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的选择性侵染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的侵染过程及其规律。方法 采用数码显微成像系统对侵染结构进行了观察,测定6种AMF对4种药用植物的侵染率;采用湿筛法对AMF孢子进行分离并拍照。结果 试验发现不同种AMF对同种植物的侵染率有较大差别,不同植物对相同菌种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别。结论 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等AMF对上述药用植物均具有较高的侵染率,因此可作为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研究首选菌种。
  关键词:药用植物;丛枝菌根;侵染率;选择性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1-0053-03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为分布最广泛的菌根类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可以与80%的陆生植物形成AM共生体[1]。AM的形成不仅可以增强植物的氮、磷营养的供应,还可以增强植物在多种胁迫环境下的抗逆性[2],增强植物的生物量及有效成分[3-6]。AM的功能与其结构紧密相关,AM与植物共生体的根内结构形成了植物与真菌的物质交换层,根外菌丝则是真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基础[7]。
  AMF对植物的侵染过程包括一系列的相互识别过程。AM孢子萌发后,菌丝不断分枝呈扇形生长分布,在与植物根接触后,AMF在植物根的表面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在AMF产生的识别信号物质与植物产生的识别信号物质相互识别后,进入植物根内[8]。有的菌丝进入植物细胞,并且形成连续二岔状分支,即丛枝结构(arbuscular)。其根外菌丝则进入土壤吸收矿质营养。在与植物共生1个月左右时菌丝会生成泡囊或孢子。由于AM与植物之间存在选择性,因此,不同的菌种侵染相同的植物结果可能不同,而相同的菌种侵染不同植物结果也有可能不同。明确二者之间的选择关系对药用植物AM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用6种AMF对4种药用植物进行了侵染试验,并且用频率法测定了AMF的侵染率,得到了4种药用植物与6种AMF的选择性规律。该试验可以对药用植物AM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1 实验材料
  土壤准备,土壤采集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所实验基地10~30 cm表层土。土壤高压湿热灭菌121 ℃灭菌90 min,晾晒2 d后,过筛,继续翻动晾晒5 d以上,至干。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种子,采自山东;疏柔毛罗勒(Ocimum basilicum non L.)种子,来源于安徽阜阳;青蒿(Artemisia annua L.)种子,来源于广西;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种子,来源于江苏。检测发芽率均高于80%,种子活力良好。
  2 实验方法
  种子表面灭菌:黄芩、苍术、青蒿、罗勒种子净选后置于流水中冲洗1 h,然后用75%乙醇快速灭菌30 s,放入10%H2O2灭菌10~20 min,无菌水冲洗数次。25 ℃催芽24 h后备用(苍术15 ℃避光催芽7 d)。
  接种条件:取400 g灭菌土壤至500 g花盆中,加入AM菌剂,菌剂用量1%,敷少量土壤,播入种子,使种子位于菌剂的正上方,再覆土约100 g。
  培养条件:光照0~144 ?mol/(m2·s);人工气候室温度15~25 ℃;播种时加水125 mL至水分饱和,待植物生长稳定后,水分保持土壤饱和含水量的70%;栽培周期2~3个月,收获。将根流水冲洗干净后,置于FAA固定液中保存,待测。
  根的测定前处理:将植物根系展开均匀取样。剪取50根以上长约1 cm根段,先放入10% KOH于90 ℃水浴加热20~100 min,1%H2O2漂白数次,放入2%HCl酸化,然后至乳酸酸性品红染色液染色,置分色液中分色,将根段排于载玻片上,加入2滴乳酸液后加盖玻片,观察。
  3 结果
  经过染色处理后发现,植物组织几乎为透明,在皮层细胞中可见横走的菌丝;部分皮层细胞内部见丛枝分布,在高倍镜下可见丛枝为菜花状结构;泡囊有菌丝连接,为膨大的近球形结构,泡囊为孢子的前体,有的根段可见泡囊分布。根外可见有菌丝分布,部分菌丝可见连接成熟的厚壁孢子。
  4 讨论
  4.1 不同药用植物的处理方法
  由于样品不能及时测定,因此,本试验所有样品均用FAA固定液进行了固定。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样品可以直接测定,该过程可以省去。10%KOH透化的时间视材料的厚度而定,如果根的质地较硬,那么该时间可以适当加长。1%H2O2漂白的时间长短和次数均视材料的颜色而定,一般3次漂洗可以使植物根系变白。酸化时间不固定,只要保证材料被均匀酸化即可。染色时间和温度与分色时间和温度应相对应:一般情况下90 ℃、20 min可以染色充分,分色可常温过夜分色,或高温分色1 h以上。在分色和制片过程中应避免材料与水接触引起真菌材料的脱色。
