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午10点从小镇克鲁姆洛夫出发,接近正午时分,班车的司机告诉我们,现在正在穿越捷克和奥地利的分界线。并没有感觉到传说中从东欧到西欧的贫富差距,唯一明显的区别是红色屋顶不见了,满目已是深绿浅碧的田园风光,从地理上说,我们已离开波西米亚高地森林,进入了奥地利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
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与阿尔卑斯山前地带之间的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因其星罗棋布的美丽湖泊、洁净的空气、宜人的气候、不同主题的徒步线路,成为奥地利最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度假目的地。在这片面积广大的地区,密布着76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被称为奥地利的水乡也不为过。我感觉,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之于奥地利就如同江南水乡之于中国,代表着丰饶的物产、富足安逸的宁静生活、历史悠久而深厚的文化;那些散布在湖边的小镇村落,哈尔施塔特、巴德伊舍、格蒙登、圣沃尔夫冈、上特劳恩、达格斯坦……就像是我们的周庄、乌镇、同里、木渎、西塘和南浔,是自然馈赠的宝贵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旅人来此寻梦。
我们此次在湖区的行程只有两天,并且以公共交通方式游览湖区,因此必须要预留较为充足的时间,所以计划前往的小镇不宜过多,两三个足矣。于是,在众多难分伯仲的小镇之间,选择障碍症随之而来。
世界文化遗产哈尔施塔特无疑是湖区小镇中最有名气的一个,大多数游客不会错过这座“世界最美小镇”,然而,过多的游客来到小镇,破坏了这里原本的宁静淡泊,也使得一部分“不走寻常路”的游人放弃哈尔施塔特,转而寻觅其他那些仍旧保持着纯净风貌的小镇。但是,对于我和妹妹这样的“打卡族”来说,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不远万里飞到湖区,却不去最著名的小镇,就像是外国人到了北京不去故宫、到了云南不去丽江、到了四川不去九寨沟一样,终究会留下极大的遗憾。所以,哈尔施塔特仍然被列为了我们的湖区小镇首选。
①在主路Gosau Hauptstrabe站下车
②湖边休息的一家三口
除此之外,还要选择一个其他不那么热门的小镇作为搭配。我们在圣沃尔夫冈和戈绍之间又一次纠结起来,几番咨询、比较,最终,拥有沙夫山、可以俯瞰湖区的圣沃爾夫冈成为了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以田园风光著称的戈绍只好忍痛割爱了……
那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差点成为遗珠的戈绍竟然成为了本次旅途中最大的意外惊喜。
午后一点多,我们抵达了哈尔施塔特。事实上整个镇子只有沿着湖边一条南北向的湖滨路和一条半山坡上平行的山路而已。中午时分又恰是游客最多的时候,于是便显得倍加拥挤。
看这小镇的规模,各个角落逛遍了大概也就需要两三个小时,我和妹妹便开始筹划干脆避开游客云集的高峰期,先到附近某个小镇去逛逛,晚点再回来。最初的想法是去距离哈尔施塔特最近的上特劳恩,结果查询公交信息时,又看到了原本想去又无奈放弃的戈绍湖。大约是不想留下遗憾的心态,再一看公交信息,从哈尔施塔特到戈绍湖不过就半小时车程,这样算来,往返一趟加上玩的时间,三个小时足够了;待戈绍游玩回来,下午五点钟,旅行团游客也该散得差不多了。
