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七十年代后期,在湛江的赤坎,每天一早,人们常看见一个人,穿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过狭窄的一二九路,挤过北桥市场,爬上长长的斜坡,在地委大门下车。他习惯地向门卫点点头,又径直驰向他的办公室。他就是原中共湛江地委书记,后来的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同志。
我进入地委机关时还是小青年。林若同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让人敬畏。在一次地委工作会议上,他询问几个数据,有关部门只答得上大概数字,被他一追问就哑口无言,十分尴尬。我虽然能把准确数字报上,却说不出所以然,心里也很紧张。最后他说,我们代表百姓管家,却搞不清家底;参与决策研究,却只知道大概,怎对得住群众?他没有批评大家,但听了他的话却感觉比批评还难受。从此,我脑子里有一个抹不去的印象:和他相处得小心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觉得,这位领导其实也并不难接近,甚至还十分可亲可爱。一次他推着车子从大门进来,刚好遇上我。当时我只是一名普通干部,他却特地与我聊起来。他问最近忙什么?我说到县里调研,发现各地为化解当前群众矛盾,纷纷从外地调回一些本土资深干部任主职。我说,从长远看,这不是好主意,因为古人说,五百里不为官可能是有依据的。那时我以为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却想不到他认真起来,很感兴趣,要我查查古制,形成文字。他说,我们不拘泥古制,但也要参考,只要利于百姓,就应吸收其合理成份。
林若一生节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部分群众逐渐富裕起来,许多喜庆节日出现了过度消费,甚至铺张浪费现象。我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分析,想不到他却认真作了批示转发。他指出,百姓还不富裕,要教育大家把钱用于发展生产。对民风要引导,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从他的办公室到家里,我没见到几件象样的家具。一次我斗胆和他开玩笑:你这些东西都是土改时候的。他毫不介意地说:东西不怕旧,能用就行。他这种惜物的思想是一贯的。有一次,他到吴川覃巴公社调查半渔农地区群众生活状况,中午和大家在公社饭堂就餐。公社书记对粗茶淡饭的招待已有歉意,又见他不动那碟金黄色的毛虾,便问:林书记,那毛虾的味道很好,为什么不吃?想不到林若严肃的说:虾还那么小你们就抓来吃,不是糟蹋了吗?公社书记连忙解释道:这种虾长不大了,人不吃会烂在海里。不辩则已,一辩他倒生气了,对着大家很认真地说:凡是小的生物都可以长大,为什么迫不及待就吃了?我们虽然都笑了,但人人从心底里诚服他的善良和正气。这次不经意的对话,让我终生难忘。
林若一生心系三农,甚至为农民的温饱承担风险。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各地对当前的农村体制开始质疑。尤其是沿海困难社队,已有包干的倾向,只是惧怕资本主义帽子,不敢实行。林若天天在基层里跑,十分清楚农民的诉求。他把调研室的干部找来,要求他们去农村调查研究,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个“分类指导”办法。我们明白,言下之意是允许逐渐打破原来的体制。果然不久,他在全区干部大会上提出大包干是一个选项,事实上揭开了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这件今天看来并不惊天动地的事,当时谁敢说不需要胆识?
光阴如水,逝去无痕。林若终于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我想,老人家可以过安闲日子了,可是在南粤大地上还常常见到他的身影。一次市里派我去信宜与罗定边界接他。当我们在界岭上相遇时,他晃动着食指向我们走来,笑着对我说:小许呀,又超标了!我知道他是指接送方式超标,我却指着接他们的中巴说:这是满街跑的班车而已,没有超标。在车上,他全神注视着窗外的树木。每当看到林相较好的地方眼睛就发亮,话也多起来。他说,林是山区的保护神,过去信宜常常有山体滑坡,是大自然对我们破坏生态的惩罚。我们正在走的207国道,两旁长着成排的参天大树,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杰作。他指着这些树说,将来公路要拓宽,它们怕是保不住了,但未来的公路一定要植树,设想全国公路两旁都种上树,是多大的财富呀!
