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玉米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枣庄市2017年夏季异常气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夏季气候整体上弊大于利,6月中下旬的高温干旱叠加、7月高温强降水叠加、8月上中旬持续强降水成为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异常的主因,致使部分玉米出现涝害而死亡,亩穗数减少;部分田块玉米出现缺粒、秃尖、半边脸等现象,穗粒数减少;后期阴雨天气较多,千粒重降低;产量3因素均低于去年,从而导致玉米减产。
关键词:枣庄市;夏季;异常气候;玉米;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205
前言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夏玉米是峄城区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17年全市种植208.19万hm2。近年来,气候异常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对热量资源的影响[1,2],对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种植方式的影响[3,4],对病虫害的影响[5,7],异常气候对农业的影响[8,9]等,从气象角度有针对性具体某种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较少。
本文就2017年夏季枣庄市气候特点是降水量异常偏多且时间段分布不均、暴雨日数偏多、气温偏高的异常气候特点,对夏玉米产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农田管理方面有的放矢,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严谨的决策依据,为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和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机制提供参考,对农业防灾减灾具有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气象材料来源于枣庄市气象局,对枣庄市5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进行平均作为枣庄市的分析数据,常年值选取5个站1981—2010年的30a平均值。玉米材料来自枣庄市农技站。主要采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气候异常及对农业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7年夏季气候特点
气温偏高,高温日数(≥35℃的天数)较常年值偏多6.7d;降水异常偏多,较常年值偏多51.4%,暴雨日数(≥50mm的天数)较常年值多2d,夏季降水量仅比常年的年降水量值少46mm)。降水集中,且阶段性的高温干旱、高温多雨叠加出现。
2.1.1 气温
从图1可知,除6月上旬气温较常年值偏低外,其它8旬均偏高。尤其7月中、下旬偏高达2℃以上。
2.1.2 降水
由图2可知,6月上旬、7月上中旬及8月上旬的降水量异常偏多;7月份降水量全市5站中枣庄、峄城、滕州3站均创近198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薛城站是1980年以来的第三高值;降水时间分布不均,6月中、下旬降水量异常偏少,6月中旬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0.2mm,较常年值偏少99.4%。
2.1.3 日照时数
图3看出,6月上旬日照时数较常年值偏少19h,6月中旬和7月中旬偏多18h以上,其它旬日照时数均接近常年值。整个夏季较常年值偏多19.8h。
由以上分析可知,6月中下旬高温干旱叠加,7月高温强降水叠加,8月上中旬持续强降水。
2.2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2.1 对播种~七叶期的影响
6月3—6日全市普降中雨,土壤墒情适宜,对播种和出苗比较有利;6月中旬的高温干旱天气对壮苗不利,特别是6月下旬玉米拔节后至小喇叭口期持续干旱、高温等异常其后胁迫,导致果穗不能正常分化,雄穗提前散粉,苞叶和果穗分化不同步,营养代谢失调,出现空杆、苞叶过短现象。
2.2.2 对拔节~抽雄期的影响
7月,枣庄市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全市平均9.8d),加之异常偏多的强降雨,上旬偏多223.8%,中旬偏多65.1%。降水主要集中在6—8日、15日、31日,7月总降水量达418.4mm,大部分地区创同期新高。对处于大喇叭口~孕穗期的玉米非常不利,致使玉米穗分化受到影响,营养代谢失调,果穗发育不良。
2.2.3 对抽雄灌~灌浆乳熟期的影响
8月上中旬的高温、强降雨,不利于玉米正常散粉、授粉,导致部分田块玉米出现缺粒、秃尖、半边脸等现象,由于中后期田间积水很难排出,进一步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8月份阴雨天气偏多,日照时数持续偏少,影响玉米后期灌浆。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2017年夏季气候整体上弊大于利,6月中下旬的高温干旱叠加、7月高温强降水叠加、8月上中旬持续强降水成为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异常的主因,致使部分玉米出现涝害而死亡,每667m2穗数减少;部分田块玉米出现缺粒、秃尖、半边脸等现象,穗粒数减少;后期阴雨天气较多,千粒重降低;产量3因素均低于去年,全市有23.2万ha受灾,减产11.28%;全市有11.56万ha成灾,减产21.02%;全市有2.7万ha绝产,减产85.8%。
3.2 讨论
加强异常灾害预警应对措施技术、关键技术推广普及、实施适期晚收技术、大力推广“一防双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通过采取措施缓解或减弱不利天气造成的影响,甚至转变成有利资源,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彦军.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9884-9885,10006.
[2]张秀云,姚玉璧,杨金虎,等.中国西北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17(9):1514-1520.
[3]袁锋,于冷,赵子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力与种植结构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6(12):159-167.
[4]张花龙,杨念婉,李有志.气候变暖对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5(2):5-15.
[5]杜娟,晏君.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7(2):106-107.
[6]刘文栋,葛意活,何燕.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4):243-246.
[7]祝新建.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15):7062-7064.