③日光浴聚会
④农舍外的牧场里放养着几只小鹿,正在悠闲自得地吃着草
公交站就在小镇入口处,一个黄色的站牌很小很不起眼,站牌上有汽车时刻表,精确到分钟。从哈尔施塔特到戈绍,首先乘坐543路公交1站路到Hallstatt Gosaumühle站,然后换乘542路公交,16个站以后到达戈绍镇,继续再坐到终点,即是戈绍湖。奥地利的公交车相当准时,延误时间不超过5分钟,543路和542路公交车无缝对接,543路如果有延误,542路会在换乘站Hallstatt Gosaumühle站等候,总之不会因为晚点错过换乘公交的衔接。
车子从哈尔施塔特出发,开始是在山林间穿行,渐渐地山林被抛在身后,视野渐开,进入了戈绍的地界。一路景色如次第展开的画卷般,将一幅幅田园之景生动呈现在我们面前,道路并不宽,两车道,两侧是平地或者轻柔起伏的缓坡,绿草茵茵似绒毯般铺呈在整个大地上,一栋栋仿佛只出现在童话中的小屋点缀其间,中景处浓绿的群山长满松树和雪杉,道路正前方,一座峻秀的山峰矗立于道路尽头的天地之间。汽车穿行于这片醉人的绿意中,仿佛进入了奇幻史诗电影中霍比特人与世无争的美好家园。
⑤风景静静倒映在湖中,仿佛凝固了时间
这就是戈绍啊,有着超乎想象的田园风光,我们果断决定待会儿从戈绍湖返程时,一定要在此处停留,近距离赏玩一番。
⑥农舍
公路穿过戈绍镇,继续前进,不久来到了山峰脚下的道路尽头,从这里开始,汽车不再通行。我们下车,爬上一座小小的山坡,一汪蔚蓝色平静无波的湖水跃然眼前,这就是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海拔最高933米的高山湖——戈绍湖。隔着湖面,背后那座布满积雪的山峰则是奥地利中部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是这里唯一一座终年积雪的雪山——达克斯坦峰。我国西部的雪山雪线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而达克斯坦山海拔只有2995米,却能拥有常年积雪的雪线,不得不说造化所钟、得天独厚。
达克斯坦峰有一大奇观,被奥地利人自豪地称为“阿尔卑斯山火焰”,据说傍晚日落之时,夕阳余晖映照在雪峰上,会形成仿佛燃烧的火焰一般的美景,听起来很像是在我国藏区如梅里雪山、贡嘎山等“日照金山”的景观。不过,这个达克斯坦的“火焰”貌似更难得一见。
戈绍湖其实是三座湖的统称,我们面前这片湖面积最大,是“前湖”,之后有个“小湖”,最后还有一座更深处的“后湖”。前湖并非人迹罕至,虽然旅行团很少过来,但自驾游客和背包客还是不少。尽管如此,由于这里已是道路尽头,继续往前就不再通车,在此面向前湖,远眺达克斯坦峰,遥想远处雪山脚下的后湖,还是颇有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美感。
从戈绍前湖去往更幽深的小湖、后湖,都只能靠徒步,这里有几条很受奥地利人喜爱的徒步路线,最长的一条甚至可以一路走到达格斯坦峰,需耗时七八个小时。对于临时起意来到这里的我们来说,当然没有足够时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只能沿着湖边步道散散步而已。
⑦仿若油画的田园风光
⑧透过树丛,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一个童话世界
除了徒步,环戈绍湖还有单车骑行、攀岩、游泳、潜水、皮划艇等运动项目吸引着人们。特别是游泳,戈绍湖深度有80多米,湖水虽说来自于达格斯坦峰上的雪水,但水温并不太凉,常年都有人前来游泳。更别提现在已是初夏,天气转热,相约前来游泳的年轻男女干脆就在湖边晒起了日光浴。
不过,戈绍湖边的日光浴还算是保守的,人们基本上只是半裸,后来到了维也纳,我们才发现,奥地利人对日光浴的热爱真不是随口说说,或许,在这个被青山绿水所环抱的美丽国度里,在天地之间裸裎身体,正代表着对自然的崇拜与热爱吧。我们大约在戈绍湖边盘桓了一个小时,由于惦记着还要到镇上转转,恋恋不舍地乘上了回程的汽车。
