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不需要做完美的小孩
  在《爸爸去哪儿5》最后一集里,杜江为儿子嗯哼朗诵了一首诗。诗句温暖细腻,一时之间感动全场,连陈小春这样的“古惑仔”都听得眼含热泪,情不能已。
  这首名叫《给我的孩子》的诗,是杜江想对儿子表达的:“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全新的梦,梦里面不必有我;我爱你,仅此而已。”
  《爸爸去哪儿5》刚开播时,很多人喜欢的是乖巧懂事的Jasper,而对与他同龄却总爱哭闹的嗯哼颇有微词。
  Jasper很暖心,像个小大人,会冷静制止爸爸不要生气,还总跟爸爸表白“我爱你”;而嗯哼上交玩具时会哭,不愿完成任务时会哭,不满意自己居住的地方时,也会哭。
  很多网友说,嗯哼就是一个熊孩子,“都是被家里人惯的,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一点规则意识都没有。”还有人讨论起“杜江对嗯哼过于宠溺”的话题。
  然而,作为父亲的杜江却不以为然,他回应说:“如果可以任性被宠爱,哪个孩子愿意在委屈中变得懂事呢?太‘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些自卑,担心别人不喜欢,担心做错事,所以每天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的脸色。而这样,孩子就会失去应该有的放肆和任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这样的。”
  杜江似乎十分明白“懂事孩子的心酸”,所以他支持嗯哼去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自己或者别人心中喜欢的人。他不要嗯哼为了别人而活。因此,每次嗯哼不听话或闹脾气时,杜江都没有去斥责,甚至有些将就。
  有一次,面对嗯哼再一次因为不愿独自去完成任务而难过痛哭时,杜江先完全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予以理解以及安抚,然后耐心等嗯哼冷静下来后,像朋友一样去跟他沟通,消散他的恐惧,引导他去成长。“上次爸爸去捕鱼了,你留下了对不对?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吗?”“没有。”“这次呢?”“这次也一样。”
  最后,当嗯哼完成任务回来时,他还不忘鼓励孩子:“你很棒!”
  懂事的孩子更令人心酸
  杜江不需要嗯哼时时刻刻都乖巧可爱;不需要嗯哼为了听话而隐忍委屈;也不需要嗯哼像大人一样去察言观色。这样的教育,让嗯哼很有安全感,他总是主动去交朋友;表达能力超级棒;开心就笑,怕就哭,生气就生气,但不会乱发脾气;思维能力也很强。
  有一次,他和爸爸说,想要妈妈再生一个妹妹,杜江问他:不怕有了妹妹就不爱你了吗?嗯哼特别笃定地回答,我猜你们还是会喜欢我的。只有被父母深爱的孩子,才会有这样的自信吧。
  嗯哼特别信任杜江。有一次,嗯哼和杜江需要在水里完成任务,嗯哼很怕。杜江说:“你穿着游泳衣不用怕,松手。”才4岁的嗯哼就真的放开胆子,立马松了手,在水里自己游。他还特别有礼貌:从水里往木板上爬时,爸爸拉了他一把,他说:“谢谢爸爸。”
  在大家更多地了解了嗯哼之后,都越来越喜欢他,连Jasper都变成了他的迷弟,声称嗯哼是自己在节目组里最喜欢的小朋友。也许,除了对嗯哼行为处事上的欣赏,Jasper更是对嗯哼打心眼地羡慕:那种发自内心的自信,那种没有丝毫伪装取悦之意的勇敢热情。
  但并不是说,杜江的教育就是完美的,就像网友说的:他以爱来教育孩子是好事,但有时的确太迁就孩子,以至于不讲原则。如果杜江的宠爱里,能够守住原则,就更完美了。
  当然,太讲原则的棍棒教育和精英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因为这两种教育,会让孩子更快地适应规则,进入到社会,成为被喜欢的、被需要的、被期盼的那种人。
  在钢琴天才郎朗的访谈里,他谈到自己有一次没有好好练习,父亲威胁他说要一起从楼上跳下去时,他的恐惧令他終生难忘。真的很难想象,他优秀的背后究竟有着多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教育把孩子塑造成了社会规则需要的人,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孩子们就在这样的锻造下,慢慢地失去了自我,变得痛苦不堪,毫无光彩—他们,没有真正的快乐!
  一位知乎网友这样回忆童年:我满满的善意之下隐藏着我深深的自卑。我厌烦吵架,所以吃什么都行;我体贴父母,所以我从不索求;我独立,把男朋友处成了朋友;我尊师重道,所以老师说什么是什么;我主动让座,不是因为我不累,是因为老人站在那里我难受,还不如自己站起来。
  太多孩子,从小被教育成大人期待的样子。他们必须依靠认可才能快乐,又常常因为被否定而深感痛楚,这样的孩子总是会很容易感到抑郁。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想要放弃生命—因为他们不懂得人生对于这些毫无自我的孩子而言,太过沉重!
