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只是告诉学生思考的结论,而应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能力。根据多年的初中思品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思品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构建和谐课堂,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教育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构建和谐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组织辩论“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课堂活动中进行。将辩论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既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思品课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内容时,在课堂上我组织了辩论活动,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收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都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八年级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真正体验到了主人翁的乐趣,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2.开展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探究,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开展调查活动为学生提供这种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师讲课的真谛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师要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训,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比如向学生提供自学提纲,或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找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提出不理解或有怀疑的问题,还可以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独立阅读时,教师还应巡视课堂,关注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检查,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自主学习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M.Elisen)曾说:“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具体操作分为两个环节,即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小组讨论就是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各种感兴趣的“热点”,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讨论题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其他人倾听,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畅所欲言,民主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通过讨论,学生辨别是非,做出选择,得出结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地读书、思考,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当然,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教师在讨论中要巡回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及时引导。小组交流时每个小组由前后四人组成,并进行具体分工,如要有人记录发言及讨论结果,对讨论的结论进行加工。组际交流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先由某一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由其他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争论中发展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增长新知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当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必将得到提升。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我的体会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思品学科的特点和中考开卷考试的现实,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看”书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确保开卷考试得心应手。但很多学生不会看书,比如,打开书泛泛而看,或只看图片和课文中的故事,看完后没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教师指导。我认为学生看书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课前,要让学生“看”书时,找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划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问题,在课堂上由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二是课后,要让学生在“看”书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其次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然后做一些题目巩固所学知识。这对增强学生“看”书的效果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有利的。
2.教会学生提问。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追求真理。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就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学生在思品学习过程中,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成为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在平时的思品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正确答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答题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思品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构建和谐课堂,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教育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构建和谐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组织辩论“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课堂活动中进行。将辩论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既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思品课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内容时,在课堂上我组织了辩论活动,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收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都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八年级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真正体验到了主人翁的乐趣,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2.开展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探究,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开展调查活动为学生提供这种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师讲课的真谛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师要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训,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比如向学生提供自学提纲,或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找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提出不理解或有怀疑的问题,还可以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独立阅读时,教师还应巡视课堂,关注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检查,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自主学习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M.Elisen)曾说:“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具体操作分为两个环节,即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小组讨论就是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各种感兴趣的“热点”,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讨论题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其他人倾听,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畅所欲言,民主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通过讨论,学生辨别是非,做出选择,得出结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地读书、思考,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当然,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教师在讨论中要巡回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及时引导。小组交流时每个小组由前后四人组成,并进行具体分工,如要有人记录发言及讨论结果,对讨论的结论进行加工。组际交流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先由某一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由其他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争论中发展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增长新知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当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必将得到提升。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我的体会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思品学科的特点和中考开卷考试的现实,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看”书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确保开卷考试得心应手。但很多学生不会看书,比如,打开书泛泛而看,或只看图片和课文中的故事,看完后没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教师指导。我认为学生看书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课前,要让学生“看”书时,找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划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问题,在课堂上由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二是课后,要让学生在“看”书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其次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然后做一些题目巩固所学知识。这对增强学生“看”书的效果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有利的。
2.教会学生提问。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追求真理。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就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学生在思品学习过程中,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成为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在平时的思品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正确答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答题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思品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