542路公交车在戈绍境内有十几个站,每站之间距离只有几百米,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哪里有美景,就在哪里下车。建议可以在Gosau Hauptstrabe站下车,或者远远望见童话小屋群落中那两座教堂尖尖的屋顶就可以下车了,在欧洲小镇中,教堂一定是社区的中心。
我们离开主路,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向草坡上的村子深处走去。如同戈绍湖边一样,小镇也有好几条不同主题的徒步路线,行走其间,相比在汽车上隔窗远望,此刻完全置身田园之中,更有一种误入桃源净土的错觉。整个村落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是静,二是绿。安静的村子仿佛一个睡美人,一路走来,很少碰到村民,偶有两三位,或是在自家牧场喂牛,或是在自家庭院里晒日光浴……虽然一直对欧洲的乡村环境表示羡慕,但戈绍再次刷新了我对“乡村”的认识。
不多时,已走到村子中心地带,这里有着两座教堂。一座是天主教教堂,追溯起来有接近800年历史了,不过现存的石质巴洛克风格建筑是十八世纪改建的,另一座则是新教教堂,建于十八世纪。两座教堂遥遥相对而立,大有“争信徒·打擂台”的架势。每个村庄都有着这样一处凝聚全村人生活与精神的所在,虽然几经思想变迁,但迄今为止,宗教在欧洲特别是欧洲的乡村依然是维系人们灵魂之根最重要的支柱。
⑨遠眺河谷
戈绍距离哈尔施塔特大约十公里,后者作为湖区最有名的旅游集散地,酒店住宿十分紧俏,价格也很高,所以不少自驾游客宁愿选择投宿在附近的戈绍、上特劳恩等地的民宿。需要注意的是,戈绍的“农家乐”并不是很多,尽管这里的农舍都点缀着鲜花和绿植,院落里拾掇得整洁漂亮,但一切并非为了接待游客,不过是戈绍人的生活日常罢了,就是那么优雅,就是那么惬意。
当我们最后登上542路公交车告别戈绍的时候,再次回望那座宁静的村庄,四个小时的戈绍之行,既感受到不负心血来潮走一遭的精彩和惊喜,也让我们心生遗憾,早知道戈绍这首田园牧歌如此优美动人,真应该在此处留驻一晚啊,在青草的气息中入眠,在呦呦鹿鸣中醒来,早起看晨雾从达格斯坦峰飘落于田间牧场,戈绍湖在云遮雾罩间如仙境般,堪称人间净土……
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与阿尔卑斯山前地带之间的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因其星罗棋布的美丽湖泊、洁净的空气、宜人的气候、不同主题的徒步线路,成为奥地利最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度假目的地。在这片面积广大的地区,密布着76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被称为奥地利的水乡也不为过。我感觉,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之于奥地利就如同江南水乡之于中国,代表着丰饶的物产、富足安逸的宁静生活、历史悠久而深厚的文化;那些散布在湖边的小镇村落,哈尔施塔特、巴德伊舍、格蒙登、圣沃尔夫冈、上特劳恩、达格斯坦……就像是我们的周庄、乌镇、同里、木渎、西塘和南浔,是自然馈赠的宝贵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旅人来此寻梦。
我们此次在湖区的行程只有两天,并且以公共交通方式游览湖区,因此必须要预留较为充足的时间,所以计划前往的小镇不宜过多,两三个足矣。于是,在众多难分伯仲的小镇之间,选择障碍症随之而来。
