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性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纷纷出台了各种规章措施,制定了农药使用规范同时限定其最大残留量以达到限制和控制农药的使用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检测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为此,本文主要就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测 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S20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食品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消费者对农残问题的日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急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对食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途径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途径主要有L施用农药后对作物或食品的直接污染;空气、水、土壤的污染造成动植物体内含有农药残留,而间接污染食品;来自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如:水中农药→浮游生物→水产动物→高浓度农药残留食品;运输及贮存中由于和农药混放而造成食品污染。
2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1)有机氯农药的危害:随食物摄入人体内的有机氯农药,经过肠道吸收,主要在脂肪含量较高的组织和脏器中蓄积。对人体可产生慢性毒性作用,当人体摄入量达到10mg/kg体重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
对人体的损害主要在肝、肾和神经中枢,它不仅引起肝脏和神经细胞的变性,而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增多等病变。人若长期接触可出现体重下降、恶心、头痛、易疲劳等症状。
(2)有机磷农药的危害:有机磷农药经皮肤、呼吸和胃肠中毒,特别是脂溶性溶液经皮肤吸收更快,对人、畜毒性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胆碱酯酶受抑,活力下降,使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丧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中毒表现,如出汗、肌肉颤动、心跳加快、瞳孔缩小等,严重的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长期摄入有机磷农药可表现出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并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3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农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免疫分析、亲和色谱技术、电化学分析、酶抑制法及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等方法。
(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是一种新型仪器方法,其是在柱层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色谱发展中堪称最为成熟的技术手段。主要特点是操作简便、速度快、分离效能及灵敏度较高,应用范围也广。很多早期不能检测出的微量农药及其代谢物、降解物都能成功检出,提高了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水平。
(2)高效液相色谱法:众所周知,目前农药都为有机化合物,其特点主要有挥发性低及分子量大、热不稳定和极性较强。而气相色谱分析法对于受热易分解或活性缺失的物质检测效能较低,明显不适用,液相色谱法因此应运而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作用机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在分配系数上的差异实现分离,其主要特点与气相色谱法相似,但更具通用性。
此方法几乎可以分析所有化合物,尤其对气相色谱法的缺陷起到了良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不过灵敏度不高检测种类不多不如前者,目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在这些方面实现突破。
(3)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容量及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以抗体作为检测器对有机化合物、酶等物质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超微量测定技术。进入新世纪以来,免疫分析法在检测农药的残留分析上得到迅速发展,并得到世界粮农组织的认可和推广。与色谱法相比它不需要贵重的仪器,能有效简化操作过程,非常适用于现场分析,已经成为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较有发展潜力的分析技术之一。当然,免疫分析法提供的信息量不大,在多残留分析方面应用有所不足,同时其开发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4)免疫亲和色谱技术的发展:由于免疫分析方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重要是信息量偏小),因此,一种将免疫分析与色谱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就受到广大技术人员的重视,免疫亲和色谱法就是这样一种分析方法。它基于免疫分析的原理利用色谱分析的差速迁移理论实现分离样品的一种净化方法。高度的选择性是其重要特点。液相色谱技术与免疫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其主要优势是可使整个分析方法简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效率。与此同时,两种方法的联用还可以减少结构相似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的交叉反应,从而使假阳性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5)电化学分析方法:顾名思义,电化学分析方法能进行快速有效、灵敏准确的微量和痕量分析。其理论基础是利用在电化学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将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转化为一种电学参量来加以测量和分析。其大大提高了分析的范围,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越性。
(6)酶抑制法:酶抑制法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化合物的农药残留,从其杀虫机理上实现检测目的。由于这两类农药属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物,当样品提取液中酶活性受到抑制就说明存在一定量的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残留,可以起到定性并快速检测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一项复杂且技术要求较高的活动,不同的检测手段只能起到有限的检测目的,只有多种手段结合同时大力发展农药残留检测的新技术,力争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真正实现农药残留的全方位无死角检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树兵.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J].食品科学,2004,25(12).
[2]杨慧.我国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05).
