆”,更好地保护、展示和研究他所收藏的古床,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床文化。
  目前,马鞍山市民间博物馆建设已经起步,“德化堂古床博物馆”是拟建中的民间博物馆项目。我们期待这座博物馆早日建成开放,期待着以展示刘维收藏为内容的大型学术图录《德化堂古床》能在博物馆落成之时出版面世,期待着首届中国古床文化论坛能够在博物馆开门迎接同道的时候成功举办,期待着能有更多的中外宾客通过参观这座博物馆了解中国古床文化。
其他文献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特征    目前,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学者大多认同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来自岫岩玉矿,而岫岩出产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两种玉材,前者产于偏岭乡细玉沟玉矿,后者产于哈达碑乡瓦沟玉矿。透闪石玉料又称真玉或岫岩老玉,从肉眼观察,其特点是透明度较弱,而密度和硬度较高;蛇纹石玉料则是透明度较高,而密度和硬度较低。红山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料以透闪石为主,其次为蛇纹石质玉,另外还有一些与岫岩玉不太相似的玉
期刊
一部古书,都会印上数次,十数次乃至数十次。因此,最初印的本子就被称作“初印本”而为人们看重。之所以为人们看重,得从中国古书的刻印方法说起。  古代刻书的方法是,用梨木或枣木为原料,根据书的大小和尺寸锯成板片,打磨光后备用。然后等人写稿,稿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刻工拿到原稿后,用糨糊之类的东西把它贴在木板上。稿纸正面与木板相接,字便成为反体。以后再把这张纸揭去,但墨书的字迹以反体的形式仍留在板上。刻工
期刊
德化陶瓷装饰丰富多彩,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装饰的发展过程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一色调到绚丽多彩,由比较早期的印花、刻花、贴花和堆花,进而发展到料彩。五彩、釉下青花和釉下窑彩(釉下五彩),釉上的画、印、喷、贴、腐蚀旬金等十几种的装饰方法,形成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  印花装饰是德化陶瓷上最早发现的一种装饰艺术。从美湖后山和城郊云尾山、牛尾寨、四埔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
期刊
谈及古典家具的拍卖,藏家必提到数场私人收藏专拍,如1995年10月中国嘉德的“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专拍、1996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品专拍、1997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皮考士Mr.and Mrs.Robert P.Piccus收藏家具”专拍、2002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叶承耀医师收藏明式黄花梨家具”专拍,2003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甘哥夫·盖斯Gangolf Geis珍藏中国
期刊
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开拓者、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谈到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美的理想:错采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鲍照比较谢灵运的诗和颜延之的诗,谓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颜诗则是“铺锦列绣,亦雕绩满眼”。《诗品》:“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楚国的图案、楚辞、汉赋、元朝骈文、颜延之诗、明清的瓷器,一直存在到今天的刺绣和京剧的舞台服装,这是一种美,“错采镂金,雕绩满跟”
期刊
家具,顾名思义,为居家必备之器。由于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古人又称为“家生”,《清稗类钞·物品类》载:“家生为日用器具之总称,江、浙问有此语。(梦梁录)云:‘家生动事,有桌凳、凉床、交椅、杌子之类。’”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品味的提升,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家具成为人们垂青的对象。如果在装饰一新的居室内摆上一套曲线流畅、朴素大方的明式家具,或一堂厚重凝华、富丽堂皇的清式家具,确实能使雅斋增辉!那黄花
期刊
胶州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隅,物产丰饶,向有“金胶州”之誉,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源远流长。远在4000多年前,先民就已创造了具有滨海特点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夏商属莱夷之域,到西周始有“莒”“计”“介”等建置的记载,秦在介地置黔陬县,西汉又有计斤,郏、祓等县和候国,到东汉皆并入黔陬县。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始置胶州。古老的“金胶州”给后代留下了无数瑰宝。  胶州市博物馆收藏了几件珍贵的商周时期青铜
期刊
郑为是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22年出生在上海松江老家,七岁丧父。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母移居上海。  郑为15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课余在当时难民收容所识字班教课并担任《新文字报》编辑。1939年,他只身离开已成孤岛的上海,从香港、越南转道至云南昆明,考入刚从湖南转迁至昆明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校校址在昆明安江村,那是一个十分贫苦的山村,房屋基本为草房,只有两座古庙
期刊
关于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这些年来一直出现在业内业外喜爱他绘画的人们眼中,他的那些被我们看过一眼便终生不忘的、可称之为极其“桀骜不驯”的画作,更是让人们不惜以千金倾囊购入。但是,我们习见的八大山人作品,却大多是他的花鸟作品,似乎这些作品能符合一般读者从八大山人一生行履的介绍文字中得到的“标准”,之后再从他的花鸟画中,按图索骥得到“准确的”诠释,并由此窥见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的花鸟画“值钱”。与其说
期刊
2008年9月,在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河下古镇竹巷街的河道改造工程中,挖掘机从河道的三米以下处挖出文物,经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淮安市楚州博物馆等文物部门探查,确认为一处元、明时期龙泉窑瓷片堆积遗址。  瓷片堆积的厚度在0.1-1米之间,堆积表面距现有地面高度为0.22米之间。在瓷片堆积的西北角下,发现有芦席。经过初步统计,出土龙泉窑瓷片约11万片,粗器和精品都是少数,大多数瓷片质量一般,其中以碗为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