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做化学实验亲身实践体会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不但能够激发自己学习化学的情趣,增进学习化学的情感,而且还能更好地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实验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操作能力;感知化学;创新能力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及掌握化学规律有重要意义。然而,经调查得知,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不容客观,不仅无法激发学生良好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整体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谈如何开展化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为相关教学提供可参考价值。
一、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化学实验技能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化学实验技能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实验流程操作规范化,注意安全,避免环境污染。掌握好如下基本实验技能:药品取用的技能,仪器的使用、连接技能,加热操作的技能,配制一定溶质的技能,PH测试酸碱度技能,一些物质区分和检验的技能,混合物分离技能,制取O2、H2等基本能力。掌握化学实验方法,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完成课标要求必做八个基本实验,是实现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最佳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完成八个基本实验:(1)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改为:粗盐的提纯);(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3)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完成这些化学实验,并在实验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掌握试验方法,练就基本实验能力,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实验情境,养成良好探究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之外,还要学会借助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旨在将较为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通过转化变成直观、具体形象的演示,激发学生科学思维,促使学生养成探究意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进步。以初中化学“粗盐的初步提纯”教学为例,为让学生有效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并学会蒸发操作,培养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探究意识与习惯,我便在讲完基础知识后,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验情境: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并将粗盐放到盛有5ml水的烧杯里,一遍又一遍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此时,布望学生观察食盐水中存在浑浊现象,并计算一下5ml的水溶解了多少克粗盐。随后,各小组便纷纷投入实验中。首先,组裝好过滤裝置,并在过滤食盐水过程中观察滤纸上滤液颜色。其次,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并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滤液蒸干,观察其食盐外观。最后,再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纸上,將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产率。由此,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还在无形中养成了学生良好探究意识,继而实现一举多赢教学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并为教师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具体而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将复杂、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化学现象带来的情感体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首次面对化学知识,对其充满着未知性,加之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级性,难以自己主动地去获取有效知识。想要实现学生主体学习的目标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以此开启学生的思维。无疑,问题是开启学生大脑思维的最佳途径。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化学知识内容,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自主思考。以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为例,为加深学生对燃烧与灭火原理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之情,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我便在讲完基础知识后,让学生提出自身还有哪些不解之处。如有的学生认为由于镁条燃烧速度较快,很难清楚观察到具体的燃烧过程。这时,我就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镁条燃烧实验细节,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镁条是如何发光发热的。由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场地、实验器材条件的限制以及处于学生安全的考虑,课本中一些带有危险性、高难度的化学实验往往无法在课堂上展示,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帮助自身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进而让学生学习更直观化,让学生化学实验思维得到良好提升,促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感知化学和运用化学的能力
生动直观的情景更易于帮助学生感知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将一些生活常识引入到课堂中,从化学视角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化学变化”时,教师可以提出“水壶中的水垢如何清除”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引导他们尝试用醋来清除水垢。亲自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其深入探究其中的原理。由此可见,化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感知化学的能力,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化工厂、食品厂、造纸厂等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生在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过程中了解到工农业生产相关的化学原理。
例如,学生可以在工人师傅帮助下亲自操作食品检验、排放废水、废气检測等。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环节所涉及的化学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检测原理,知晓操作程序,吸收相关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在生活中作用,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可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选取某个项目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运用实验进行污染成分分析,如测试当地雨水中含有酸雨的程度,以及空气污染成分的分析等。在小组做研究项目时,教师要进行指导,计划周密,注意安全,严格按照科学探究程序进行操作,逐步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真正体现在“做”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应用化学的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实验环节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学生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猜想与假设,做出一个实验性验证的过程。它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将独立思考转化为实验方案,又将实验方案转化实验操作,进而从实验现象而获得结论,并能对结论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这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登峰.初中化学自学精细化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42.
[2]魏天禄.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J].学周刊,2020(01):61.
[3]朱祺禄.创新理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1):83.
关键词:实验操作能力;感知化学;创新能力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及掌握化学规律有重要意义。然而,经调查得知,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不容客观,不仅无法激发学生良好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整体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谈如何开展化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为相关教学提供可参考价值。
一、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化学实验技能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化学实验技能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实验流程操作规范化,注意安全,避免环境污染。掌握好如下基本实验技能:药品取用的技能,仪器的使用、连接技能,加热操作的技能,配制一定溶质的技能,PH测试酸碱度技能,一些物质区分和检验的技能,混合物分离技能,制取O2、H2等基本能力。掌握化学实验方法,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完成课标要求必做八个基本实验,是实现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最佳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完成八个基本实验:(1)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改为:粗盐的提纯);(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3)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完成这些化学实验,并在实验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掌握试验方法,练就基本实验能力,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实验情境,养成良好探究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之外,还要学会借助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旨在将较为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通过转化变成直观、具体形象的演示,激发学生科学思维,促使学生养成探究意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进步。以初中化学“粗盐的初步提纯”教学为例,为让学生有效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并学会蒸发操作,培养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探究意识与习惯,我便在讲完基础知识后,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验情境: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并将粗盐放到盛有5ml水的烧杯里,一遍又一遍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此时,布望学生观察食盐水中存在浑浊现象,并计算一下5ml的水溶解了多少克粗盐。随后,各小组便纷纷投入实验中。首先,组裝好过滤裝置,并在过滤食盐水过程中观察滤纸上滤液颜色。其次,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并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滤液蒸干,观察其食盐外观。最后,再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纸上,將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产率。由此,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还在无形中养成了学生良好探究意识,继而实现一举多赢教学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并为教师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具体而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将复杂、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化学现象带来的情感体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首次面对化学知识,对其充满着未知性,加之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级性,难以自己主动地去获取有效知识。想要实现学生主体学习的目标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以此开启学生的思维。无疑,问题是开启学生大脑思维的最佳途径。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化学知识内容,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自主思考。以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为例,为加深学生对燃烧与灭火原理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之情,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我便在讲完基础知识后,让学生提出自身还有哪些不解之处。如有的学生认为由于镁条燃烧速度较快,很难清楚观察到具体的燃烧过程。这时,我就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镁条燃烧实验细节,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镁条是如何发光发热的。由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场地、实验器材条件的限制以及处于学生安全的考虑,课本中一些带有危险性、高难度的化学实验往往无法在课堂上展示,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帮助自身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进而让学生学习更直观化,让学生化学实验思维得到良好提升,促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感知化学和运用化学的能力
生动直观的情景更易于帮助学生感知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将一些生活常识引入到课堂中,从化学视角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化学变化”时,教师可以提出“水壶中的水垢如何清除”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引导他们尝试用醋来清除水垢。亲自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其深入探究其中的原理。由此可见,化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感知化学的能力,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化工厂、食品厂、造纸厂等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生在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过程中了解到工农业生产相关的化学原理。
例如,学生可以在工人师傅帮助下亲自操作食品检验、排放废水、废气检測等。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环节所涉及的化学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检测原理,知晓操作程序,吸收相关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在生活中作用,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可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选取某个项目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运用实验进行污染成分分析,如测试当地雨水中含有酸雨的程度,以及空气污染成分的分析等。在小组做研究项目时,教师要进行指导,计划周密,注意安全,严格按照科学探究程序进行操作,逐步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真正体现在“做”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应用化学的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实验环节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学生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猜想与假设,做出一个实验性验证的过程。它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将独立思考转化为实验方案,又将实验方案转化实验操作,进而从实验现象而获得结论,并能对结论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这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登峰.初中化学自学精细化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42.
[2]魏天禄.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J].学周刊,2020(01):61.
[3]朱祺禄.创新理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