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玫瑰”突尼斯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飘香突尼斯,男人爱苿莉戴花
  位于非洲此端、东临地中海的突尼斯,沿海的大小城镇像一串串闪亮的明蛛,把这个以旅游收入为主要经济米源的国家打扮得格外秀丽
  凡到过突尼斯的人,都会被它宜人的气候、碧篮的海水、盛开的鲜花和宁静的小镇所吸引。而令人称奇的是当地男人十分爰花,大街上时常可以看到年轻的突尼斯男人耳后夹着一朵白色的茉莉花在人群中漫步、他们那种您然自得的表情,让人感到温柔、和善。在节假日,一些身穿白色民族服装、头戴深红色毡帽的突尼斯老人,也会在耳后夫上一朵素雅的白茉莉花,使周围的气氛显得祥和安逸。
  每当夜幕降临,首都突尼斯市的咖啡馆、饭店附近,特别是主要街道上,总有一些人手托装满茉莉花蕾的大草盘,向路人兜售一几朵或十几朵洁白的茉莉花蕾被色彩鲜艳的小绳扎成颇有艺术特色的花束,人们花上1个第纳尔约合1美元就能买两三束,
  卖花人大多是老人或孩子,通常不会如国内小贩那般死缠烂打地兜售,而是微笑地站在街边,但生意却着实不错,来来往往的行人通常都会扔下一个第纳尔硬币,从托盘里挑选。
  那些单朵的、用铁丝绑扎的,一般会被买去佩戴在胸前;几朵一扎的,多半会被夹在耳后,和当地特有的深色平顶圆毡帽搭配;而串成圆圈的则会被挂在汽车驾驶座前,开车时车内车外馨香扑鼻,别有一番情趣。还有人将花送给身旁的女人,深邃的目光中含着柔情,女人接过花,拿在手里,别在胸前,低头羞涩地笑着。
  如果你看见一个彪形大汉戴着香气馥郁的茉莉花,抱着胳膊站在小院门口,是不是觉得特滑稽?不过。这种情景在《水浒》等古代中国小说中也能看到,若是到突尼斯人家里做客,你会发现茉莉花几乎无处不在。人们把茉莉花摆成花坛或做成花篱,许多人家还在居室、窗台、阳台和走廊等处,摆放上盆栽的茉莉花。城里的花店通常不卖茉莉,要买只能在街头找小贩。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茉莉是“自家的花朵”,卖花郎都是从自己院里摘来卖的,而花店的花则都是成片种出来的。
  在阿拉伯语中,“茉莉”的发音是“叶斯敏”,尤其是许多女孩都取名叫茉莉花,不仅叫着非常顺口、亲切和自然,而且还颇有诗意,让人想起茉莉花或含苞待放、或竞相绽放的情景,甚至让人能够依稀闻到它散发出的阵阵芳香。
  除了爱戴花,突尼斯男人也是阿拉伯国家中出了名的尊重妇女。突尼斯是阿拉伯第一个废除一夫多妻制的国家。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和社交场合中,“女士优先”已成为突尼斯男人约定俗成的日常习惯。乘公共电车、进商场饭店、在马路上行走,都会看到男人自觉礼让女士先行的举动。甚至驾车在公路上行驶,也经常会看到突尼斯男人主动为女士驾驶的汽车让路的情景。在家庭中,突尼斯妇女受到充分的尊重。夫妻共同操持家务、教育子女,男人每天接送妻子上下班、孩子上下学,每逢假日,提篮买菜、下厨做饭,处处体现出突尼斯男人的绅士风度和温柔爱家。
  浪漫的“蓝白小镇”
  我们到首都突尼斯市时是夜晚,夜幕下的城市呈现出别样的景致和韵味。高耸的钟表塔屹立在市中心,由东往西的大道是用突尼斯独立后第一任总统的名字“布尔吉巴”命名的。因为浓郁的商业气息,它又被称为突尼斯的“香榭丽舍大街”。很多建筑古色古香,在各色灯光下充满穿越时光的魅力。天主教堂和清真寺在不远的地方遥遥相望。如果越过那个规模略小的凯旋门,就可以进入到突尼斯市的“老城”麦地那,这里是阿拉伯人聚居区,它是突尼斯现代文明的源头。
