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区明清地方志文化传播及研究趋势评述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989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郑州地区明清地方志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地理等地方史料,近期以来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国内研究者在古籍整理及影印出版、专题史料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不少优秀成果,但在研究深度上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在郑州区域历史特色总结上亦需要继续深入。加强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历史内涵的研究,对于提升其文化传播影响力以及当代郑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郑州地区;明清地方志;文化传播;地方志整理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政治、经济地位冠甲中原,其境内现辖6个市辖区、代管5县级市(巩义、新郑、登封、新密、荥阳)、1县(中牟)。明清时期,今郑州所辖地区由于地处黄河水陆要冲,属文化、商业繁盛之地,明清两代地方政府陆续修撰了大量地方志,留存至今的亦较多。近代以来,随着郑州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急速提升,针对郑州地区明清地方志的整理、影印出版以及专题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郑州地区明清地方志传播及出版状况
  明清时期,除了郑州曾在清代雍正、光绪年间两次短暂地升为直隶州外,今郑州所辖区县在行政上分隶开封府(郑州、新郑县、中牟县、密县、荥阳县、荥泽县、河阴县、汜水县)、河南府(巩县、登封县)管辖。[1]因明末郑州地区经战火屡次蹂躏,现存明刻本较少,以清刻本居多,共计10类38种。此38种郑州地区明清方志修撰后,经官方、私人收藏流转,传播甚广,至今以国内外公立图书馆收藏为主,以刻本、抄本、胶卷等形式保存。以河南省各图书馆收藏最为丰富,河南省外收藏以北京、上海市最多,且多时代久远的孤本、善本,如嘉靖《郑州志》、顺治《荥泽县志》仅上海市图书馆有明、清刻本各一种,嘉靖《荥阳县志》、嘉靖《汜水县志》仅北京市图书馆有明抄本各一种,弥足珍贵。还有一些流传至台湾地区,如顺治《汜志》仅台湾有完整本。[2]另外,海外日本东洋文库、近卫文库、京都大学图书馆,美国燕京学社等机构亦收藏有少量郑州地区明清方志,版本多精良,保存状况较好。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叢书·河南省》影印出版康熙《新郑县志》(朱廷献、刘日煃修纂)、乾隆《登封县志》(洪亮吉、陆继萼等修纂)。此二方志为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朱廷献等修撰,体例完备,内容精审,在当时即被视为善本,流传最广,影响巨大,故而在台湾《中国方志丛书》中被优先选择出版,实属难能可贵,开风气之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郑州市相关史志机构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有选择性地影印、点校出版,[3]2002年,《郑州志两种》(康熙郑州志二册、嘉靖郑州志一册)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这些工作对于拓展郑州地方志文化传播范围、促进国内学者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016年,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纂《河南历代方志集成》由大象出版社影印出版,共19卷565册,收录了1949年以前河南历代方志586种。其中郑州卷共收录郑州地区明清及民国志书47种,共计18册。对郑州地区明清古本方志进行系统整理,实现对地方志这一区域历史文献载体的保护和传播,为后续研究、保护、开发、利用郑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完备的基础资料。2018年,中国地方志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南省善本方志辑》(第1辑)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共收录今河南省境内各区市县古旧善本方志63种,其中含郑州地区4种:乾隆《郑州志》、康熙《河阴县志》、乾隆《汜水县志》、乾隆《新郑县志》。这些善本方志多为国内首次影印出版,版本价值与史料价值十分珍贵。
  可以发现,郑州地区明清方志在国内外丰富馆藏的基础上,随着近期地方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以及地方志文化传播手段更加具有便利性,郑州地区明清地方志的出版传播呈现出全面整理和重点出版相结合的新局面,为下一步展开对郑州地方区域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郑州地区明清地方志文化传播及内涵研究现状评述
  (一)郑州地区方志文献学提要编写及修志史实考证研究
  少数河南本土史志研究学者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进行了开创性的版本文献学研究,做出了较为出色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其代表性人物有栾星、张万钧、申畅、刘永之、耿瑞玲等前辈。栾星撰文论述了郑州历史上建置沿革和历代郑州地方志的编纂情况,[4]还简述了荥阳县的建置沿革,扼要介绍了历代有关荥阳县的数种县志。[5]张万钧撰文指出《千顷堂书目》中著录的两种明嘉靖《郑州志》著录有误,所记吴三乐《郑州志》与徐恕《郑州志》其实是同一本书。[6]这是为数不多的专门针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的期刊论文。还有一些学者从明清河南地方志整体研究出发,内容对郑州地区有所涉及。如申畅先生之专著《河南方志研究》[7]及其论文《清代中州方志学概述》(1991),对河南方志的修撰历史进行了梳理,对河南方志的成书及流传情况进行了考证,侧重研究明清两代中原地区的方志,其中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有所涉及。刘永之、耿瑞玲著《河南地方志提要》[8]对历代河南方志进行搜集整理,撰写提要,具有很强的检索和参考价值。
  受20世纪研究条件所限,针对郑州地区明清地方志研究的人员较少,集中于河南省图书馆、社科院、地方史志办等少数专业研究机构,科研成果相对有限。但这些老一辈学者大多学识素养较高,在艰苦的条件下用敬业负责的态度对地方志文献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提要的撰写工作,所出成果多为精品,为后来学者之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二)利用郑州地区方志史料对明清河南历史、地理、文化展开研究
