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会计管理及其应用探讨

来源 :科学时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722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人本会计管理的基本涵义及其特点,分析了人本管理理论、哲学上对人的认识及会计管理方向的转变等对人本会计管理的理论支持,揭示了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等属于有意识地将人本主义思想与会计有机结合的较为成功的应用领域,认为只有物本会计与人本会计理念和谐并重,才能繁荣经济理论,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物本会计;人本会计;人本会计管理;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0-0021-05
  
  会计管理活动同人类生产活动相生相伴,会计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人们接受的挑战已不仅仅是知识经济、网络技术,更有“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方式。“人”在生产力各要素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企业管理中心地位的会计工作来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其服务和处理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对人力资源、信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处理,在会计系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知识经济不仅要求会计越来越多地处理与物质资源有关的业务联系,也要处理与非物质资源有关的业务。以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以信息为主导的第四产业的会计问题也成为会计的新领域。从而传统的工业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处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下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的需要。因此,探索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本会计管理,对于会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满足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本会计管理的基本涵义
  
  人本会计管理是相对于物本会计管理而言的,要研究人本会计首先要认识物本会计及其特点。
  1.1物本会计及其特点:所谓物本会计,就是以物为中心、为根本的会计。物本管理认为,管理是一个单纯的物质技术过程,把人也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生产操作的工具,纳入物的系统进行管理。20世纪初,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把工人看作是机器设备的附属品,使人性物化,因而是一种非人性化的物本管理。物本管理遵循物质运动规律,要求管理人员以“精确定量”为基本特征的严密的数量分析方法进行管理,从认识论、方法论看,是同“机械观”的思想相一致的。
  物本管理的特点是:
  1.1.1会计的对象是“物”性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是物质财富代表,原材料、产品等存货,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让渡以上使用权的长短期投资,商标、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反映这些资产所有权的物化价值的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等。人们把有形或无形的物看成与人脱离开的客观存在,把它们视作可以带来物质财富流入的经济资源而倍加珍惜,要求会计清楚地界定它们的权力归属。可见,人们眼里只有“物质财富”,除此之外都视而不见。
  1.1.2会计信息完全是关于物化价值的。建立在物性对象基础之上的会计核算结果,提出来的也必然是用货币度量的物化价值的信息。再次,无视人力资源对财富创造、利用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不作为经济资源对待,把用于劳动消耗补偿的工资等视作费用的一次性从收入中扣除,好像这完全是一种牺牲,对赚取企业剩余来说,似乎可以尽量节约甚至减少到零。
  1.1.3这也是最主要的,会计的目的服从于企业的目的,一切为了财富的增长,陷入物的异化,没有考虑企业作为人类生存的方式之一,要具有实现人的价值和满足人的快乐的功能。
  1.2人本会计及其特点:人本会计不同于物本会计,它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会计。人本管理认为,管理并不单纯是物质技术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人文社会系统,要求在尊重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确立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因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所涉及的人的心理、社会层面、丰富的感情世界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是难以甚至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表现的。这就使精确的定量化方法失去了使用的前提。因而要求管理人员运用以“思辨定性”为基本特征的“人文思维”,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去认识、分析、研究相关问题,力求从员工对自己行为的主动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出发,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个人和各种组织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本会计的特点是:
  1.2.1人成为会计的第一要素,即将人及其行为系统纳入会计系统,将人力资源作为会计对象要素中的第一位的、决定性要素。因而,一方面要确认人力资产的价值,将其置于资产的首要地位;另一方面要承认人力资本所有权,保护劳动者的特殊的所有地位。这样,人们眼里首先应注意到的是“人”,然后才是物。
  1.2.2会计信息是广泛丰富的,是将价值性的信息与其导致的主体——人的行为紧密结合起来提供的,同时还包括关于人的心理、需求、性格、作风、能力等非价值性信息。人们习惯认为,提供这些信息并非会计部门的职责,但总得有人来履行这一职能,目前的企业并未专门收集、提供这些信息,何况,这些信息只有和价值性信息结合才更有增值性作用。由谁来提供,是人为的组织安排。认为不应该属于会计的范畴,也只是传统会计的局限而已。
  1.2.3认为人力资源才是物质财富创造、使用的主体,将其视作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离开人的劳动,物质财富就什么也不能做,即使是机器人运行,也离不开人的设计、操作。因此,不仅要给予劳动消耗以必要的补偿,而且更要让人力资源参与企业剩余的分配。
  1.2.4这也是最主要的,会计的目的服从于企业的目的,一切财富增长不过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人才是目的,物只是手段。如果财富的增长带来人类的痛苦,那么就应该改变这种财富增长方式,权衡的唯一标准是人认为是否合理。同时,企业作为人类生存的方式之一,要致力于实现人的价值,满足人追求快乐的需要,应彻底改变那种劳动给予人的只有痛苦的现象。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既然人是从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中的经验中汲取自己的一切知识、感觉等等,那就必须这样安排周围的世界,使人在其中能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使他能认识到自己是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真正合乎人性的环境”。还说:“使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2人本会计的理论支持
  
