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石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石阵、金字塔、复活节岛雕像、吴哥窟和紫禁城的共同点是什么?
  它们都是利用了大量巨石建造的宏伟建筑物,而且是在人类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建成的奇迹,那些时候可没有铲车、运输卡车和起重机。因此当我们面对这些巨石奇迹的时候,不由得会想,古代人是如何把巨石运输到建造地点,并安放到正确的位置的?
  虽然科技水平不如当今时代,但古代人的聪明程度并不逊色于我们,古代的工匠们只是使用了绳子、木头等一些简单的工具,借助畜力的帮助,再结合一些有趣的技巧,就完成了巨石奇迹的建造。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吧。
  英国巨石阵
  这座新石器时代的宏伟巨石建筑矗立在英国南部,关于史前人类如何建造了巨石阵,几千年来众说纷纭,甚至是什么人建造了巨石阵都还是未解之谜。
  巨石阵主要由两种石头制成——内圈的青石和外圈的砂岩。那些砂岩来自于40到50千米之外的采石场。最初人们认为,古代人可能是利用雪橇结构的运输工具搭载岩石,通过在滚木或轨道上滑动的方式,把重达40吨的砂岩运输到了建造地点。但是考古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巨石太重了,会把垫在下面的所有滚木都压扁。而且以滚动的方式运输建造巨石阵的长条巨石,在路上行进时也很不稳定。
  考古学家把前面这个设想进行了改进,认为古代人可能是利用水作为润滑剂,当载着巨石的雪橇结构工具在圆木上前进的时候,由于有水的作用,前进速度很快,圆木滚动也很快,它们就不会被压扁了。其实这种运输方法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的记述中出现过,当然考古学家并不认为英国的巨石阵和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有很大的联系。
  巨石阵里的青石的产地更远,在250千米外的威尔士,虽然青石比砂岩要轻,但是也有几吨重,如此长距离运输,难度很大。许多人提出古代人可能是通过冬季洒水制造出长长的冰路,然后把青石从遥远的地方推过来的。但是考古学家否定了这个猜想,因为在新石器时代的英国,气候比现在要温暖,低温期很短暂,根本不允许人们制造出长距离的冰路来。
  考古学家发现,那个时期的英国有许多的河流,而且还有海洋可以利用,因此古代人用木筏沿着水路运输青石,就能够把青石运送到很靠近建造地点的位置。通过实验考古学家证明,重达4吨的青石可以使用木筏沿水道运输。
  埃及金字塔
  古埃及人是如何把巨大的、重达数百吨的石灰岩和砂岩石块从采石场运送至施工地点,用于建造金字塔的?
  和巨石阵的修建类似,古埃及人也会尽可能地利用河流。古埃及的很多采石场都位于尼罗河沿岸,运输距离相对较短。但是修建金字塔消耗的石料太多了,尼罗河岸边的石头采完后,古埃及人不得不到很远的地方去采石头。位于埃及西北部法尤姆沙漠中的采石场能出产重达10吨的巨石,但是这些采石场距开罗约有五六十千米远。
  大约四、五千年前,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工匠们在法尤姆沙漠中的采石场里凿出巨石后,会将巨石推落至铺设好的道路上,道路与12千米外的一个湖泊相连,而这个湖泊又与尼罗河相连。所以运输的关键阶段是陆地上的那段道路。
  过去人们认为古埃及人利用在路面上铺设圆木,然后让石块在圆木上滚动向前,达到运输的目的。但是考古学家认为,这种方式在短距离运输上行得通,但是长距离运输是不可能的,古代的道路可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那么结实而平整,用圆木在凹凸不平的古代道路上运输巨石,很容易发生翻滚,道路的维护也很麻烦。
  真实的情况是,古埃及人可能在道路上架设了木制轨道,轨道上有可以滑行的类似雪橇的装置,巨石装在这种装置上,摆放于木制轨道上,工人们能够拖着巨石在轨道上缓慢但是平稳地前行。古埃及有大量的人力,还可以利用牲畜来拖动巨石。最终一块块巨石被拖到湖边,装船通过尼罗河送到金字塔的建造地点。
  复活节岛石头雕像
  在太平洋的航海民族波利尼西亚人的文化中,树立石头雕像是很普遍的现象,人们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当波利尼西亚人第一次抵达复活节岛的时候,时间大约是在13世纪,从那时开始,他们就乐此不疲地在这个岛屿上建造巨大的石头雕像,他们称其为“摩艾”,这些半身的巨石雕像让1722年左右第一次抵达该岛的欧洲航海家惊讶不已。
  复活节岛岛民如何把重达5到80吨的火山岩雕刻成雕像,然后从采石场搬到10到12千米外的石像树立地点的?
