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画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精粹,因此在初中各个教材版本中都或多或少的设计到中国画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究竟该怎么样上好中国画相关的课程内容呢?本文着重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相关的阐述,以供广大初中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 初中;中国画;教学;体会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重且易于被风度多彩教学形式吸引的特点,因此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具体的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视游戏对于兴趣的启蒙作用
进行中国画的学习,入门级的操作与技能是执笔的手感以及对于“墨分五色”概念的理解。这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如果教师只是运用相关课件进行操作的话,学生在接受程度以及理解程度方面效果定不是很理想。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在游戏中完成对学生的启蒙。
初中生的性格多数较为活泼,并没有养成一种自觉的注意力,相较于单一的理论授课,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动手操作的方式,因此在具体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这一性格特征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在中国画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中国画涂鸦的游戏,游戏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发挥,学生自由发挥的同时教师不能闲着,应走到座位上进行察看,察看的目的不是为了纠正学生的画法,而是纠正学生握笔的姿势。这一游戏环节的切入,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腕力以及纠正其执笔的姿势。与传统的理论课程相比,游戏与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的提高学生对于中国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轻易的掌握了执笔的要领,同时还加强了自身对于腕力的控制,可谓一举多得。
二、临摹的重要性
就初中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来说,中国画并不是他们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学生在业余时间不可能花很多心思来进行中国画的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课程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相关技巧的训练呢?笔者有一个较为简单却又效果非凡的方法——临摹。
想要对中国画的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并且将其作为人文素质的一部分来进行发展的话,不许对中国画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理性部分的认识多数是靠教师平时课程所讲的理论知识来进行传达的,而感性认识则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学生本身并没有中国画的基础技巧,那么临摹在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即兴的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临摹,并辅以用墨、着笔技巧方面的讲解,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中国画中蕴藏的无限魅力。
三、经典作品的内涵讲解
基于学生对中国画一定感性认知以及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便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中国画的鉴赏能力了,只有在懂得鉴赏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美,鉴赏环节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中国画中蕴藏着的美的欣赏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于中国画精神内涵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从而引导学生在发现美、接受美的基础上更有效的去创造美,这是初中阶段对于中国画学习的最高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经典作品,在学生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如《泼墨仙人图》这一中国画的经典之作,虽是寥寥几笔,但是却充分体现出画面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再如明末著名画家徐渭的经典代表作品《墨葡萄》中,藤绕得生动,果实挂在枝头,茂密的枝叶顺着笔触倾斜而下,在一幅幅经典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对作品本身精神内涵的解读,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四、创作以及评价环节
从基本创作技巧的掌握,到鉴赏能力的培养,中国画教学的最后环节就是进行实际创作了。实际上,在学生对画作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该已经体会到中国画创作背后融入的多种表现方式,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支撑,因此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中国的文学形式,如诗歌、辞赋等为基础立意进行中国画的创作,可以是完整的写意,可以是对于画作或者是其他文学作品的再创作,也可以是自由选题。除了一定的练习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组织相关的竞赛,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感受中国画的魅力,集思广益,品味中国画的精髓,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学习的氛围,在比赛的过程中,对于优秀的创作作品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初中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同时还能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试,争取找到一种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中国画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魅力无限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谭国恩. 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 朱传斌. 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力的中国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毛春华. 初中中国画教学初探[J]. 美术教育研究,2012,08:133.
关键词: 初中;中国画;教学;体会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重且易于被风度多彩教学形式吸引的特点,因此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具体的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视游戏对于兴趣的启蒙作用
进行中国画的学习,入门级的操作与技能是执笔的手感以及对于“墨分五色”概念的理解。这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如果教师只是运用相关课件进行操作的话,学生在接受程度以及理解程度方面效果定不是很理想。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在游戏中完成对学生的启蒙。
初中生的性格多数较为活泼,并没有养成一种自觉的注意力,相较于单一的理论授课,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动手操作的方式,因此在具体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这一性格特征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在中国画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中国画涂鸦的游戏,游戏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发挥,学生自由发挥的同时教师不能闲着,应走到座位上进行察看,察看的目的不是为了纠正学生的画法,而是纠正学生握笔的姿势。这一游戏环节的切入,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腕力以及纠正其执笔的姿势。与传统的理论课程相比,游戏与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的提高学生对于中国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轻易的掌握了执笔的要领,同时还加强了自身对于腕力的控制,可谓一举多得。
二、临摹的重要性
就初中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来说,中国画并不是他们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学生在业余时间不可能花很多心思来进行中国画的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课程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相关技巧的训练呢?笔者有一个较为简单却又效果非凡的方法——临摹。
想要对中国画的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并且将其作为人文素质的一部分来进行发展的话,不许对中国画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理性部分的认识多数是靠教师平时课程所讲的理论知识来进行传达的,而感性认识则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学生本身并没有中国画的基础技巧,那么临摹在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即兴的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临摹,并辅以用墨、着笔技巧方面的讲解,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中国画中蕴藏的无限魅力。
三、经典作品的内涵讲解
基于学生对中国画一定感性认知以及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便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中国画的鉴赏能力了,只有在懂得鉴赏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美,鉴赏环节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中国画中蕴藏着的美的欣赏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于中国画精神内涵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从而引导学生在发现美、接受美的基础上更有效的去创造美,这是初中阶段对于中国画学习的最高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经典作品,在学生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如《泼墨仙人图》这一中国画的经典之作,虽是寥寥几笔,但是却充分体现出画面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再如明末著名画家徐渭的经典代表作品《墨葡萄》中,藤绕得生动,果实挂在枝头,茂密的枝叶顺着笔触倾斜而下,在一幅幅经典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对作品本身精神内涵的解读,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四、创作以及评价环节
从基本创作技巧的掌握,到鉴赏能力的培养,中国画教学的最后环节就是进行实际创作了。实际上,在学生对画作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该已经体会到中国画创作背后融入的多种表现方式,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支撑,因此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中国的文学形式,如诗歌、辞赋等为基础立意进行中国画的创作,可以是完整的写意,可以是对于画作或者是其他文学作品的再创作,也可以是自由选题。除了一定的练习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组织相关的竞赛,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感受中国画的魅力,集思广益,品味中国画的精髓,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学习的氛围,在比赛的过程中,对于优秀的创作作品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初中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同时还能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试,争取找到一种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中国画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魅力无限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谭国恩. 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 朱传斌. 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力的中国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毛春华. 初中中国画教学初探[J]. 美术教育研究,2012,0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