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提起“闪婚”“闪离”,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你听说过“闪辞”吗?如今有些年轻人,因为刚入职就辞职,一言不合说走就走,在网上被称为闪辞。数据显示,现在的职场新人,近六成属于“闪辞族”,其中入职不足一个月就辞职的不在少数。那么,他们为何闪辞?闪辞会产生哪些后果?若一定要闪辞,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90后”成职场闪辞主力军——收入低、没前途、工作单调、工作环境不理想等是闪辞主因
田茵大学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去了北京,在一家影视公司做经纪人助理,试用期结束后顺利转正。其间,她工作得心应手,和同事关系融洽,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但转正仅一个多月,她却辞职了。问及原因,她无奈地说:“一个月只有7000块钱,以后加薪机会也不多,‘钱途’黯淡。而在北京租间房都要三四千元,剩下一点钱仅够维持基本生活。父母原本反对我来北京,我也不好意思再向他们伸手,只能辞职找薪水更高的工作。”
像田茵这样为了“钱途”而选择辞职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也有一些人闪辞则是为了更好的前程,比如下面这个小伙子郑毅。
郑毅求学阶段一直是学霸,上大学时曾担任系学生会主席,组织能力强。大学毕业后,他入职一家大型国企,待遇好,工作清闲。但这份清闲在他看来却是缺乏活力,没有挑战,而他的理想是做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哪怕收入不如眼前,他最不情愿过这种按部就班、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因此,试用期尚未结束他就辞职了。
而同为“闪辞族”,小敏入職及辞职的原因让很多人意外。小敏是个率性女孩,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同学们大都看重工资待遇、发展前景,她关注的却是办公环境。有一次到一家公司应聘,她首先看中了那家公司的洗手间。宽、大、亮,还有日式抽水马桶、豪华面池,里面配有手纸、洗手液、干手机、护手霜,温馨周到。正式上班后小敏发现,公司办公室及办公设备也都是一流的,只有一点让她感觉不如意,那就是老板的脸色。老板是位中年女性,办事严谨,对员工要求苛刻,稍有差池便当面训斥。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老板成天阴着脸,好像别人都欠她的,公司上下都噤若寒蝉。小敏在入职的第三个月辞职了,理由是公司气氛不好,天天担惊受怕。接受采访时她说:“努力工作是为了开心生活。如果在单位面对老板总是心惊胆战,还不如不做这份工作。”
“闪辞族”里还有一种人,只是把眼前的工作当作权宜之计,骑驴找马,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就会立即辞职,跟老东家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
数据显示,“70后”大学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超过4年,“80后”缩短到3年半,“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进一步下降到7个月,闪辞正成为职场的“日常现象”。
闪辞背后有任性也有无奈——预期过高、缺乏职业规划、自我定位模糊、责任意识淡薄、就业环境不理想
年轻人闪辞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职业规划、自我定位模糊,只是因为毕业了不得不加入求职大军,但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余文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2019年上大四时,他一边复习考研一边找工作,结果研究生没考上,工作也没找到理想的。毕业时,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份网络销售的工作。他想试试手,便签了约。入职后他发现,自己对销售工作一无所知,工作中四处碰壁。两周后,他选择了辞职。不久,他在一家培训机构找了一份计算机培训师的工作,算是专业对口,可工作后他才发现,他的工作就是教别人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单调无聊收入又低。不到两个月,他又“闪”了。他的第三份工作,是新媒体产品设计。这份工作有些挑战性,但产品从设计到创造效益要很长时间,他没耐心等,干了不到三个月又辞职了……这样,半年之内余文换了三份工作。如今,他仍没做好就业准备,又开启了备考模式,目标是考研或考公务员。
闪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90后”心理不成熟,做事易情绪化。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因特殊的成长环境,性格上普遍较为自我,参加工作后往往难以正确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易情绪化辞职。
2019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小黄,家境非常优越,从小到大除了学习没操过别的心。大学毕业后父母托人为他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私立医院做管理,收入高,工作体面。但小黄只干了两个月就辞职了,原因是他约好了要跟朋友去喝酒,部门领导却要求他加班,还批评他:“是工作重要还是喝酒重要?”他当即把领导怼了回去:“我不干了行不?!”就这样把工作给辞了。
如此率性而为,也反映出有些独生子女缺乏诚信意识与责任感,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跟单位是有合约的,“说走就走”是有失诚信的。正因如此,很多年轻人求职时“漫天撒网”,入职后“骑驴找马”,频频跳槽,随意毁约。
