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域辽阔,是一个拥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其他各民族以藏、蒙、维、回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族群体在我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今,基础的民族义务教育已扎根各地,但作为其基本教育内容之一,英语学科教育却是其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地域性,以及宗教、个性等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其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程度往往不够,学习效率底下。如何对进入内地进行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英语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今年,本人在教育实践中分配至一所内地西藏班进行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本人进行了一些研究,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正确认识 知是前提
在教育教学当中,如何做到正确认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少数民族学生大都身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连正常的汉语、数学等学科正常教育课时都难以保证,又何谈英语教学。所以,当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升上内地民族班以后,其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以本人班为例,全班41名同学,拉萨地区16人,昌都地区8人,林芝地区14人,阿里地区3人。调查当中,表示学过一点英语知识的学生仅有5人,其余大多表示为听说或根本不知道,摸底考试英语成绩平均分也仅在38分左右。(内地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平均分在75分以上)学生这样的英语认知水平很难保证教师能够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正确认识到不同省份,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知道、了解、研究学生,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情况、生活习性等,有利于少数民族班英语教师在思想上有充分认识、在行动上有充分准备。
二、情感桥梁 理是通道
情,不是教师一时冲动形成的“倾盆大雨”,而是心灵深处缓缓流出的另人心脾的清泉。惟有坚持以情感人,才能增强育人工作的有效性、持续性。民族班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虽然社会阅历浅,知识面窄,但终究有着本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尊,是有着思维、有着丰富心里内涵和情感的人。无情理不通,教师整天板着面孔阴着脸,只教“ABC”,学生就会拒而远之,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感人先者,莫先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少数民族学生内地求学,无可厚非的会与汉族教师产生某些隔阂。情感是师生彼此沟通的桥梁。惟有以学生建立深厚感情,在彼此信任、理解的基础上,你的爱他能领悟,你的道理他愿听,你的课程他愿上,英语教学工作才能入了“自由王国”,能够做到情感沟通,理解万岁,成功也许就孕育在“情”和“理”的旋涡里。
三、矫正心态 创设环境
许多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民族班就学后,普遍不适应内地教学环境,学习压力陡增。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本民族的母语语言,还要学好汉语,学会英语。对于一个普通学生来说,同时学习三门语言的困难性可想而知,同学便产生了普遍的厌学心理。调查当中,认为只要学习好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学生达到了90%的比例,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学习英语不重要,可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对待。于是上课便无精打采,犯瞌睡。殊不知,内地民族班学生在进行“二次分流”升学考试当中,英语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占有相当大的分数比例。如何及时矫正学生的厌学心态,创设轻松、向上的英语学习环境则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矫正,不等于批评。通过耐心教育,讲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进行引导,采取个别谈心的办法,创设例如英语角,英语板报,讲故事等有益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走出“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另外,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赞扬是学生共同的特点。成功的反馈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对于学生的进步,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正强化”让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快乐,是其在进步的动力。重疏导,少批评,批评讲究分寸,切不可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四、为人师表 行是关键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以行服人,以身作则是育人工作的关键。在此次教育实践当中,我深刻领会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讲的再好不如做出样子,特别是一些小的细节不容忽视。在每周的民族班学生的英语早读当中,我做了一个试验。如光让学生自己一味干读、干念、由于本来学生自己的基础就不好,加之学生许多单词不认识,课堂马上沉寂的鸦雀无声;如老师带动大家一起读、背,学生们便“闻鸡起舞”,学习效能大大提高。诸如此类,在课堂中,采取老师背一个单词,学生背一个单词的方法,和大家“同甘共苦”、共同学习。同学们觉得老师有时也会被难倒,学习英语自然不会成为拦路虎了。模范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滴水石穿的力量。教师做到“每日三省而吾身”备课认真严谨,组织活动精心准备、考虑周全,使“行”深入学生心里,便会产生巨大合力,克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
