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97-0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桥梁,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受用的重要本领。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越发被人们所重视,更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时期。近几年来,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反思阶段,新修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而且顺应教育需求,在语文课本中设置了“口语交际”课,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极为重要。
因此,如何适宜地、合理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式与方法,激发学生言语运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想通过以下渠道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日常语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积累语文素养,训练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如描述画面、问答、朗诵、背诵、续编故事、拓展课文、复述故事等。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日常语文教学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阵地,我们重点从课始、课中、课末三方面进行实践,加强对专业课的研究,提高专业课堂效率,让学生从专业课上得到充分体会与练习。经过两轮的学习、实践、总结,我们初步探索出口语交际课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课始明确主题,乐于表达。
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在自己认为有话题,有对象,有思想时,他才会淋漓尽致地表达,声情并茂地描述。也就是在思维高度活跃的状态下,学生才会充分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发展。于是我们在选择“口语交际”内容时,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出发,设置相关情境,进行有效可行的交际行为。在相应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2、课中双向互动,敢于表达。
(1)师生互动,创设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专制”。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打破了这一格局,我们努力创设了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它强调的师生双方应是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2)生生互动,建立一架和谐的沟通桥梁。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在课堂中,我们可经常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可谓是一举两得。
3、教给方法,善于表达。
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在任何场合,遇到任何情况都能张开嘴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学生“敢说”的基础上,教师要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会说”。
(1)教师示范引领,学生学习表达。(2)掌握表达要素,清晰表达思路。(3)整理表达内容,完成有序表达。
4、丰富活动,精彩表达。
我们通过多样性的口语交际活动形式,例如低年级的看图讲述、每日播报、中年级的主题交流、图书交流活动和高年级的口语交际及辩论问答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而且有间隔,并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很明显的提高。
二、摘抄积累词句,丰富文化积淀,增强表达能力。
1、规范时间,使阅读有所保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最初的途径就是模仿,有的学生从小看得多、听得多,自然说起话来就流畅有序。小学生自制力比较欠缺,如果想使他们从阅读中收获表达的方法,就要认真规定阅读的时间,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低、中年级我们规定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开展了“今天你读书了吗?”、快乐童谣传唱等活动。高年级我们规定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
2、建立摘录,使好句自然积累。我们建议同学们可以自备一本摘录本,专门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者古诗词。当然,摘录是“多多益善”,不过,还是要求“精益求精”!为以后查找原文方便,要求学生在摘录完之后注明出处,明确摘录源头。
3、分享摘录,感受积累乐趣。定期举行摘录分享活动,把自己的摘录本读给大家听,并介绍为何摘抄此文字,以此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更加增强学生积累摘抄的积极性。不仅对好词好句加深理解。也在分享介绍过程中锻炼了口语表达。
三、开展语言运用活动,掌握表达技能,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运用主要通过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形式各异的语言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语言运用平台,供学生练习、实践、展示。
1、竞技型语言实践活动。在高年级通过写、说等环节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利用竞技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娱乐型语言实践活动。利用大型节日如“庆六一”、“庆元旦”等综合活动,开展猜谜语、讲故事、成语接龙或说歇后语等让每个学生都有乐于发言、轻松发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3、交流型语言实践活动。在班级或年级中开展主题辩论会,不参加发言的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各有分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4、体验型语言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或利用寒暑假鼓励旅游,将活动体验和旅游见闻整理资料,在课堂中交流分享。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训练,我们必须采用常规的日常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活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桥梁,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受用的重要本领。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越发被人们所重视,更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时期。近几年来,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反思阶段,新修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而且顺应教育需求,在语文课本中设置了“口语交际”课,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极为重要。
因此,如何适宜地、合理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式与方法,激发学生言语运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想通过以下渠道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日常语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积累语文素养,训练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如描述画面、问答、朗诵、背诵、续编故事、拓展课文、复述故事等。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日常语文教学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阵地,我们重点从课始、课中、课末三方面进行实践,加强对专业课的研究,提高专业课堂效率,让学生从专业课上得到充分体会与练习。经过两轮的学习、实践、总结,我们初步探索出口语交际课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课始明确主题,乐于表达。
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在自己认为有话题,有对象,有思想时,他才会淋漓尽致地表达,声情并茂地描述。也就是在思维高度活跃的状态下,学生才会充分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发展。于是我们在选择“口语交际”内容时,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出发,设置相关情境,进行有效可行的交际行为。在相应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2、课中双向互动,敢于表达。
(1)师生互动,创设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专制”。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打破了这一格局,我们努力创设了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它强调的师生双方应是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2)生生互动,建立一架和谐的沟通桥梁。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在课堂中,我们可经常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可谓是一举两得。
3、教给方法,善于表达。
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在任何场合,遇到任何情况都能张开嘴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学生“敢说”的基础上,教师要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会说”。
(1)教师示范引领,学生学习表达。(2)掌握表达要素,清晰表达思路。(3)整理表达内容,完成有序表达。
4、丰富活动,精彩表达。
我们通过多样性的口语交际活动形式,例如低年级的看图讲述、每日播报、中年级的主题交流、图书交流活动和高年级的口语交际及辩论问答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而且有间隔,并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很明显的提高。
二、摘抄积累词句,丰富文化积淀,增强表达能力。
1、规范时间,使阅读有所保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最初的途径就是模仿,有的学生从小看得多、听得多,自然说起话来就流畅有序。小学生自制力比较欠缺,如果想使他们从阅读中收获表达的方法,就要认真规定阅读的时间,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低、中年级我们规定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开展了“今天你读书了吗?”、快乐童谣传唱等活动。高年级我们规定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
2、建立摘录,使好句自然积累。我们建议同学们可以自备一本摘录本,专门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者古诗词。当然,摘录是“多多益善”,不过,还是要求“精益求精”!为以后查找原文方便,要求学生在摘录完之后注明出处,明确摘录源头。
3、分享摘录,感受积累乐趣。定期举行摘录分享活动,把自己的摘录本读给大家听,并介绍为何摘抄此文字,以此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更加增强学生积累摘抄的积极性。不仅对好词好句加深理解。也在分享介绍过程中锻炼了口语表达。
三、开展语言运用活动,掌握表达技能,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运用主要通过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形式各异的语言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语言运用平台,供学生练习、实践、展示。
1、竞技型语言实践活动。在高年级通过写、说等环节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利用竞技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娱乐型语言实践活动。利用大型节日如“庆六一”、“庆元旦”等综合活动,开展猜谜语、讲故事、成语接龙或说歇后语等让每个学生都有乐于发言、轻松发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3、交流型语言实践活动。在班级或年级中开展主题辩论会,不参加发言的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各有分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4、体验型语言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或利用寒暑假鼓励旅游,将活动体验和旅游见闻整理资料,在课堂中交流分享。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训练,我们必须采用常规的日常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活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