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自2002年开考,至今已是第9年,每年的考试通过率只在30%左右,这让很多考生担忧不已。鉴于今年的职业资格考试又将临近,在此谈谈自己成功通过考试的一点经验。
一提前准备
每年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都是6月上旬报名,10月中旬考试,12月就出成绩。从表面看是只有6~10月4个月的复习时间,其实不然,复习的时间是可以提前的。虽然考试大纲每年会有所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并且理论与实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中涉及编辑从业的核心要求是不会变的。因此,可以借去年的教材提前复习,提前规划:
(1)1—2月份:了解考试大概。一般年初都是工作比较忙碌的时候,如果你准备今年考试,此时就只要了解考试大概,搜索、浏览资料,对考试的通过率、考试的难易度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参考其他编辑的考试经验。
(2)3~5月份:通读教材。这几个月起码可以把教材通读一遍(包括基础知识、理论与实务、法律法规),了解书本大概的内容。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两套早些年的真题,看看考试到底怎么样,不管做得好不好,要感受一下,对题量、答题要求、考试时间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让自己发现很多看书中的盲点、难点,并为以后的复习做准备。这一阶段有3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将所有的教材都通读一遍。但有的人可能认为看后什么都没记住,感觉到处都有问题,这很正常,无须担忧,刚开始看书都是越看越厚的。
(3)6~9月份:精读教材。一般每年6月左右报名,我们在报名时需要买最新的考试大纲,及时了解国家对一些有关出版规章作的调整或修改,或颁布的一些新规章。新的考试大纲到手后,就得抓紧时间结合教材精读一遍。好多考生是在报名的时候才开始了解相关资料,如果这时才开始复习就显得很匆忙了。我们要做到有准备,才不慌。
4个月精读教材一遍,时间是充裕的。这一遍很重要,前面做的只是熟悉书本内容,做到知其然,而这一次做的是知其所以然。看完这一遍后,基本上熟悉了教材内容,再做两套近几年的真题,并严格按照真正考试要求去做题,才可以检验自己复习的效果。
(4)10月上旬:最后冲刺。时间不等人,这时离考试只有半个月了,如果这时还要一字一句去复习确实很累,并且也没必要。我们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将每章节主干提炼出来,再把握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总结出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在熟记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而将书本其他内容充实进来,做到融会贯通。掌握了书的脉搏,提纲挈领,这时就会感觉书越读越薄。最后花一些时间把难点、疑点解决,有时间再做一两套模拟题,考试基本就十拿九稳了。
教材是根本,真题是关键!因为所有考试的内容90%以上源于教材,所以把握教材是根本。
此外,参加复习班对第一次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是有好处的,但往往参加培训班、购买复习题的考生不认真复习考试大纲和教材,认为培训班收了钱就会透露一些与考试有关的内容,结果导致考试不及格。作为考生,我们必须摆正心态,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复习班提供的模拟题上。考前复习班压题的做法不仅不可取,而且会对考生产生依赖、侥幸心理。
二考试中的一些技巧问题
(1)多选题,尽量少选。如果在做多选时,出现了很多选项拿不准,这时就注意:对把握不准的选项,宁可不选也不要选错;若正确项少选,每项还可得0.5分;若选错1项,该题就得不到分了。多选题能直接反映复习的效率,这就检验你在精读教材时有没有下工夫了。如果只是粗枝大叶地浏览教材,在做多选题时,就会患得患失,想通过考试就危险了。
(2)计算题,每个计算步骤都写上。主观题中的计算题一般会要求列出算式计算,我们应在指定位置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这样,若最后答案有误,但只要公式正确,就能得到对应的分值;在分步计算中,凡正确的计算步骤也能得到相应的分值。
(3)应用文,尽量应用给出的已知项目。应用文写作题中给出的一些已知项目,如某出版社、某作者、某编辑等,在文章写作中应该都用到,这些都是得分点。前几年的考试中,每年都有一些考生不用题目上的已知项目,自己另外虚构了一些,白白浪费了很轻易就能得到的分数。甚至有的考生将本单位名,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写在考卷上,暴露了试卷地区和自己的身份,这道题就不能得分了。令人遗憾!
另外,近年来出版法律法规成为考试内容的重中之重,考生一定要熟记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并应该适当地了解一些典型案例。
如今考试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出题的思路数越来越侧重考核实际业务能力,题型也越来越灵活,有些试题是书本上没有成文的,非常贴近出版专业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完全靠考生活学活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书上的内容,大多数考题是很死的,关键还是要熟悉教材。只有教材熟悉了,对考试中的题目分析才能以“俯视”的眼光去看待。通读一遍,精读一遍,提纲挈领地记一遍,轻松通过考试不是梦!