学新闻专业的小尹,2019年毕业前夕同时向几家省级媒体和地市级媒体投了求职简历。临近离校时,她先后接到一家市级报社和一家省级电视台的面试通知。为保险起见,两场面试她都参加了。不久,报社的聘用通知到了,电视台那边尚无消息。小尹担心错失机会,去报社报到并签了合同,然后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可就在她准备正式上岗时,省电视台的聘用通知也到了。小伊毫不犹豫地向报社提出了辞职。
就业环境不理想,也是年轻人闪辞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有些用人单位缺乏诚信,比如招聘时虚假宣传、随意承诺,求职者入职后有被欺骗的感觉,也会闪辞。
盲目闪辞弊大于利——入职前应做好职业规划,找准自我定位,尽量避免闪辞;若一定要辞职,最好依法依规进行
良禽择木而栖。针对闪辞现象,可谓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理性的声音,尤其是劳动人事工作方面的专家及职业介绍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都主张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问题。有专家表示,跳槽正是职场新生代不断寻找最佳立足点的尝试,虽然可能遭遇风险,但结果值得期待。因为在跳槽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必然经历阵痛,而只有尝到其间的甘苦,年轻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坐标。
但也有专家认为,偶尔闪辞可以理解,若一言不合就走人,盲目闪辞,就不可取了。这种行为有违社会契约精神,甚至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还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可谓弊莫大焉。 最直接的后果是经济损失。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职场新人违反服务期限的约定,在服务期限范围内提出辞职,需依法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的,还可能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会给刚刚入职、经济能力较弱的年轻人带来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此外,闪辞后社会保险统筹得不到保障。有的“闪辞族”还没来得及建立个人社保账户就离开了,有的虽然建立了账户,但不辞而别后单位根本无法为他们办理相关转出手续。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养老金续交及生病后医保报销等实际问题。
信誉损失更加值得重视。上班不久便闪辞的大学毕业生,再到其他单位求职时,很容易被贴上“不安分”的标签,从而影响就业。据《工人日报》报道,许多用人单位会对应聘者进行严格考核,对有频繁跳槽经历和明显缺少责任感的求职者会慎重考虑。一位人事经理坦言,若简历显示求职者一年内换了三家单位,或者两三年换了五六份工作,他不会聘用。很多企业已经对“人品>能力”形成共识,频繁闪辞成为求职者再就业瑕疵。
不利于从业经验的积累。一位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人说,通常在一个行业工作三到五年,才能把行业情况摸清楚。相对稳定的从业经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资历、经验、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当事人未来职业发展很有帮助。而频繁闪辞会导致当事人无法积累工作和职场经验,不利于职场成长。
此外,频繁闪辞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不可小觑。长春某制造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晓欢说,过于任性的“闪辭族”,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多困扰,无形中增加了用人成本。新招一名员工,除了有经济成本,还要付出时间成本。若刚刚入职就闪辞,无疑会给用人单位带来双重损失。而如果闪辞者已参与到重要项目中,还会影响项目推进,给企业造成更大损失。
毫无疑问,盲目闪辞弊大于利。因此相关专家建议求职者,尽量避免闪辞。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找准职业定位,做好职业规划。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应首先搞清楚两个问题:自己的职业兴趣是什么,职业能力怎么样。想找到中意的工作,“兴趣”和“能力”缺一不可。所以要尽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好职业规划,并有步骤、分阶段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作为职场人员,要能看到所在单位的长远发展趋势。如果这个单位有前途,自己在这个单位也有前途,就不应辞职。二是在磨炼中提升自我。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吓住,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注重磨砺自我,调整心态,去掉浮躁;要不断精技术,强业务,提高综合能力;还要主动与同事沟通、交流,谦逊学习,为自己搭建一个良好的人际平台。三是要提升诚信意识增强责任感。有业内人士认为,年轻人可以彰显个性,但不能丢掉诚信与责任。在职场应诚实守信,负起应负的责任。在与用人单位约定了服务期限的情况下,辞职必须慎之又慎,要充分考虑违约的后果。若确定要闪辞,也应善始善终,妥善处理好工作交接,严格履行相关离职手续,以免给自己和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编辑:冯士军〕