  过去的解释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人提出外星人制造了复活节岛的这些石像的观点。最近,一些学者有了新的发现。
  在复活节岛的采石场,古代岛民会对巨石进行初次加工,制造出的石像有前倾的大肚子,基座则是半圆弧形状。这时候如果把石像竖起来,它就会向前翻倒。没错,岛民们就是利用翻滚的原理来运输石像的。
  2011年,在美国国家地理探险委员会的资助下,一些学者组织了18个人,尝试着把一个10英尺高、5吨重的石像复制品移动起来。通过采用翻滚石像的方式,他们成功地在40分钟时间里把石像复制品推进了100米。以这样的速度计算,当地岛民可以在几周内把石像顺利运送到竖立的位置。而且令众人惊讶的是,当人们让石像滚动起来的时候,石像的运动如此的轻松。学者开玩笑说,石像简直像是自己在走一样,周围的人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来维持它的运动。
  一旦石像抵达目的地,学者们认为,岛民们就会重新雕刻基座,让石像能够竖立起来不翻倒,他们可能还会在那里给石像雕刻出眼睛和头盔,于是巨大的雕像就完工了。
  柬埔寨吴哥窟
  9世纪到15世纪,在东南亚的茂密丛林中,高棉王国兴建了大量的寺庙建筑,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吴哥窟。古代高棉与印度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地处两大文明交汇处让古代高棉获益颇多。国家强盛后,古代高棉人开始修建吴哥窟,其设计是深受印度和中国的文化的影响。印度宗教在吴哥许多寺庙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寺庙不等同于宫殿,它们不是给人住的而是给神住的。传说高棉神住在梅鲁山,所以吴哥的寺庙都是用象征这座山的整块石料来建造的。   由于建造地点位于一个冲积平原上,因此9世纪刚开始建造寺庙时,高棉人使用粘土烧制的砖块来修建。但是10世纪开始,他们就转而用巨大的石块,而采石场位于50到70千米远的砂岩高原上。而且建造吴哥窟所用的石块中,90%到95%重约200到300千克。如何穿越群山和丛林运输石块成为高棉人要解决的难题。
  考古学家在吴哥窟附近发现了高棉人开凿的运河,运河连接了采石场和建造地点。所以,高棉人可能是利用浮动木筏来运输那些巨石的,特别是在雨季河水充沛的时候,水路运输更为方便。而到了旱季,工匠们会集中精力雕刻石块、组装石块。
  当巨石被送到建造地点后,工匠们使用滚木来短距离运输巨石,而且他们还建造了脚手架、防洪堤、滑轮等设施,为的是能够把石块摆放到正确的位置。
  中国紫禁城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自己国家的宏伟建筑——紫禁城。修建紫禁城同样需要运输大量的巨石到北京,最大的一块巨石是摆放在保和殿后面的、上面雕九条游龙的重约300吨的大石雕。许多巨石来自70千米外的采石场,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把巨石运送到紫禁城的修建地点的?
  明代的文献记载表明,在建造紫禁城运输大石过程中,车辆和旱船都曾被使用过。但是根据当时制造的车辆的载重判断,人们最多只能运输不超过百吨的巨石,更重的巨石是如何运输的?
  中国和美国的学者合作,最近有了新的发现。在明朝修建紫禁城的时期,北京的冬季气温较低,足以使道路结冰。但是利用冰路运输巨石,一个要解决水源问题,当时的工匠每隔500米就开凿一口小型水井,便于冬季抽取井水倾倒在路面上。另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即使让巨石在寒冷的冰面上滑动,需要克服的摩擦力也非常巨大。减少摩擦力有许多种方法,古代工匠们在运输巨石的时候,把巨石放置在雪橇上,然后在冰面上洒足够多的热水,这样当巨石滑动的时候,石头与冰面之间有水作为润滑剂,摩擦力就大大降低了。计算表明,不用热水润滑冰路,要搬运一块重123吨、9.3米长的巨石,需要338人拉动;而当用热水润滑冰路的时候,仅需要46人便能将同样重量的巨石拉动。
  以上这些巨石建筑的案例表明,古代工匠们虽然不知道如今的物理学定律,但是却充分利用了物理学原理,实现了降低滑动摩擦力,或者把滑动摩擦力转化成更小的滚动摩擦力,再结合一些木制的运输设备提高稳定性,在古代建成了一座座巨石奇迹。他们的聪明才智令现代人赞叹不已。
其他文献
一架飞机丢失了黑匣子,我们就不知道它在飞行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地球上几十亿年的生物进化旅途中,存在着大量的缺失环节,使进化过程看上去支离破碎,这也成为达尔文进化论的难题之一。如今,科学家正在寻找记录了生物进化的“黑匣子”,希望了解整个生物进化历史中那些重大的转折。  达尔文的难题  1859年,达尔文的经典著作《物种起源》出版,进化论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不过当时许多进化论的反对者立刻提出
期刊
宇宙何处惹尘埃?  只要一段时间不擦拭,桌上、地上、窗台上就布满了灰尘。这些无孔不入的脏东西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这还不明白?当然是空气从土里带来的了。”你或许会这样回答。倘若局限于地球范围,这么回答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倘若要从整个宇宙范围来回答这个问题呢?因为要知道,像我们地球这样的岩石质行星,其前身就是一大团的尘埃云——岩石是尘埃凝聚熔化之后形成的——那么,在那个时候,这些尘埃又是从哪里来的