[8]叶海龙,汪晨,陈建明.衢州2014年7月气候异常对农业的影响,2016(2):256-257.
[9]魏瑞江,张宗文,陈道红,等.异常气候极端天气事件对河北农业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35-38.
关键词:枣庄市;夏季;异常气候;玉米;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205
前言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夏玉米是峄城区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17年全市种植208.19万hm2。近年来,气候异常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对热量资源的影响[1,2],对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种植方式的影响[3,4],对病虫害的影响[5,7],异常气候对农业的影响[8,9]等,从气象角度有针对性具体某种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较少。
本文就2017年夏季枣庄市气候特点是降水量异常偏多且时间段分布不均、暴雨日数偏多、气温偏高的异常气候特点,对夏玉米产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农田管理方面有的放矢,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严谨的决策依据,为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和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机制提供参考,对农业防灾减灾具有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气象材料来源于枣庄市气象局,对枣庄市5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进行平均作为枣庄市的分析数据,常年值选取5个站1981—2010年的30a平均值。玉米材料来自枣庄市农技站。主要采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气候异常及对农业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7年夏季气候特点
气温偏高,高温日数(≥35℃的天数)较常年值偏多6.7d;降水异常偏多,较常年值偏多51.4%,暴雨日数(≥50mm的天数)较常年值多2d,夏季降水量仅比常年的年降水量值少46mm)。降水集中,且阶段性的高温干旱、高温多雨叠加出现。
2.1.1 气温
从图1可知,除6月上旬气温较常年值偏低外,其它8旬均偏高。尤其7月中、下旬偏高达2℃以上。
2.1.2 降水
由图2可知,6月上旬、7月上中旬及8月上旬的降水量异常偏多;7月份降水量全市5站中枣庄、峄城、滕州3站均创近198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薛城站是1980年以来的第三高值;降水时间分布不均,6月中、下旬降水量异常偏少,6月中旬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0.2mm,较常年值偏少99.4%。
2.1.3 日照时数
图3看出,6月上旬日照时数较常年值偏少19h,6月中旬和7月中旬偏多18h以上,其它旬日照时数均接近常年值。整个夏季较常年值偏多19.8h。
由以上分析可知,6月中下旬高温干旱叠加,7月高温强降水叠加,8月上中旬持续强降水。
2.2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2.1 对播种~七叶期的影响
6月3—6日全市普降中雨,土壤墒情适宜,对播种和出苗比较有利;6月中旬的高温干旱天气对壮苗不利,特别是6月下旬玉米拔节后至小喇叭口期持续干旱、高温等异常其后胁迫,导致果穗不能正常分化,雄穗提前散粉,苞叶和果穗分化不同步,营养代谢失调,出现空杆、苞叶过短现象。
2.2.2 对拔节~抽雄期的影响
7月,枣庄市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全市平均9.8d),加之异常偏多的强降雨,上旬偏多223.8%,中旬偏多65.1%。降水主要集中在6—8日、15日、31日,7月总降水量达418.4mm,大部分地区创同期新高。对处于大喇叭口~孕穗期的玉米非常不利,致使玉米穗分化受到影响,营养代谢失调,果穗发育不良。
2.2.3 对抽雄灌~灌浆乳熟期的影响
8月上中旬的高温、强降雨,不利于玉米正常散粉、授粉,导致部分田块玉米出现缺粒、秃尖、半边脸等现象,由于中后期田间积水很难排出,进一步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8月份阴雨天气偏多,日照时数持续偏少,影响玉米后期灌浆。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2017年夏季气候整体上弊大于利,6月中下旬的高温干旱叠加、7月高温强降水叠加、8月上中旬持续强降水成为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异常的主因,致使部分玉米出现涝害而死亡,每667m2穗数减少;部分田块玉米出现缺粒、秃尖、半边脸等现象,穗粒数减少;后期阴雨天气较多,千粒重降低;产量3因素均低于去年,全市有23.2万ha受灾,减产11.28%;全市有11.56万ha成灾,减产21.02%;全市有2.7万ha绝产,减产85.8%。
3.2 讨论
加强异常灾害预警应对措施技术、关键技术推广普及、实施适期晚收技术、大力推广“一防双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通过采取措施缓解或减弱不利天气造成的影响,甚至转变成有利资源,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彦军.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9884-9885,10006.
[2]张秀云,姚玉璧,杨金虎,等.中国西北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17(9):1514-1520.
[3]袁锋,于冷,赵子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力与种植结构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6(12):159-167.
[4]张花龙,杨念婉,李有志.气候变暖对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5(2):5-15.
[5]杜娟,晏君.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7(2):106-107.
[6]刘文栋,葛意活,何燕.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4):243-246.
[7]祝新建.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15):7062-7064.
[8]叶海龙,汪晨,陈建明.衢州2014年7月气候异常对农业的影响,2016(2):256-257.
[9]魏瑞江,张宗文,陈道红,等.异常气候极端天气事件对河北农业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