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曼氏裂头蚴致胸腔积液一例
【机 构】
:
21001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21001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21001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21001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
【出 处】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11期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和3D打印技术为改良Reverdin截骨术治疗外翻畸形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种精确截骨的方法。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们收治的11例(16足)外翻患者在负重位行X线检查和足部连续螺旋CT扫描,测量平均外翻角为33.50°±6.80°,第一跖骨间角为12.20°±2.90°,跖骨远端关节角为15.20°±2.60°。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aterialise
目的评估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接受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48例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资料,男31例,女17例;年龄22~49岁,平均35.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进行治疗。术后随访通过临床检查、X线片、Mayo肘关节评分(MEPS)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
目的观察克氏针操纵联合缝线牵引复位法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余姚市中医院骨科诊治的尺桡骨双骨折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76岁,平均43.8岁;右侧18例,左侧7例;骨折AO分型:A3型14例,B3型11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0~78岁,平均44.7岁;右侧19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5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资料,男36例,女9例;年龄14~65岁,平均45.3岁;部位:胫骨31例,股骨12例,肱骨1例,尺桡骨1例。患者自受伤至到我院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时间平均16.8个月,入院前手术次数平均2.3次,24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存在3.5~10.
目的探讨通过判断骨不连形态及髓内钉稳定性进行分型,采用个性化固定方案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8例股骨干髓内钉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89例,女19例;年龄23~65岁,平均45.5岁。具体分型方法及相应治疗方案如下:Ⅰ型(15例),断端有骨痂生成(局部无骨缺损)+髓内钉稳定,保留髓内钉并附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FTY720)对破骨细胞的1-磷酸鞘氨醇(S1P)信号通路功能的作用。方法利用地塞米松和1α, 25-二羟维生素[1α, 25-(OH)2VitD3]将RAW264.7细胞诱导成破骨细胞,诱导成功后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破骨细胞上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R1)、S1PR2、S1PR3、S1PR4、S1PR5表达水平的差异,再设置实验组(将400 ng/mL的FTY72
目的介绍并总结使用外固定支架延长、矫正成角畸形后从大腿内侧置入接骨板、拆除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成角和短缩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2月至2016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股骨短缩或合并成角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9例;年龄14~32岁,平均23岁;左侧4例,右侧8例;11例患者幼年时因外伤致股骨远端骨骺损伤继发肢体短缩畸形或合并膝关节内、外翻畸形,1例患者股骨髁上骨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氟比洛芬酯(FA)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8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所有比较手术前或后有无使用FA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或临床对照研究(CCT)。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淋巴毒素α(LTα)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国人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分型法检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89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NF-α基因6个位点(rs1799964、rs1800630、rs1799724、rs1800750、rs1800629、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