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好的领导者?
我们可以从领导者的素质能力角度回答,也可以通过对领导风格分类来间接回答,领导者归根到底是干什么的?领导者只有一项独特的任务,那就是“理念引领”,这是领导者有别于一般管理者的特殊任务,是领导行为的核心内容。现实工作中领导者当然不止这一项任务,领导者会面临纷繁复杂的局面,要处理各种棘手的矛盾,可能参与技术问题,可能深入业务,可能维护企业内外重要的人际关系。但唯独用理念引领组织前进,这才是核心任务。
工业史上有位著名人物——亨利·福特,他在西方社会有着广泛持久的影响力,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有理念的企业家,一位真正的领导者。1908年福特发明T型车,当时的汽车工业刚刚开始发展,普通人做梦都不敢想拥有一辆。福特在那个时期就确定了一个理念,“让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成为支持福特汽车公司发展的核心理念,剩下的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了。
为此,福特发明大规模生产方式,大幅降低单个产品的成本,建立以大规模销售为前提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成就了一段工业传奇。福特为什么提出让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理念呢?他有更深层的理念——伟大的服务理念,在他看来,工业企业就是要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这就是理念的作用,在理念指引下,福特汽车走在了怎么做都对的幸福之路,顺应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或者说引领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找出了一条几乎无人竞争的道路。有了这些理念,福特员工也就有了精神力量,可以演化出诸多具体工作所需的价值判断标准,同时外部的顾客、合作者都会受其影响,从而认同福特这家企业,认同它的产品。
再来看看丰田汽车的例子。丰田佐吉作为丰田织机的发明者,已经缔造了一个成功企业,他期待自己的儿子丰田喜一郎去做汽车,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丰田喜一郎欣然接受了这一挑战,但他并没有实际参与汽车业务,他只提出了丰田大纲:
这五条内容表面上看没有一条涉及到汽车行业,可它起到了最底层的支撑作用。丰田喜一郎结合汽车行业的特点,看到了汽车个性化的趋势,努力去践行通用汽车尚未找到方法去完成的使命——为每一个人生产一辆不同的汽车。这就是理念的力量,在美国汽车工业界已经发展到似乎无可匹敌的情况下,丰田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特色并符合需求变化趋势的路径。在理念指引下,无数丰田人在丰田大纲的基础上继承创造,代代相传,排除短期诱惑,逐步积累,使得丰田公司成为一个有“道”的企业。
领导者就是管理企业文化。理念,一个组织的理念,是领导力的真正来源。
实际工作中,要成为一个胜任的领导者,要发挥出领导力,有两件事必须要做:确立理念和变革理念。
没有多少领导者能够像福特、丰田汽车创立者那样具有洞察力,提出支撑组织长期发展的理念体系,可以引领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我们没有处于全球产业界的主导地位,因此,很多时候只能跟随国外主导企业的规则走。这对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仿佛我们无时不刻都要变化,找不到底层的规律,找不到可以坚守稍长一点的理念。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而言,领导者的任期制加剧了这一问题,国家政策也在不停地调整,为企业确立长期发展的根本理念,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领导者该如何做呢?
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是一家国有企业,它很早提出了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将外包工、派遣工和正式工一体化考虑,不因身份差距而忽视外包工,获得了员工的支持。可以看出,理念也是有层次的,在能够确立理念的领域先去提炼出些固定的东西,慢慢再丰富调整。无论如何,领导者都必须为组织建立基本的理念,确立真正有生命力的、符合企业现实的理念。
没有任何领导者提出的理念是永远正确的,提炼理念很困难,坚守理念很困难,丰富理念很困难,调整理念同样困难。很多情况下,由于一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曾经在理念引导下获得过巨大成功,得到了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此时,如果为了适应新形势,为了企业获得新生命,必须转变理念,这种转变非常困难。
福特早期的发展得益于他为公司确立的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环境变化的大趋势。通用汽车的建立者们更早地预见到了需求多样化时代的到来。创始人杜兰特从一开始就坚持与福特不一样的理念,他借助金融资本,通过并购的方式买入若干家汽车公司,采用多品牌市场全覆盖的方式。当斯隆接受通用之后,他赞赏于杜兰特的远见卓识,在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基础上,消减不必要的多元业务,专注于汽车行业,采用品牌区分的价格策略、发展二手车市场、注重年度新车型开发、采用封闭车身新技术、引进汽车贷款业务,并建立事业部制结构、利用杜邦分析法作为理性投资参考、继续加大股权激励等等。杜兰特给人们不同的汽车选择的发展理念彻底打垮了福特汽车。
领导者如何推动变革?