世界文化遗产哈尔施塔特无疑是湖区小镇中最有名气的一个,大多数游客不会错过这座“世界最美小镇”,然而,过多的游客来到小镇,破坏了这里原本的宁静淡泊,也使得一部分“不走寻常路”的游人放弃哈尔施塔特,转而寻觅其他那些仍旧保持着纯净风貌的小镇。但是,对于我和妹妹这样的“打卡族”来说,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不远万里飞到湖区,却不去最著名的小镇,就像是外国人到了北京不去故宫、到了云南不去丽江、到了四川不去九寨沟一样,终究会留下极大的遗憾。所以,哈尔施塔特仍然被列为了我们的湖区小镇首选。


除此之外,还要选择一个其他不那么热门的小镇作为搭配。我们在圣沃尔夫冈和戈绍之间又一次纠结起来,几番咨询、比较,最终,拥有沙夫山、可以俯瞰湖区的圣沃爾夫冈成为了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以田园风光著称的戈绍只好忍痛割爱了……
那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差点成为遗珠的戈绍竟然成为了本次旅途中最大的意外惊喜。
午后一点多,我们抵达了哈尔施塔特。事实上整个镇子只有沿着湖边一条南北向的湖滨路和一条半山坡上平行的山路而已。中午时分又恰是游客最多的时候,于是便显得倍加拥挤。
看这小镇的规模,各个角落逛遍了大概也就需要两三个小时,我和妹妹便开始筹划干脆避开游客云集的高峰期,先到附近某个小镇去逛逛,晚点再回来。最初的想法是去距离哈尔施塔特最近的上特劳恩,结果查询公交信息时,又看到了原本想去又无奈放弃的戈绍湖。大约是不想留下遗憾的心态,再一看公交信息,从哈尔施塔特到戈绍湖不过就半小时车程,这样算来,往返一趟加上玩的时间,三个小时足够了;待戈绍游玩回来,下午五点钟,旅行团游客也该散得差不多了。


公交站就在小镇入口处,一个黄色的站牌很小很不起眼,站牌上有汽车时刻表,精确到分钟。从哈尔施塔特到戈绍,首先乘坐543路公交1站路到Hallstatt Gosaumühle站,然后换乘542路公交,16个站以后到达戈绍镇,继续再坐到终点,即是戈绍湖。奥地利的公交车相当准时,延误时间不超过5分钟,543路和542路公交车无缝对接,543路如果有延误,542路会在换乘站Hallstatt Gosaumühle站等候,总之不会因为晚点错过换乘公交的衔接。
车子从哈尔施塔特出发,开始是在山林间穿行,渐渐地山林被抛在身后,视野渐开,进入了戈绍的地界。一路景色如次第展开的画卷般,将一幅幅田园之景生动呈现在我们面前,道路并不宽,两车道,两侧是平地或者轻柔起伏的缓坡,绿草茵茵似绒毯般铺呈在整个大地上,一栋栋仿佛只出现在童话中的小屋点缀其间,中景处浓绿的群山长满松树和雪杉,道路正前方,一座峻秀的山峰矗立于道路尽头的天地之间。汽车穿行于这片醉人的绿意中,仿佛进入了奇幻史诗电影中霍比特人与世无争的美好家园。

这就是戈绍啊,有着超乎想象的田园风光,我们果断决定待会儿从戈绍湖返程时,一定要在此处停留,近距离赏玩一番。

公路穿过戈绍镇,继续前进,不久来到了山峰脚下的道路尽头,从这里开始,汽车不再通行。我们下车,爬上一座小小的山坡,一汪蔚蓝色平静无波的湖水跃然眼前,这就是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海拔最高933米的高山湖——戈绍湖。隔着湖面,背后那座布满积雪的山峰则是奥地利中部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是这里唯一一座终年积雪的雪山——达克斯坦峰。我国西部的雪山雪线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而达克斯坦山海拔只有2995米,却能拥有常年积雪的雪线,不得不说造化所钟、得天独厚。
达克斯坦峰有一大奇观,被奥地利人自豪地称为“阿尔卑斯山火焰”,据说傍晚日落之时,夕阳余晖映照在雪峰上,会形成仿佛燃烧的火焰一般的美景,听起来很像是在我国藏区如梅里雪山、贡嘎山等“日照金山”的景观。不过,这个达克斯坦的“火焰”貌似更难得一见。
