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内涵和特征。指出在泛在知识环境下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能够很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理念,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个性化空间。从实体环境、虚拟环境、支持环境三大方面阐述主题学习共享空间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泛在图书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高职院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两大特征是职业导向性和复合型,这促使其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受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越来越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批判型思维,促进学习者更有兴趣和动机学习。受此理念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不断寻求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协作式和创造性学习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简称LC)在原有的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基础上以一种更为方便、共享、协作的组织形态应运而生,并且在功能和空间上整合了图书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等各种服务, 成为拓展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的新模式。
目前,学习共享空间已经成为欧美、港澳台地区以及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探索构建以结构化主题为特色的主题学习共享空间,以求最大程度地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学生读者的吸引力,这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巩固自身的信息中心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涵义及特征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唐纳德·比格(Donald Beagle)于2004年发表了《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一文。文中指出,信息共享空间应该由图书馆和学校相关服务部门共同参与,进一步整合这些部门的有效资源,主要是空间、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资源充沛、技术精良、人员专业的“一站式”服务环境,促进学习成功和学术研究,把这个服务环境称之为学习共享空间[2]。
在国内,任树怀、盛兴军在2008年第7期的《大学图书馆学报》发表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一文,指出:学习共享空间是校园内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是一个引人入胜、充满活力与温馨、用高技术装备的学习场所,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配置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与研究的协作空间,把图书馆服务及环境融入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图书馆与校园内的教学、指导、写作、技术和咨询等不同机构或部门的共同合作,在来自不同部门员工与教师(包括图书馆员、信息技术人员、学院各科教师及其他服务人员)的共同支持下,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和写作技巧,支持学生利用学术资源、交流经验和分享思想, 促进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3]。
相比之下,邹凯[4]等人的观念更为简明直接,他们认为学习共享空间是指一个社会网络环境下整合所有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集合。它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学生学习,识别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不只是学术能力的发展,而且其中非正式学习在学术发展上起着关键作用,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参与的过程。
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对于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主题学习共享空间应是一种围绕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以学生创造性和协作性学习为中心任务,以图书馆这一实体环境为依托,整合图书馆空间内的环境、资源、技术、人力等要素而构建的多个结构化的学习共享空间模式。在这种空间模式中,“主题学习”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则是学习的主要对象。它的特点有以下四点:(1)在这个空间范围内,学习的主题相对集中与独立;(2)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一种主动而有目的的学习过程;(3)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内容的组织和辅导;(4)体现自主和协作式学习的特征,是一种基于过程的学习方式。
主题学习共享空间所具备的特征,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目前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理念,是个性化学习共享空间模式的一种。
3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策略
主题学习共享空间,在总体构建架构上,应由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三大部分组成。如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目前该馆已经开放的区域,设有参考咨询区、流通阅览区、综合服务区、公共检索区,这些区域为公用区域,公共区域针对所有专业、学科的学生开放。主题学习共享空间则围绕结构化的主题进行空间的设计,注重体现空间功能的特色性。以下,笔者将针对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分别对空间的规划和构建思路进行阐述。
3.1实体环境的构建