  几种受试材料中,黄芩、罗勒、青蒿的根粗细较为适中,因此采用较短的10%KOH透化时间,而苍术的根较粗,适当加长了10%KOH透化时间。在进行黄芩测定时,按照农业上的方法测定,结果发现黄芩的根颜色较重。因此,试验中加长了10%KOH透化时间,并且加长了1%H2O2浸泡时间,透明效果较好。另有报道以1%碱性H2O2(30 mL 10%H2O2,3 mL NH4OH,570 mL蒸馏水)软化植物根,该步骤对幼嫩根可以省去[9],但试验中发现1%H2O2漂洗可以使植物根漂白,去除杂色的干扰,因此保留了此步骤。不过H2O2有使植物根内产生气泡的缺点,在制片和拍照过程易产生干扰。
  4.2 药用植物与AMF的选择性和规律性
  由结果可知,不同菌种对同一植物的选择性不同,而且差异较大;不同植物对相同菌种的选择也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某些菌种的侵染对象范围较窄。例如,在试验中G.C2在不同植物的上表现出的差异性较大,可能与其对植物的选择性相关。因此在进行药用植物的特定AMF接种试验时应考虑二者的选择性,选择适当的对象进行侵染培养。   AMF与药用植物的侵染还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即同一菌种和对不同植物均表现出了较高的侵染水平。例如,G.M、G.I,对不同植物均表现出了较高的侵染率,这也与其他报道相一致[10],G.M、G.I的这种特性可能与其对植物的普遍适应性相关。因此在药用植物的共生AMF本底不明的情况下,可以用这2种AMF进行侵染试验。
  参考文献:
  [1] Smith SE, Read DJ. Mycorrhizal symbiosis[M]. Cambridge,UK:Academic Press,1997.
  [2] 郭兰萍,汪洪钢,黄璐琦,等.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中国药用植物杂志,2006,31(18):1491.
  [3] Rosa Porcel, Ricardo Aroca, Rosario Azcón, et al. PIP aquaporin gene expression i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glycine max and Lactuca sativa plants in relation to drought stress tolerance[J]. Plant Molecular Biology,2006,60(3):389.
  [4] Marcel Bucher. Functional biology of plant phosphate uptake at root and mycorrhiza interfaces[J]. New Phytologist,2007,173(1):11.
  [5] Kaldore M, Kuhn, AJ, Schr?der WH, et al. Selective element deposits in maize colonized by a heavy metal tolerance conferring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999,154(5/6):718.
  [6] M Miransari, HA Bahrami, F Rejali. Using arbuscular mycorrhiza to alleviate the stress of soil compaction 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growth[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8, 40(5):1197.
  [7]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土壤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8] Akiyama K, Hayashi. Strigolactones:chemical signals for fungal symbionts and paraitic weeds in plant roots[J]. Annals of Botany,2006,97(6):925-931.
  [9] 严小龙.根系生物学原理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0] Paul-Olivier Redon & Thierry Béguiristain.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M fungal isolates on Medicago truncatula growth and metal uptake in a multimetallic (Cd, Zn, Pb) contaminated agricultural soil[J]. Mycorrhiza,2009,19(3):187-195.