  任何学科的发展必须以正确的理论支撑,人本会计也不例外。以愚之见,其理论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人本管理理论是人本会计的理论基础:人本管理理论,即以人为本的管理原理。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80年代风靡西方,至今仍方兴未艾的一种管理思潮和管理模式。该理论认为,人是管理活动中最能动、最活跃的要素,人比物重要,管理应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因素放在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位置。西方管理理论发展至今,虽然产生了很多学派,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人看作“经济人”,强调组织和技术的作用。在管理上以生产为中心,采用等级制的专制式的管理方式,强调正式组织的功能,强调专业化,要求有明确的分工、明确的权力路线和职责范围,主张严格的纪律和服从,它利用组织、技术等手段,计划和控制人们的活动,以达成组织的目标。另一类则是把人看作“社会人”,强调人的行为、人群关系和集体的影响。在管理上主张以人为中心,侧重于采用参与制的管理方式,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强调自主,强调满足被管理者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以激励、启发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组织的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重水平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要重视对人的培养。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型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其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型的会计人才。经济的发展要靠人去发展,会计加强人本管理是势在必行。
  2.2哲学上对人的认识是人本会计的思维方式:从哲学上看,有了人,世界才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惟有人,才是这三大思维的结合点,或者说三大领域统一于人。认识了人的本质,才能很好地认识这三大领域的本质及其联系,才能深刻把握整个世界的本质。我们一切的经济发展、一切经济制度的安排都要围绕人的实际需要而实施,经济学真正要研究的问题,是人类如何用少得多的资源损耗和人际关系损害,而达到人类更多的快乐。人的有限能力与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资源、经济与社会矛盾的总根源,所以解决资源稀缺的根本着眼点,应该放在人类自然身上,要通过分配制度控制人类自身的欲望。应当把解决矛盾的根本点放在人类自身,通过培养人、发展人来解决人的问题,同时通过纠正我们的财富观念来取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类所有经济活动中的有关成本,归根到底,都是人的生命成本的支出,没有其它成本。人类经济发展,归根到底都是要解决一个人生命成本最小化问题,这是人类所有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我们需要以这条原则来检验我们的经济行为,检验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现代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人为本的“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人本管理本质的新认识。
  
  3人本会计管理发展的动因
  
  人本会计管理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深刻变革而引起的,它反映了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表现了历史的必然性。首先,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人们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速度在不断加快,这就要求企业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增强适应性;其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发生变化,蓝领工人比重下降,白领工人数量增加,而且出现了所谓“灰领工人”,这种结构变化,引起需要、工作方式、价值观等方面根本性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管理模式变革;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随之增加,势必推进企业实现人本管理;最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不断变革,而这种不断变革不依赖员工的努力和支持难以成功。正是在上述种种深层次原因的支配下,使会计管理方向发生变化,这是人本会计管理发展的动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知识经济的的发展要求会计模式转变: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向知识管理的方向发展。典型的是变革财务报告,要有彩色模式。彩色模式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分为5个不同层次。①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的传统的会计报表内容;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例如,自创商誉等);③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例如,顾客满意程度等);④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的事项(如风险等);⑤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知识资本等)。按照彩色模式,可较全面地报告与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从传统财务报告的墨守成规中“解套”,较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对会计的要求。
  3.2管理会计决策支持模式从科学观向人文观转变: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其发展是随着管理特性的发展而变化的。20世纪中期,现代管理学(包括运筹学、预测、决策科学等)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与技术方法上对管理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科学观决策模式的形成和广泛应用。科学观决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决策目标遵循“最优化准则”,要求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在一定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方法的核心是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严密的数量分析,求解数学模型,从中引出基本的结论。可见这一决策模式,是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知识(智力)成为最关键并居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在管理中要求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第一位,在决策中相应地要求实行人文观的决策模式。人文观的决策模式不同于上述科学观决策模式,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以“满意性准则”取代原来奉行的“最优化准则”。也就是认定决策者是从“主观理性”出发,在决策中寻求自己“满意的解”,而不是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尽可能达到的“最优解”。正如管理大师西蒙教授所说:“我提出的寻求满意的人这一模型同那种寻求最优人的古典概念相比,在经济行为的经验研究中获得了多得多的支持”。与“人文观决策模式”的要求相适应,要求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帮助决策系统中的决策人员实现决策目标的满意化,首先要认识到“满意性准则”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准则,它不严格要求“精确定量”,而首先要求“思辨定性”,因而采用的决策支持模式,就不应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而应放在围绕决策目标,拟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对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权衡利害、比较得失。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决策者择善而从,做出满意的选择,最终得到决策目标的“满意解”。在经济社会中人的因素总是居主导地位的,决策的层次越高,涉及的面越广,情况越复杂,战略性、非规范性、不确定性越强,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者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洞察力及由此而形成的高屋见瓴的综合判断,就越带根本性。由此可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遵循满意性准则进行决策,更重视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者的智能与判断,认知和感悟,也意味着整个决策程序已推进到层次更深、境界更高的发展阶段。
  
