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为报纸与新闻宣传工作明确了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地市报业如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不负党的重托,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做大做强,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概括起来就是:贴中心、接地气、求创新、促发展。
一、贴中心
贴中心就是将党性原则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党中央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搞好新闻策划,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创造性地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贴中心就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地市报无论是日报还是各类都市报,都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都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坚持党性原则,“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党性原则,地市报人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切实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其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贴中心就要牢记党赋予我们的使命。地市报业必须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己任,牢记主流媒体的使命,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作用。对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地市报业必须不遗余力地宣传好、报道好,将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可以说,党委、政府是我们报纸特别是日报的第一读者,党委、政府对报业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是我们办好报纸、做强报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贴中心就要加强服务中心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对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关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是必要的,但不能止于此。为什么要开展此项工作,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重点在哪里;对于该项工作执行部门以及群众心中有哪些疑虑,如何打消这些疑虑,开展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去克服解决;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的情况怎么样,有哪些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等,我们都要主动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报道。在宣传报道过程中,记者编辑不能只把写稿编稿作为一种任务,而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想党委、政府之所想,急党委、政府之所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以舆论的力量推动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贴中心就要加强新闻策划,做好深度报道、解读报道。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往往政治性强,话题严肃,容易千篇一律,刻板单调,缺乏亲和力,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策划,丰富形式,准确把握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增强宣传报道的新颖性和可读性,使群众愿意看,看得进去,产生共鸣。同时,围绕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不能肤浅、表面化、形式化,要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剖析,多做有思想、有深度的专题报道、解析报道,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道理讲透彻,使群众看得明白,看得服气,入脑入心。
二、接地气
接地气就是接群众的需求、接市场的脉搏,遵循新闻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改进文风,办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报纸。
接地气就要摸清群众需求,切实满足群众需求,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提高群众对报纸的满意度。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报纸是办给群众看的,如果想留住读者群、扩大读者群,就必须不断强化群众观念,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所思、所盼、所喜、所忧,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强化“读者视角”,在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编排版面、撰写评论时都要注重从读者的角度去选题,把读者想知道、想了解的信息及时刊发出来,强化对群众的吸引力。
接地气就要遵循新闻规律,回归新闻本真。真实、迅速、客观,具有时新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的新闻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才能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地市报业要想办出接地气、有市场的报纸,就需要认认真真研究新闻规律,切切实实遵循新闻规律。靠听听介绍、抄抄材料,打打电话、动动鼠标攒出的新闻稿子是违背新闻规律的,毫无新闻价值可言,读者自然敬而远之。敏锐捕捉新闻线索,亲临事件发生地,细致观察、深入采访,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挖掘事件新闻价值,以最快速度编发出有血有肉、真实客观的新闻稿件,应是我们地市报业对采编人员的基本要求。
接地气就要切实改进文风。文以载道。文为人厌,道何以传!我们必须切实改进文风,不能再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说教,学会使用清新朴实、生动鲜活、具有生活气息的群众语言,讲述群众感兴趣的事。改文风不仅仅是改文字,而是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讲究报纸宣传艺术,从稿件到版面、标题都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取向,把标题做得更能吸引人,把版面做得更有美感,让群众喜闻乐见,从中得到享受。
接地气就要扎根本土,做好做精本地新闻报道。地市报业在本区域内运营多年,有着自己全覆盖的采访渠道,占尽地利之势,最有条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老百姓的内心,获取最快、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采写出最鲜活、最有地域特点、最能吸引群众的本地新闻。做好本地新闻报道既是地市报业与外来媒体竞争的有力武器,也是作为区域主流媒体服务当地群众的应尽之责。地市报业一定要高度重视本地新闻报道,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务求做到天天有看点,周周有精品,热点话题不断,本地群众喜欢看、离不了。
三、求创新