  首先,是对河南明清地方志修撰情况的进一步细化研究和更加全面的总结。如张佐良《清初河南修志述论》一文,考察了顺治、康熙年间河南修志对清代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贡献,是国家文治工程的重要举措;庞乃明、姬云锦《明代河南儒学与地方志》一文,着重研究了明代河南儒生在地方志编纂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地方志对于研究明代河南儒学具有重大价值;罗志欢《明清岭南士宦主持纂修河南地方志述略》一文,考察了明清时期在河洛地区为官的岭南籍士宦对推动中原文化发展和地方志编纂中的举措和作用;孙文杰《五十五年来河南旧志整理与新志编纂》一文,则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地方志的整理和编纂工作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和总结。   其次,利用明清地方志文献对郑州区域地理、水文环境变迁历史进行研究的成果有新的突破,特色鲜明。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之专著《郑州历史地理研究》[9]《明清以来中原水运兴衰探索》[10]及其指导之硕士论文:王军伟《明清时期郑州地区水环境变迁研究》、耿晓洁《郑州地区行政区划的变迁及其规律》,分别探讨了郑州古代交通、古代水系与湖泊、行政区划变迁等历史地理问题,利用了大量郑州明清地方志资料,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分析。
  再次,还有不少研究者对明清时期河南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专题研究,亦对郑州地区地方志加以分析利用,研究视角丰富多彩、成果大量涌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30余篇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延安大学、江西大学、安徽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博士、硕士论文,80余篇期刊论文对明清时期河南灾荒及社会应对体制、商人传记、豫商的发展、集镇、土地利用变化与人文机制、人口与土地关系、农作物种植与分布、书院、乡贤祠、方言等进行专题研究,涉及地方社会体制、城市与商业、土地、赋税、人口制度、科举与教育、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在此不再一一枚举。
  (三)文化传播及内涵研究现状评述
  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本土学者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的基础性整理及文献学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利用郑州地区明清方志文献开展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数量、种类逐步增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研究机构以河南本土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为主,延及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省外知名高校,使郑州地区在方志领域的关注度稳步提升。研究人员以硕博士等青年研究学者为主体,进一步研究潜力巨大。这对于增强郑州历史文化传播影响力、提升城市现代建设软实力,是一个十分有利的积极因素。
  但是,值得我们清醒认识的是,目前学术界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相关之研究,虽然成果不少,但还存在研究体系不够全面、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视角有待创新等需要提高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研究成果多为针对河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整体研究,对郑州地区之研究分量较小,对郑州地方志以史料利用为主,而专门的针对性研究很少;第二,少数针对郑州地方志之研究以文献学研究为主,而对其包含的丰富的明清时期郑州经济、地理、文化史料归纳、发掘还不够充分;第三,利用地方志资料彰显郑州地区区域特色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这些不足之处将来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弥补提高。
  三、加强郑州地区方志文化传播研究的价值及对策
  (一)研究价值
  地方之有志,犹国之有史。郑州地区明清方志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地理、民俗的历史资料,可以说是研究郑州区域历史文化的巨大宝库。针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进行专题研究,扩大其国内外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有着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为郑州区域历史构建提供学术支撑。郑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八大古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远古时期以来的考古遗存。由于其介于洛阳和开封这两大古都之间,郑州地区在先秦至唐宋时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地带,此段历史长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而随着宋代以后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郑州乃至河南地区在全国的地位逐渐没落,学术界对明清时期郑州的历史文化关注相对较少。随着近年来郑州区域地位的不断提升,构建延续而丰富的郑州区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可以为郑州明清时期区域历史构建提供研究支持。
  其次,为恢复郑州历史景观和民俗文化提供历史依据。现在郑州处于飞速发展建设时期,其地理景观、人口结构和风俗习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在现代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保存的矛盾中实现均衡取舍是一个迫切的问题。郑州地区明清方志保存了大量的郑州历史景观资料,如明清“郑州八景”等著名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传统民俗资料。在适当的条件下逐渐恢复一些历史景观和传统民俗,对于提升郑州城市文化内涵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加强针对性研究可以为此类举措提供历史依据。
  再次,为郑州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地方志中记载了很多水文、环境、人地矛盾情况及应对措施,在充分研究地方志的基础上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亦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二)提升郑州方志文化传播影响力之对策
  (1)继续深入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的版本目录学研究。继续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开展全面的文字校勘、整理出版工作,对其版本、作者、编纂的原因及过程、文献流传保存情况进行历史文献学的考察,撰写内容提要,勾勒、总结出郑州地区明清时期地方志的总体面貌及基本特点。
  (2)拓展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内容研究。对郑州地区明清方志所载的内容归类分析,分行政体制,军事制度,土地、人口、赋税制度,科举、教育制度,城池建设,民风民俗,人文景观,地理环境变迁,乡贤名人等条目进行逐一考察研究,厘清其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
