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物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非常普遍,以刻画人物形象、体现其精神面貌为主,引导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优秀的人物塑造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震撼力。本文从准确抓住人物特点、选择典型事例、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切入,就人物描写的技巧,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指导;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小学生的写作主要是记叙文,无非就是写人物、记事件、绘景色,而其中写人物的文章占比最大。因而,集中力量教学生写好人物,是一个任务重心,也是迅速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主要抓手。但就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人物描写的情况来看,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人物描写的脸谱化问题:父亲一定是严厉的、母亲一定是慈祥的、爷爷一定是满脸沧桑的;描写方法缺乏系统和灵活性,不能根据人物特征合理使用外貌、言行、心理描写共同服务于人物塑造,而通常只用一种方法,使人物形象单薄、平面化,表现力不强,即便是知道人物描写的几种基本方法,但受词汇量、想象力等因素影响,不能准确或传神地将人物用文字勾画出来。
二、培养小学生关于写人的习作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通过体验,唤起心理描写的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设计有生活情境的体验活动,能激发学生写的愿望意识,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去感受、思考,让活动的热情化为习作的能动性,让学生捕捉自己的内心想法展示内心世界,从而激起学生在习作中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强化心理活动的描写意识。在作文课上借撕纸游戏活动的体验,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笔,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想法,让学生在一种毫无写作障碍的过程中学会心理活动描写。例如:作文课一开始,我拿出一张纸问学生:这时你心里怎么想的?当老师给大家每人一张纸,你又是怎么想的?当老师把纸撕了让大家也把纸给撕了,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老师让大家把纸拼回去,你又有什么疑问?看着拼回去或拼不回去的纸,你又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内心想法,把想法说出来并写下来,最后我还让学生把这个游戏体验过程写一篇作文。看谁的心理活动描写又多又恰当,以此启发学生在日后的习作中能关注人物的内心想法,把心理活动写真实、具体。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在作文公开课上,老师居然让我们撕纸,老师不可能拿这节课来开玩笑呀,老师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撕了的纸,还要让我们拼回去,老师这不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吗?况且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还要我们小组合作完成呢?有这个必要吗?不管这么多了,先拼回去再说,老师这么做一定有她的用意,我拭目以待。”……类似的精彩内心独白不胜枚举,学生能通过提出疑问、自问自答的方式巧妙地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过程表达出来,让人感同深受。
(二)阅读与观察同步
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所以提升其写人物水平的重要举措是让学生大量阅读人物类书籍。这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确实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见识”更多种类的人物,可以学到很多人物描写的技法。但有个缺点,就是书籍中的人物几乎全部是典型,性格和特征都非常明显。而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人,其实大多就是一些普通到“放到人堆里就找不出来”的人物。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学生习惯于写典型人物,而不善于捕捉普通人物的特征。所以,在写作中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脸谱化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了阅读与观察相结合的指导策略。即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让他们比照文章去观察生活中的相似人物,然后进行对照。分析有哪些差异,并尝试去掉或更改一些不符合实际人物特征的词汇。这样,逐渐使其有意识用范本中的技法去描写真实的人物。
(三)单项与综合共抓
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五种: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大多教师在人物描写方法的教学上是采用了这五种方法分开指导的策略。这种策略也无可厚非,确实能够使学生掌握。特别是在某种描写方法的细节处理上,通过这种单项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但也容易造成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由于对描写人物方法缺少系统的宏观把握,在写作时,往往思路较窄,一篇文章只用一种方法去描写人物。这样一来,人物的形象就比较单薄、不生动。呈现给人的是一张平面图,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的人。针对这个问题,建议教师在注重单项方法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习惯于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从多元角度去勾画人物。比如,有时我规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必须把五种方法都用到。这种写作格式有些教条,不一定符合需要,有时会出现硬套的现象。但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建立综合运用方法的意识。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描写方法,可以用两种、三种、四种。有意识之后,学生通常会避免仅采用一种方法。
(四)借助教材,强化心理描写的训练
指导学生心理描写需要大量的文段素材,如何解决这一素材问题呢?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上丰富多彩的文章资源就彻底解决了心理描写的素材案例问题,它是老师与学生手里统一的教材,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时可以进行心理描写的读写训练。例如:《穷人》一文中人物心理活动占了很大的篇幅,在教学本文时,我在班上提出:在决定收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过程中,人物有哪些心理变化?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心理的细节进行细读揣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美好心灵。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类作文是小学生最常接触的写作类型。培养小学生掌握好人物描写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其写作水平。针对小学生人物写作的问题和难点,教师可重点关注三个教学策略:阅读积累和生活观察相结合,单项训练和综合运用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茆洁丽.小学写人作文指导与训练[J].作文成功之路,2020(40):22.
[2]朱丹凤.小学语文写人记事文阅读能力优化策略[J].智力,2020(19):93-94.