  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北部18公里处,有个名叫西迪·布·赛义德(sidi bou said)的小镇,是突尼斯境内最美丽的地中海村落,有“蓝白小镇”的美誉,被誉为“地球十大浪漫小镇”之一。这个位于地中海边峭壁上的镇子,所有的房屋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墙,蓝色的门窗。始建于13世纪,曾为法国殖民地,欧洲风情依旧,处处都是蓝和白相间的安达路西亚风格小屋,圆顶房屋,从山脚到山顶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狭窄的巷子悠长曲折,石板路旁五颜六色的陶瓷和挂画,与蔚蓝色的地中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整个小镇沿山势蜿蜒而上,布局简单,一条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两边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白色房屋,也有些小巷从屋子内伸出去。房屋都只有二三层高,最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是那白色墙上镶嵌着的蓝色铁窗和蓝色木门。阿拉伯式的蔓藤涡卷展现在铁窗窗棂,对称而迷幻;木门上半部的穹顶代表清真寺的建筑,门上的蓝色铜钉则拼合出星星和月亮,还有弓箭、花卉等图案。
  各色的花草,淡淡点上了眼中光亮的睫毛,轻轻呼气声中,掩住了惊讶的浮躁,简单而并不华丽的异国格调。
  小镇不仅风景迷人,物价很便宜,当地人还非常友好。当你带着自己的小孩儿在街头散步时,可能对面就走来一个年轻姑娘,很自然地拥抱一下你的孩子,然后塞给他一个苹果而含笑离去……这就是突尼斯,温情而文雅的国度。
  来到小镇,首先得尝尝地道的突尼斯美味。开餐是各种青菜水果混合的沙拉,有西红柿、洋葱、青椒、红椒、黄瓜、苹果等,味道清新可口,再点缀一些金枪鱼碎,别样鲜美。主菜是传统的Cousecouse,有羊肉或鱼肉为主料,搭配煮制的胡-萝卜、土豆、羊肉、西葫芦、肉肠等,再与蒸好的小麦或大麦制品混合在一起,美味可口。突尼斯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因此融合后的突尼斯菜也带有法国饮食文化的烙印。法式地中海狼鱼就是最典型的菜肴。地中海狼鱼被法国人誉为是“地中海最好的鱼”,肉质细嫩,口感顺滑,用橄榄油煎过之后,表皮泛着微微的金黄,搭配有青椒和小香菜的番茄汁,不仅卖相很好,味道也更加诱人。
  享用过地道精致的美味,沿着小路往前走,一路相伴的阳光也明明暗暗。这里曾是西班牙人逃离宗教迫害的天堂,深受法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小镇中穿行,好像时光幻化,空间转移。
  午后的小镇很安静,一切仿佛还在安睡。只有绿色的树和五彩的花贴着白墙肆意地在生长。九重葛是突尼斯最常见的一种花,它的茎干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或左右旋转,反复弯曲,或自己缠绕,打结成环,散散漫漫的枝桠,把蓝白小镇装点成斑斓流泻的花园。在窗棂上、木门上,随手可以触摸阿拉伯式的蔓藤涡卷,以及伊斯兰的星月装饰图案。恍惚之间,不知身在何方。就这样在慵懒的时光中走走停停,有时安坐在草席咖啡馆的长凳上,有时又斜倚在宛若画框的台阶旁,直到黄昏。
  此时最浪漫的事情,莫过于像突尼斯人一样,在临海的咖啡馆手捧一杯咖啡,静静等待夕阳落海。这里视野开阔,海面波光粼粼,碎金闪闪烁烁。每一个白色的圆屋顶都被巨大的光环笼罩着,又渐渐暗淡。海浪的每一次起伏,都是与柔美夕阳相吻。
  由于这个小镇建在崖壁上,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蔚蓝的地中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心上人一起在这里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吃着可口的美食。难怪许多西方明星都选在这块浪漫之地度蜜月!
