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刺青很FASHION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男子喜欢刺青,不仅面积广大到“体无完肤”,而且内容丰富,有的創意堪称奇葩。
  唐德宗贞元年间,西蜀小将韦少卿不怎么爱读书,但喜欢刺青。一天,叔父让他敞开衣服,观赏他身上的刺青——胸口刺着一棵树,树梢聚着几十只鸟,树下挂着一面铜镜,镜鼻上系着绳索,有人立在铜镜旁牵着绳索。
  见叔父一脸蒙圈,韦少卿得意地嘲讽叔父读书少,不知张籍的“挽镜寒鸦集”。其实这是闹了个大乌龙,韦少卿误解的那句诗来自张籍的《岳州晚景》,本应为“晚景寒鸦集,秋声旅燕归”。“晚景”弄成了“挽镜”,而且深深地刻在肌肤上,“爱诗”的韦少卿后来是怎么处理这一错误的,书中没有记载,我们也就不得而知。
  唐人刺青的内容除了诗还有山水、亭院、池榭、鸟兽等,甚至包括外邦异域的图画。
  唐敬宗宝历年间的黔南观察使崔承宪年少从军时善于骑着驴子打毬,技术惊人,发挥起来能使球杖和毬完美地黏合在一起。这样一位地方大员也沉迷于刺青,全身刺出一条大蛇,蛇嘴上下分别位于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蛇身环绕胳膊而上,围绕脖子一圈,然后盘在腹部,蛇尾一直拖到小腿。在同僚和宾客面前,崔承宪总用衣袖遮住自己的手,但喝多时,他就挽起衣袖,叉开右手,抓住优伶,开玩笑说:“蛇咬你!”优伶们也很配合地大呼大叫“被咬着了”,装出痛苦的样子,以此为乐。
  唐代刺青的人大多属于底层群体,难免有人借刺青吓唬普通百姓,从而作奸犯科。
  据载,唐文宗时,长安一些恶少都剃光头且有刺青,依仗军阀的势力横行霸道,有将蛇集中放到酒店的,还有用羊胛骨打人的。京兆尹薛元赏上任三天就捉拿三十多个恶少,全部杖杀,并把尸体摆在街上示众,长安风气为之一变,有刺青的人都想办法用艾蒿烧掉。
  唐代佛教流行,佛像也就成了刺青的内容之一。《酉阳杂俎》的作者段成式的一个部下就在背上刺了一幅佛像。此人力大无穷,自称是背上的佛像给了他力量,因此每月初一、十五都在家袒露后背而坐,让妻儿跪在后面礼佛。
  有市场就有产业,唐代刺青刺激了相关手艺和产品的兴盛。据载,当时四川人的刺青手艺最好,市面上也出了简易快捷的刺青制品——刺青印,印上集中的细针排列出各种图案,有蟾蜍、蝎子、杵臼等,任人挑选。刺青印在身上印过后刷上墨汁,伤口好后便出现细密的图案。
  唐代男子的刺青大多出于自愿,女子的刺青则多带有无奈和被迫的意味。《酉阳杂俎》“黥”篇记载女子刺青时,多从女性的妆容上说。这些被归于刺青范畴的妆容,虽然有的受到欢迎,却多少是一些女子受伤或受罚后产生的意料之外的结果。
  在唐代宗大历之前,士大夫的妻子大多嫉妒心强,且凶悍成风,婢妾稍有不合意的就拿刺青印面。这些婢妾毁了面相,不得不拿花儿贴面,或在脸上绘画,以掩盖印迹。可以说,这些美丽背后隐藏着不少苦痛。
其他文献
整个春秋中期,基本的国际动向是晋楚争霸,其他一堆配角和不配拥有姓名的小国只能擦亮眼睛纷纷站队。然而,有些国家好站队,有些国家因为祖先眼光不长远,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左右摇摆,比如郑国。  公元前597年,为了争夺郑国,晋、楚在两棠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直接对战,又称郧之战。这场极具代表性的战争本是打不起来的,打起来后,又充满了游戏的成分。在后人看起来,它的调性简直是侮辱战争。  事情是这样的,郑国和
阎锡山六岁丧母,他的父亲打算续弦时,对方以“不养前家子”为过门条件,所以阎锡山被送给外祖父抚养。这样的童年经历让他极度渴望母爱,时常幻想母亲的模样,可母亲连一张小小的照片也没留给他。眼看记忆中母亲的形象越来越模糊,请人为母亲画一幅肖像便成了他的夙愿。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做了山西都督,利用职务之便请来很多技艺高超的名家为他的母亲画像,但都不理想——毕竟不能照着真人画,又没影像资料做参考,凭空画出一
姜太公坐镇齐国时,封地里有两个名人叫狂裔、华士,他们不愿做朝臣,也不愿结交诸侯,只想過“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不事仕而事力”的生活。  姜子牙听闻他们的才华,很是叹服,就诚挚邀请他们来朝中做官,结果一连邀请了三次都没成功。由此可见,他们不是那种靠故作姿态而引起注目的人,更不会搞姜太公钓鱼那种行为艺术,而是真的自由主义者。但这番倔强却把姜子牙惹怒了——一点事业心都没有,算什么男子汉!于是,他一怒之