说起公路植树,使我想起了前些年他提出十年绿化广东的目标,想起了绿化达标、黄牌效应。那时,全省上下一手抓造林,一手抓改燃。一听说林若要来检查工作,镇领导立即通知公路两旁村庄连柴火都不能摆放。公路植树成活最难,为确保路树成活,人们各出奇招,有的砌保护栏,有的竟然用水泥筒把树“囚禁”起来。一位镇委书记曾在我面前对着路树调侃:你非活不可,你死我也死。
林若对树的牵挂有时真让人难以想象。一年夏天,年过半百的他跑到信宜最偏僻的八一林场去看林业,天气炎热,中午才爬到山腰,大家知道他的腰部有毛病,都劝他往回走。可是他执意向上爬,直爬到一片八角林前才停下来。他指着八角林又回头指着高大的杉林说,看来必须靠经济林养水源林和用材林,不然山区林业没出路。多年后,他行动已不大方便,难得见面,一见面就问我最近有没有到过雷州半岛,印象如何?我告诉他,前些时候去考察过,那里美极了,到处是林海和菠萝的海。他说,半岛是苦旱之地,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破解缺水困局,要靠造林。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让山更绿,水更清。真是人难百岁寿,谋事逾千年。
(作者系茂名市老促会第一常务副会长)
我进入地委机关时还是小青年。林若同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让人敬畏。在一次地委工作会议上,他询问几个数据,有关部门只答得上大概数字,被他一追问就哑口无言,十分尴尬。我虽然能把准确数字报上,却说不出所以然,心里也很紧张。最后他说,我们代表百姓管家,却搞不清家底;参与决策研究,却只知道大概,怎对得住群众?他没有批评大家,但听了他的话却感觉比批评还难受。从此,我脑子里有一个抹不去的印象:和他相处得小心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觉得,这位领导其实也并不难接近,甚至还十分可亲可爱。一次他推着车子从大门进来,刚好遇上我。当时我只是一名普通干部,他却特地与我聊起来。他问最近忙什么?我说到县里调研,发现各地为化解当前群众矛盾,纷纷从外地调回一些本土资深干部任主职。我说,从长远看,这不是好主意,因为古人说,五百里不为官可能是有依据的。那时我以为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却想不到他认真起来,很感兴趣,要我查查古制,形成文字。他说,我们不拘泥古制,但也要参考,只要利于百姓,就应吸收其合理成份。
林若一生节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部分群众逐渐富裕起来,许多喜庆节日出现了过度消费,甚至铺张浪费现象。我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分析,想不到他却认真作了批示转发。他指出,百姓还不富裕,要教育大家把钱用于发展生产。对民风要引导,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从他的办公室到家里,我没见到几件象样的家具。一次我斗胆和他开玩笑:你这些东西都是土改时候的。他毫不介意地说:东西不怕旧,能用就行。他这种惜物的思想是一贯的。有一次,他到吴川覃巴公社调查半渔农地区群众生活状况,中午和大家在公社饭堂就餐。公社书记对粗茶淡饭的招待已有歉意,又见他不动那碟金黄色的毛虾,便问:林书记,那毛虾的味道很好,为什么不吃?想不到林若严肃的说:虾还那么小你们就抓来吃,不是糟蹋了吗?公社书记连忙解释道:这种虾长不大了,人不吃会烂在海里。不辩则已,一辩他倒生气了,对着大家很认真地说:凡是小的生物都可以长大,为什么迫不及待就吃了?我们虽然都笑了,但人人从心底里诚服他的善良和正气。这次不经意的对话,让我终生难忘。
林若一生心系三农,甚至为农民的温饱承担风险。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各地对当前的农村体制开始质疑。尤其是沿海困难社队,已有包干的倾向,只是惧怕资本主义帽子,不敢实行。林若天天在基层里跑,十分清楚农民的诉求。他把调研室的干部找来,要求他们去农村调查研究,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个“分类指导”办法。我们明白,言下之意是允许逐渐打破原来的体制。果然不久,他在全区干部大会上提出大包干是一个选项,事实上揭开了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这件今天看来并不惊天动地的事,当时谁敢说不需要胆识?
光阴如水,逝去无痕。林若终于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我想,老人家可以过安闲日子了,可是在南粤大地上还常常见到他的身影。一次市里派我去信宜与罗定边界接他。当我们在界岭上相遇时,他晃动着食指向我们走来,笑着对我说:小许呀,又超标了!我知道他是指接送方式超标,我却指着接他们的中巴说:这是满街跑的班车而已,没有超标。在车上,他全神注视着窗外的树木。每当看到林相较好的地方眼睛就发亮,话也多起来。他说,林是山区的保护神,过去信宜常常有山体滑坡,是大自然对我们破坏生态的惩罚。我们正在走的207国道,两旁长着成排的参天大树,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杰作。他指着这些树说,将来公路要拓宽,它们怕是保不住了,但未来的公路一定要植树,设想全国公路两旁都种上树,是多大的财富呀!
说起公路植树,使我想起了前些年他提出十年绿化广东的目标,想起了绿化达标、黄牌效应。那时,全省上下一手抓造林,一手抓改燃。一听说林若要来检查工作,镇领导立即通知公路两旁村庄连柴火都不能摆放。公路植树成活最难,为确保路树成活,人们各出奇招,有的砌保护栏,有的竟然用水泥筒把树“囚禁”起来。一位镇委书记曾在我面前对着路树调侃:你非活不可,你死我也死。
林若对树的牵挂有时真让人难以想象。一年夏天,年过半百的他跑到信宜最偏僻的八一林场去看林业,天气炎热,中午才爬到山腰,大家知道他的腰部有毛病,都劝他往回走。可是他执意向上爬,直爬到一片八角林前才停下来。他指着八角林又回头指着高大的杉林说,看来必须靠经济林养水源林和用材林,不然山区林业没出路。多年后,他行动已不大方便,难得见面,一见面就问我最近有没有到过雷州半岛,印象如何?我告诉他,前些时候去考察过,那里美极了,到处是林海和菠萝的海。他说,半岛是苦旱之地,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破解缺水困局,要靠造林。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让山更绿,水更清。真是人难百岁寿,谋事逾千年。
(作者系茂名市老促会第一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