戈绍湖其实是三座湖的统称,我们面前这片湖面积最大,是“前湖”,之后有个“小湖”,最后还有一座更深处的“后湖”。前湖并非人迹罕至,虽然旅行团很少过来,但自驾游客和背包客还是不少。尽管如此,由于这里已是道路尽头,继续往前就不再通车,在此面向前湖,远眺达克斯坦峰,遥想远处雪山脚下的后湖,还是颇有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美感。
从戈绍前湖去往更幽深的小湖、后湖,都只能靠徒步,这里有几条很受奥地利人喜爱的徒步路线,最长的一条甚至可以一路走到达格斯坦峰,需耗时七八个小时。对于临时起意来到这里的我们来说,当然没有足够时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只能沿着湖边步道散散步而已。


除了徒步,环戈绍湖还有单车骑行、攀岩、游泳、潜水、皮划艇等运动项目吸引着人们。特别是游泳,戈绍湖深度有80多米,湖水虽说来自于达格斯坦峰上的雪水,但水温并不太凉,常年都有人前来游泳。更别提现在已是初夏,天气转热,相约前来游泳的年轻男女干脆就在湖边晒起了日光浴。
不过,戈绍湖边的日光浴还算是保守的,人们基本上只是半裸,后来到了维也纳,我们才发现,奥地利人对日光浴的热爱真不是随口说说,或许,在这个被青山绿水所环抱的美丽国度里,在天地之间裸裎身体,正代表着对自然的崇拜与热爱吧。我们大约在戈绍湖边盘桓了一个小时,由于惦记着还要到镇上转转,恋恋不舍地乘上了回程的汽车。
542路公交车在戈绍境内有十几个站,每站之间距离只有几百米,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哪里有美景,就在哪里下车。建议可以在Gosau Hauptstrabe站下车,或者远远望见童话小屋群落中那两座教堂尖尖的屋顶就可以下车了,在欧洲小镇中,教堂一定是社区的中心。
我们离开主路,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向草坡上的村子深处走去。如同戈绍湖边一样,小镇也有好几条不同主题的徒步路线,行走其间,相比在汽车上隔窗远望,此刻完全置身田园之中,更有一种误入桃源净土的错觉。整个村落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是静,二是绿。安静的村子仿佛一个睡美人,一路走来,很少碰到村民,偶有两三位,或是在自家牧场喂牛,或是在自家庭院里晒日光浴……虽然一直对欧洲的乡村环境表示羡慕,但戈绍再次刷新了我对“乡村”的认识。
不多时,已走到村子中心地带,这里有着两座教堂。一座是天主教教堂,追溯起来有接近800年历史了,不过现存的石质巴洛克风格建筑是十八世纪改建的,另一座则是新教教堂,建于十八世纪。两座教堂遥遥相对而立,大有“争信徒·打擂台”的架势。每个村庄都有着这样一处凝聚全村人生活与精神的所在,虽然几经思想变迁,但迄今为止,宗教在欧洲特别是欧洲的乡村依然是维系人们灵魂之根最重要的支柱。

戈绍距离哈尔施塔特大约十公里,后者作为湖区最有名的旅游集散地,酒店住宿十分紧俏,价格也很高,所以不少自驾游客宁愿选择投宿在附近的戈绍、上特劳恩等地的民宿。需要注意的是,戈绍的“农家乐”并不是很多,尽管这里的农舍都点缀着鲜花和绿植,院落里拾掇得整洁漂亮,但一切并非为了接待游客,不过是戈绍人的生活日常罢了,就是那么优雅,就是那么惬意。
当我们最后登上542路公交车告别戈绍的时候,再次回望那座宁静的村庄,四个小时的戈绍之行,既感受到不负心血来潮走一遭的精彩和惊喜,也让我们心生遗憾,早知道戈绍这首田园牧歌如此优美动人,真应该在此处留驻一晚啊,在青草的气息中入眠,在呦呦鹿鸣中醒来,早起看晨雾从达格斯坦峰飘落于田间牧场,戈绍湖在云遮雾罩间如仙境般,堪称人间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