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朗读的作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深入,语文教材中诗文词赋,经典美文的大量增加,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增加课上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朗读的理解等方法,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朗读时间 兴趣 练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改革方向,这是反映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的还原语气,是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它能培养学生自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的途径之一,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荀子在《论学》中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北宋教育学家张载也说过:“书须成诵,则学进矣”。三国时期教学家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而豪放旷达的北宋文学家苏轼亦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可是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地教学,老师是一个超级注射器,学生就好比一个容器,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加学生课上的朗读时间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许多学生反感“满堂灌”式的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把他们当成一个大容器,他们说:老师讲得太多了,而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太少了,这样一味的把知识往我们头脑里塞,我们会因积食而消化不良,所以我们应去充分地朗读、思考,才能体会,不然课本中的很多精品对我们来说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这是众多学生的心声。所以我们应把课上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充分感受、充分阅读。比如,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些只有经过充分朗读才能感受其中的意境。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体会的。再如,我在讲《荷塘月色》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微风过处传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些都不是能讲明白的,需要学生不停的去朗读体会才能感受。所以我们应给学生更多的朗读时间,让他们去体会诗人、作家的情感,增强自己的欣赏力与创造力,不要让他们抱怨,课堂是老师的,我什么也没有。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又因为,现在学生压力大对朗读不够重视,所以我们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开设广播站、也可以进行课前5分钟美文赏析。让学生们找自己喜欢的文章读给大家欣赏。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下朗读的形式。比如,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自由读、轮读、领读、分合读、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老师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朗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读中学会知识,感受文章的内涵。
  比如,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落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的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的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他们各尽其能。
  在教文言文时,往往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听老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古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的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引导学生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中,思维始终在动,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大大加深。
  三、增强学生对朗读的理解
  大部分学生认为读课文就是把书面语言以语音形式表达出来,让他们读课文他们就应付差事,读的口干舌燥,昏昏欲睡往往无所得,我们要让他们明白朗读的好处。
  1.朗读能够领会文章神韵陶冶情操
  我们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让他们读完后谈感受,充分感受一下朗读所带来的身心愉悦。以及通过朗读用心灵与作者对话。
  2.朗读能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他们朗读时,我们应给于指导,告诉他们不同的诗词朗读的声音语调不同,如:苏学士的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柳永词只好“十七八岁女孩,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的《江城子》,辛弃疾的《破阵子》,范仲淹的《渔家傲》,读者需敞开胸怀,慷慨激昂的放声朗读,温庭筠《梦江南》,李煜的《乌夜啼》,李清照的《醉花阴》需紧蹙双眉,浅吟低唱,让他们通过朗读能欣赏到苏东波、辛弃疾的旷达豪放,温庭筠的淡雅清晰,李清照的婉约含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让他们乐在其中,学得轻松愉悦。
  3.朗读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当今社会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现代人充分展现自我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要告诉学生只有具备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学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过程。所以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的感知文章的每一个因素,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感悟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强了。这些能力作用于说话上,语言就会变得简明、、连贯、得体,同时学生经常性的朗读,必能熟能生巧,口语能力一定会提高,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能充分的展现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借助外界条件使朗读丰富多彩
  现代教育在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引入课堂,所以在朗读上也可以加以运用,如我在讲《再别康桥》这一课。我可以不先读课文。我先让他们听这篇课文的音乐,先感受情感,然后听这篇课文的歌曲演唱,提高他们的兴趣,感受这篇文章的节奏、韵律,随后听录音感受情感。这三种形式完成以后,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曲线大致有了了解,他们已经能够在自己心中勾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这比干读十遍都有效。
  适当的借助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一下审美愉悦情趣也是阅读的一大亮色,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知识。再如:我在讲《雷雨》这一课时,我先让他们看话剧《雷雨》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以及人物形象特点,然后选取最适合自己的人物去体会、揣摩,然后把他用自己的语言朗读出来。这样等学生读完,人物性格,感情基调,课文主题,他们就都已体会,胜过讲解十遍的成效。
  五、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所以我们可以找些与学生生活比较贴切的美文,让他们去品味,从而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文安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正>"十二五"期间,在海口乘坐邮轮环游海岛将不再是梦想。在2011—2013年间,海口将组建邮轮船队,开辟邮轮环岛游,建成中国南方最具旅游特色的国际邮轮停靠港之一。为建设国际
印度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始于19世纪中叶,最初是由个人抱着改造乡村目的,把先进技术 带去农村,至本世纪40年代,政府开始组织农业技术技术推广工作,在50年代成立全国性以农业技术推广
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国家权力介入劳动合同关系提供了依据和目标,但是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劳动合同
9月1-3日,2012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会议公布了本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最新排名及中国企业效益200佳、2012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榜单。中
在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今天,面对诸多不如意的境况,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越发显得重要。然而,事实却是形势愈严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缺失暴露得愈严重。为了孩子们有个美好的前
人格的审美走向是人格构建过程中的理想状态。,审美人格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超越和创造等基本特征。审美人格是关于人格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