一提前准备
每年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都是6月上旬报名,10月中旬考试,12月就出成绩。从表面看是只有6~10月4个月的复习时间,其实不然,复习的时间是可以提前的。虽然考试大纲每年会有所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并且理论与实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中涉及编辑从业的核心要求是不会变的。因此,可以借去年的教材提前复习,提前规划:
(1)1—2月份:了解考试大概。一般年初都是工作比较忙碌的时候,如果你准备今年考试,此时就只要了解考试大概,搜索、浏览资料,对考试的通过率、考试的难易度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参考其他编辑的考试经验。
(2)3~5月份:通读教材。这几个月起码可以把教材通读一遍(包括基础知识、理论与实务、法律法规),了解书本大概的内容。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两套早些年的真题,看看考试到底怎么样,不管做得好不好,要感受一下,对题量、答题要求、考试时间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让自己发现很多看书中的盲点、难点,并为以后的复习做准备。这一阶段有3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将所有的教材都通读一遍。但有的人可能认为看后什么都没记住,感觉到处都有问题,这很正常,无须担忧,刚开始看书都是越看越厚的。
(3)6~9月份:精读教材。一般每年6月左右报名,我们在报名时需要买最新的考试大纲,及时了解国家对一些有关出版规章作的调整或修改,或颁布的一些新规章。新的考试大纲到手后,就得抓紧时间结合教材精读一遍。好多考生是在报名的时候才开始了解相关资料,如果这时才开始复习就显得很匆忙了。我们要做到有准备,才不慌。
4个月精读教材一遍,时间是充裕的。这一遍很重要,前面做的只是熟悉书本内容,做到知其然,而这一次做的是知其所以然。看完这一遍后,基本上熟悉了教材内容,再做两套近几年的真题,并严格按照真正考试要求去做题,才可以检验自己复习的效果。
(4)10月上旬:最后冲刺。时间不等人,这时离考试只有半个月了,如果这时还要一字一句去复习确实很累,并且也没必要。我们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将每章节主干提炼出来,再把握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总结出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在熟记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而将书本其他内容充实进来,做到融会贯通。掌握了书的脉搏,提纲挈领,这时就会感觉书越读越薄。最后花一些时间把难点、疑点解决,有时间再做一两套模拟题,考试基本就十拿九稳了。
教材是根本,真题是关键!因为所有考试的内容90%以上源于教材,所以把握教材是根本。
此外,参加复习班对第一次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是有好处的,但往往参加培训班、购买复习题的考生不认真复习考试大纲和教材,认为培训班收了钱就会透露一些与考试有关的内容,结果导致考试不及格。作为考生,我们必须摆正心态,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复习班提供的模拟题上。考前复习班压题的做法不仅不可取,而且会对考生产生依赖、侥幸心理。
二考试中的一些技巧问题
(1)多选题,尽量少选。如果在做多选时,出现了很多选项拿不准,这时就注意:对把握不准的选项,宁可不选也不要选错;若正确项少选,每项还可得0.5分;若选错1项,该题就得不到分了。多选题能直接反映复习的效率,这就检验你在精读教材时有没有下工夫了。如果只是粗枝大叶地浏览教材,在做多选题时,就会患得患失,想通过考试就危险了。
(2)计算题,每个计算步骤都写上。主观题中的计算题一般会要求列出算式计算,我们应在指定位置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这样,若最后答案有误,但只要公式正确,就能得到对应的分值;在分步计算中,凡正确的计算步骤也能得到相应的分值。
(3)应用文,尽量应用给出的已知项目。应用文写作题中给出的一些已知项目,如某出版社、某作者、某编辑等,在文章写作中应该都用到,这些都是得分点。前几年的考试中,每年都有一些考生不用题目上的已知项目,自己另外虚构了一些,白白浪费了很轻易就能得到的分数。甚至有的考生将本单位名,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写在考卷上,暴露了试卷地区和自己的身份,这道题就不能得分了。令人遗憾!
另外,近年来出版法律法规成为考试内容的重中之重,考生一定要熟记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并应该适当地了解一些典型案例。
如今考试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出题的思路数越来越侧重考核实际业务能力,题型也越来越灵活,有些试题是书本上没有成文的,非常贴近出版专业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完全靠考生活学活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书上的内容,大多数考题是很死的,关键还是要熟悉教材。只有教材熟悉了,对考试中的题目分析才能以“俯视”的眼光去看待。通读一遍,精读一遍,提纲挈领地记一遍,轻松通过考试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