[3]符展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08).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简介:仇静楠(1987—),女,汉族,天津人,大本学历,研究方向:食品包装;李丽萍(1986—),女,汉族,天津人,本科,研究方向:食品检验;梁金锁(1981—),男,汉族,天津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检测(质检)。
关键词:食品检测 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S20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食品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消费者对农残问题的日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急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对食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途径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途径主要有L施用农药后对作物或食品的直接污染;空气、水、土壤的污染造成动植物体内含有农药残留,而间接污染食品;来自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如:水中农药→浮游生物→水产动物→高浓度农药残留食品;运输及贮存中由于和农药混放而造成食品污染。
2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1)有机氯农药的危害:随食物摄入人体内的有机氯农药,经过肠道吸收,主要在脂肪含量较高的组织和脏器中蓄积。对人体可产生慢性毒性作用,当人体摄入量达到10mg/kg体重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
对人体的损害主要在肝、肾和神经中枢,它不仅引起肝脏和神经细胞的变性,而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增多等病变。人若长期接触可出现体重下降、恶心、头痛、易疲劳等症状。
(2)有机磷农药的危害:有机磷农药经皮肤、呼吸和胃肠中毒,特别是脂溶性溶液经皮肤吸收更快,对人、畜毒性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胆碱酯酶受抑,活力下降,使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丧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中毒表现,如出汗、肌肉颤动、心跳加快、瞳孔缩小等,严重的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长期摄入有机磷农药可表现出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并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3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农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免疫分析、亲和色谱技术、电化学分析、酶抑制法及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等方法。
(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是一种新型仪器方法,其是在柱层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色谱发展中堪称最为成熟的技术手段。主要特点是操作简便、速度快、分离效能及灵敏度较高,应用范围也广。很多早期不能检测出的微量农药及其代谢物、降解物都能成功检出,提高了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水平。
(2)高效液相色谱法:众所周知,目前农药都为有机化合物,其特点主要有挥发性低及分子量大、热不稳定和极性较强。而气相色谱分析法对于受热易分解或活性缺失的物质检测效能较低,明显不适用,液相色谱法因此应运而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作用机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在分配系数上的差异实现分离,其主要特点与气相色谱法相似,但更具通用性。
此方法几乎可以分析所有化合物,尤其对气相色谱法的缺陷起到了良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不过灵敏度不高检测种类不多不如前者,目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在这些方面实现突破。
(3)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容量及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以抗体作为检测器对有机化合物、酶等物质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超微量测定技术。进入新世纪以来,免疫分析法在检测农药的残留分析上得到迅速发展,并得到世界粮农组织的认可和推广。与色谱法相比它不需要贵重的仪器,能有效简化操作过程,非常适用于现场分析,已经成为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较有发展潜力的分析技术之一。当然,免疫分析法提供的信息量不大,在多残留分析方面应用有所不足,同时其开发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4)免疫亲和色谱技术的发展:由于免疫分析方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重要是信息量偏小),因此,一种将免疫分析与色谱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就受到广大技术人员的重视,免疫亲和色谱法就是这样一种分析方法。它基于免疫分析的原理利用色谱分析的差速迁移理论实现分离样品的一种净化方法。高度的选择性是其重要特点。液相色谱技术与免疫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其主要优势是可使整个分析方法简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效率。与此同时,两种方法的联用还可以减少结构相似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的交叉反应,从而使假阳性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5)电化学分析方法:顾名思义,电化学分析方法能进行快速有效、灵敏准确的微量和痕量分析。其理论基础是利用在电化学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将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转化为一种电学参量来加以测量和分析。其大大提高了分析的范围,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越性。
(6)酶抑制法:酶抑制法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化合物的农药残留,从其杀虫机理上实现检测目的。由于这两类农药属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物,当样品提取液中酶活性受到抑制就说明存在一定量的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残留,可以起到定性并快速检测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一项复杂且技术要求较高的活动,不同的检测手段只能起到有限的检测目的,只有多种手段结合同时大力发展农药残留检测的新技术,力争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真正实现农药残留的全方位无死角检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树兵.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J].食品科学,2004,25(12).
[2]杨慧.我国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05).
[3]符展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08).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简介:仇静楠(1987—),女,汉族,天津人,大本学历,研究方向:食品包装;李丽萍(1986—),女,汉族,天津人,本科,研究方向:食品检验;梁金锁(1981—),男,汉族,天津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检测(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