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语素分析占有很大比重,而语素也是真正能够揭示词汇内涵意义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以山东潍坊地区村落名称为研究对象,以语言为研究视角,以分析总结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语素为讨论重点,通过“专名”“专名+通名”两种模式将潍坊村名进行了分类,重点分析了潍坊地区村名中语素的运用情况。
关键词:潍坊地区;村名;语言分析;语素
通过对潍坊村名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其在语素方面呈现出两种结构模式,即“专名+通名”“专名”。
(一)专名+通名
具体到潍坊村名的结构,可分为单纯词、双音节合成词或短语式村名以及多音节合成词或短语式村名。
1.单纯词村名
“专名+通名”模式中的两部分存在一种语意指向,重点在于通名。因此,此模式中不存在单纯词。
2.双音节合成词或短语式村名
双音节合成词或短语可分为复合式和附加式两种。由于“专名+通名”的特殊性,此模式中只存在复合式结构中的偏正式,不存在附加式结构。例如:
胡家、郭家、蔡家、陈村、马村、西岭、高村、东村、广营、西家等等
3.多音节合成词或短语式村名
由于“通名”在此模式中处于附属地位,因此本部分将着重分析“专名”部分。仅就“专名”而言,同样也可以分为复合式和附加式两种结构模式。
(1) 复合式
○1联合式具体到潍坊地区,联合式村名主要包括名词性联合式、形容词性联合式和动词性联合式。
名词性联合式主要表现为姓氏的联合,例如:范王、谭何、朱刘马等等。
形容词联合式:仁安、富荣、兴和、友爱、义和等等
○2偏正式经统计,偏正式复合式村名约占56%,超过一半,主要包括名词性和形容词性两种。
名词性偏正式主要包括序列式及姓氏偏正式两种,如:
序列式:一楼庄、二楼庄、三楼庄等等
姓氏:张庄、杨庄、李庄、郭庄、王庄、孟庄、孟埠、侯辛庄等等
○3主谓式主谓式结构中,前一部分是主体,后一部分是对前者的描述。潍坊地区主谓式村名前一语素主要是姓氏,后一语素主要是表示美好愿望的词汇,如:刘旺、马旺、邵兴、杨家旺等等。
○4动宾式此类村名中,前一部分为动词性语素,后一部分为名词性语素,表示一种使动义。
动词+名词:涝洼、望庄、望刘、利群、富家、涌泉、固堤、盖家庄等等。
此部分中没有发现动补式村名。
(2)附加式
多音节附加式村名的情况较多,主要分为附加方位词、数词以及后加“子”的情况。
○1后加方位词
平山寺东、郝家城后、李家沟西等等
○2后加数词
此类村名是行政区划改革的结果。在区划改革中,政府大量采用序列式结构创造村名,最为突出的是“通名+数字”的形式。
张鲁集一、张鲁集二、张鲁集三、张鲁集四
丰城一、丰城二、丰城三
○3后加“子”
前岭子、神堂子、北庄子、冯家岭子、局子等等
(二)专名
1.单纯词村名
专名结构中,单纯词主要表现为多字单语素形式,不存在单字的情况,例如:
南陀、三里沟陀基、浊北、南辛章等等
2.非单纯词村名
(1)复合式
○1联合式
专名结构中的联合式主要为姓氏联合和事物联合两种
姓氏的联合有:李侯、李古、冯徐、南胡等等
事物的联合有:郎房、担杖
○2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
专名结构中,主谓式只有三个村名,为:城平、田旺、岸青
动宾式结构只有三个村名,为:背草、养廉、成水
动补式结构只有两个村名,为:前进、南溜
○3偏正式
偏正式结构在专名中占有较大比重,经统计,约为41%。偏正式主要分为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两种。
定中结构:小仓、小楼、小店、大蚕场、庙道、莲池、小河洼、刘家井、四十间房、邵家馆、南庄子小增城
状中结构:后河、下边、北柴、西吴、西季
(2)附加式
专名结构中的附加式主要表现为后加“子”,如:南屋子、西亭子、上程子、小珠子、南口子、埠子、冢子、口子等等
(三)语素选择
村名反应了该地区整体的风貌,因此村名与该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情怀、地理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潍坊村名在选词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美好愿望和祝福的语素。如:泰、丰、兴、盛、新、胜、璞、华、美等等
2.有关农事的语素,如:塘、坡、田、垅、洼、岭、呈等等
3.悠久的历史使村名中还保留了古代一些具有特定色彩的语素,但数量比较少了,如:戍、橹、卫等等