求创新就是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求新求变,全面提升办报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创新是指面对激烈的竞争,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旧的陈规戒律。创新的核心是“新”,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或者是形式和手段的变化。创新的关键是改变,向新的方向、有效的方面进行量和质的变化。 求创新就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创新理念源自开放自信的心态,源自高瞻远瞩的智慧,源自对更高目标的追求,源自奋勇争先的斗志,源自直视自己不足的勇气,源自开创崭新局面的魄力。一个勇于创新的报人应该培养、固化这些品质。创新的前提在于广泛学习。创新之花不会凭空开放,它需要各种新思想、新知识的滋养,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要向书本学习、向先进兄弟单位学习、向各领域成功典范学习,通过学习,改善心智模式,突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求创新就要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报业“信息传递”的基本职能结合起来,以新的形式办报,办新形式的报。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许有一天,纸媒会被数字媒体取代,但人类获取信息的需求永远都存在。地市报业要想始终占领舆论高地,保持舆论引导的主导地位,在日趋激烈的受众争夺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发挥自己的新闻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向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构建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多媒体集团”,实施全媒体战略转型,抢占发展主动权。
求创新就要在做好平面广告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平面广告是报业的传统经营项目和创收主要来源,这个阵地必须牢牢坚守,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成为当仁不让的业界老大。在做好平面广告的基础上,地市报业应积极延伸产业链,构建多元化经营模式,细分市场、分类营销,横向上可介入户外广告、互联网广告、文化演出、体育赛事等,纵向上可布局新媒体相关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支撑等潜力项目,打出搏击市场的“组合拳”,为报业发展构筑更多坚实的经济支柱。
求创新就要遵循市场规律,紧盯受众的需求寻突破。微软视窗、苹果手机、淘宝购物,这些产品和服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受到热捧,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开发,满足了人们的潜在需求。为受众提供信息是报业的一个核心职能,报人应该经常思考,我们怎样才能给读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的信息,我们怎样才能使受众更方便、更快捷、更低成本地获取信息,受众哪些深层次的信息需求我们还没有发现等问题,并努力在这些问题上寻求新突破。
求创新就要转变定位,广泛深入参与各项社会事业。地市报业肩负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只做社会现实的简单反映者,还应做社会实践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如今,国家政策给了报业广阔的发展舞台,地市报业应转变定位,深度参与经济、文化、慈善、体育等社会事业,以自己拥有的传媒优势为依托,策划活动、搭建平台、创造话题、引导风气、弘扬主旋律、输送正能量,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就更大的作为,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促发展
促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壮大自身综合实力,实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占领市场的和谐统一。
当前,地市报业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网站、手机报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垄断青年受众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上一级报业经营触角向下延伸不断“攻城略地”抢夺订户;同区域媒体为了生存,对有限的受众和广告资源展开激烈拼杀。可以说,地市报业目前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不发展就没有实力,没有实力就会被兼并淘汰,地市报业已无退路,唯有发展求强一途。地市报业的发展应注重构建内驱动力,立足长远,在战略制高点着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促发展就要打破旧有的体制机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构架。地市报业沿袭于政府部门的体制机制,已同市场竞争深度参与者的主体定位不相匹配,严重地束缚了报业的发展。地市报业的发展要想迈开步子,施展出拳脚,就要打破旧有的体制机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构架,建立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资本运营机制,在确保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报业的市场属性,主动与市场接轨,为报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管理保证。
促发展就要以人为本,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事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拥有了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地市报业才能实现稳定、快速的发展。地市报业既要服务于党的宣传事业,又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因此对员工的德、识、能、技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既懂党的宣传又懂市场经营的人才难得,组建一支高质量的报业人才队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地市报业应将人才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来抓,转变传统用人观念,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建章立制入手,真正地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爱护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实现报人、报业的共同发展。
促发展就要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强有力的报业文化。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个人才有了精气神。同样,只有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强有力的报业文化,一家报业才有自己的强大“灵魂”,才有自己的性格和独特吸引力。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报业特色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念、经营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等所升华出的报业文化,决定着报业的精神追求和努力方向,决定着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报业发展的高度,它能像脊梁一样支撑起一家报业,使之自发地、有力地沿着既定轨道向前发展,走向辉煌。想成为一家成功的地市报业,建立自己的报业文化必不可少。
促发展就要树立自己的报业品牌。现在的地市报业具有深刻的市场属性,面临着同区域以及上一级报业向下延伸的严峻的市场竞争,当市场竞争进入到更高的层次时,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就会演变为品牌竞争,谁拥有高认知度、高美誉度的品牌,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报业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就能够拥有一大批“认牌子”的忠实读者和广告客户,这种品质信任、价值认同的品牌竞争优势是不可被模仿很难被取代的,是报业“克敌制胜”实现长远发展的最大利器。
以上四点,从辩证关系上来说,贴中心是大前提,是根本保证;接地气是切入点,是有效途径;求创新是着力点,是活力之源;促发展是落脚点,是最终目的。四点相互关联,构成统领地市报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有力抓手。我们相信,通过积极主动贴中心,实实在在接地气,大刀阔斧求创新,抓住根本促发展,地市报业一定能打破困局,实现突破,取得竞争优势,牢固树立区域报业的“老大”地位,并孕育谋求更大的发展。