提起“闪婚”“闪离”,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你听说过“闪辞”吗?如今有些年轻人,因为刚入职就辞职,一言不合说走就走,在网上被称为闪辞。数据显示,现在的职场新人,近六成属于“闪辞族”,其中入职不足一个月就辞职的不在少数。那么,他们为何闪辞?闪辞会产生哪些后果?若一定要闪辞,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90后”成职场闪辞主力军——收入低、没前途、工作单调、工作环境不理想等是闪辞主因
田茵大学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去了北京,在一家影视公司做经纪人助理,试用期结束后顺利转正。其间,她工作得心应手,和同事关系融洽,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但转正仅一个多月,她却辞职了。问及原因,她无奈地说:“一个月只有7000块钱,以后加薪机会也不多,‘钱途’黯淡。而在北京租间房都要三四千元,剩下一点钱仅够维持基本生活。父母原本反对我来北京,我也不好意思再向他们伸手,只能辞职找薪水更高的工作。”
像田茵这样为了“钱途”而选择辞职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也有一些人闪辞则是为了更好的前程,比如下面这个小伙子郑毅。
郑毅求学阶段一直是学霸,上大学时曾担任系学生会主席,组织能力强。大学毕业后,他入职一家大型国企,待遇好,工作清闲。但这份清闲在他看来却是缺乏活力,没有挑战,而他的理想是做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哪怕收入不如眼前,他最不情愿过这种按部就班、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因此,试用期尚未结束他就辞职了。
而同为“闪辞族”,小敏入職及辞职的原因让很多人意外。小敏是个率性女孩,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同学们大都看重工资待遇、发展前景,她关注的却是办公环境。有一次到一家公司应聘,她首先看中了那家公司的洗手间。宽、大、亮,还有日式抽水马桶、豪华面池,里面配有手纸、洗手液、干手机、护手霜,温馨周到。正式上班后小敏发现,公司办公室及办公设备也都是一流的,只有一点让她感觉不如意,那就是老板的脸色。老板是位中年女性,办事严谨,对员工要求苛刻,稍有差池便当面训斥。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老板成天阴着脸,好像别人都欠她的,公司上下都噤若寒蝉。小敏在入职的第三个月辞职了,理由是公司气氛不好,天天担惊受怕。接受采访时她说:“努力工作是为了开心生活。如果在单位面对老板总是心惊胆战,还不如不做这份工作。”
“闪辞族”里还有一种人,只是把眼前的工作当作权宜之计,骑驴找马,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就会立即辞职,跟老东家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
数据显示,“70后”大学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超过4年,“80后”缩短到3年半,“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进一步下降到7个月,闪辞正成为职场的“日常现象”。
闪辞背后有任性也有无奈——预期过高、缺乏职业规划、自我定位模糊、责任意识淡薄、就业环境不理想
年轻人闪辞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职业规划、自我定位模糊,只是因为毕业了不得不加入求职大军,但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余文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2019年上大四时,他一边复习考研一边找工作,结果研究生没考上,工作也没找到理想的。毕业时,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份网络销售的工作。他想试试手,便签了约。入职后他发现,自己对销售工作一无所知,工作中四处碰壁。两周后,他选择了辞职。不久,他在一家培训机构找了一份计算机培训师的工作,算是专业对口,可工作后他才发现,他的工作就是教别人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单调无聊收入又低。不到两个月,他又“闪”了。他的第三份工作,是新媒体产品设计。这份工作有些挑战性,但产品从设计到创造效益要很长时间,他没耐心等,干了不到三个月又辞职了……这样,半年之内余文换了三份工作。如今,他仍没做好就业准备,又开启了备考模式,目标是考研或考公务员。
闪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90后”心理不成熟,做事易情绪化。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因特殊的成长环境,性格上普遍较为自我,参加工作后往往难以正确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易情绪化辞职。
2019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小黄,家境非常优越,从小到大除了学习没操过别的心。大学毕业后父母托人为他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私立医院做管理,收入高,工作体面。但小黄只干了两个月就辞职了,原因是他约好了要跟朋友去喝酒,部门领导却要求他加班,还批评他:“是工作重要还是喝酒重要?”他当即把领导怼了回去:“我不干了行不?!”就这样把工作给辞了。
如此率性而为,也反映出有些独生子女缺乏诚信意识与责任感,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跟单位是有合约的,“说走就走”是有失诚信的。正因如此,很多年轻人求职时“漫天撒网”,入职后“骑驴找马”,频频跳槽,随意毁约。