元嘉三十年(453年),南朝宋颇有作为的一代英主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杀死。  刘劭虽弑父篡位,但还是要装孝子的,因此对外宣称父亲是暴病而亡,为他举办了隆重的丧礼,并上谥号“景皇帝”、庙号“中宗”。刘劭继位不到两个月,即被三弟刘骏杀掉。刘骏当上皇帝后,重新给刘义隆上谥号“文帝”、庙号“太祖”。  刘义隆是南朝少有的有为之君,武功虽不如其父刘裕,但长于文治,使得南朝政治清明。可以说,他是相当出色的守成之君
隋大业元年(605年),官员敬肃被调任为颍川(今河南许昌)副市长(郡守)。这对于已年届六十的敬肃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颍川地处中原,商业繁荣,是当时隋朝的经济重地,到此地任职,敬肃不用为钱发愁,治理起来应该会比较省事。忧的是,敬肃要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宇文述。  宇文述是开国元勋,战功赫赫,被封为许国公,而他的老家就在颍川。宇文述在颍川一手遮天,干了不少腐败的勾当,颍川地方官畏惧宇文述的权势,
一  1901年,江苏东海县小官朱小坡赴扬州上任,两年后,全家迁到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他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朱自华,取意于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由于朱小坡怀疑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6岁的朱自华被送到私塾读书,在私塾里,他学的是经集古文和诗词歌赋。可以说,幼时的朱自华是在父亲的监督下度过的。每天晚饭后,父亲总要检查朱自华的作业,有时因为不满意,甚至一把火把他的作业烧掉。  在父亲严谨的管教下,
北齐王朝的实际创建者高欢是个“反腐激进分子”,战事稍平后便绞尽脑汁地削弱勋贵的权势,找借口将他们降职或调任闲职。他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所以暗中指使东魏御史台弹劾最有权势的勋责元坦、司马子如,将他们同一天关进监狱,吓得司马子如一夜白头。  其子高澄继承了“高氏反腐传统”,为凸显执法机构的威严,不仅重赏御史中丞崔暹,还恢复了御史中丞“开道赤棒”的特权,甚至自导自演了一出冒犯御史中丞而被痛打的好戏
衍圣公是孔子的后裔,歷代朝廷为显示自己尊儒重道,都对衍圣公府礼遇有加。而到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时,这个“天下第一家”竟闹出了激烈的婆媳矛盾。  孔宪培的妻子是乾隆年间大学士、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女儿,坊间传言她其实是乾隆的骨肉——公主生来脸上就有一颗黑痣,相士说这是凶兆,若想避祸,必须将她嫁给最尊荣的人家。这样的人家除了皇室只有孔府了,但满汉不得通婚,乾隆只好让公主做了于敏中的女儿,然后名正言顺地嫁给
北宋自真宗后,皇帝多好神仙,以徽宗为最,所以道教一时间很受宠后来,不知来路的“得道仙人”纷纷下山,法术怎样不清楚,但每个人都不知活了多少年,一问岁数连自己都忘了。  有个叫张怀素的,自号落魄野人,大约像王林那样会点戏法,当时称为幻术,号称可以通神,飞禽走兽都可调遣。自崇宁年间进京以来,朝野耸动,公卿纷纷与他打得火热。他自称当年孔子杀少正卯时他就劝过,说杀得不是时候。后来楚汉相争,相持于成皋,他还登
有些事一出来,厚道人也会急,也会怒。比如杜甫。  杜甫一向忠君爱国,总说如今“万方多难”,朝廷也不容易,做臣子的要理解。他是做梦都盼朝廷振衰起敝的。他一边饿着肚子,一边“忆昔开元全盛日”,想着大唐的复兴。然后,他就写诗,说唯愿“北极朝廷终不改”,努力,再努力!  杜甫虽不是“岁月静好”家之流,所处时代更谈不上“安稳”,但也不主张人们激烈地批判朝廷。他的态度是相信朝廷。天下这么大,问题这么多,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