  4人本会计管理的应用领域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重心在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和行为会计应用上具有广阔前景。
  4.1人力资源的会计管理: 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美国兴起了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并在60年代末应用于实践。到80年代中期有许多企业,将会计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业绩评价等。1980年中国会计学者潘序伦先生首先提出建立“人才会计”的必要性,从此会计理论工作者就人力资源会计管理的许多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把人才当作资源来管理是一种经营理念的转变,因为任何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失误,都是经营上的浪费。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可以在经营中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并经过教育培训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人的潜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正如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卢斯卡所强调的:将技术的概念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所形成的人力资源才是产出增长的真正源泉。人力资源的会计管理至少有以下思路:
  4.1.1拓展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信息化的普及和INTERNET(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T技术更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同时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愈发重要,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吸引人才、加强绩效评估、降低人工成本、量化对人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关注的问题。企业或公司可先建立相对较易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为管理提供一些基本的有效人力资源取得、维护、开发、使用、配置及人力资源投资等方面的财务信息,以便有关部门据此信息对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防止人才积压、人才浪费的现象产生,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促进企业爱才、惜才,并在爱才惜才的氛围中,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为组织服务的潜力。还可使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人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和管理现状,了解企业是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劣多寡。
  4.1.2量化人力资源价值管理。人力资源价值是指个人或群体为企业提高效用亦即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人力资源提供的服务与获得的人力资源成本的比率,或者说服务量对成本的超过额。其确认和计量方法目前主要有非货币性价值法和货币计价法两种。前者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的才干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来决定其在企业中的价值,是按照主观预测和经济判断进行计量的。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现有人员的文化程度、技术职称或职务、技术工种、实际工龄、年龄、健康状况等。常用的方法有技能详细记载法、绩效评估法。后者是将人力资源价值资本进行计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未来薪金贴现法,就是根据经济学概念来计量人力资源价值;超额利润法,是将人力资源价值表现为一个企业的当期收益水平超过同行业正常收益水平部分的资本化价值;随机法,是将一个员工在有效工作年限内服务于该组织一系列岗位的价值,按其离职可能性进行调整,并将其折现来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
  4.1.3健全“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①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根据职责、风险、经营业绩大小确定薪酬水平,合理拉开与一般员工的薪酬差距;②对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急需、短缺人才实行市场导向型的薪酬制度,薪酬标准与市场价位接轨,避免人才外流;③对普通员工实行技能导向型和工作导向型的岗位工资制度,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④实行资本、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探索管理者期权股、员工持股、技术入股的新办法,以稳住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
  4.1.4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①进行全面的工作分析、职位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绩效评估标准,评估的因素要比较全面、合理;②人员分类考评,除制定通用的考评外,还应根据人员的岗位、职责的不同,分别按高层管理人员、普通管理人员、生产性人员和非生产性人员分别制定评估细则,可实行自我评估、下属评估与上司评估、专门组织评估相结合的办法;③指标定量化,并以实际工作结果为依据,既评定工作的数量,又评定工作的质量,既考评个人业绩,又重视考评团队业绩,使个人业绩与团队业绩保持一致,既注重绝对标准,又注重相对标准;④建立反馈制度,减少评估误差,并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而提出评估方案的改进,以保持其有效性。
  4.1.5实施人力资源重组和结构优化。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利润最大化。围绕这个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就是要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①建立产权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根据资产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特点,可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和存续企业两大主体,在资产、人员、机构、财务四分开的基础上,实行“人随资产走”,实行人员分流。②实施减员增效。建立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接纳竞争暂时下岗的员工并组织技能业务培训;对于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实行职工内部退养,或企业与个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办法。清退长期不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同时结合机构重组进行竞争上岗,实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优化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4.2行为会计的人本管理:行为科学在会计领域中进行研究和运用,产生了行为会计。行为会计在国外大致经历了酝酿萌芽时期(20世纪50年代)、觉醒时期(20世纪60年代)、拓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和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行为会计是行为科学与会计结合的产物。“它是关于人类行为如何影响会计资料的经营决策,以及会计信息又是如何影响经营决策和人类行为的科学”。“它是会计涉及人类行为以及它同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和运用之间的一个方面。行为会计通过考虑人类行为同会计系统之间的关系,反映某一组织社会性的一面,从而为目前会计师报告的财务信息的一个必要的补充”。
  行为会计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人类行为对会计系统设计、建立和应用的影响;②会计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③预测人类行为的方法和和改变人类行为的策略。行为会计学认为,会计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主张会计的首要职能是向会计个体内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力图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引入会计学中,研究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反应,并从会计理论与实践角度解释人们的行为。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承包经营方式,为行为会计研究方法的应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人分析了承包机制的实现与会计的相关性,指出了承包行为与传统会计理论的背离,以及会计人员主观行为对承包制的影响,提出了承包制下制约会计主观行为的措施。在这里,会计与承包制的实施具有相关性,在实施承包制时,需要考虑会计行为扭曲对承包制运行的负面影响,然后对症下药。还有学者以企业会计行为合理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会计行为不合理的诸因素,提出了会计行为合理化条件下是确立厂长责任主体,运用经济立法,强化利润目标。还有学者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探索了行为科学与责任会计的关系,认为在建立我国的责任会计时应当考虑行为科学影响,注意人的行为对实施责任会计的作用。
  在会计研究中,中国以前确实存在忽视人的行为对会计影响的倾向。由于会计在某种意义上属于“经验科学”,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直觉判断及其行为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不可避免地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这些信息又反过来影响企业各层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所以,应该把探索人的行为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会计信息来激发企业管理人员自觉承担经营责任,充分发挥管理才能的问题纳入会计研究范围。目前,行为会计研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卓有成效的是会计行为。行为会计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空间很大:行为会计基本理论框架;行为会计的研究对象;行为会计目标;行为会计职能;行为会计的分类;行为会计的应用(尤其是如何优化会计行为);行为会计与环境关系等。
  