如何在合适的时机推动理念转变?这与确立理念的能力一样,都需要一种对新事物的洞察力,只不过推动变革可能遇到的阻力更多,需要打破很多已有的东西。当然,成功的领导者还要有必备的技能,沟通和激励是两项重要技能。领导者的沟通和激励能力同样与一般管理者有所区别,日常事务的沟通,对员工的物质激励,这些都不是特殊的领导力。领导者的沟通和激励,从最本质的角度讲,仍然是针对理念的沟通,运用理念的激励。
提炼、确定、传播、变革组织理念,这些往往不是管理工具能够有所帮助的任务。对本质问题的把握,复杂局面下找到关键点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都不可或缺。可见,做一位真正拥有领导力的领导者不是件简单的任务,巴纳德讲,“领导能力是一项稀有能力。”
那么,胜任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能力呢?经验告诉我们,素质能力再高的领导者,如果不愿意做事,不能做事,不恰当地做事,没有行为,他什么领导力都不具备,而且任何风格的领导者都可能成功。并非领导者的素质能力研究没有价值,作为研究课题它仍然有价值。假如是企业希望搞清楚这件事以提升领导力,则几乎没什么价值,还会将我们拖入太多琐碎无用的细节。我们对本质性的问题关注不足,认识不够,在没有坚实基础的情况下,过于急躁地导向了素质能力领域。我们被工具化的概念模型束缚,为了评价方便,为了培养起来省事,而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我们甚至不必苛求领导者的素质,我们只要知道他需要做什么就可以了。在众多需要做的事情中,领导者的核心任务是管理组织的理念,这是核心任务。
我们可以从领导者的素质能力角度回答,也可以通过对领导风格分类来间接回答,领导者归根到底是干什么的?领导者只有一项独特的任务,那就是“理念引领”,这是领导者有别于一般管理者的特殊任务,是领导行为的核心内容。现实工作中领导者当然不止这一项任务,领导者会面临纷繁复杂的局面,要处理各种棘手的矛盾,可能参与技术问题,可能深入业务,可能维护企业内外重要的人际关系。但唯独用理念引领组织前进,这才是核心任务。
工业史上有位著名人物——亨利·福特,他在西方社会有着广泛持久的影响力,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有理念的企业家,一位真正的领导者。1908年福特发明T型车,当时的汽车工业刚刚开始发展,普通人做梦都不敢想拥有一辆。福特在那个时期就确定了一个理念,“让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成为支持福特汽车公司发展的核心理念,剩下的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了。
为此,福特发明大规模生产方式,大幅降低单个产品的成本,建立以大规模销售为前提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成就了一段工业传奇。福特为什么提出让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理念呢?他有更深层的理念——伟大的服务理念,在他看来,工业企业就是要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这就是理念的作用,在理念指引下,福特汽车走在了怎么做都对的幸福之路,顺应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或者说引领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找出了一条几乎无人竞争的道路。有了这些理念,福特员工也就有了精神力量,可以演化出诸多具体工作所需的价值判断标准,同时外部的顾客、合作者都会受其影响,从而认同福特这家企业,认同它的产品。
再来看看丰田汽车的例子。丰田佐吉作为丰田织机的发明者,已经缔造了一个成功企业,他期待自己的儿子丰田喜一郎去做汽车,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丰田喜一郎欣然接受了这一挑战,但他并没有实际参与汽车业务,他只提出了丰田大纲:
这五条内容表面上看没有一条涉及到汽车行业,可它起到了最底层的支撑作用。丰田喜一郎结合汽车行业的特点,看到了汽车个性化的趋势,努力去践行通用汽车尚未找到方法去完成的使命——为每一个人生产一辆不同的汽车。这就是理念的力量,在美国汽车工业界已经发展到似乎无可匹敌的情况下,丰田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特色并符合需求变化趋势的路径。在理念指引下,无数丰田人在丰田大纲的基础上继承创造,代代相传,排除短期诱惑,逐步积累,使得丰田公司成为一个有“道”的企业。
领导者就是管理企业文化。理念,一个组织的理念,是领导力的真正来源。
实际工作中,要成为一个胜任的领导者,要发挥出领导力,有两件事必须要做:确立理念和变革理念。
没有多少领导者能够像福特、丰田汽车创立者那样具有洞察力,提出支撑组织长期发展的理念体系,可以引领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我们没有处于全球产业界的主导地位,因此,很多时候只能跟随国外主导企业的规则走。这对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仿佛我们无时不刻都要变化,找不到底层的规律,找不到可以坚守稍长一点的理念。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而言,领导者的任期制加剧了这一问题,国家政策也在不停地调整,为企业确立长期发展的根本理念,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领导者该如何做呢?
