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舌诊在中医学中非常重要。中医的诊断方法分为望、闻、问、切四诊,望舌是望诊的重要内容。舌头能直观反映人体机能的变化,也能够反映疾病、观察疾病的变化。正常的舌体应运动自如,柔软灵活,颜色淡红而鲜明润泽,不胖不瘦,不老不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
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望舌质,察舌苔。舌质主要反映的是人体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舌苔多反映病的深浅与胃气的存亡。亦有“气病察苔,血病观质”的说法。
望舌质—— 快速看清你的身体
望舌质,即从舌质的外观,测知脏腑病变。包括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四个方面的变化。
舌神 主要表现于舌质的神气和能否灵活运动。舌体运动灵活,色泽红润,有生气,有光彩为有神,说明正气尚盛,虽病也可治。舌体运动迟钝呆板,色泽干枯,无生气,无光泽为无神,说明正气衰竭,预后不良。
舌色 就是我们观察舌的颜色,舌质正常颜色是淡红色,活泼光润。临床常见病理舌色有淡白、红绛、紫等。①淡白舌:即舌色比正常人浅淡的舌象,多数会有齿痕,常见于阳虚寒证。②红绛舌:为舌色比正常人深红的舌象。多主热证。③青紫舌:即舌体局部或全部呈青紫色的舌象。舌色紫红为紫舌,属热;舌色淡紫带青为青舌,属寒。青紫舌而干燥者为热证,青紫舌而湿润者为寒证。
舌形 是指舌的形态。主要分为老嫩、胖大、瘦薄、芒刺、裂纹、齿痕等。①老嫩舌:粗糙、坚硬、干敛称为舌老,多属实证。细腻、浮胖、娇嫩称为舌嫩,多属虚证。②胖大舌,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③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兼淡白舌的为气血两虚,兼红绛舌的为阴虚火旺。④芒刺舌:有时候我们看到舌尖与舌边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这些属于肝胆湿热或者心火偏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凡是舌头起芒刺者,均为热邪持续多日,耗伤阴液。⑤裂纹舌:舌面呈现多少不等、深浅不一的各种形状明显裂沟的舌形。舌质暗红而有裂纹者多属体内热盛,可伴有口臭口苦、咽喉痛等症状。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这些裂纹往往常年存在,不随身体健康状况而变化。
舌态 即舌体活动的状态。正常时舌体伸缩自如,活动灵活。发生病理变化后舌体可出现强硬、痿软、颤动、短缩、歪斜等状态。①舌强: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活,语言謇涩。②痿软舌:舌体软弱,无力屈伸。③舌颤: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④舌歪:舌体偏于一侧,又称歪斜舌。⑤吐弄舌体:吐舌,指舌体伸长弛缓,出口外而不收。弄舌,指舌体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⑥短缩舌:舌体紧缩不能伸长,见于寒邪凝滞、痰浊内阻、热盛动风、气血虚亏四种情况,预后不良。
临床上,望舌质以舌色为主,综合参考舌神的荣枯,舌形舌态的变化。同时,舌质的望诊应与舌苔的望诊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察舌苔——看清身体的“晴雨表”
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 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由于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苔色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
白苔 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
黄苔 黄苔主里证、热证。苔淡黄而薄,常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有时黄苔也表现为虚证,还可见食滞等证。黄苔多分布于舌根或正中沟部位,也可布满全舌,每种苔色中又可有厚薄、润燥、腐腻等不同表现,从而形成多种形态的舌象。因此,其临床意义也各不相同,如舌苔微黄而薄,为邪浅中虚;深黄而厚腻,为湿热较盛;黄厚不燥,舌色青紫,多为冷酒或冷食所伤。
灰苔 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者,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黑苔 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苔质 即舌苔的形质,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观察舌苔的厚薄可知病的深浅;舌苔的润燥,可知津液的盈亏;舌苔的腐膩,可知湿浊等情况;舌苔的剥落和有根、无根,可知气阴的盛衰及病情的发展趋势等。
中医对舌头的认识比较复杂,跟舌头关系最密切的脏腑就是心、胃。“舌为心之苗”,是说舌质能够反应心神志、心主血的功能;“胃气上蒸而为苔”是说舌苔反应“脾胃为后天之本”。但是,五脏六腑状况都可以通过舌头表现出来,舌头的不同部位反应不同脏腑的病变,通常以舌尖候心肺,舌边候肝胆,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肾。总之,我们在临床中对舌头的认知还需要慢慢积累、细细体会。