[3]吴世花.小学写人叙事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教学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0(05):70.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指导;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小学生的写作主要是记叙文,无非就是写人物、记事件、绘景色,而其中写人物的文章占比最大。因而,集中力量教学生写好人物,是一个任务重心,也是迅速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主要抓手。但就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人物描写的情况来看,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人物描写的脸谱化问题:父亲一定是严厉的、母亲一定是慈祥的、爷爷一定是满脸沧桑的;描写方法缺乏系统和灵活性,不能根据人物特征合理使用外貌、言行、心理描写共同服务于人物塑造,而通常只用一种方法,使人物形象单薄、平面化,表现力不强,即便是知道人物描写的几种基本方法,但受词汇量、想象力等因素影响,不能准确或传神地将人物用文字勾画出来。
二、培养小学生关于写人的习作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通过体验,唤起心理描写的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设计有生活情境的体验活动,能激发学生写的愿望意识,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去感受、思考,让活动的热情化为习作的能动性,让学生捕捉自己的内心想法展示内心世界,从而激起学生在习作中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强化心理活动的描写意识。在作文课上借撕纸游戏活动的体验,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笔,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想法,让学生在一种毫无写作障碍的过程中学会心理活动描写。例如:作文课一开始,我拿出一张纸问学生:这时你心里怎么想的?当老师给大家每人一张纸,你又是怎么想的?当老师把纸撕了让大家也把纸给撕了,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老师让大家把纸拼回去,你又有什么疑问?看着拼回去或拼不回去的纸,你又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内心想法,把想法说出来并写下来,最后我还让学生把这个游戏体验过程写一篇作文。看谁的心理活动描写又多又恰当,以此启发学生在日后的习作中能关注人物的内心想法,把心理活动写真实、具体。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在作文公开课上,老师居然让我们撕纸,老师不可能拿这节课来开玩笑呀,老师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撕了的纸,还要让我们拼回去,老师这不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吗?况且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还要我们小组合作完成呢?有这个必要吗?不管这么多了,先拼回去再说,老师这么做一定有她的用意,我拭目以待。”……类似的精彩内心独白不胜枚举,学生能通过提出疑问、自问自答的方式巧妙地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过程表达出来,让人感同深受。
(二)阅读与观察同步
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所以提升其写人物水平的重要举措是让学生大量阅读人物类书籍。这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确实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见识”更多种类的人物,可以学到很多人物描写的技法。但有个缺点,就是书籍中的人物几乎全部是典型,性格和特征都非常明显。而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人,其实大多就是一些普通到“放到人堆里就找不出来”的人物。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学生习惯于写典型人物,而不善于捕捉普通人物的特征。所以,在写作中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脸谱化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了阅读与观察相结合的指导策略。即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让他们比照文章去观察生活中的相似人物,然后进行对照。分析有哪些差异,并尝试去掉或更改一些不符合实际人物特征的词汇。这样,逐渐使其有意识用范本中的技法去描写真实的人物。
(三)单项与综合共抓
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五种: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大多教师在人物描写方法的教学上是采用了这五种方法分开指导的策略。这种策略也无可厚非,确实能够使学生掌握。特别是在某种描写方法的细节处理上,通过这种单项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但也容易造成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由于对描写人物方法缺少系统的宏观把握,在写作时,往往思路较窄,一篇文章只用一种方法去描写人物。这样一来,人物的形象就比较单薄、不生动。呈现给人的是一张平面图,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的人。针对这个问题,建议教师在注重单项方法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习惯于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从多元角度去勾画人物。比如,有时我规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必须把五种方法都用到。这种写作格式有些教条,不一定符合需要,有时会出现硬套的现象。但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建立综合运用方法的意识。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描写方法,可以用两种、三种、四种。有意识之后,学生通常会避免仅采用一种方法。
(四)借助教材,强化心理描写的训练
指导学生心理描写需要大量的文段素材,如何解决这一素材问题呢?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上丰富多彩的文章资源就彻底解决了心理描写的素材案例问题,它是老师与学生手里统一的教材,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时可以进行心理描写的读写训练。例如:《穷人》一文中人物心理活动占了很大的篇幅,在教学本文时,我在班上提出:在决定收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过程中,人物有哪些心理变化?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心理的细节进行细读揣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美好心灵。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类作文是小学生最常接触的写作类型。培养小学生掌握好人物描写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其写作水平。针对小学生人物写作的问题和难点,教师可重点关注三个教学策略:阅读积累和生活观察相结合,单项训练和综合运用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茆洁丽.小学写人作文指导与训练[J].作文成功之路,2020(40):22.
[2]朱丹凤.小学语文写人记事文阅读能力优化策略[J].智力,2020(19):93-94.
[3]吴世花.小学写人叙事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教学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0(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