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终于来了!
记得2006年正值中国入世5周年之时,讨论最多的是,金融业向外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中资银行如何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问题。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外资银行不足为虑,因为中资银行不论在服务网点还是客户资源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这一观点似乎正在被打破。近期,美国投行高盛斥巨资收购国内生猪养殖场,并且将逐步控制上下游产业链,继而向农业产业渗透。如果从政治因素来分析,高盛此举其实瞄准的是农业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继而可以掌控中国人的菜篮子;而从单纯的金融因素来分析,高盛养猪其实是抓住了中国产业结构当中最薄弱的一环,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完美结合,实行大胆的金融创新,最终将形成以强大的外国金融资本为后盾,全面掌控中国农业产业的价值链,这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价值链金融”。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就在中资银行高调实行“走出去”,不断收购海外金融机构,或到海外开设分支机构,战略定位越来越前卫的时候,外资银行却抓住了中国产业结构当中最普通、在中资银行看来最无足轻重的、最不屑、却又是最具增长潜力的一环。中资银行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产业漏洞含商机,国人视而不见
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欧盟等等,对农业采取十分严格和完善的保护性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农业的补贴,以及对农业的优惠等等。而中国由于尚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对农业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体现在一方面在农村的流转资金的匮乏,另一方面,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相对薄弱,都使得农业处于一种低效率增长的状态,这就给了国外资本可乘之机。
农业投入不足是我国经济结构上的一个漏洞,而如果让外国人去填补这个漏洞是很有风险的。但遗憾的是,中国自己的银行都没有发现中国自身产业结构上的失衡而带来的巨大商业机遇。国内金融机构的思维还停留在很落后的水平,还固守着传统的思维模式,认为银行就是单纯的金融机构,和产业实业没有直接关系,而国际上更先进的金融机构运作思想已经把金融运作和产业实业运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猪肉是中国人菜篮子里面最重要的内容,一旦外国资本掌控了猪肉的价格,也就掌控了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工具,如果再和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结合起来,就能够对中国经济、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施加很大的影响。所以说,高盛投资生猪养殖业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投入,而是一种战略性的投资行为。通过养猪,它还可以控制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的价格,比如大豆、饲料等等的价格,比如,一旦高盛不养猪了,或者把养猪的资金突然减少,猪饲料的供给就会大于需求,继而影响大豆和猪饲料的价格。
对生猪养殖业的控制不仅可以控制农业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还可以控制农业产业的方方面面,以致控制商品价格。到那时,它不仅可以控制农业产业,甚至还会对中国国民经济产生很强的影响和控制力。所以,政府应当看到这一点,对基础产业中的外资投入进行严格控制。试想,中国资本如果到美国去投资购买当地农场,人家是绝对不可能卖给你的,这是因为美国对自身农业产业保护的政策是完善的,而且在运作模式上也采取大规模、集约化的运作模式,经济效益也是不错的,中国资本到那里没有任何优势。
高盛养猪催生战略金融创新
我们应当放眼世界。美国的投资银行都在进行实业投资,然后又和自身的金融产品创新相结合,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投资策略,比如,一旦掌控了猪肉供给和需求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之后就可以出台关于猪肉的金融期货,完全可以利用生猪作为标的物进行金融创新,而这种创新已经完整地和国民经济结合起来了。其金融产品的创新已不仅以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为标的物,其标的物已经完全商品化,比如商品的期货、期权等等这些十分流行的金融产品,对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像高盛这样的国际大投行来说,如何将金融产品创新与实业相结合,进行有机的经济体系的运作,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了,不光为自己赚钱,更重要的是达到掌控其他国家经济命脉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盛的背后绝对是有更为强有力的势力在支撑和运作的,也就是说,不仅有经济利益,还有政治企图。
但如果撇开高盛的其他意图,单纯从金融的角度来看,高盛此举也不失为一项金融创新,即把金融资本和农业产业资本完美地结合起来。如果作为单纯的市场行为来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首先,生猪养殖业在中国的利润和发展前景是十分看好的,当前猪肉价格猛涨,而原材料和劳动力又都十分便宜;对于高盛来讲,养猪绝非其真正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其战略意图在于控制中国农业产业链中重要一环,再控制上下游,再和他们的金融产品创新结合起来,以此来形成完整的产业规模,从而攫取最大的利润。可见,在生猪养殖背后绝对还有一系列配套措施。
不论养猪赚钱与否,只要控制了这个环节继而掌控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就可以掌控通货膨胀指数,继而可以对汇率、利率施加影响,进行炒作,这就是一篮子的买卖。我认为这就是国外投行们在金融运作与创新思想上的先进性。这也是国内一些金融机构需要学习的地方。当然,由于政府的金融监管政策的限制,以及投资实业所要承担的相应的风险,比如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等等,很难期望国内金融机构在投资方向上向国际投行看齐。但对于国外投行来讲,将金融资本与农业产业结合起来就是一项很了不起的金融创新,这是不同于原有的金融投资概念的,但却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趋势下,你必须整合所有资源来创造利润。
盲目走出去还是挖掘自身潜力,金融创新路在何方?
中国将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环境因素、原材料价格因素等等,都会促使中国进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尤其是向服务业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旦允许外资大规模进入我国农业产业,是很难摆脱的。据我了解,中国和许多国家都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议,也就是说,一方在另一方国家进行的投资有理由获得对方的保护。根据这样的协议,中国不能轻易把进入中国的国外资本踢出去,而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却由于受到来自一些所谓的留美精英人士的误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比如对黑石、大摩的投资等等,而对整体经济战略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对于自己国内的很多投资机会却视而不见。我们的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战略的整合等等方面还没有达到先进的水平,没有能力把养猪产业和其他金融产品结合起来配套使用,是挣不到足够利润的。不仅如此,我们的银行还在担心对农业基础产业的投资会收不回来造成不良资产。这实际上是很粗陋的想法。
现实的情况是,高盛投资购买了国内的养猪场,如果国内的资本想和高盛合资经营这些养猪场,高盛还未必愿意,因为国内资本还不具备一定规模,也不具备能力和条件把养猪业整合到它的业务范围内。而从另一方面说,高盛的投资由于其在技术、精英、管理等理念上的先进性,也会刺激国内农业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