内地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战线上的一朵奇异之花,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教育者任重而道远。在英语教学当中,做到正确认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树立了自信、品尝到喜悦,创设适宜本民族英语学习宽松、支持性的发展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发展。
一、正确认识 知是前提
在教育教学当中,如何做到正确认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少数民族学生大都身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连正常的汉语、数学等学科正常教育课时都难以保证,又何谈英语教学。所以,当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升上内地民族班以后,其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以本人班为例,全班41名同学,拉萨地区16人,昌都地区8人,林芝地区14人,阿里地区3人。调查当中,表示学过一点英语知识的学生仅有5人,其余大多表示为听说或根本不知道,摸底考试英语成绩平均分也仅在38分左右。(内地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平均分在75分以上)学生这样的英语认知水平很难保证教师能够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正确认识到不同省份,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知道、了解、研究学生,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情况、生活习性等,有利于少数民族班英语教师在思想上有充分认识、在行动上有充分准备。
二、情感桥梁 理是通道
情,不是教师一时冲动形成的“倾盆大雨”,而是心灵深处缓缓流出的另人心脾的清泉。惟有坚持以情感人,才能增强育人工作的有效性、持续性。民族班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虽然社会阅历浅,知识面窄,但终究有着本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尊,是有着思维、有着丰富心里内涵和情感的人。无情理不通,教师整天板着面孔阴着脸,只教“ABC”,学生就会拒而远之,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感人先者,莫先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少数民族学生内地求学,无可厚非的会与汉族教师产生某些隔阂。情感是师生彼此沟通的桥梁。惟有以学生建立深厚感情,在彼此信任、理解的基础上,你的爱他能领悟,你的道理他愿听,你的课程他愿上,英语教学工作才能入了“自由王国”,能够做到情感沟通,理解万岁,成功也许就孕育在“情”和“理”的旋涡里。
三、矫正心态 创设环境
许多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民族班就学后,普遍不适应内地教学环境,学习压力陡增。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本民族的母语语言,还要学好汉语,学会英语。对于一个普通学生来说,同时学习三门语言的困难性可想而知,同学便产生了普遍的厌学心理。调查当中,认为只要学习好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学生达到了90%的比例,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学习英语不重要,可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对待。于是上课便无精打采,犯瞌睡。殊不知,内地民族班学生在进行“二次分流”升学考试当中,英语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占有相当大的分数比例。如何及时矫正学生的厌学心态,创设轻松、向上的英语学习环境则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矫正,不等于批评。通过耐心教育,讲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进行引导,采取个别谈心的办法,创设例如英语角,英语板报,讲故事等有益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走出“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另外,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赞扬是学生共同的特点。成功的反馈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对于学生的进步,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正强化”让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快乐,是其在进步的动力。重疏导,少批评,批评讲究分寸,切不可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四、为人师表 行是关键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以行服人,以身作则是育人工作的关键。在此次教育实践当中,我深刻领会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讲的再好不如做出样子,特别是一些小的细节不容忽视。在每周的民族班学生的英语早读当中,我做了一个试验。如光让学生自己一味干读、干念、由于本来学生自己的基础就不好,加之学生许多单词不认识,课堂马上沉寂的鸦雀无声;如老师带动大家一起读、背,学生们便“闻鸡起舞”,学习效能大大提高。诸如此类,在课堂中,采取老师背一个单词,学生背一个单词的方法,和大家“同甘共苦”、共同学习。同学们觉得老师有时也会被难倒,学习英语自然不会成为拦路虎了。模范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滴水石穿的力量。教师做到“每日三省而吾身”备课认真严谨,组织活动精心准备、考虑周全,使“行”深入学生心里,便会产生巨大合力,克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
内地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战线上的一朵奇异之花,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教育者任重而道远。在英语教学当中,做到正确认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树立了自信、品尝到喜悦,创设适宜本民族英语学习宽松、支持性的发展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