  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深刻的爱
  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曾说:“人需要这种尽管被讨厌但还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气,这样才可以逃脱无法做自己的羞耻感,获得真正的幸福。”听话的孩子因为缺乏做自己的勇气,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感知快乐的能力,甚至还包括本该有创造力的人生。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过“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概念。“真自我”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以自己感受为中心而构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假自我”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以他人感受为中心而构建,一旦感到自己的行为令他人失望,自我价值感便会降到极低。
  被压迫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取悦他人的“假自我”。他们拘谨局促,做事时总是束手束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总是产出一大批做事刻板、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模板小孩”。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深刻的爱。你不用按照父母理想的样子去成长,你可以有缺点,可以不完美。你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你完全有权力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孩子,我爱你。不是因为你乖,不是因为你成绩好,通通都不是。我爱你,没有任何条件,我爱你,仅此而已。
其他文献
逃离老家  小时候,我对母亲说,为什么我的外婆不能像别人的外婆一样,在我们家多住几天?母亲说:“因为你外婆倔呀。”  印象中,外婆总是赶在大清早,摘了最新鲜的蔬菜,步行很久到我家,却从来不肯停留一晚。借口嘛,很多,一开始说是要回家给小舅舅做饭;后来和小舅舅关系恶化,变成了要喂家里的鸡鸭鹅等;最后,又变成要照顾重病的继外公。  总之,她不像别人的外婆,会慈爱地将孙辈搂在怀中,再讲几个幼稚的故事哄哄孩
期刊
2017年年底,因为3部热映的影视剧:《九州海上牧云记》《芳华》《妖猫传》,黄轩火了。  戏里,他是半人半魅的牧云笙,隐士与狂徒寄居在同一副躯体里;他是历经沧桑却始终善良的刘峰,轻轻将悲苦藏在眼眸深处;他是恣意酒乡的白居易,自由和洒脱全用来浇灌诗意……各种角色都切换自如,这份灵动只有经历过生活、懂得沉淀的人才能做到。  对于黄轩而言,老天没有无视他所经历的苦痛。编剧李樯曾极力赞誉他是“男演员中的佼
期刊
如果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很多女人在婚前或离婚后,都可以活得很精致,唯独在婚姻中时,活得像个黄脸婆。所以,有人说“婚姻会毁掉一个女人的精致”。然而,被奉为纽约高配版《我的前半生》的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将会这样告诉你:活得精不精致,与男人无关。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精致女人从按部就班到自我觉醒的故事。女主米琪生活在上个世纪50年代,她的生活精致到一切都完美地按照她的计划进行:学俄罗斯文学、上名牌
期刊
不愿见最后一面  躺在床上的爸爸手指动了一下,他醒了。他时日不多了。几天前,医生就让他挪到重症监护室,可是他不肯。他的嘴唇在动,我把耳朵贴过去,“我想见……你妈妈。”他的声音非常微弱,但是极力吐字清晰。  我的父母离婚20年了。没想到在我爸弥留之际,他最想见的人竟是我妈。一瞬间,我的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我来到病房外给我妈打电话。她正在三亚,走的时候我爸的肿瘤已经到了晚期。我当时特别想让她留下来
期刊
吴尊曾给一双儿女写过一封信,其中有句伤感的告白,“有一天,你会长大,会走出家门,会穿过花丛,去敲世界的门。”来自动画影片《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该片讲述了一个关于“陪伴”与“告别”的故事。  影片的前半部分,讲述了主人公亚当的各种困境。亚当的身上有某种独特的基因,以至于他的头发可以迅速生长,而且脚会变得异常巨大。而父亲的“早逝”,又让他在面对班上问题少年的欺负时茫然无措。对父亲极度渴望的他,不知道
期刊
英国有一个节目名叫《Rich?house?poor?house(富家穷家)》,堪称英国版的《变形计》。节目记录的是两个贫富悬殊的家庭互换一周生活的情景。这一周,他们会搬到对方的家里去,拿着对方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去体验一下与自己现在完全相反的生活。  穷人Neil?有4个孩子,但他们家里的房子只有3个房间,住起来拥挤破旧。由于妻子是全职太太,一家六口的生计全得依靠Neil,他不得不辛勤工作,但依然入
期刊
母亲再婚了  新的一年,我的母亲要结婚了。  我的家乡是中国北方的小城市,拥有漫长且寒冷的冬天。我在南方念大学,为了省路费,只每年过年回家一次。  今年回家,看到母亲,她烫了头,染了泛红的颜色。多少年不曾见过她这样打扮了,我悄悄问张叔:“我妈好看吗?”张叔挠挠头,有点害羞,笑着说:“好看,好看。”  母亲在老家的技校门口摆摊卖馄饨,张叔在旁边卖烤地瓜。我早就看出张叔对母亲有意思,但凡母亲有什么重活
期刊
丘吉尔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作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而丘吉尔的政治才能,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他的母亲—詹妮·杰罗姆对他的指引和培养。但詹妮绝不是一位贤妻良母,而是一位一生都追求浪漫、为爱情和权利大胆索取的奇女子。  美人如豹  1854年,詹妮出身于富豪之家,父亲莱昂纳德被称为“华尔街之王”,是一位超级富有的金融家。因为发家后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美国贵族圈一直瞧不起
期刊
培训班成了新攀比  “英语、奥数、围棋、钢琴、绘画、舞蹈、唱歌、走秀、语言、手工……这些都是女儿她自己主动要求报名学习的,难道我们做家长的还不全力支持吗?”家住重庆北碚区的曾女士有个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正式放寒假之前就已经让家里人给她报了10个寒假集训班,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课,周末则是每天上两三门,总共10门。  “孩子累,我更累,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还要陪着她像赶场一样地奔波在各种培训机构之间
期刊
被誉为“现代福尔摩斯”的李昌钰,是世界著名的华人神探。他一生荣誉加身,获得了23个博士称号。一生奋斗前进、不畏艰难,变不能为能。而他的成就,要归功于他的母亲—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布什赞不绝口的奇女子王淑贞。  王淑贞19岁嫁给富二代,52岁变成寡妇。她的前半生是享尽荣华的阔太太,后半生为解决13个儿女的吃喝、上学问题,给富人帮佣,沦为下人。但谁也没想到,她凭着一己之力,竟培养出了13个博士,为世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