(作者为平顶山日报社社长)
编校:赵 亮
一、贴中心
贴中心就是将党性原则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党中央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搞好新闻策划,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创造性地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贴中心就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地市报无论是日报还是各类都市报,都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都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坚持党性原则,“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党性原则,地市报人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切实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其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贴中心就要牢记党赋予我们的使命。地市报业必须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己任,牢记主流媒体的使命,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作用。对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地市报业必须不遗余力地宣传好、报道好,将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可以说,党委、政府是我们报纸特别是日报的第一读者,党委、政府对报业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是我们办好报纸、做强报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贴中心就要加强服务中心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对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关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是必要的,但不能止于此。为什么要开展此项工作,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重点在哪里;对于该项工作执行部门以及群众心中有哪些疑虑,如何打消这些疑虑,开展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去克服解决;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的情况怎么样,有哪些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等,我们都要主动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报道。在宣传报道过程中,记者编辑不能只把写稿编稿作为一种任务,而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想党委、政府之所想,急党委、政府之所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以舆论的力量推动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贴中心就要加强新闻策划,做好深度报道、解读报道。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往往政治性强,话题严肃,容易千篇一律,刻板单调,缺乏亲和力,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策划,丰富形式,准确把握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增强宣传报道的新颖性和可读性,使群众愿意看,看得进去,产生共鸣。同时,围绕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不能肤浅、表面化、形式化,要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剖析,多做有思想、有深度的专题报道、解析报道,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道理讲透彻,使群众看得明白,看得服气,入脑入心。
二、接地气
接地气就是接群众的需求、接市场的脉搏,遵循新闻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改进文风,办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报纸。
接地气就要摸清群众需求,切实满足群众需求,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提高群众对报纸的满意度。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报纸是办给群众看的,如果想留住读者群、扩大读者群,就必须不断强化群众观念,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所思、所盼、所喜、所忧,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强化“读者视角”,在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编排版面、撰写评论时都要注重从读者的角度去选题,把读者想知道、想了解的信息及时刊发出来,强化对群众的吸引力。
接地气就要遵循新闻规律,回归新闻本真。真实、迅速、客观,具有时新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的新闻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才能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地市报业要想办出接地气、有市场的报纸,就需要认认真真研究新闻规律,切切实实遵循新闻规律。靠听听介绍、抄抄材料,打打电话、动动鼠标攒出的新闻稿子是违背新闻规律的,毫无新闻价值可言,读者自然敬而远之。敏锐捕捉新闻线索,亲临事件发生地,细致观察、深入采访,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挖掘事件新闻价值,以最快速度编发出有血有肉、真实客观的新闻稿件,应是我们地市报业对采编人员的基本要求。
接地气就要切实改进文风。文以载道。文为人厌,道何以传!我们必须切实改进文风,不能再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说教,学会使用清新朴实、生动鲜活、具有生活气息的群众语言,讲述群众感兴趣的事。改文风不仅仅是改文字,而是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讲究报纸宣传艺术,从稿件到版面、标题都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取向,把标题做得更能吸引人,把版面做得更有美感,让群众喜闻乐见,从中得到享受。
接地气就要扎根本土,做好做精本地新闻报道。地市报业在本区域内运营多年,有着自己全覆盖的采访渠道,占尽地利之势,最有条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老百姓的内心,获取最快、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采写出最鲜活、最有地域特点、最能吸引群众的本地新闻。做好本地新闻报道既是地市报业与外来媒体竞争的有力武器,也是作为区域主流媒体服务当地群众的应尽之责。地市报业一定要高度重视本地新闻报道,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务求做到天天有看点,周周有精品,热点话题不断,本地群众喜欢看、离不了。
三、求创新