表1图书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规划
空间名称空间元素布局主要功能多功能学习
共享空间设备配置方面:多台PC终端、平板电脑、投影仪、视听设备、触摸读报系统、自主打印和复印机、有线和无线上网功能等;家具配置方面:可活动和组合桌椅、光盘柜、休闲沙发、动静区域分隔板等;其他:绿化植物等划分为多个区间:个人学习区、培训区、视听区、多媒体制作区、休闲区、展览区等主要用于个人学习、休闲阅览、信息素养培训(新生教育培训、图书馆日常培训)、多媒体制作、小型报告会、各类文化展览等自主学习
共享空间设备配置:多台PC终端、平板电脑、触摸读报系统、自主打印和复印机、有线和无线上网功能等;家具配置:可活动和组合桌椅、工具书书架、动静区域分隔板等;其他:绿化植物等划分为公共学习区、课程指导区、个人研究区、团体研讨区、咖啡休闲区等主要用于自主学习、小组研讨、教师课程指导、休闲娱乐等特色专业学 习共享空间设备配置:少量的PC终端、平板电脑、投影仪、RFID图书管理系统、打印机、有线和无线上网功能等;家具配置:咨询台、可活动和组合桌椅、移动书架、动静区域分隔板等划分为专业个人学习区、小组讨论区、专业实践与指导区等主要用于专业课外学习、专业实践与教师课外指导、课程研讨、专业项目研究等就业指导空间设备配置:少量的PC终端、投影仪、有线和无线上网功能等;家具配置:可活动和组合桌椅、就业类图书书架、动静区域分隔板等;其他:绿化植物等划分为小组讨论区、教师辅导区、模拟演示区、个人资料检索区主要用于学生就业咨询与辅导、模拟就业演示、小组讨论以及教师专题辅导等自主创业空间设备配置:少量的PC终端、投影仪、有线和无线上网功能等;家具配置:可活动和组合桌椅、创业类图书书架、动静区域分隔板等;其他:绿化植物等划分为文案写作辅导区、政策法规辅导区、项目逻辑探讨区、创业指导区等。主要围绕学生就业进行的相关个性化辅导与专题讲座、讨论等就具体功能而言,多功能学习共享空间和自主学习共享空间属于公用型主题空间,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使用,也是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特色专业学习共享空间主要为学院四大特色专业学生专用,在空间内配置专业所需的所有资源,包括专业图书、期刊、光盘及其他学习资料,引入RFID技术进行管理,这也突显出图书馆对学校重点特色专业的支持;就业指导空间和自主创业空间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和人才培养特色设置,通过指导、模拟和培训,锻炼高职学生未来面对职场的能力。
3.2虚拟环境的构建
任书怀认为,学习共享空间的虚拟环境是在互联网络平台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构建学习、交流、协作及共享思想和知识的虚拟场所, 是联结实体环境与数字环境的纽带, 是支持学生、教师和其他人员之间协作与互动的桥梁。一般其构成可以分为虚拟空间、在线交流与学习工具、数字资源与学习课程等部分。
图书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虚拟环境的构建,可以采取与学校教务处、网络中心等部门合作的模式,最大程度体现学习共享的目的。例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虚拟环境的构建,主要共享学校教务处购置的“云雅学习中心”。该虚拟服务平台整合了已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具备数字阅读、在线数字学习、数字教育、个人空间及互动社区交流等多项基本功能。与此同时,虚拟环境的建设还应将虚拟参考咨询、各类通用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的购买、学科特色数据库的自建,以及学科博客的建设等整合在统一的学习中心平台中,以便最大程度地便于读者使用。虚拟环境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即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读者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和协作,达到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3.3支持环境的构建
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支持环境包括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文化与精神三部分,三者有机融合、共同支撑和促进整个学习共享空间的运行与发展[5]。
信息技术是支撑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运行和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近年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在图书馆迅速兴起,例如以“云服务”为代表的各种虚拟化信息技术、各类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移动设备应用技术、电子书阅读借阅技术、RFID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等的应用,都在深刻影响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过程中,积极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使空间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
组织与管理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与制度保障。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支撑要素,其中包括人员构成、组织结构、服务规范、运行制度、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成功运行,必须依赖于有效的人力组织与管理。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要成功运行,首先必须争取学院领导层的支持,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也可以由院级领导出面,牵头成立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协调中心,从而有效获得其他部门的协同与配合。这些部门包括:教务处、网络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团委、学生处、实训中心、特色专业教研室等。如果没有上层领导的支持,仅靠图书馆自身的力量,很难调动起其他部门的积极性。此外,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人力资源还包括了学科馆员、信息员以及学生助理的招聘与培训等。
目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组织与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虽然就目前而言,空间的构建已经得到学校主管副院长的支持,相关部门也已表明将会尽力配合图书馆进行主题共享空间的运作。但笔者认为,仅凭图书馆一己之力很难在后续的运作过程中调动起其他部门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统一的组织文化管理。
