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评点在作文教学中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作文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切中的评点还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之间增进了解,互相学习,使学生在作文中形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评点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78-01
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如何让他们的作文成绩有所提高,是每位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事。我想可以让切中的评点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1 明确标准
学生首先得明确什么样的文章是优秀的、是美文,这样他们才能从一个较高的制高点上要求自己的文章。一则抓住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做范例,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总结其写作的成功之处;二则经常向学生提供课外优秀文章、中考满分作文,让学生读、品。经过这样的反复熏陶,学生就对优秀文有了明确的把握。我认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概述更多的是给老师看的,因为它有更多的理性成分。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感性认识,而这个感性认识是需要反复熏陶才能使之定格的。
2 强化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懂得了优秀文的标准,就可以按照标准去选择自己欣赏的美文加以摘抄揣摩了。
2.1 积累素材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可知,话题作文是作文考查的主要形式。研究表明,作文命题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诸如读书学习、社会交往、人生思索等,再细化一下也就是关于读书、友谊、真诚、平等、关爱、鼓励、自信、合作、探索、责任等方面的话题。但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即使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较广,我们也只能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天马行空,人云亦云,内容空洞,落入俗套。所以积极的做法是注重积累,并将积累的材料分门归类,到时写作可以顺利地去材料仓厍选取。
2.2 积累语言
背诵是一种“储蓄”。对文章多看精思,熟读成诵,才能进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感,进而对作者的构思、立意、观点、感情,有逐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沟通与作者的感情,引发大量的联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陶冶。精读、背诵,还能增强记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是一种储蓄式的积累。通过精读背诵,会不断消化。吸收到大量的词汇聚于脑中,会得到许多布局谋篇的章法储存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型。下笔时,一旦触发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
3 重视评点
学生的习作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给他们写下详尽的评语,而是有针对性的当堂点评。一般来说,学生交上的习作我当天或第二天就挤出时间来让学生点评。需要评价的习作可以是2~3篇,一定是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而且尽量以优秀问为主,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专门的赏评课,以欣赏同龄人习作为主,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作品。比如向全体同学朗读,“奇文共欣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方法是边读边评析。学生头脑中的“范文”一多,潜移默化,写作水平也能相应的提高。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评价要趁热打铁,注意评价的有效性
作文评价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老师评价的引导下,明白作文该怎么写,自己的习作哪里写得好,要继续发扬;哪里写得不太好,需要怎么修改,那么作文评价就有了一个有效时间的问题,最好做到当堂评价,至少要当堂评价几篇有代表性的。
3.2 让学生亲自参与评价,明确自己作文要达到的标准
我们对作文进行评价,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逐渐达到某种标准。我们如果能够做到当堂评价,就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这个年龄段作文评价的标准明确地提出来。那么学生对同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做评委参与评价的成就感,也明白了自己作文要努力达到的标准,这样的评价是一举两得的。
3.3 评价的语言要具体、明确
我个人的体会是评价语言一定要具体、明确。好,好在哪儿;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儿,明白具体地告诉学生。我在作评价的时候喜欢间评和总评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更具体明确。另外就是把好词佳句永波浪线画出来,这样学生在看老师评价的时候就会明白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到底是什么。自己的这篇习作成功在哪儿,还有哪些不足,一目了然。
4 读写结合
教材中有很多课后题与写作相联系,老师可以有选择地利用,以读导写,使学生有路可循。同时只要是经典美文,我尽量让学生从写法上获得启示,让学生学着去用。写作时老师可以联系学生所读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创作天地。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句式和文章结构,更应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阅读过程是—个还原生活情境的过程,仿写过程是个先体验生活情境,再表达的过程。只有写作形式和所写内容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阅读向写作的迁移内化。
5 坚持周记
尽管语文课时很紧,作文的批改量也很繁重,我还是坚持让学生写周记。一般周五我留一个命题或话题,下周一收上来后尽早反馈。想提高写作水平没有一定的量很难,因此坚持周记应该算一个有效的手段。
6 展示佳作
绝大部分学生很在乎自己的作文成绩,如果自己的习作有机会得到展示,不僅会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带给他们成就感,而且使他们产生写作的期待。我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形式力求多样。将学生的佳作张贴在教室的专栏里,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他人的文章的佳妙之处,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该如何遣词达意,如何进行文章的修改等,同时让作者本人也产生一种习作出版的感觉。
常言道,文无定法教有方。自古以来,作文从未有拘泥之定规、不变之定法,但作文教学还是有其方法可探究的。不过语文老师虽都期待着学生的习作能“忽如一夜春风来”,但我们深知“路慢慢其修远兮”,其过程绝对不会像文字表达这样轻盈美丽。
参考文献
[1] 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4.