  参考文献
  [1]余绪缨.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www.SIL.com
  [2]徐国君.从物本会计到人本会计,www.KJ2000.com,2004
  [3]严诚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
  [4]李敏.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0(7)
  [5]安鸿章.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4)
  [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收稿日期:2007-09-10
其他文献
汶川县映秀初级中学是阿坝州汶州县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乡村初级中学.从1973年建校至今已有30个春秋。现有教职工45人.10个教学班,500余名在拉生。
王弼注《易》有返归《易传》的强烈企图。从他的《周易略例》对解《易》的原则说明中,可以知道他特别重视《明象》及《明彖》.并把同题的讨论集中在阴阳符号的卦爻结构的启发上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我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
少年粟裕家里有个长工阿陀,虽然憨厚,却崇尚绿林之道;虽然口吃,却偏偏能说会道,一肚子离经叛道、曲折离奇的故事。工余饭后,阿陀就给小自己十来岁的少爷,绘声绘色地说剑侠也就是“土
本文介绍了我校近两年来结合双基实验室评估,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实践.
长期以来,学界流行以“简易”解释《易传》中的“易简”,埋没了其深蕴奥义。易、简其实分别是乾、坤最根本的特性,易主要体现于时间维度,指乾的健而动和变化不居的势用,简主
杨简作为心学解《易》派的代表。其易学思想是心学与易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心学视域下的易学,在杨简的心学体系中。心具有本体特征。它虚明灵妙,且存在于人自身,功夫论上既要讲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企业所得税法及会计准则等的相关规定,指出了研发费用在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差异。
过生日和祝寿是同一内容的两码事。过生日原本指小孩,等孩子真长大了过生日一般就轻描淡写了,旧时习俗年轻时决不“轰轰烈烈”地过生日。然而一过50岁,就进入“祝寿”行列,也就是
盐布袋子很管用 缝一个长条口袋,把大盐粒装进去,密封后放微波妒里加热几分钟。每天睡觉时枕在脖子下面,以感觉温热为宜,可以缓解颈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