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所遇到的瓶颈,并提出应对的策略,以期对当前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思考;对策
教育部2003年4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明确以就业和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教育教学,保持同经济和社会的直接、密切的沟通与联系。要特别对可能面临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强化短期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通过对用人单位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狠抓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与课程内容整合改革,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工作岗位需求对接及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适合市场需求成为普通高职院校主要的改革目标 [1~2]。因此,探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上所遇到的诸多难题,对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一、进行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中的瓶颈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岗位就业[2]。目前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我们往往把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的困难更多归结于政府政策、企业积极参与性不够等诸多外部因素,而对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自身努力不够剖析较少。
1.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讲得多做得不够深入,多停留在文字纲要层面上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相信每位高职院校的教师都能理解,学校领导也反复强调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但由于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史无前例、实践时间也较短,高职院校之间可参照资源不足、只能“百花齐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重,对毕业生的就业追踪只能停留在当年或近年的毕业生,或偶尔与企业的领导交流了解学生在企业就业情况,而从中挖掘课程改革中的不足,所以只能进行形式上或浅层面上的改革,真正双方双向互动、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极少;另外,各高职院校都有等上级提供改革范例的心态,导致改革就多停留在文字纲要层面上的工作。
2.课程内容整合改革缺泛与服务区域经济对接的特征,难与就业市场与时具进
一般来讲,每一种职业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产生、发展、消失,学校要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适合市场需求的问题,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就必需与当时就业岗位的需求和要求相对接,否则毕业生就得不到企业的认可,或在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在上级,要听上级的指示,要等上级的政策,而学生的就业导向来自于市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内容整合改革只能先随政策变而变、后随市场变而变,当教材修订出来了往往又落后于市场的要求,导致改革难与就业市场与时具进。另外,经济是存在区域性特征的,某一产业在某一区域有其发展的规律,这就导致该产业的就业岗位也出现相应新的变化,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就业于某一区域某一产业的工作岗位的专业群的课程内容整合改革大多数跟不上步伐难以对接,即缺泛与服务区域经济对接的特征。比如,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本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职于园艺作物生产工作岗位(包括生产技术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达30~40%的比例,而近三年来只有5~10%左右,而目前课程内容整合改革还没办法与形势对接。合理的课程内容整合改革应与本区域经济形势变化相互应。
3.加强实践环节教育教学的硬件不足
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就必需有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学习载体,学习的载体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软件主要是通过课程内容和师资来体现,而硬件是指提供给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实训环境,如实验材料、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刚好处于顶峰时期,均存在硬件建设出现资金严重跟不上的现象,如生均实训材料、设备不足等,导致学生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二、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适合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改革中瓶颈的对策
1.携手企业共同深入开展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于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剖析会
课程内容整合改革怎样才算是科学合理,唯一的标准就是学生能在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就业,企业反映毕业生在相应的就业岗位工作中表现很好能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课程内容要合理科学整合改革,不能学校单方面说了算,要邀请企业的相关的行家来共同进行剖析,剖析企业中各个典型工作岗位中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需要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而课程内容的构建就基于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工作任务剖析会要随经济形势变化同步开展才能保证课程内容整合改革与就业市场与时具进、与区域经济特征对接。比如,目前广西园艺产业结构中花卉产业正处于强劲上升的通道,园艺技术专业相应的课程内容整合改革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保证学生就业适合市场的需求。另外,参照企业标准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的硬件——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载体软件和硬件的完整性。
2.加强就业市场的调查和教师具备知识前瞻性的培训
学生毕业了能否就业,取决于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反过来说,市场需求什么样知识和技能的人学校就应培养什么样知识和技能的人。加强就业市场的调查和对毕业生的就业追踪,为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知识和技能的人提供依据,同样为课程内容整合改革提供依据。
课程内容整合改革能否与就业市场与时具进,与区域经济特征对接,很大程度大上与教师队伍的素质有相联,什么样的师傅培养出什么样的徒弟,也就是说教师知识必需具有前瞻性。为了教师知识具有前瞻性和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按照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与成长型企业深入沟通、广泛合作、互为依托,从而提高参与到企业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课题研究中的数量和质量,这不仅有利于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还有利于使在企业生产一线具体的技能、工艺、流程能够在课堂、实训基地得到传授,使高职教育与当今先进技术发展步伐一致。具体而言,可通过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践、到企业接受新技术培训,吸引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专兼教师队伍中来等措施,建立现有高职教师的能力转变的专门体系[3]。
3.完善进行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的相应体度
目前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进行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的相应制度的建设是规范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具体典型工作岗位具有典型的工作任务,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典型工作岗位又会出现新的要求,政府应根据工种的要求尽快制定出行业资格准入制,这样既可推动行业、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体制。
参考文献
[1]姜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外科学教学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09(1):
148.
[2]符秀华.从护理岗位需求调查看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1):41.
[3]孙云志,何玉宏.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35.