求创新就是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求新求变,全面提升办报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创新是指面对激烈的竞争,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旧的陈规戒律。创新的核心是“新”,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或者是形式和手段的变化。创新的关键是改变,向新的方向、有效的方面进行量和质的变化。 求创新就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创新理念源自开放自信的心态,源自高瞻远瞩的智慧,源自对更高目标的追求,源自奋勇争先的斗志,源自直视自己不足的勇气,源自开创崭新局面的魄力。一个勇于创新的报人应该培养、固化这些品质。创新的前提在于广泛学习。创新之花不会凭空开放,它需要各种新思想、新知识的滋养,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要向书本学习、向先进兄弟单位学习、向各领域成功典范学习,通过学习,改善心智模式,突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求创新就要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报业“信息传递”的基本职能结合起来,以新的形式办报,办新形式的报。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许有一天,纸媒会被数字媒体取代,但人类获取信息的需求永远都存在。地市报业要想始终占领舆论高地,保持舆论引导的主导地位,在日趋激烈的受众争夺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发挥自己的新闻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向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构建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多媒体集团”,实施全媒体战略转型,抢占发展主动权。
求创新就要在做好平面广告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平面广告是报业的传统经营项目和创收主要来源,这个阵地必须牢牢坚守,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成为当仁不让的业界老大。在做好平面广告的基础上,地市报业应积极延伸产业链,构建多元化经营模式,细分市场、分类营销,横向上可介入户外广告、互联网广告、文化演出、体育赛事等,纵向上可布局新媒体相关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支撑等潜力项目,打出搏击市场的“组合拳”,为报业发展构筑更多坚实的经济支柱。
求创新就要遵循市场规律,紧盯受众的需求寻突破。微软视窗、苹果手机、淘宝购物,这些产品和服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受到热捧,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开发,满足了人们的潜在需求。为受众提供信息是报业的一个核心职能,报人应该经常思考,我们怎样才能给读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的信息,我们怎样才能使受众更方便、更快捷、更低成本地获取信息,受众哪些深层次的信息需求我们还没有发现等问题,并努力在这些问题上寻求新突破。
求创新就要转变定位,广泛深入参与各项社会事业。地市报业肩负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只做社会现实的简单反映者,还应做社会实践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如今,国家政策给了报业广阔的发展舞台,地市报业应转变定位,深度参与经济、文化、慈善、体育等社会事业,以自己拥有的传媒优势为依托,策划活动、搭建平台、创造话题、引导风气、弘扬主旋律、输送正能量,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就更大的作为,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促发展
促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壮大自身综合实力,实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占领市场的和谐统一。
当前,地市报业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网站、手机报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垄断青年受众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上一级报业经营触角向下延伸不断“攻城略地”抢夺订户;同区域媒体为了生存,对有限的受众和广告资源展开激烈拼杀。可以说,地市报业目前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不发展就没有实力,没有实力就会被兼并淘汰,地市报业已无退路,唯有发展求强一途。地市报业的发展应注重构建内驱动力,立足长远,在战略制高点着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促发展就要打破旧有的体制机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构架。地市报业沿袭于政府部门的体制机制,已同市场竞争深度参与者的主体定位不相匹配,严重地束缚了报业的发展。地市报业的发展要想迈开步子,施展出拳脚,就要打破旧有的体制机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构架,建立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资本运营机制,在确保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报业的市场属性,主动与市场接轨,为报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管理保证。
促发展就要以人为本,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事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拥有了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地市报业才能实现稳定、快速的发展。地市报业既要服务于党的宣传事业,又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因此对员工的德、识、能、技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既懂党的宣传又懂市场经营的人才难得,组建一支高质量的报业人才队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地市报业应将人才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来抓,转变传统用人观念,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建章立制入手,真正地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爱护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实现报人、报业的共同发展。
促发展就要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强有力的报业文化。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个人才有了精气神。同样,只有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强有力的报业文化,一家报业才有自己的强大“灵魂”,才有自己的性格和独特吸引力。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报业特色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念、经营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等所升华出的报业文化,决定着报业的精神追求和努力方向,决定着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报业发展的高度,它能像脊梁一样支撑起一家报业,使之自发地、有力地沿着既定轨道向前发展,走向辉煌。想成为一家成功的地市报业,建立自己的报业文化必不可少。
促发展就要树立自己的报业品牌。现在的地市报业具有深刻的市场属性,面临着同区域以及上一级报业向下延伸的严峻的市场竞争,当市场竞争进入到更高的层次时,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就会演变为品牌竞争,谁拥有高认知度、高美誉度的品牌,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报业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就能够拥有一大批“认牌子”的忠实读者和广告客户,这种品质信任、价值认同的品牌竞争优势是不可被模仿很难被取代的,是报业“克敌制胜”实现长远发展的最大利器。
以上四点,从辩证关系上来说,贴中心是大前提,是根本保证;接地气是切入点,是有效途径;求创新是着力点,是活力之源;促发展是落脚点,是最终目的。四点相互关联,构成统领地市报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有力抓手。我们相信,通过积极主动贴中心,实实在在接地气,大刀阔斧求创新,抓住根本促发展,地市报业一定能打破困局,实现突破,取得竞争优势,牢固树立区域报业的“老大”地位,并孕育谋求更大的发展。
(作者为平顶山日报社社长)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