期刊
人类正在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可能会让地球表面逐渐升温。但对于地球气温来说,有一个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太阳。太阳正在变得更热、更亮,虽然变化幅度很缓慢,目前的亮度增亮速度是每1亿年增亮1%以上。  科学家过去曾认为,如果太阳亮度增加6%,就会让更多的地表水蒸发,进入大气中。而水蒸气又会从阳光吸收更多的热量。水蒸气驱动的温室效应更加持久,最终会让地球气温完全失控,所有液态水都蒸发干净,生
期刊
鲸、蝙蝠甚至螳螂,都能够利用超声波感知外界,其实人体也可以。  美国科学家最近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向志愿者的大脑内处理手部感觉的皮层区发送了超声波束,然后对志愿者的手施以刺激。结果对于不同物体表面的差别,以及对气流冲击的感觉方面,这些志愿者的察觉能力明显提高了。而当科学家把超声波束的照射点向旁边移动了1厘米时,实验效果就没有了。  人的神经其实很敏感,容易被外界扰乱,所以分散一个人的注意力很简单,但
期刊
塑料袋被称为“白色垃圾”,是垃圾处理中令人头疼的一种。然而塑料垃圾在蜜蜂眼中,却成了很好的建筑材料。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通常用树叶、泥土和小卵石等自然材料建造蜂巢的蜜蜂,如今开始使用了一些现代材料,比如塑料。蜜蜂会对各种塑料进行选择,寻找那些与自己熟悉的天然材料类似的塑料来使用。一种会用树叶的蜜蜂用白色塑料袋来妆点自己的巢穴,塑料材料替代了近四分之一的树叶材料。而另一种会收集松脂的蜜蜂,使用聚氨
期刊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一再向我们强调“发现”跟“发明”的区别。“发现”是指找到世界上本已存在,但之前没被注意的新事物,而“发明”是指创造出之前不存在的新事物。譬如,我们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不能说“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反之,我们只能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不能说“爱迪生发现了电灯”。  两词虽然只一字之差,在知识产权上却成了“可专利”和“不可专利”的分水岭:发明的东西可申请专利,而
期刊
假如你问身边的人,组成这个物理世界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们多半会回答你是“物质”。其次呢,当然是能量。不仅物体运动需要能量,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也需要能量。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呢?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不难回答:“信息!”一个机器人哪怕再完美,不发给它指令,它连一根手指头都动不了;我们的生命固然依靠数以亿计的细胞、分子来完成,但要是没有DNA的编码指令,这个肉身根本就没法搭建起来
期刊
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干旱少雨的气候让这里形成大片沙漠。纳米比亚的沙漠荒凉而无生气,但是如果我们俯身仔细观察沙丘上的那些沙子,就会发现一些令人惊讶而有趣的生物。  大西洋吹来的冷风带来的雾水是沙漠生命的甘泉。在纳米比亚沙漠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网,许多顽强的昆虫靠稀少的植物为生,而众多的其他动物则依靠甲虫为生。
期刊
失明者无法看到周围的世界,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过去,科学家除了用捐赠的眼角膜改善一部分人的视力外,对治疗失明基本上无能为力。  如今,他们有了新的办法。英国科学家从人的眼睛后部提取了一种特殊的细胞——米勒胶质细胞,这是一种成年人体内的干细胞。通过化学的方法,科学家成功地把这种胶质细胞转化成了视网膜上感觉亮度的视杆细胞。然后,他们把视杆细胞注入全盲小鼠的眼睛后部,结果这些可怜的小鼠的视力
期刊
对于虫洞,就像我们房间中的电线一样,这些电线和我们被一道“墙”隔开了,所以我们无法观察到它们,虫洞也是这样。我认为这些虫洞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中,但是我们却无法观察到这些巨大并且含有非常大的能量的天体,因为我们和虫洞之间有一道“墙”。这道墙就是因为空间维度的不同而形成的,但是这些“墙”有时候在强大的能量的影响下也会被破坏,形成一个破洞,造成两个不同的维度空间相遇,不同维度间的物理量是存在相对的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