在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过程中,统一的文化氛围与服务精神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密歇根大学艺术与工程图书馆馆长Michael D. Miller在介绍其学习共享空间运行十年的经验时写道:“我们的经验表明,跨部门间的协作关系是一件很脆弱的东西,越能未雨绸缪和注重人际关系,特别是高层领导能从细微之处促进员工间的相互理解,则跨部门间的协作也就越容易”。[6]由此可见,主题学习共享空间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制定明确的服务规范和流程,培育统一的组织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健全制度和管理规范,才能克服不同部门之间文化价值观的障碍,促进理解和尊重,实现组织内部的充分协作,从而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4结语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目标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双重影响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纷纷开始转变服务理念,构建学习共享空间,适应学生协作式、个性化学习特点的转变。在已有的学习共享空间固有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采取主题化的方式,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将学习共享空间的共性与个性化结合在一起,打造主题化的学习共享空间,加强对学生协同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强调对小组交流、协作和指导的多方指导,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就业、创业技巧等的培训,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360百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EB/OL].(20140410)[20140520]. http://www.baike.com/wiki/%E5%BB%BA%E6%9E%84%E4%B8%BB%E4%B9%89%E5%AD%A6%E4%B9%A0%E7%90%86%E8%AE%BA.
[2]兰艳花.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D].导师:孟雪梅.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6.
[3]任树怀,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4):20-26.
[4]邹凯,李颖,蒋知义.学习共享空间的理念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09,(1):13.
[5]李瑛.学习共享空间:内涵、特征与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09,(6):103.
[6]MichaelD.Miller.Learningcommons: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xperience.[EB/OL].(20131220)[20140501]. http://digitalcommons calpoly.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2&context=lib_dean.
(收稿日期:20140525责任编辑:张静茹)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泛在图书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高职院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两大特征是职业导向性和复合型,这促使其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受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越来越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批判型思维,促进学习者更有兴趣和动机学习。受此理念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不断寻求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协作式和创造性学习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简称LC)在原有的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基础上以一种更为方便、共享、协作的组织形态应运而生,并且在功能和空间上整合了图书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等各种服务, 成为拓展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的新模式。
目前,学习共享空间已经成为欧美、港澳台地区以及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探索构建以结构化主题为特色的主题学习共享空间,以求最大程度地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学生读者的吸引力,这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巩固自身的信息中心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涵义及特征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唐纳德·比格(Donald Beagle)于2004年发表了《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一文。文中指出,信息共享空间应该由图书馆和学校相关服务部门共同参与,进一步整合这些部门的有效资源,主要是空间、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资源充沛、技术精良、人员专业的“一站式”服务环境,促进学习成功和学术研究,把这个服务环境称之为学习共享空间[2]。
在国内,任树怀、盛兴军在2008年第7期的《大学图书馆学报》发表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一文,指出:学习共享空间是校园内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是一个引人入胜、充满活力与温馨、用高技术装备的学习场所,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配置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与研究的协作空间,把图书馆服务及环境融入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图书馆与校园内的教学、指导、写作、技术和咨询等不同机构或部门的共同合作,在来自不同部门员工与教师(包括图书馆员、信息技术人员、学院各科教师及其他服务人员)的共同支持下,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和写作技巧,支持学生利用学术资源、交流经验和分享思想, 促进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3]。