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望舌质,察舌苔。舌质主要反映的是人体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舌苔多反映病的深浅与胃气的存亡。亦有“气病察苔,血病观质”的说法。
望舌质—— 快速看清你的身体
望舌质,即从舌质的外观,测知脏腑病变。包括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四个方面的变化。
舌神 主要表现于舌质的神气和能否灵活运动。舌体运动灵活,色泽红润,有生气,有光彩为有神,说明正气尚盛,虽病也可治。舌体运动迟钝呆板,色泽干枯,无生气,无光泽为无神,说明正气衰竭,预后不良。
舌色 就是我们观察舌的颜色,舌质正常颜色是淡红色,活泼光润。临床常见病理舌色有淡白、红绛、紫等。①淡白舌:即舌色比正常人浅淡的舌象,多数会有齿痕,常见于阳虚寒证。②红绛舌:为舌色比正常人深红的舌象。多主热证。③青紫舌:即舌体局部或全部呈青紫色的舌象。舌色紫红为紫舌,属热;舌色淡紫带青为青舌,属寒。青紫舌而干燥者为热证,青紫舌而湿润者为寒证。
舌形 是指舌的形态。主要分为老嫩、胖大、瘦薄、芒刺、裂纹、齿痕等。①老嫩舌:粗糙、坚硬、干敛称为舌老,多属实证。细腻、浮胖、娇嫩称为舌嫩,多属虚证。②胖大舌,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③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兼淡白舌的为气血两虚,兼红绛舌的为阴虚火旺。④芒刺舌:有时候我们看到舌尖与舌边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这些属于肝胆湿热或者心火偏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凡是舌头起芒刺者,均为热邪持续多日,耗伤阴液。⑤裂纹舌:舌面呈现多少不等、深浅不一的各种形状明显裂沟的舌形。舌质暗红而有裂纹者多属体内热盛,可伴有口臭口苦、咽喉痛等症状。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这些裂纹往往常年存在,不随身体健康状况而变化。
舌态 即舌体活动的状态。正常时舌体伸缩自如,活动灵活。发生病理变化后舌体可出现强硬、痿软、颤动、短缩、歪斜等状态。①舌强: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活,语言謇涩。②痿软舌:舌体软弱,无力屈伸。③舌颤: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④舌歪:舌体偏于一侧,又称歪斜舌。⑤吐弄舌体:吐舌,指舌体伸长弛缓,出口外而不收。弄舌,指舌体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⑥短缩舌:舌体紧缩不能伸长,见于寒邪凝滞、痰浊内阻、热盛动风、气血虚亏四种情况,预后不良。
临床上,望舌质以舌色为主,综合参考舌神的荣枯,舌形舌态的变化。同时,舌质的望诊应与舌苔的望诊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察舌苔——看清身体的“晴雨表”
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 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由于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苔色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
白苔 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
黄苔 黄苔主里证、热证。苔淡黄而薄,常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有时黄苔也表现为虚证,还可见食滞等证。黄苔多分布于舌根或正中沟部位,也可布满全舌,每种苔色中又可有厚薄、润燥、腐腻等不同表现,从而形成多种形态的舌象。因此,其临床意义也各不相同,如舌苔微黄而薄,为邪浅中虚;深黄而厚腻,为湿热较盛;黄厚不燥,舌色青紫,多为冷酒或冷食所伤。
灰苔 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者,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黑苔 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苔质 即舌苔的形质,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观察舌苔的厚薄可知病的深浅;舌苔的润燥,可知津液的盈亏;舌苔的腐膩,可知湿浊等情况;舌苔的剥落和有根、无根,可知气阴的盛衰及病情的发展趋势等。
中医对舌头的认识比较复杂,跟舌头关系最密切的脏腑就是心、胃。“舌为心之苗”,是说舌质能够反应心神志、心主血的功能;“胃气上蒸而为苔”是说舌苔反应“脾胃为后天之本”。但是,五脏六腑状况都可以通过舌头表现出来,舌头的不同部位反应不同脏腑的病变,通常以舌尖候心肺,舌边候肝胆,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肾。总之,我们在临床中对舌头的认知还需要慢慢积累、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