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爱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立在地上的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一颗。从那位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儿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个男孩儿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微笑着,只是递石子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旁边移一点儿,打一弹,再移一点儿,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
  那由皮套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落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我想,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犹豫了一下,我对他们说了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便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
其他文献
——陈纳德与陈香梅的爱情传奇。“时光一去不复还,命运对每一个人的安排都有说不出的奥妙。”在美国华盛顿“第30街1049号陈纳德楼”,90岁高龄的陈香梅身穿有蕾丝花边的桃红色便装,眉弯唇红,尽管早已是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尽管陈纳德已经去世58年,然而往事无法忘怀,在她心里,她是永远的“陈纳德夫人”。一同吃杯茶好吗?1943年,昆明的初冬温暖而清朗,那年陈香梅只有19岁,凭借出色的英语才能和良好的素质
读书的姿势无论如何变换,都令人感觉美好。无论是河畔、公园,还是灯下,无论闲散在家还是乘车外出,只要徜徉在让你痴迷的书中,你就会忽略眼前怡然自得的风景,会充耳不闻那婉转动听的鸟鸣,会无视周围的喧嚣和嘈杂,更会忘记时间正在你身边悄悄地溜走。我年轻时读书没有目的性,完全是凭兴趣。觉得这个世界无限大,有无穷无尽有意思的事情吸引着我无边无际的好奇心。那时候,精神食粮比物质还要缺乏,寻找到一本好书并不比吃到一
你是个好母亲吗?来,试试“美丽母亲心理测验”,看看你能够得几分。如果你怀疑半岁大的娃娃有鬼怪附身,所以你把她从十楼的窗口丢出去,或者把她塞在箱子里闷死(在纽约发生的)。如果,你一生气起来全身发抖,会情不自禁地拿香烟去烫小孩的腿;或者,六岁的小叮当不听你话,偷吃了巧克力,你就用铁箝把他的牙齿全敲下来(在台湾发生的),那么,你这个母亲的得分是负值的,也就是说,比零还低。你读完这篇文章就赶快去看精神科医
南北朝时北魏皇帝拓跋焘曾对他的头号智囊崔浩说:“卿宜尽忠规谏,勿有所隐。朕虽或时忿恚,不从卿言,然终久深思卿言也。”这话说得真诚,道出他的真实心态。直言规谏,终究逆耳,不像歌功颂德那么好听。“或时忿恚”,也是人之常情,说是“闻过则喜”,未免夸大其词。能够“深思卿言”,已经不错了。如果说,崔浩的“尽忠规谏”,主要是献计献策,那么,尚书令古弼的“尽忠规谏”,则重在拾遗补缺,专门针对“朕”的不足与过失。
天桥像是故都的平民游艺场,有钱人可以逛一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无钱的也可以东荡西眺,在人群儿里,挤来挤去;如果不怕挨骂,各杂耍场子里都可白瞧白看,要钱时扬长一走。天桥儿一年三百六十天,风雨无阻,老是那么热闹,无形中养活多少人。拿杂耍部分说,这里有“八大怪”,遐迩知名,成了“平地扣烙饼”阶层的杰出人物。第一怪“大金牙”,是拉洋片的。旁的洋片,都是一尺二的相片,装玻璃框,有名胜,有戏出,分上中下三层
最近在同一位朋友的闲谈中,聊到对鲁迅笔下人物阿Q的称呼。朋友说,阿Q这个人物,在演出中应该称呼为“阿贵”或“阿桂”吧,总之按照“a gui”来念吧,不然中国人听不懂,电影《阿Q正传》不就是这样处理的吗?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是的,这已经约定俗成了,变成理所当然:中国人哪有叫“阿Q”的?写在文章里没关系,真到了生活里,称呼这个人叫“阿Q”,未免有点奇怪。所以,电影《阿Q正传》直接叫“阿gui”,好像没
小时候很羡慕“永恒”,永恒的故事,永恒的爱情,永恒的记忆,你看她永远都不会老去,多好啊。就像有的人只活了二十五岁,却像是活了几个世纪,有的人活了一百岁,到死都在感慨自己白活一场。年轻真好啊,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仿佛有着无限的热情和精力去做一件不被所有人看好的事。可以随随便便说自己注定孤独一生,可以扬言说自己老了以后怎么怎么样,可以把一件无关痛痒的事说得让人心疼,可以年纪轻轻就感慨自己是个老年人,却泡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任何一个我们已经达到的目标,我们的目标不应只囿于“伟大”,我们有时会虚伪、笨手笨脚和缺乏信仰,但是我们从不绝望。在每个神志清醒的时刻,我们都决不会放弃对伟大的追求。自尊是伟大的前提,那些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可以超脱于命运之上,可以向命运夸口。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使自己与地方的、社会的或者国家的罪行有所牵连,沿着天才的足迹前行,你同样可以步入天国,走向辉煌。一个明智的人会明白取悦
1974年注定是梁实秋情感多劫的一年,老妻程季淑因意外离世,悲痛之余出自版悼念故妻的集子《槐园梦忆》;7个月后却于台湾再遇红颜知已韩菁清,陷入黄昏恋,引发内地及台北读者口舌讨伐的“新闻风暴”,诘难、流言并没阻止他情感的延伸。他这一生可分为两世:前一世给了发妻程季淑,再一世给了续妻韩菁清,前一世,唯美保守;再一世,热烈倾城。一笺红纸订终生,缠绵喁语半世情自古文人多情,何况才子梁实秋。他的多情,体现在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出身名门,词坛称雄,风流绝代。柳永先祖有柳下惠、柳宗元、柳公权,他们的道德、文章、书法,称雄当世,光耀后代。先祖遗风,对于柳永不无影响。柳永不仅擅长诗词,更是治学严谨,堪称大儒。在古书《古文真宝》中收录的柳永《劝学文》,就是明证。这不愧是一篇教子经典,劝学名篇。由于柳永词名太盛,这篇文章,少有关注。全文不长,抄录如下:“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