[2] 王玉强.作文智囊:体悟创新[M].南方出版社,2005,5.
关键词:评点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78-01
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如何让他们的作文成绩有所提高,是每位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事。我想可以让切中的评点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1 明确标准
学生首先得明确什么样的文章是优秀的、是美文,这样他们才能从一个较高的制高点上要求自己的文章。一则抓住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做范例,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总结其写作的成功之处;二则经常向学生提供课外优秀文章、中考满分作文,让学生读、品。经过这样的反复熏陶,学生就对优秀文有了明确的把握。我认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概述更多的是给老师看的,因为它有更多的理性成分。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感性认识,而这个感性认识是需要反复熏陶才能使之定格的。
2 强化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懂得了优秀文的标准,就可以按照标准去选择自己欣赏的美文加以摘抄揣摩了。
2.1 积累素材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可知,话题作文是作文考查的主要形式。研究表明,作文命题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诸如读书学习、社会交往、人生思索等,再细化一下也就是关于读书、友谊、真诚、平等、关爱、鼓励、自信、合作、探索、责任等方面的话题。但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即使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较广,我们也只能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天马行空,人云亦云,内容空洞,落入俗套。所以积极的做法是注重积累,并将积累的材料分门归类,到时写作可以顺利地去材料仓厍选取。
2.2 积累语言
背诵是一种“储蓄”。对文章多看精思,熟读成诵,才能进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感,进而对作者的构思、立意、观点、感情,有逐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沟通与作者的感情,引发大量的联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陶冶。精读、背诵,还能增强记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是一种储蓄式的积累。通过精读背诵,会不断消化。吸收到大量的词汇聚于脑中,会得到许多布局谋篇的章法储存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型。下笔时,一旦触发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
3 重视评点
学生的习作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给他们写下详尽的评语,而是有针对性的当堂点评。一般来说,学生交上的习作我当天或第二天就挤出时间来让学生点评。需要评价的习作可以是2~3篇,一定是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而且尽量以优秀问为主,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专门的赏评课,以欣赏同龄人习作为主,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作品。比如向全体同学朗读,“奇文共欣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方法是边读边评析。学生头脑中的“范文”一多,潜移默化,写作水平也能相应的提高。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评价要趁热打铁,注意评价的有效性
作文评价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老师评价的引导下,明白作文该怎么写,自己的习作哪里写得好,要继续发扬;哪里写得不太好,需要怎么修改,那么作文评价就有了一个有效时间的问题,最好做到当堂评价,至少要当堂评价几篇有代表性的。
3.2 让学生亲自参与评价,明确自己作文要达到的标准
我们对作文进行评价,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逐渐达到某种标准。我们如果能够做到当堂评价,就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这个年龄段作文评价的标准明确地提出来。那么学生对同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做评委参与评价的成就感,也明白了自己作文要努力达到的标准,这样的评价是一举两得的。
3.3 评价的语言要具体、明确
我个人的体会是评价语言一定要具体、明确。好,好在哪儿;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儿,明白具体地告诉学生。我在作评价的时候喜欢间评和总评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更具体明确。另外就是把好词佳句永波浪线画出来,这样学生在看老师评价的时候就会明白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到底是什么。自己的这篇习作成功在哪儿,还有哪些不足,一目了然。
4 读写结合
教材中有很多课后题与写作相联系,老师可以有选择地利用,以读导写,使学生有路可循。同时只要是经典美文,我尽量让学生从写法上获得启示,让学生学着去用。写作时老师可以联系学生所读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创作天地。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句式和文章结构,更应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阅读过程是—个还原生活情境的过程,仿写过程是个先体验生活情境,再表达的过程。只有写作形式和所写内容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阅读向写作的迁移内化。
5 坚持周记
尽管语文课时很紧,作文的批改量也很繁重,我还是坚持让学生写周记。一般周五我留一个命题或话题,下周一收上来后尽早反馈。想提高写作水平没有一定的量很难,因此坚持周记应该算一个有效的手段。
6 展示佳作
绝大部分学生很在乎自己的作文成绩,如果自己的习作有机会得到展示,不僅会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带给他们成就感,而且使他们产生写作的期待。我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形式力求多样。将学生的佳作张贴在教室的专栏里,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他人的文章的佳妙之处,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该如何遣词达意,如何进行文章的修改等,同时让作者本人也产生一种习作出版的感觉。
常言道,文无定法教有方。自古以来,作文从未有拘泥之定规、不变之定法,但作文教学还是有其方法可探究的。不过语文老师虽都期待着学生的习作能“忽如一夜春风来”,但我们深知“路慢慢其修远兮”,其过程绝对不会像文字表达这样轻盈美丽。
参考文献
[1] 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4.
[2] 王玉强.作文智囊:体悟创新[M].南方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