学新闻专业的小尹,2019年毕业前夕同时向几家省级媒体和地市级媒体投了求职简历。临近离校时,她先后接到一家市级报社和一家省级电视台的面试通知。为保险起见,两场面试她都参加了。不久,报社的聘用通知到了,电视台那边尚无消息。小尹担心错失机会,去报社报到并签了合同,然后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可就在她准备正式上岗时,省电视台的聘用通知也到了。小伊毫不犹豫地向报社提出了辞职。
就业环境不理想,也是年轻人闪辞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有些用人单位缺乏诚信,比如招聘时虚假宣传、随意承诺,求职者入职后有被欺骗的感觉,也会闪辞。
盲目闪辞弊大于利——入职前应做好职业规划,找准自我定位,尽量避免闪辞;若一定要辞职,最好依法依规进行
良禽择木而栖。针对闪辞现象,可谓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理性的声音,尤其是劳动人事工作方面的专家及职业介绍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都主张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问题。有专家表示,跳槽正是职场新生代不断寻找最佳立足点的尝试,虽然可能遭遇风险,但结果值得期待。因为在跳槽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必然经历阵痛,而只有尝到其间的甘苦,年轻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坐标。
但也有专家认为,偶尔闪辞可以理解,若一言不合就走人,盲目闪辞,就不可取了。这种行为有违社会契约精神,甚至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还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可谓弊莫大焉。 最直接的后果是经济损失。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职场新人违反服务期限的约定,在服务期限范围内提出辞职,需依法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的,还可能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会给刚刚入职、经济能力较弱的年轻人带来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此外,闪辞后社会保险统筹得不到保障。有的“闪辞族”还没来得及建立个人社保账户就离开了,有的虽然建立了账户,但不辞而别后单位根本无法为他们办理相关转出手续。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养老金续交及生病后医保报销等实际问题。
信誉损失更加值得重视。上班不久便闪辞的大学毕业生,再到其他单位求职时,很容易被贴上“不安分”的标签,从而影响就业。据《工人日报》报道,许多用人单位会对应聘者进行严格考核,对有频繁跳槽经历和明显缺少责任感的求职者会慎重考虑。一位人事经理坦言,若简历显示求职者一年内换了三家单位,或者两三年换了五六份工作,他不会聘用。很多企业已经对“人品>能力”形成共识,频繁闪辞成为求职者再就业瑕疵。
不利于从业经验的积累。一位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人说,通常在一个行业工作三到五年,才能把行业情况摸清楚。相对稳定的从业经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资历、经验、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当事人未来职业发展很有帮助。而频繁闪辞会导致当事人无法积累工作和职场经验,不利于职场成长。
此外,频繁闪辞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不可小觑。长春某制造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晓欢说,过于任性的“闪辭族”,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多困扰,无形中增加了用人成本。新招一名员工,除了有经济成本,还要付出时间成本。若刚刚入职就闪辞,无疑会给用人单位带来双重损失。而如果闪辞者已参与到重要项目中,还会影响项目推进,给企业造成更大损失。
毫无疑问,盲目闪辞弊大于利。因此相关专家建议求职者,尽量避免闪辞。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找准职业定位,做好职业规划。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应首先搞清楚两个问题:自己的职业兴趣是什么,职业能力怎么样。想找到中意的工作,“兴趣”和“能力”缺一不可。所以要尽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好职业规划,并有步骤、分阶段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作为职场人员,要能看到所在单位的长远发展趋势。如果这个单位有前途,自己在这个单位也有前途,就不应辞职。二是在磨炼中提升自我。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吓住,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注重磨砺自我,调整心态,去掉浮躁;要不断精技术,强业务,提高综合能力;还要主动与同事沟通、交流,谦逊学习,为自己搭建一个良好的人际平台。三是要提升诚信意识增强责任感。有业内人士认为,年轻人可以彰显个性,但不能丢掉诚信与责任。在职场应诚实守信,负起应负的责任。在与用人单位约定了服务期限的情况下,辞职必须慎之又慎,要充分考虑违约的后果。若确定要闪辞,也应善始善终,妥善处理好工作交接,严格履行相关离职手续,以免给自己和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