  撒哈拉奇观:柏柏尔人的“地下村庄”
  从突尼斯市坐大巴南行,经过六七个小时后就到达了马特玛塔山区,这时眼前的景象逐渐从海边的浪漫,到三毛笔下 的撒哈拉的荒凉,不时还有成群结队的非洲单峰驼从这里经过。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生活着充满原始和神秘色彩的柏柏尔人,他们是居住在撒哈拉的土著,祖祖辈辈在沙漠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在这个巨大的高原上到处可见有一些凹陷之地,在凹陷地的峭壁上挖出了很多的洞穴,这就是当地人居住的房屋,这些房屋冬暖夏凉。站在地面上放眼望去,只能看见一个坑连着一个坑,根本看不见房屋。聪明的柏柏尔人居住这种房子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居住方式,主要是该地区因受撒哈拉沙漠的影响,终年干旱酷热。
  古代的柏柏尔人为了生存,依丘陵地势先向下挖一个大坑,大坑直径约10米,深六七米。然后他们再沿坑壁挖一个个类似窑洞的洞穴,坑底的中央便成了一个露天大院。马特玛塔柏柏尔人典型的洞穴式建筑分为两层,每一层的功能不同。底层是卧室、作坊、厨房和储物间;二层是用来存放粮食的仓库,人们必须攀着绳索才能进去。由于这里属沙漠性气候,难得下雨,因此不必担心房屋被雨水冲垮。柏柏尔人的“地下村庄”与都市相比不仅环境安静,空气清新,而且住在里面既凉爽又舒服。
  据专家考证,这个古老的北非民族,主要分布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和马里等国,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使用柏柏尔语(闪含语系的一支),现在,多数柏柏尔人信奉伊斯兰教。
  “berber”,在古罗马语中的意思为“野蛮人”。而现实中的柏柏尔人,恰恰相反。我们造访一户柏柏尔人家时,家庭中的长辈男主人都满脸堆笑地站在门口迎接,女主人则在厨房中忙着做柏柏尔面包给我们品尝。这种圆形面包在突尼斯满街都有卖的,当地人叫它“突尼斯面包”,是柏柏尔人的主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面包采用大麦磨成的面粉,很有嚼劲,刚出炉的面包,沾上点橄榄油,是最健康不过的食物。品尝过后,主人还不忘给我们送上一杯清爽的薄荷茶。
  柏柏尔人喜欢穿一种类似斗篷的长袍,颜色鲜艳,布料种类丰富,披在身上感觉厚重。有的礼服也被设计成柏柏尔长袍样式,上面镶满了亮晶晶的装饰物。
  在生活的不断变迁中,柏柏尔人逐渐变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定居民和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及半游牧民。定居民主要种植小麦、大麦、黑麦、葡萄等;游牧民主要饲养牛、羊、驴等。他们的传统手工业有制陶和编织等,能烧制各种储粮盛酒的大型容器以及各种小巧玲珑的杯盘、烛台等,能编织地毯、帐幕以及褡裢等用品。
  好玩的是,柏柏尔人家中的所有屋子都没有门,远看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洞口。洞口处都画有鱼和手的图案,这是柏柏尔人的“护身符”。鱼的图案代表“吉祥”,手的图案表示“平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如果谁家的孩子长得漂亮,父母就会说因为孩子吃鱼了。
  如果客人愿意,住在柏柏尔人家里也可以。不过,游客在这里可能会感觉枯燥,因为没有广播,没有收音机,当地村庄有手机的人也很少。游客一般只住一晚,而很多欧洲游客常常从大老远赶来,专门体验这种近平原始的简朴生活。
  尽管柏柏尔人款待客人非常热情,也许是久居沙漠与外界隔绝的原因,他们并不像城里人那样每天都想着如何赚大钱。在这里住上几天,随便付给对方十几个第纳尔,女主人脸上的笑容就比外面的阳光还灿烂。你不得不承认,这里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其他文献
在广阔的阿拉伯原野上旅行,于无边无际黄沙覆盖的大地上,你会看到叙利亚西北部有一大片布满芬芳果园和茂密森林的绿洲。这就是被人们称作“绿色海滩”的拉塔基亚。拉塔基亚是叙利亚西北部的海港城市,也是从欧洲经土耳其陆路的最后一站。几天的“绿色海滩”旅程,让我深深地醉倒在阿拉伯高原的中古迷情之中,至今回味起来,仍意韵深长。  一千根石柱的城市  我在拉塔基亚城漫步,高耸的楼房,排成长串急驰的汽车,穿着长袍、蒙
期刊
余瑾:生于七十年代末,早年留学欧洲,现已移民。爱好阅读和摄影,是一位积极勤奋的自由撰稿人。
期刊
移民美国的王先生夫妇向我们倾诉了他们在机场入境时的遭遇:都是绿卡身份的王先生及太太为了生意上的事务回中国待了10个月,为了顺利返美,按照律师的建议,他们在离开美国之前申请了I-131回美证(Re-entry Permit),有效期是两-年。可是,前几天他们在返回美国时,本以为回美证在手,可以理直气壮面对移民官。可移民官没问两句,就在王先生太太的护照和回美证上都大大地印上了“I-407 advise