作者简介:韦杰斌(1973—),男,广西藤县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教研室主任,讲师,农艺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园艺作物生理,栽培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思考;对策
教育部2003年4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明确以就业和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教育教学,保持同经济和社会的直接、密切的沟通与联系。要特别对可能面临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强化短期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通过对用人单位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狠抓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与课程内容整合改革,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工作岗位需求对接及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适合市场需求成为普通高职院校主要的改革目标 [1~2]。因此,探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上所遇到的诸多难题,对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一、进行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中的瓶颈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岗位就业[2]。目前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我们往往把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的困难更多归结于政府政策、企业积极参与性不够等诸多外部因素,而对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自身努力不够剖析较少。
1.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讲得多做得不够深入,多停留在文字纲要层面上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相信每位高职院校的教师都能理解,学校领导也反复强调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但由于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史无前例、实践时间也较短,高职院校之间可参照资源不足、只能“百花齐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重,对毕业生的就业追踪只能停留在当年或近年的毕业生,或偶尔与企业的领导交流了解学生在企业就业情况,而从中挖掘课程改革中的不足,所以只能进行形式上或浅层面上的改革,真正双方双向互动、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极少;另外,各高职院校都有等上级提供改革范例的心态,导致改革就多停留在文字纲要层面上的工作。
2.课程内容整合改革缺泛与服务区域经济对接的特征,难与就业市场与时具进
一般来讲,每一种职业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产生、发展、消失,学校要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适合市场需求的问题,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就必需与当时就业岗位的需求和要求相对接,否则毕业生就得不到企业的认可,或在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在上级,要听上级的指示,要等上级的政策,而学生的就业导向来自于市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内容整合改革只能先随政策变而变、后随市场变而变,当教材修订出来了往往又落后于市场的要求,导致改革难与就业市场与时具进。另外,经济是存在区域性特征的,某一产业在某一区域有其发展的规律,这就导致该产业的就业岗位也出现相应新的变化,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就业于某一区域某一产业的工作岗位的专业群的课程内容整合改革大多数跟不上步伐难以对接,即缺泛与服务区域经济对接的特征。比如,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本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职于园艺作物生产工作岗位(包括生产技术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达30~40%的比例,而近三年来只有5~10%左右,而目前课程内容整合改革还没办法与形势对接。合理的课程内容整合改革应与本区域经济形势变化相互应。
3.加强实践环节教育教学的硬件不足
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就必需有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学习载体,学习的载体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软件主要是通过课程内容和师资来体现,而硬件是指提供给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实训环境,如实验材料、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刚好处于顶峰时期,均存在硬件建设出现资金严重跟不上的现象,如生均实训材料、设备不足等,导致学生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二、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适合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改革中瓶颈的对策
1.携手企业共同深入开展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于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剖析会
课程内容整合改革怎样才算是科学合理,唯一的标准就是学生能在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就业,企业反映毕业生在相应的就业岗位工作中表现很好能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课程内容要合理科学整合改革,不能学校单方面说了算,要邀请企业的相关的行家来共同进行剖析,剖析企业中各个典型工作岗位中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需要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而课程内容的构建就基于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工作任务剖析会要随经济形势变化同步开展才能保证课程内容整合改革与就业市场与时具进、与区域经济特征对接。比如,目前广西园艺产业结构中花卉产业正处于强劲上升的通道,园艺技术专业相应的课程内容整合改革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保证学生就业适合市场的需求。另外,参照企业标准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的硬件——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载体软件和硬件的完整性。
2.加强就业市场的调查和教师具备知识前瞻性的培训
学生毕业了能否就业,取决于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反过来说,市场需求什么样知识和技能的人学校就应培养什么样知识和技能的人。加强就业市场的调查和对毕业生的就业追踪,为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知识和技能的人提供依据,同样为课程内容整合改革提供依据。
课程内容整合改革能否与就业市场与时具进,与区域经济特征对接,很大程度大上与教师队伍的素质有相联,什么样的师傅培养出什么样的徒弟,也就是说教师知识必需具有前瞻性。为了教师知识具有前瞻性和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按照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与成长型企业深入沟通、广泛合作、互为依托,从而提高参与到企业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课题研究中的数量和质量,这不仅有利于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还有利于使在企业生产一线具体的技能、工艺、流程能够在课堂、实训基地得到传授,使高职教育与当今先进技术发展步伐一致。具体而言,可通过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践、到企业接受新技术培训,吸引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专兼教师队伍中来等措施,建立现有高职教师的能力转变的专门体系[3]。
3.完善进行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的相应体度
目前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进行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的相应制度的建设是规范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具体典型工作岗位具有典型的工作任务,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典型工作岗位又会出现新的要求,政府应根据工种的要求尽快制定出行业资格准入制,这样既可推动行业、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体制。
参考文献
[1]姜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外科学教学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09(1):
148.
[2]符秀华.从护理岗位需求调查看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1):41.
[3]孙云志,何玉宏.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35.
作者简介:韦杰斌(1973—),男,广西藤县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教研室主任,讲师,农艺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园艺作物生理,栽培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