相比之下,邹凯[4]等人的观念更为简明直接,他们认为学习共享空间是指一个社会网络环境下整合所有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集合。它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学生学习,识别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不只是学术能力的发展,而且其中非正式学习在学术发展上起着关键作用,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参与的过程。
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对于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主题学习共享空间应是一种围绕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以学生创造性和协作性学习为中心任务,以图书馆这一实体环境为依托,整合图书馆空间内的环境、资源、技术、人力等要素而构建的多个结构化的学习共享空间模式。在这种空间模式中,“主题学习”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则是学习的主要对象。它的特点有以下四点:(1)在这个空间范围内,学习的主题相对集中与独立;(2)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一种主动而有目的的学习过程;(3)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内容的组织和辅导;(4)体现自主和协作式学习的特征,是一种基于过程的学习方式。
主题学习共享空间所具备的特征,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目前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理念,是个性化学习共享空间模式的一种。
3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策略
主题学习共享空间,在总体构建架构上,应由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三大部分组成。如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目前该馆已经开放的区域,设有参考咨询区、流通阅览区、综合服务区、公共检索区,这些区域为公用区域,公共区域针对所有专业、学科的学生开放。主题学习共享空间则围绕结构化的主题进行空间的设计,注重体现空间功能的特色性。以下,笔者将针对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分别对空间的规划和构建思路进行阐述。
3.1实体环境的构建
表1图书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规划
空间名称空间元素布局主要功能多功能学习
共享空间设备配置方面:多台PC终端、平板电脑、投影仪、视听设备、触摸读报系统、自主打印和复印机、有线和无线上网功能等;家具配置方面:可活动和组合桌椅、光盘柜、休闲沙发、动静区域分隔板等;其他:绿化植物等划分为多个区间:个人学习区、培训区、视听区、多媒体制作区、休闲区、展览区等主要用于个人学习、休闲阅览、信息素养培训(新生教育培训、图书馆日常培训)、多媒体制作、小型报告会、各类文化展览等自主学习
共享空间设备配置:多台PC终端、平板电脑、触摸读报系统、自主打印和复印机、有线和无线上网功能等;家具配置:可活动和组合桌椅、工具书书架、动静区域分隔板等;其他:绿化植物等划分为公共学习区、课程指导区、个人研究区、团体研讨区、咖啡休闲区等主要用于自主学习、小组研讨、教师课程指导、休闲娱乐等特色专业学 习共享空间设备配置:少量的PC终端、平板电脑、投影仪、RFID图书管理系统、打印机、有线和无线上网功能等;家具配置:咨询台、可活动和组合桌椅、移动书架、动静区域分隔板等划分为专业个人学习区、小组讨论区、专业实践与指导区等主要用于专业课外学习、专业实践与教师课外指导、课程研讨、专业项目研究等就业指导空间设备配置:少量的PC终端、投影仪、有线和无线上网功能等;家具配置:可活动和组合桌椅、就业类图书书架、动静区域分隔板等;其他:绿化植物等划分为小组讨论区、教师辅导区、模拟演示区、个人资料检索区主要用于学生就业咨询与辅导、模拟就业演示、小组讨论以及教师专题辅导等自主创业空间设备配置:少量的PC终端、投影仪、有线和无线上网功能等;家具配置:可活动和组合桌椅、创业类图书书架、动静区域分隔板等;其他:绿化植物等划分为文案写作辅导区、政策法规辅导区、项目逻辑探讨区、创业指导区等。主要围绕学生就业进行的相关个性化辅导与专题讲座、讨论等就具体功能而言,多功能学习共享空间和自主学习共享空间属于公用型主题空间,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使用,也是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特色专业学习共享空间主要为学院四大特色专业学生专用,在空间内配置专业所需的所有资源,包括专业图书、期刊、光盘及其他学习资料,引入RFID技术进行管理,这也突显出图书馆对学校重点特色专业的支持;就业指导空间和自主创业空间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和人才培养特色设置,通过指导、模拟和培训,锻炼高职学生未来面对职场的能力。
3.2虚拟环境的构建
任书怀认为,学习共享空间的虚拟环境是在互联网络平台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构建学习、交流、协作及共享思想和知识的虚拟场所, 是联结实体环境与数字环境的纽带, 是支持学生、教师和其他人员之间协作与互动的桥梁。一般其构成可以分为虚拟空间、在线交流与学习工具、数字资源与学习课程等部分。
图书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虚拟环境的构建,可以采取与学校教务处、网络中心等部门合作的模式,最大程度体现学习共享的目的。例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虚拟环境的构建,主要共享学校教务处购置的“云雅学习中心”。该虚拟服务平台整合了已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具备数字阅读、在线数字学习、数字教育、个人空间及互动社区交流等多项基本功能。与此同时,虚拟环境的建设还应将虚拟参考咨询、各类通用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的购买、学科特色数据库的自建,以及学科博客的建设等整合在统一的学习中心平台中,以便最大程度地便于读者使用。虚拟环境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即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读者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和协作,达到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3.3支持环境的构建