期刊
如今,移民不移居,已经成为当下大部分客户办理了移民后的明智选择!在国内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在国外为子女创造高素质受教育的机会、降低升入世界知名学府的门槛,长远规划子女未来的发展;而自己和伴侣在年老的时候与孩子共同生活在国外,享受优厚的福利待遇和高品质的生活,共享天伦之乐。  近日,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五洲宾馆三楼大厅内座无虚席,一场由澳德华公司主办的关于海外投资移民的讲座正在举行。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几
期刊
目前,大多数人若要移民,都会选择移民公司代理申请,因为移民公司熟知移民法律和最新政策,移民公司可以帮助申请人制作复杂的申请材料,若在移民过程中碰到不公正待遇时,移民律师可以协助打官司,移民之后还能享受到全套的安居服务,委托一家好的移民公司,的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面对市场上数量很多、鱼龙混杂的移民公司,申请人往往感到选择起来非常困难。那么如何才能选到真正好的移民公司呢?  选择移民需要注
期刊
美国留学选校要参考的标准有很多,比如美国大学排名,美国大学的地理位置,费用奖学金等情况。所以,在选校时都会多考虑几个方面来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大学。本文为学生挑了几所性价比高的美国大学供大家参考。  推荐一:迈阿密大学牛津校区HiamiUniversity一Oxford  首先要说的是,美国留学申请选校千万不要把这个位于俄亥俄州的大学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ofMiami)混
期刊
赴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些很喜欢住在Homestay家庭,觉得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的语言环境,快速提高英语水平,还可以真实体验一下英国人的生活。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英国Homestay家庭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经常会发生摩擦和不愉快,破坏了留学的体验。现将Homestav家庭中应该注意的要点总结如下:  尊重当地生活习俗  由于东西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上难免会有一些差异。留学
期刊
根据美国移民局(USCIS)于2011年9月15日发布的介绍EB-5投资移民的最新情况,本文结合移民局提供的主要内容和办案了解的最新消息归纳总结以飨读者。  投资移民区域中心的数量  随着通过区域中心进行EB-5投资移民越来越热,目前经移民局批准的投资移民区域中心数量也再创新高,达到了173家之多。  目前流行的投资移民方式  目前每年大约90%-95%的外国投资人选择投资区域中心项目。显示出投资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报名参加了法国残疾人协会举办的志愿者活动,与20多个法国残疾人一起度过了18个日日夜夜的难忘时光,我和他们一起感受,一起体验,一起生活,融合在一种由友善温馨感恩勾勒的美好情愫中,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心灵感动下,共同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谱写出人生最壮丽的篇章。  接站的惊喜  我按照活动的时间,乘火车从波尔多赶到度假村所在地南特。想不到我刚下火车,扛着行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正
期刊
本刊记者了解到的多则案例显示,如今的海外移民绝非一条“单行道”。作为一家专业做投资移民业务的机构,深圳澳德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称“澳德华”)总裁谢炎武透露,她的部分客户已经开始利用国外的资源以及信息的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他认为投资移民即使出国了,国内的生意也不会结束,这在行业里被称为“移民不移居”。  有钱有学历,为何还要移民?  谢炎武说,他们接待的客户中,大部分人是先考虑孩子留学才选择移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