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是一家国有企业,它很早提出了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将外包工、派遣工和正式工一体化考虑,不因身份差距而忽视外包工,获得了员工的支持。可以看出,理念也是有层次的,在能够确立理念的领域先去提炼出些固定的东西,慢慢再丰富调整。无论如何,领导者都必须为组织建立基本的理念,确立真正有生命力的、符合企业现实的理念。
没有任何领导者提出的理念是永远正确的,提炼理念很困难,坚守理念很困难,丰富理念很困难,调整理念同样困难。很多情况下,由于一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曾经在理念引导下获得过巨大成功,得到了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此时,如果为了适应新形势,为了企业获得新生命,必须转变理念,这种转变非常困难。
福特早期的发展得益于他为公司确立的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环境变化的大趋势。通用汽车的建立者们更早地预见到了需求多样化时代的到来。创始人杜兰特从一开始就坚持与福特不一样的理念,他借助金融资本,通过并购的方式买入若干家汽车公司,采用多品牌市场全覆盖的方式。当斯隆接受通用之后,他赞赏于杜兰特的远见卓识,在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基础上,消减不必要的多元业务,专注于汽车行业,采用品牌区分的价格策略、发展二手车市场、注重年度新车型开发、采用封闭车身新技术、引进汽车贷款业务,并建立事业部制结构、利用杜邦分析法作为理性投资参考、继续加大股权激励等等。杜兰特给人们不同的汽车选择的发展理念彻底打垮了福特汽车。
领导者如何推动变革?
如何在合适的时机推动理念转变?这与确立理念的能力一样,都需要一种对新事物的洞察力,只不过推动变革可能遇到的阻力更多,需要打破很多已有的东西。当然,成功的领导者还要有必备的技能,沟通和激励是两项重要技能。领导者的沟通和激励能力同样与一般管理者有所区别,日常事务的沟通,对员工的物质激励,这些都不是特殊的领导力。领导者的沟通和激励,从最本质的角度讲,仍然是针对理念的沟通,运用理念的激励。
提炼、确定、传播、变革组织理念,这些往往不是管理工具能够有所帮助的任务。对本质问题的把握,复杂局面下找到关键点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都不可或缺。可见,做一位真正拥有领导力的领导者不是件简单的任务,巴纳德讲,“领导能力是一项稀有能力。”
那么,胜任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能力呢?经验告诉我们,素质能力再高的领导者,如果不愿意做事,不能做事,不恰当地做事,没有行为,他什么领导力都不具备,而且任何风格的领导者都可能成功。并非领导者的素质能力研究没有价值,作为研究课题它仍然有价值。假如是企业希望搞清楚这件事以提升领导力,则几乎没什么价值,还会将我们拖入太多琐碎无用的细节。我们对本质性的问题关注不足,认识不够,在没有坚实基础的情况下,过于急躁地导向了素质能力领域。我们被工具化的概念模型束缚,为了评价方便,为了培养起来省事,而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我们甚至不必苛求领导者的素质,我们只要知道他需要做什么就可以了。在众多需要做的事情中,领导者的核心任务是管理组织的理念,这是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