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掌握联系的方法,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可以从全方位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进程。在帮助学生建立这个体系的过程中,一改过去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病,将记忆、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互相融合,从而更好地体现历史课教学的能力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联系;教学方法
现行历史教材的编写,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这些原则和宗旨,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呢?《考试说明》能力要求的第一个方面“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包括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概念、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因此我们不能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改变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重史实、轻理论,重结论、轻分析,重记忆、轻理解的状况,构建历史知识系统,学会从联系中掌握知识,对教学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1 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夯实历史知识联系的基础 基本概念是历史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基本史实和历史概念。基本史实是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缺少的史实,其能力要求是准确记忆。历史概念是史实内在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历史概念的形成是经过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史实的表象抽象概括而成的,其能力要求侧重于理解。历史概念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在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中更为重要。由于现行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概括。通过历史概念的教学,可以加强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利于把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联系,并起到深化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结构化的效果。
2 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 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而这些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向的网络结构。阶段特征揭示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统括全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结构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揭示阶段特征,加强历史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
3 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历史的这种发展性,使历史知识具有一种有别于一般知识系统性的链式结构,即其发展包含着必然性、渐进性和质变的内涵。把握基本线索,不仅能贯通来龙去脉,更能起到明确发展趋势、揭示变化规律的作用,教会学生把握基本线索,才能使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把握历史的脉络,构成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
总之,掌握联系的方法,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可以从全方位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进程。在帮助学生建立这个体系的过程中,一改过去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病,将记忆、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互相融合,从而更好地体现历史课教学的能力要求。
加强物理实验 培养学生能力
彭德林
【摘要】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培养;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从而丰富了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1 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比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学生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的“纸盒烧开水”、“目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等,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偏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仪表烧坏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
4 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联系;教学方法
现行历史教材的编写,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这些原则和宗旨,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呢?《考试说明》能力要求的第一个方面“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包括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概念、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因此我们不能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改变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重史实、轻理论,重结论、轻分析,重记忆、轻理解的状况,构建历史知识系统,学会从联系中掌握知识,对教学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1 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夯实历史知识联系的基础 基本概念是历史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基本史实和历史概念。基本史实是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缺少的史实,其能力要求是准确记忆。历史概念是史实内在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历史概念的形成是经过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史实的表象抽象概括而成的,其能力要求侧重于理解。历史概念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在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中更为重要。由于现行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概括。通过历史概念的教学,可以加强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利于把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联系,并起到深化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结构化的效果。
2 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 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而这些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向的网络结构。阶段特征揭示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统括全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结构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揭示阶段特征,加强历史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
3 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历史的这种发展性,使历史知识具有一种有别于一般知识系统性的链式结构,即其发展包含着必然性、渐进性和质变的内涵。把握基本线索,不仅能贯通来龙去脉,更能起到明确发展趋势、揭示变化规律的作用,教会学生把握基本线索,才能使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把握历史的脉络,构成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
总之,掌握联系的方法,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可以从全方位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进程。在帮助学生建立这个体系的过程中,一改过去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病,将记忆、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互相融合,从而更好地体现历史课教学的能力要求。
加强物理实验 培养学生能力
彭德林
【摘要】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培养;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从而丰富了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1 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比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学生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的“纸盒烧开水”、“目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等,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偏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仪表烧坏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
4 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