  (收稿日期:2010-10-14)
  (修回日期:2011-08-10,编辑:华强)
其他文献
有一种梦想,他们用青春追逐,不畏艰辛;有一种力量,他们一朝相逢共前行,不离不弃。调研实践的路上只能相信真理,怀着青年的热情行走在祖国的各地。  “青年中国行”暑期调研实践活动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发起并联合《中国周刊》举办,面向内地及香港的青年大学生,是以调研实践为核心的暑期社会考察活动。“青年中国行”旨在为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状况、为深入社会了解中国社会状况的优秀大学生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促进
期刊
在中国云贵高原的三江并流地区,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作为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是全世界热爱与研究动植物的人们不可忽略的地方,被称之为“诺亚方舟”。在三江并流区域中云雾缭绕的老君山腹地,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美丽世界。    2013年起,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西南项目中心把滇西北的珍稀动植物保护项目——“诺亚方舟”作为主要资助项目,每年组织三到四次生态毅行活动,通过穿行滇西北的
期刊
2017年9月,第三届“美丽中国·跨界科考”在江口县梵净山举行。本届跨界科考以“走进生态江口·探秘梵天净土”为主题,邀请了四十多名生态、地质、水文、互联网、文化、美食领域专家,三十多名媒体记者以及专业探险队、旅行达人,分两条专业科考线、一条生态文化及探秘寻宝线,三线并行,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梵净山保护区主入口所在地江口县全域生态、人文、历史、美食等资
期刊
制陶术是蛮荒世界与文明世界的分水岭。上世纪60年代考古队在云南西双版纳曼蚌囡、曼运、曼景兰和曼听遗址考古时,发现了大量石器和陶片,证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开始制作并使用陶器。时至今日,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依然完整保留慢轮制陶及平地堆烧工艺,成为解开新石器时代人类制陶秘密的钥匙。2006年5月22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慢轮制陶技艺与宜兴紫砂陶制作技
期刊
时代大潮波澜壮阔,身处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历史节点,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在各自的坐标点呼应时代的律动:或壮怀激烈,或细水静流。  陈莉荣,一个原本生活在江汉平原上的普通教师,顺应时代脉搏,投身变革发展的潮流,倚靠江汉人的坚韧秉性与精明的市场感知能力,默默成长为一名低调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推手。  这个“小龙虾、大市场”的始作俑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低调、内敛、富有慈悲情怀,但随着采访的深入,又不难发现其
期刊
与李培禹先生相识多年,在我的印象里,他充满了诙谐、幽默与睿智。在朋友相聚的时候,只要有了他,场面立时就活泼起来。甚至同行的一切也会被他安排得熨熨帖帖、有条不紊。漫长旅程的寂寞,还会因他那口吐莲花的幽默与诙谐,弄得一路的莺歌燕舞。如此读他的文字,原以为也是这样一路的歡歌笑语。但读完他的散文集,却并不是想象的轻松,甚至常常还让人眼睛一湿,为之动容。  培禹先生出生于北京一条名叫赵堂子的胡同,这条让他乡
期刊
9月26日,由镇江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举办的2017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在江苏镇江开幕。本次大会以“技术创新·共享低碳”为主题,主要由“一会、一展、一路演、一签约”四大板块构成。大会特别设立美国馆、英国馆、澳大利亚馆、奥地利馆4个国别主题馆,1个“海绵城市”主题馆,1个“低碳城市绿色智慧家”体验空间,4个技术发布空间(循环经济、智能+、未来能源、环境安全)。    应邀出席开
期刊
“青年中国行”2017湖南大学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2017年8月,“青年中国行”全国三十强2017暑期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参与“青年中国行”社会调研的青年大学生紧握时代的脉搏,关注并思考中国社会的发展,用充满激情的动力,诠释他们眼中的社会问题。    湖南大学团队所提交的课题充满强烈的探知欲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展现了青年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在共青团湖南省怀化市会
期刊
在西藏的隔壁,喜马拉雅山的另一边,  有一个贫穷的国家——尼泊尔。  众神很眷恋这个山中小国,  它清贫,众神给了她美貌;它苦难,众神给了她信仰。  它包罗万象,属于世间每一个人,  它是佛祖诞生的国度,艺术家的缪斯,虔信者的圣地。  尼泊爾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宗教是尼泊尔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宗教繁荣是尼泊尔社会生活的一大特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已成为尼泊尔人的传统与习惯,融入了人们的
期刊
黎宪锋,一位在外漂泊多年并在福建成家立业的贵州荔波布依族农民,他自幼爱好书法、绘画,并荣获“中国杰出青年书法比赛”冠军。当他从互联网、和亲朋好友的电话里得知,落后、贫穷的家乡,已经利用迷人的山水、独特的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时候,浓浓的乡愁浸在他的心头,他暂时放弃沿海城市安稳的生活,回到家乡,以开办书画院为切入点,帮助家乡儿童提高艺术修养,为家乡方兴未艾的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助绵薄之力。《世界自然遗产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