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是20多年来信息化进程的结果,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会计作为重要的商业语言与信息系统,必然在这样的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时代中受到影响,社会的变革推动会计服务的提升,这对会计人才的胜任能力与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须尽快适应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能迅速转变思维,帮助企业应对技术挑战的会计专门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会计人才需求结构变化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基础财务核算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会计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整个会计人才需求结构由原来的金字塔型向多边形转变。基础财务核算人才需求大幅度降低,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人才需求增加。如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集团企业,从事基础财务核算人工的人员减少近了90%。实现财务共享后,整个财务系统中,战略管理人才及管理会计人才约占80%,基础财务核算人才占比仅为20%。
(二)会计人才职能变化
传统的会计职能是核算与监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RP系统的广泛应用,会计职能由核算与监督转变为价值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会计应充分发挥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会计职能的转变直接影响会计人才职能的转变,会计人才职能亦由财务核算转向战略规劃、财务管理、财务预测、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
二、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
(一)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其经济业务的核算都将通过财务外包或众包的方式解决。此时,会计核算应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专业的会计工作者应当在具备核算能力的基础上,能够高效地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并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并且,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会计人员应当掌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在财务工作中的运用,这种职业能力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中是应当体现的。因此,笔者认为,中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简述为具有基本核算技能和辅助管理能力的信息化人才。
(二)与学校、政府和企业合作,设置实践交流新平台
企业、政府真实的实践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与掌握。因此,学校方面应与企业加强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系统及财务运行流程。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社会化交互式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为专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高校应深度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以“工具化、示范性、平台化”为原则,建设会计专业数据中心,搭建信息化数据运用平台。通过大力开发与建设会计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构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供社会各界人士就数据和财经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交流与共享,并最终建成一个完全开放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学校需要实现“产销对路”,就必须培养出能为企业所用的人才。因此,校企双方应加强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可参与企业相关财务标准制度建设等工作,还可邀请企业共同探讨、制定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建立“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学习方式,实现社会化交互式学习模式,并为后续资源和系统建设提供相应规范同时,还可借助“校企合作”、互联网教育和数据集成应用”的三位一体平台,实施和完善人才培养中专业课程平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数据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中职院校会计实训课程大部分是手工实训加上机实训,上机实训中多为单项实训,这样的实训内容过于理论化,没有充分体现出技能的训练。因此,中职院校应当提供多种途径,完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1)完善校内实训课程。为使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对真实的岗位工作有基本的认识,应在原有的单项实训基础上加入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项目,如用友的VBSE、网中网的财会商圈或科云的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等虚拟工作平台;(2)参加校外技能训练项目,如财务众包,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企业真实业务的账务处理;(3)开展校企合作,如学校与代账公司合作,设立“校中厂”,接收代账公司的业务对外提供服务,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体验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经济业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尚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唯有以时代需求为导向,完成由核算向管理的转型,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提供多种实践操作途径,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作者单位为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
一、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会计人才需求结构变化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基础财务核算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会计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整个会计人才需求结构由原来的金字塔型向多边形转变。基础财务核算人才需求大幅度降低,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人才需求增加。如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集团企业,从事基础财务核算人工的人员减少近了90%。实现财务共享后,整个财务系统中,战略管理人才及管理会计人才约占80%,基础财务核算人才占比仅为20%。
(二)会计人才职能变化
传统的会计职能是核算与监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RP系统的广泛应用,会计职能由核算与监督转变为价值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会计应充分发挥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会计职能的转变直接影响会计人才职能的转变,会计人才职能亦由财务核算转向战略规劃、财务管理、财务预测、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
二、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
(一)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其经济业务的核算都将通过财务外包或众包的方式解决。此时,会计核算应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专业的会计工作者应当在具备核算能力的基础上,能够高效地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并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并且,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会计人员应当掌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在财务工作中的运用,这种职业能力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中是应当体现的。因此,笔者认为,中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简述为具有基本核算技能和辅助管理能力的信息化人才。
(二)与学校、政府和企业合作,设置实践交流新平台
企业、政府真实的实践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与掌握。因此,学校方面应与企业加强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系统及财务运行流程。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社会化交互式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为专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高校应深度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以“工具化、示范性、平台化”为原则,建设会计专业数据中心,搭建信息化数据运用平台。通过大力开发与建设会计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构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供社会各界人士就数据和财经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交流与共享,并最终建成一个完全开放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学校需要实现“产销对路”,就必须培养出能为企业所用的人才。因此,校企双方应加强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可参与企业相关财务标准制度建设等工作,还可邀请企业共同探讨、制定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建立“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学习方式,实现社会化交互式学习模式,并为后续资源和系统建设提供相应规范同时,还可借助“校企合作”、互联网教育和数据集成应用”的三位一体平台,实施和完善人才培养中专业课程平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数据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中职院校会计实训课程大部分是手工实训加上机实训,上机实训中多为单项实训,这样的实训内容过于理论化,没有充分体现出技能的训练。因此,中职院校应当提供多种途径,完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1)完善校内实训课程。为使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对真实的岗位工作有基本的认识,应在原有的单项实训基础上加入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项目,如用友的VBSE、网中网的财会商圈或科云的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等虚拟工作平台;(2)参加校外技能训练项目,如财务众包,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企业真实业务的账务处理;(3)开展校企合作,如学校与代账公司合作,设立“校中厂”,接收代账公司的业务对外提供服务,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体验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经济业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尚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唯有以时代需求为导向,完成由核算向管理的转型,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提供多种实践操作途径,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作者单位为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