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与乐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aq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寓窗台上种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这段话是台湾作家洪素丽的散文《苦瓜》的结尾,这也是作者的点题之笔。
  作者的童年是阴暗的,成年后定居异地饱受思乡之苦,唯有幼时家中常吃的苦瓜印象最深,也因此苦瓜成了她的鄉愁之物。孩童时期家中所烹苦瓜妙品在这异地他乡也甚是稀有,但那挥之不去的苦味却成了作者绵长的愁思。
  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是浓浓的绵长的乡愁,但给读者更深感悟的是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初尝苦瓜者都知道,苦瓜那种苦,苦至心底。洪素丽说,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巴吃黄连”的苦。我也有同感,从父母和乡人的嘴里知道,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可以清心明目、消热解气,吃起来虽苦,但咀嚼过后,竟有一丝回甘。
  细想起来,苦亦可以是美味。
  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苦,因此,苦是人生无法回避之味,倘若觉得太苦而不愿去品尝,余味的甘甜也就无从感受了。苦中作乐是每个人必须学会的一项生活技能,更是一种超越物质满足的境界。
  现在的我们,虽然少了许多年幼时的自在,但我们还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苦中作乐。对朋友,难过时安慰就是乐;对家人,落魄时陪伴便是乐;对他人,受窘时微笑也是乐……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男女老少,或喜或忧,每个人都曾有过苦,或苦中作乐,或苦尽甘来,都一路向前,不曾停息。
  我们可以在苦瓜里尝出人生的道理来,苦与乐其实很简单,心态变化就在一瞬间,正如味蕾的知觉变化,上一秒还是苦,下一秒便回甘了。轻松得来的乐不是真的乐,只有当你累过、苦过、哭过、笑过,之后获得的乐,那才是乐,苦尽甘来的大乐。
  指导老师:郑明明
其他文献
她,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材,有点像电影里的“大白”,但是皮肤显然不相称;虽然扎着一双马尾辫,却不常笑,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又像是高冷的“babyboss”。  她輕易不说话,只是当我问她题目时,她才拿出草稿纸,用那支握在手里的黑笔在纸上圈圈画画,耐心地给我讲解题目,样子极其专注。当我听完仍然表示不懂时,她用手指着我,欲骂又止,然后叹了口气,又会不厌其烦地重新开始。像极了《我的老师》里温柔亲切的蔡老
期刊
外乡人来到母亲的花园,见到那辆单车。单车拴在一棵树上,那棵树很细,很矮。看得出树刚栽下不久,也看得出单车刚买不久,近似没有骑过。外乡人向母亲讨一杯水,慢慢喝着,与母亲讨论着刚刚打响的战争。临走时候,她问母亲,谁的单车?母亲说,特雷西。特雷西的单车。特雷西是我的儿子。外乡人不说话了。刚才,母亲跟她说过特雷西。  特雷西是妹妹的哥哥  妹妹坐在花园的秋千上,母亲坐在她的身边。妹妹对母亲说,我想有一辆单
期刊
生命在你手里就像一條奔跳的鱼,你想抓住它又嫌它腥气。  ——张爱玲  我读过《边城》。  茶峒里有一个叫翠翠的女孩子,活泼而明净。这是一个让人想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双手捧给她的女孩。然而却不,爷爷会死,天保会死,傩送会离开。生老病死对她同样不留情面。  这是《边城》的好。  死,之于生,是一种约束,但也是一种幸福。犹如,果皮之于果肉,堤坝之于河水,黑暗之于阳光,世间万物都有约束。然而,没有果皮,
期刊
“老师,我觉得这道题,您批错了。”  这是科学书上一道关于“经纬网”的题目。第五次完成这道题的计算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质疑批改的正确性。老师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怎么会批错呢?不可能!”  尽管多次进行了验算,但是被老师这样看着,还是有一点心虚。我从笔筒里拣出一支笔,在黑板上进行了我的演算。“首先这是在东经175度,到达了180度经线以后,经度就会开始变小……”老师站了起来,同样在黑板上画着:“
期刊
永康城的过大年,早在年前许久,年味儿就开始日渐浓起来了。在我的印象中,奶奶总是很早就开始准备年货了,先是买来瓜子、花生、葡萄干和开心果等,扎紧存放。接下来,就热火朝天地准备除夕晚宴了。我这个货真价实的小“吃货”便也进入了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光。  虽说吃的东西多,上至豆角酥,下至瓜子蜜饯,可总有吃腻的时候。但有一样小食是我永远吃不腻的,那就是奶奶做的八宝菜。每次到奶奶家,我总要先瞟一眼餐桌,看看上面有
期刊
戴杨钒,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九年级备课组长。曾获得市、区语文优质课一、二等奖,区“教坛新秀”“优秀教研组长”等荣誉称号,教学论文两次获省一等奖、多次获市一等奖。  (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篇中不再另署)  一 选择《安塞腰鼓》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修辞手法写一个场景片段  【片段一】  一群雄赳赳的壮年。  他们身下是一条河流,他们肃穆得就像那远山。  微风拂过平静的河面
期刊
小学周边有一家小卖店。经营它的是一个又矮又瘦,皱纹遍布,眼角四周还有几颗米粒大小的黑痣的中年女人。看到她,你想到的绝不会是温柔善良,可能更多的是丑陋和厌恶。  小店开在这里应该很久了。入学时我就发现了这家小店以及小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了。但是我总是不敢主动上前,而是托高年级的哥哥们给我捎来些,可这也并非权宜之计——总不能小学六年都这么和她打交道吧?  我终究还是鼓起勇气,与其他同学一同走进了她的店中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林清玄  “喂!你的文件袋去哪里了?”“猴子”一板一眼严肃地说。  你没有听错,“猴子”就是他的代名词。我仔细地观察他,他的眼睛贼溜溜地转动,好似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乌黑的皮肤,插着一根根长长的细毛,犹如一片“黑暗森林”,嘴角似乎还挂着似有若无的笑。  他平时十分好动,经常隐藏别人的书,想到这里,我大致猜到谁是“幕后凶手”。果然,他笑了
期刊
编者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丰盈,让我们的心灵更美好,让我们的审美更有品位……阅读,确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本期“同题赛场”继续选刊“我的悦读童年”征文佳作4篇,以飨读者。  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一本书。  十月的阳光,从文竹细长的枝缝泄漏而出,似笑非笑地抚弄着身旁的多肉植物,充满了诱惑!坐在窗前,这是我第N次拿起《三体》了。不可否认,它有着非凡的魔力
期刊
合上席慕蓉的散文集《槭树下的家》,抬头凝望窗外湛蓝的天空和飘过的朵朵白云,沉浸在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中,那种温柔细腻、如细水长流般清新的文字,即使只隔着书页,我也能感受到那家的温暖、家的眷恋。  书中的席慕蓉,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带着深深的记忆和烙印,游走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卡修拉荷的雕塑、巴黎的画作、达尔湖中的少年……都是一份美好。  其中,印象至深,是《胡凡小姐的故事》,文章虽没什么波澜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