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分析对比不同手术时间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肠梗阻疾病患者48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我院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62.50%,两组差距较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患者总不良反应16.67%、对照组总不良反应为41.67%。两组差距较明显,p<0.05,结论:对肠梗阻的患者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整体治疗过程安全可靠,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关键词:手术治疗;肠梗阻;临床价值
肠梗阻是指患者肠道的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时受到阻碍,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肠梗阻的病因以機械性最为常见,多是肠内异物、良恶性肿瘤、肠道先天性异常所引起。患者在肠梗阻病发时,多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若不经过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患者会有毒血症等并发症出现,严重者会休克乃至死亡[1-3]。因此及时的对肠梗阻疾病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发现采用手术治疗对肠梗阻疾病患者的诊断效果较为确切,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病例。研究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在32~75岁之间,平均年龄(42.5±10.7)岁;按照病情程度进行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依次为:10例,9例,5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在33~76岁之间,平均年龄(43.1±11.5)岁;按照病情程度进行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依次为:11例,8例,5例。两组患者人口学基本资料、临床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4-5] 纳入标准:①依据肠梗阻的诊断及分期标准,确诊为肠梗阻者;②已有较为典型的肠梗阻临床表现;③均已告知本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80岁者;②对本次研究中采用药物无过敏现象;③均有严重肝脑肾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或是尚未出现肠套叠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主要包括要求患者禁食,并针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胃肠减压处理,并将患者的血液循环调制稳定,给予适量的营养支持。并采用温肥皂水对患者进行灌肠,同时给予患者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对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进行纠正调整。
1.3.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患者在发病后一周至两周期间进行手术治疗。
1.3.2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患者发病一周以内进行手术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6]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如 术后感染,高热,腹痛②两组临床疗效:依据《肠梗阻的治疗效果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治疗总有效率=(每组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每组总例数× 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62.50%,两组差距较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比较,研究组的患者总不良反应16.67%、对照组总不良反应为41.67%。两组差距较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n(%)]
3.讨论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按照其发病病因可分为由肠道内外各种机械性元素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由于肠道肌肉运动功能失调导致的动力性肠梗阻以及由肠部血管栓塞引起的血运性肠梗阻,同时其他类型的急腹症也有可能引起肠梗阻[7-8]。当患者的肠部内容收到一定的阻力时,多数患者将产生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若没有获得及时的治疗,就会发生肠坏死,导致患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9-10]。因此,及早的对肠梗阻疾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肠梗阻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以患者在肠梗阻发病一周至两周内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组以患者在肠梗阻发病一周以内进行手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不良发现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62.50%,两组差距较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研究组的患者总不良反应16.67%、对照组总不良反应为41.67%。两组差距较明显,p<0.05详细结果见表2。
综上所述,对于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早日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日后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这一现状说明了对于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而言早日治疗能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故这一方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菊炎,田启维,刘俊,等.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537-538.
[2] 刘其龙,钟秀婵,黄延年. 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947-948.
[3] 史勇. 老年人急性肠梗阻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048-1049.
[4] 沈启峰.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33):11-12.
[5] 李克华,徐磊,李向农. 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探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9):46-48.
[6] 符方杰,黄科宁,吴亚明. 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时机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096-2097.
[7] 施煜军,李华锋. 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探讨[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348-349.
[8] 陈边强.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6):111-112.
[9] RAN JL.The etiology of elderly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the operation time analysis[J].Sichuan Medical Journal,2012,33(8):128-129.
[10] 梁国栋.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132-133.
关键词:手术治疗;肠梗阻;临床价值
肠梗阻是指患者肠道的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时受到阻碍,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肠梗阻的病因以機械性最为常见,多是肠内异物、良恶性肿瘤、肠道先天性异常所引起。患者在肠梗阻病发时,多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若不经过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患者会有毒血症等并发症出现,严重者会休克乃至死亡[1-3]。因此及时的对肠梗阻疾病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发现采用手术治疗对肠梗阻疾病患者的诊断效果较为确切,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病例。研究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在32~75岁之间,平均年龄(42.5±10.7)岁;按照病情程度进行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依次为:10例,9例,5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在33~76岁之间,平均年龄(43.1±11.5)岁;按照病情程度进行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依次为:11例,8例,5例。两组患者人口学基本资料、临床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4-5] 纳入标准:①依据肠梗阻的诊断及分期标准,确诊为肠梗阻者;②已有较为典型的肠梗阻临床表现;③均已告知本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80岁者;②对本次研究中采用药物无过敏现象;③均有严重肝脑肾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或是尚未出现肠套叠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主要包括要求患者禁食,并针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胃肠减压处理,并将患者的血液循环调制稳定,给予适量的营养支持。并采用温肥皂水对患者进行灌肠,同时给予患者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对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进行纠正调整。
1.3.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患者在发病后一周至两周期间进行手术治疗。
1.3.2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患者发病一周以内进行手术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6]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如 术后感染,高热,腹痛②两组临床疗效:依据《肠梗阻的治疗效果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治疗总有效率=(每组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每组总例数× 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62.50%,两组差距较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比较,研究组的患者总不良反应16.67%、对照组总不良反应为41.67%。两组差距较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n(%)]
3.讨论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按照其发病病因可分为由肠道内外各种机械性元素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由于肠道肌肉运动功能失调导致的动力性肠梗阻以及由肠部血管栓塞引起的血运性肠梗阻,同时其他类型的急腹症也有可能引起肠梗阻[7-8]。当患者的肠部内容收到一定的阻力时,多数患者将产生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若没有获得及时的治疗,就会发生肠坏死,导致患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9-10]。因此,及早的对肠梗阻疾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肠梗阻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以患者在肠梗阻发病一周至两周内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组以患者在肠梗阻发病一周以内进行手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不良发现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62.50%,两组差距较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研究组的患者总不良反应16.67%、对照组总不良反应为41.67%。两组差距较明显,p<0.05详细结果见表2。
综上所述,对于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早日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日后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这一现状说明了对于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而言早日治疗能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故这一方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菊炎,田启维,刘俊,等.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537-538.
[2] 刘其龙,钟秀婵,黄延年. 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947-948.
[3] 史勇. 老年人急性肠梗阻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048-1049.
[4] 沈启峰.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33):11-12.
[5] 李克华,徐磊,李向农. 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探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9):46-48.
[6] 符方杰,黄科宁,吴亚明. 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时机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096-2097.
[7] 施煜军,李华锋. 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探讨[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348-349.
[8] 陈边强.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6):111-112.
[9] RAN JL.The etiology of elderly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the operation time analysis[J].Sichuan Medical Journal,2012,33(8):128-129.
[10] 梁国栋.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