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陈 平 阳光卫视总裁
嘉 宾:罗云毅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所长 胡海平 杉杉投资控股执行总裁?
施永青 香港中原集团董事局主席
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在资本领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机遇与选择,也面临更多的风险与陷阱。
2007年,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房市、股市连创新高,包括私募基金等各类海外金融机构接踵而至,同时伴随中国近年过快增长的外汇储备,这些前所未有的新现象,已经引发了诸多新问题、新政策、新争论。另外最新海外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将在欧美发起并购新高潮,同时中国仍高居全球企业的并购首选地。于是,中国企业在资本领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机遇与选择,也面临更多的风险与陷阱。
人民币升值带来了什么?
陈 平: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这是一件好事。但也给世界带来很多不安定,因为世界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里面13亿中国人大规模的崛起,必定将给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已经不会继续按照过去改革开放初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下去,单纯的产品出口、引进外资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即将发生根本改变。在这些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于海外投融资的尝试,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罗云毅:海外投资实际上首先要考虑国内的宏观背景。国内投资跟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我们投资规模很大,投资增长很快。最明显的,我们投资占到GDP比例非常高,现在已经超过40%,在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同时国内储蓄远远大于国内投资,这样就形成一个差额——储蓄减去投资的差额——即净资本输出,去年达到1.6万亿人民币,这么多钱国内消化不了,必然转向海外。
胡海平:人民币升值很快,国家外汇储备非常大。最近我刚刚拜访了美国的一家银行,同时国家的主要投资机构也纷纷走向海外,许多银行都开始与国外机构合作。我们作为已经完成了初步积累的大型民营企业也在思考,同时杉杉在与联合国谈合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联合国方面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最理想的海外投资方式就是在美国和欧洲收购中小企业银行,因为其市盈率非常低,只有十几倍。而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银行都是几十倍,上百倍。在人民币升值这个时候收购,是最有利的时机。
施永青:现在整个世界资本盈余速度比新生需求快了很多,就使得赚钱的企业赚了钱之后,没有办法再投到实体经济里面去。例如温州,那里生产的打火机占领世界市场的90%,做打火机的温州人赚了钱,难道再去生产打火机吗?生产那么多打火机卖到月球上去吗?没有这个市场容量了。那他赚了钱干什么?就到上海炒房子或者股票。
所以,现在全世界的问题都是资本结余过剩,没法投入实体经济,中国尤为明显。结余这么多钱怎么办呢?就要找储藏的模式。这个问题以前中国是没有的,因为中国以前没有钱,现在是花了以后还有很多,你就要找地方花。
海外投资渠道多元化?
罗云毅:目前中国的净资本输出有一万多亿美元,主要资本输出方式是买美国国债,是比较初级的净资本输出方式。但是这种净资本输出每年的收益是4%,而人民币升值幅度一年就可以达到5%,实际上我们的收益很低,尽管很安全。
净资本输出怎么提高效率,这就需要改变投资习惯。其实净资本输出不仅仅可以买美国的国债,还可以买其他国家的国债,可以买股票,可以进行投资。这是我们净资本投资要考虑的,如何从着重于买美国国债扩展到更广的途径。现在成立的QDII也好,香港直通车也好,中资公司也好,就是提出这个问题。我们要从简单地买美国的国债,转到买公司效益比较好的股票、债券,甚至其他国家的一些企业。
陈?平:我自己经历过失败的对外投资。企业行为是逐利行为,逐利总是选择利益最大化,同时将选择风险最小化。在此情况下,如何让企业觉得到境外去进行直接投资能够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是很关键的问题。我国现在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人是有惰性的,优惠太多了,他就会躺在优惠上。所有的成功都是逼出来的。
现在全球都看好人民币升值,利用这个机会把更值钱的货币投到国外去,还是要靠大量的企业行为。怎么样做到让大量的非国有企业走到境外投资呢?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环境,什么样的优惠,才能让企业选择到境外投资?
胡海平:这还是一个取舍的问题。中国现在有大把的机会:人力资本不是很高,可以快速地建立团队;大量的商业银行、新组建的股份制银行,都是投资的契机。但同时中国现在的企业走出去的已经很多了,像华为、TCL。实际上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比例,比我们政府领导想的要多。比如江浙一带的企业,在中非论坛之前已经出去了,他们不怕风险,现在获利非常好。
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我觉得首先是开放资本项目,允许中国对外投资的自由进出。假如中国有上万家企业出去的话,有30%~40%失败,有60%~70%是成功的,那这个数字也是非常巨大的。第二个,中国企业学会要占据资源,包括银行。银行是服务于全世界的,这种资源一旦占据,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应保持怎样的投资心态?
罗云毅: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要更加注意对外的直接投资,就是为了取得控股权,或者是为了参与管理权的直接投资。所谓的FDI,是外国公司到我们国家来。我们企业在进行FDI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金融业,还应该考虑制造业。我觉得中国对外输出的FDI应该强调战略性眼光。如果在五年前、十年前更多地把外汇储备和外汇资金运动到一些战略性的企业和战略性的项目,我们的经济会有更大的发展。
现在我们整个资本输出FDI不是很多,大约200亿,从战略资本输出的角度考虑,应该增加直接投资的比重。对企业来说这可能也意味着风险,因为我们对国外的情况不了解,中国企业这几年才开始有钱,才有学习外国经验的机会,学习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
从政府层面,应该考虑对外资本输出的方式,政策支持必不可少。比如在税收政策、信贷政策、担保政策、保险政策上。在信息咨询、在研究服务方面政府应该尽可能帮助企业家走出去,能够减少他们的风险,能够增加他们成功率,应该做一些工作。在政治层面,除了鼓励企业走出去以外,政府应该拿出公共资源,拿出一部分国有资金去建设战略性的项目。
胡海平:我们现在选择投资方向的标准非常明确:第一,一定是行业的龙头企业,至少是行业的前五名。选择行业前景很好的,无论这个行业是干什么的,都会盈利。中国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大家这么大的关注和认可?中国企业的产品现在已经有900多种单打冠军,这说明中国企业非常强。所以,我们在每个细分市场作为冠军,自然能赢得市场份额。第二,要求投资回报率必须是12%~15%,我不参与管理,你就给我分红,给我们基本回报。第三,有可能通过努力,几年内上市、IPO和资本市场嫁接。同时这也是规避风险的途径之一。
施永青: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希望去国外投资淘金;同样大量的资金也涌入国内,希望在中国淘金。国内资金越来越不重要,因为资金什么地方都有,很多人都有储备的资金想投资,但却苦于找不到好的机会。这就带来了一个负面的影响:资金太多,可能使企业做错事。突然间给企业很多钱,可能彻底打垮一个企业。比方说原有很好的经营模式,但根本上还是一个小公司,突然有大量的投资进入,企业会怎么办呢?一个人平时吃两碗饭,现在一下让他吃十碗,他的胃没有这么大,太多的钱会让企业手足无措。但同时因为手中拿的是股东的钱,又有责任在第二年交出满意的业绩,不然股价就要掉下来,所以又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使企业盲目投资,超越公司能力去收购。
新生公司里面,头三年里面八成关门,收购回来的公司里面头三年里面也有五成关门。所以,收购是高风险的。如果收购的同时,人才没有配备,公司反而会遭到更大的风险。另外,有些公司发觉在市场上融资很容易,就动了邪念,希望通过融资系统圈钱,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极其不利。
(本文根据第16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论坛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纪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