4.善于用后缀还有“子”字来造村名,前面列举的很多都属于这种情况。
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如用姓氏组合村名等。
(四)规范化研究
(一)问题分析
语素、词
(1)出现错别字,例如:
皂户村:皂:《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其植物易皂物”意为植物名。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古时该地区并不生长“皂”。同时,该地区在明朝时期曾一度盛行贩卖私盐,村民多为“灶户”。“灶户”乃中国旧时设灶煎盐的盐户,名始见于五代,后亦作制盐户的通称。《宋史·食货志》记载:“凡鬻盐之地曰亭场,民曰亭户,或谓之灶户,亦称灶丁。”由此可见,“皂”应为“灶”字。
(2)部分字词具有迷信色彩,例如:
神旺庄、神堂子村、仙人庄、东祝仙屯村等等
(3)语素叠加虽经长时期的地名规划和整理,但语素叠加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通名语素的叠加,例如:
高庄村、徐庄村、西贾庄村、盖家庄村、贺家村、吴家埠村、渔洞埠村、董家薛庄库户庄村、宋家屯村、杨家屯村等等
(二)规范化
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宏观层面,二是微观层面。
就宏观层面而言,广视野、多角度看待地名。突破语言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传统学科的束缚,适当融合如管理统计学、计算统计学、计算语言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研究主体也不应局限于具备专业知识的人。
就微观层面而言,可以从用字方面入手:
对于村名中出现的生僻字、古字、方言字、错用字,由县志编写委员会连同相关部门根据现今汉语使用情况进行改正,尽量运用现代汉语常用字,必要时可以字典、辞书的形式加以宣传。对于带有迷信色彩的村名应适当订正。
参考文献:
[1]韩光辉.论中国地名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北京社会科学》第04期,1995.
[2]李如龙.地名词的特点和规范[J].《中国语文》第 3 期,1980.
[3]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M].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关键词:潍坊地区;村名;语言分析;语素
通过对潍坊村名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其在语素方面呈现出两种结构模式,即“专名+通名”“专名”。
(一)专名+通名
具体到潍坊村名的结构,可分为单纯词、双音节合成词或短语式村名以及多音节合成词或短语式村名。
1.单纯词村名
“专名+通名”模式中的两部分存在一种语意指向,重点在于通名。因此,此模式中不存在单纯词。
2.双音节合成词或短语式村名
双音节合成词或短语可分为复合式和附加式两种。由于“专名+通名”的特殊性,此模式中只存在复合式结构中的偏正式,不存在附加式结构。例如:
胡家、郭家、蔡家、陈村、马村、西岭、高村、东村、广营、西家等等
3.多音节合成词或短语式村名
由于“通名”在此模式中处于附属地位,因此本部分将着重分析“专名”部分。仅就“专名”而言,同样也可以分为复合式和附加式两种结构模式。
(1) 复合式
○1联合式具体到潍坊地区,联合式村名主要包括名词性联合式、形容词性联合式和动词性联合式。
名词性联合式主要表现为姓氏的联合,例如:范王、谭何、朱刘马等等。
形容词联合式:仁安、富荣、兴和、友爱、义和等等
○2偏正式经统计,偏正式复合式村名约占56%,超过一半,主要包括名词性和形容词性两种。
名词性偏正式主要包括序列式及姓氏偏正式两种,如:
序列式:一楼庄、二楼庄、三楼庄等等
姓氏:张庄、杨庄、李庄、郭庄、王庄、孟庄、孟埠、侯辛庄等等
○3主谓式主谓式结构中,前一部分是主体,后一部分是对前者的描述。潍坊地区主谓式村名前一语素主要是姓氏,后一语素主要是表示美好愿望的词汇,如:刘旺、马旺、邵兴、杨家旺等等。
○4动宾式此类村名中,前一部分为动词性语素,后一部分为名词性语素,表示一种使动义。
动词+名词:涝洼、望庄、望刘、利群、富家、涌泉、固堤、盖家庄等等。
此部分中没有发现动补式村名。
(2)附加式
多音节附加式村名的情况较多,主要分为附加方位词、数词以及后加“子”的情况。
○1后加方位词
平山寺东、郝家城后、李家沟西等等
○2后加数词