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支持环境包括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文化与精神三部分,三者有机融合、共同支撑和促进整个学习共享空间的运行与发展[5]。
信息技术是支撑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运行和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近年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在图书馆迅速兴起,例如以“云服务”为代表的各种虚拟化信息技术、各类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移动设备应用技术、电子书阅读借阅技术、RFID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等的应用,都在深刻影响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过程中,积极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使空间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
组织与管理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与制度保障。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支撑要素,其中包括人员构成、组织结构、服务规范、运行制度、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成功运行,必须依赖于有效的人力组织与管理。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主题学习共享空间要成功运行,首先必须争取学院领导层的支持,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也可以由院级领导出面,牵头成立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协调中心,从而有效获得其他部门的协同与配合。这些部门包括:教务处、网络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团委、学生处、实训中心、特色专业教研室等。如果没有上层领导的支持,仅靠图书馆自身的力量,很难调动起其他部门的积极性。此外,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人力资源还包括了学科馆员、信息员以及学生助理的招聘与培训等。
目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组织与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虽然就目前而言,空间的构建已经得到学校主管副院长的支持,相关部门也已表明将会尽力配合图书馆进行主题共享空间的运作。但笔者认为,仅凭图书馆一己之力很难在后续的运作过程中调动起其他部门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统一的组织文化管理。
在主题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过程中,统一的文化氛围与服务精神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密歇根大学艺术与工程图书馆馆长Michael D. Miller在介绍其学习共享空间运行十年的经验时写道:“我们的经验表明,跨部门间的协作关系是一件很脆弱的东西,越能未雨绸缪和注重人际关系,特别是高层领导能从细微之处促进员工间的相互理解,则跨部门间的协作也就越容易”。[6]由此可见,主题学习共享空间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制定明确的服务规范和流程,培育统一的组织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健全制度和管理规范,才能克服不同部门之间文化价值观的障碍,促进理解和尊重,实现组织内部的充分协作,从而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4结语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目标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双重影响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纷纷开始转变服务理念,构建学习共享空间,适应学生协作式、个性化学习特点的转变。在已有的学习共享空间固有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采取主题化的方式,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将学习共享空间的共性与个性化结合在一起,打造主题化的学习共享空间,加强对学生协同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强调对小组交流、协作和指导的多方指导,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就业、创业技巧等的培训,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360百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EB/OL].(20140410)[20140520]. http://www.baike.com/wiki/%E5%BB%BA%E6%9E%84%E4%B8%BB%E4%B9%89%E5%AD%A6%E4%B9%A0%E7%90%86%E8%AE%BA.
[2]兰艳花.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D].导师:孟雪梅.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6.
[3]任树怀,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4):20-26.
[4]邹凯,李颖,蒋知义.学习共享空间的理念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09,(1):13.
[5]李瑛.学习共享空间:内涵、特征与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09,(6):103.
[6]MichaelD.Miller.Learningcommons: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xperience.[EB/OL].(20131220)[20140501]. http://digitalcommons calpoly.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2&context=lib_dean.
(收稿日期:20140525责任编辑: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