  (3)利用明清方志加强对郑州地区时代变迁与空间差异对比研究。结合地方志文献和其他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郑州地区明清时期不同时间阶段的历史面貌变迁进行对比研究;对郑州地区区域内的不同州县因地理环境、政治影響、经济高低而带来的空间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4)要十分重视对郑州区域历史的规律总结。总结郑州地区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情况变迁的趋势和规律,挖掘其深层次的时代因素,并结合郑州在河南乃至全国的地位进行总体观察。总结郑州地区明清时期各州县的地域政治、文化、风俗的同一性,探究其差异之处,分析其同一和差异性的内在规律。
  总之,为了进一步彰显郑州明清方志在河南乃至全国的文化价值,提升其传播影响力,要求我们在深入而可靠的历史资料挖掘和规律总结的基础上,突出彰显郑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地域,对当今郑州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合理规划等方面,提出合理可行的历史经验借鉴。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郑州地区明清地方志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ZDJH-33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耿晓洁.郑州地区行政区划的变迁及其规律[D].郑州:郑州大学,2010:22.
  [2]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556-564.
  [3]孙文杰.五十五年来旧志整理与新志编纂[D].郑州:郑州大学,2005:12-15.
  [4]栾星.郑州志叙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1):69-73.
  [5]栾星.荥阳县志叙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2):86-88.
  [6]张万钧.明代河南方志考“千顷堂书目”纠错之一[J].河南图书馆学刊,1988(2):31-33.
  [7]申畅.河南方志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8]刘永之,耿瑞玲.河南地方志提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9]陈隆文.郑州历史地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0]陈隆文.明清以来中原水运兴衰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为郑州大学图书馆馆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编校:董方晓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班风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怎样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也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以所带班级为例详细阐述在班级氛围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主人;管理自己;班风;学风   “自己管好自己”一直是我们渴望的优良班风。在班级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达到自主管理的境界。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作用,才能唤起自身的责任感、使
在泛娱乐化、过度商业化的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准确传达大众的声音,特别是对弱者的关注,体现着媒体的责任和担当.《河南日报》(农村版)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报道理念,
【摘要】网络谣言治理不仅需要政府规制,作为传播媒介的平台也有相应的监管治理义务。平台治理语境下网络谣言的范围具有特殊性,无论是从治理效率、平台控制力、传播渠道抑或平台与用户形成的私法关系上考量,平台都应负擔法定的治理义务。相较于政府规制,平台治理因其私法属性,更侧重于谣言禁止而非处罚惩戒。为实现保障言论自由和维护社会秩序之间的平衡,平台有义务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采取举措以阻止网络谣言的传播。  【关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教学领域,如电子书包、智能学习机、手机App应用等,这些新产品、新技术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和显著的应用优势,有力地推动了教辅出版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辅出版产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行研究,指出了传统教辅出版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数字化教辅出版的优势,对传统教辅
【摘要】国家形象的认知与传播具有主观性,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亲身感知有助于其修正之前基于境外媒体形成的对中国形象的虚拟认知,使其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的“他者”主体,从而通过留学生这一群体的中介作用提升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同。要做到这一点,应树立全民传播观念,为留学生塑造正向认知环境,并通过多元途径的教育引导,提升留学生对中国的深度认知。  【关键词】国家形象;传播;“他者”;来华留学生  在世
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关键在于有效传播,提高中华文
【摘要】百年党史是塑造党的形象、营造良好国际发展氛围的重要资源,需要立足于国际话语情境特征来构建专门的叙事模式。在简要阐述百年党史国际传播价值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国际传播话语情境特征,据此从主题、内容、策略三方面提出了百年党史国际传播叙事模式,深化了对百年党史国际传播价值的认识,推动党史国际传播工作的发展,发挥多样化的党建与国家发展价值。  【关键词】百年党史;国际传播;叙事模式  世界经济一体化
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服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责任,是大学使命的延伸与拓展.在媒介融合时代,面对新的出版环境带来的挑战,大学出版社应
在传统美学视野下,“赋、比、兴”的艺术表达形式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后成为文学创作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而在电视媒介的写实纪录之中,“赋、比、兴”的表意
新冠肺炎疫情让十堰进入紧急状态.战“役”时期,如何让舆论宣传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的强大工具?十堰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党媒的喉舌职能,加强宣传,引导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