此类村名是行政区划改革的结果。在区划改革中,政府大量采用序列式结构创造村名,最为突出的是“通名+数字”的形式。
张鲁集一、张鲁集二、张鲁集三、张鲁集四
丰城一、丰城二、丰城三
○3后加“子”
前岭子、神堂子、北庄子、冯家岭子、局子等等
(二)专名
1.单纯词村名
专名结构中,单纯词主要表现为多字单语素形式,不存在单字的情况,例如:
南陀、三里沟陀基、浊北、南辛章等等
2.非单纯词村名
(1)复合式
○1联合式
专名结构中的联合式主要为姓氏联合和事物联合两种
姓氏的联合有:李侯、李古、冯徐、南胡等等
事物的联合有:郎房、担杖
○2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
专名结构中,主谓式只有三个村名,为:城平、田旺、岸青
动宾式结构只有三个村名,为:背草、养廉、成水
动补式结构只有两个村名,为:前进、南溜
○3偏正式
偏正式结构在专名中占有较大比重,经统计,约为41%。偏正式主要分为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两种。
定中结构:小仓、小楼、小店、大蚕场、庙道、莲池、小河洼、刘家井、四十间房、邵家馆、南庄子小增城
状中结构:后河、下边、北柴、西吴、西季
(2)附加式
专名结构中的附加式主要表现为后加“子”,如:南屋子、西亭子、上程子、小珠子、南口子、埠子、冢子、口子等等
(三)语素选择
村名反应了该地区整体的风貌,因此村名与该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情怀、地理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潍坊村名在选词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美好愿望和祝福的语素。如:泰、丰、兴、盛、新、胜、璞、华、美等等
2.有关农事的语素,如:塘、坡、田、垅、洼、岭、呈等等
3.悠久的历史使村名中还保留了古代一些具有特定色彩的语素,但数量比较少了,如:戍、橹、卫等等
4.善于用后缀还有“子”字来造村名,前面列举的很多都属于这种情况。
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如用姓氏组合村名等。
(四)规范化研究
(一)问题分析
语素、词
(1)出现错别字,例如:
皂户村:皂:《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其植物易皂物”意为植物名。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古时该地区并不生长“皂”。同时,该地区在明朝时期曾一度盛行贩卖私盐,村民多为“灶户”。“灶户”乃中国旧时设灶煎盐的盐户,名始见于五代,后亦作制盐户的通称。《宋史·食货志》记载:“凡鬻盐之地曰亭场,民曰亭户,或谓之灶户,亦称灶丁。”由此可见,“皂”应为“灶”字。
(2)部分字词具有迷信色彩,例如:
神旺庄、神堂子村、仙人庄、东祝仙屯村等等
(3)语素叠加虽经长时期的地名规划和整理,但语素叠加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通名语素的叠加,例如:
高庄村、徐庄村、西贾庄村、盖家庄村、贺家村、吴家埠村、渔洞埠村、董家薛庄库户庄村、宋家屯村、杨家屯村等等
(二)规范化
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宏观层面,二是微观层面。
就宏观层面而言,广视野、多角度看待地名。突破语言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传统学科的束缚,适当融合如管理统计学、计算统计学、计算语言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研究主体也不应局限于具备专业知识的人。
就微观层面而言,可以从用字方面入手:
对于村名中出现的生僻字、古字、方言字、错用字,由县志编写委员会连同相关部门根据现今汉语使用情况进行改正,尽量运用现代汉语常用字,必要时可以字典、辞书的形式加以宣传。对于带有迷信色彩的村名应适当订正。
参考文献:
[1]韩光辉.论中国地名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北京社会科学》第04期,1995.
[2]李如龙.地名词的特点和规范[J].《中国语文》第 3 期,1980.
[3]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M].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