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弥陀佛”名号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hu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亦称“莲宗”。它方便易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真是“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的法门。净土宗用念佛名作为宗教修行的主要方法。但是如果认为净土宗没有任何哲理,那么这便是不了解净土宗了。为什么单单靠念“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这个名号就具有不简单的哲学理论。本文将对“阿弥陀佛”名号的含义、来源以及所蕴涵的思想做一浅显的讨论。
  关键词阿弥陀佛名号 净土宗
  中图分类号:B94文献标识码:A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净土法门,是佛教最容易使人接受和信仰的一个宗派。它方便易行,所以导致人们欢喜修学、信受奉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真是“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的法门。佛教认为依靠个人的力量企图解脱现实世界的苦难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佛力的接引、援救,才能离开现实的污秽的世界,往生西方净土。净土宗用念佛名作为宗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每天念佛万声以至十万声,长期养成习惯,死后即可得到佛的接引,送往西方安乐净土。由于修行简易,不要理论,甚至不必识字,只要会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得到解脱,故在社会上容易流行。为什么单单靠念“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这个名号就具有不简单的哲学理论。
  1 阿弥陀佛名号分析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uddha”的音译,略称为弥陀。“阿”意译为“无”,“弥陀”意译为“量”,“阿弥陀”合在一起可以翻译为“无量”。所以“阿弥陀佛”应该可以意译为“无量佛”,同时“阿弥陀佛”又被称为“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阿弥陀经》中载:“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由此可以知道,“阿弥陀佛”之所以被称为“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是因为其寿命无量,佛光遍照无穷的缘故。据梵本所载,阿弥陀佛的梵文有两种。其一,阿弥陀婆(Amita^bha),译为无量光。Amita^bha系由形容词的amita(无量的)与女性名词a^bha^(光)结合而成。此中,amita的mi,语根为ma,意为“量”;在mi之后加上接尾语ta,则成为形容词,意为“有限量的”;又在mita之前,加上有“无”或“不”语意的接头语a,而成amita(无量)一词。又‘a^bha^’是在bha^(光耀)的语根上,加上有‘近’的意思的接头语a^,其词性属女性名词。但此处不是指无量的光明,而是当作有无量光明佛的名号,因此,将语根的母音的语尾a^缩成短音,而成男性名词。其二,阿弥陀庾斯(Ami-ta^yus),译为无量寿。Amita^yus系由形容词amita与中性名词a^yus(寿命)合成。据说a^yus的语根是具有呼吸之义的‘an’,然而有人认为a^y的语根是ay(行),其后加上接尾语us,而成有‘寿命’之义的中性名词。罗什在译《阿弥陀经》时,对此二者并不加以区别,都称之为阿弥陀。①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早期的佛教典籍中,比如《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经》、《维摩诘经》等经典中只有“Amita-buddha”即“阿弥陀佛”的名号,而没有“Amita-yus”(无量寿佛)和 “Amita-bha”(无量光佛)之称,由此可以推断,“无量寿”和“无量光”是随着后世净土思想的发展而附加给“阿弥陀佛”(无量佛)的两种属性。
  为什么简单的“阿弥陀佛”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翻译呢?因为随着净土思想的发展,人们对于“Amita-buddha”开始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同时随着各种不同思想的影响,“Amita-buddha”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名号。但是,无论是将“Amita-buddha”译为“无量寿佛”或者“无量光佛”,抑或是其他名号,任何译名都不能准确表达出“Amita-buddha”的丰富内涵。因此,为了保证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我们一般直接采用“Amita-buddha”的音译,称其为“阿弥陀佛”,这也是符合我国佛教经典翻译的“五不翻”原则。
  2 阿弥陀佛名号的来源
  上文说到,“Amita-buddha”随着净土思想的发展以及其他各种宗教思想的影响而出现了不同的含义,那么“Amita-buddha”的来源在哪呢?
  从宗教史学的角度来看,“Amita-buddha”的出现可能与太阳的崇拜有关。印顺法师说:“仔细研究起来,阿弥陀佛与太阳是有关系的。”②印度的婆罗门教,有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崇拜太阳,称太阳神为弥陀罗。佛法虽本无此说,然在大乘普应众机的过程中,太阳崇拜的思想,也就方便的含摄到阿弥陀中。这是从哪里知道的呢?《观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是“落日观”,经中记载:“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正念,正坐西向,谛观於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再从此逐次观水、观地、观园林、房屋,观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这即是以落日为根本曼荼罗;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即依太阳而生起显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中国人的看法。在印度,落日作为光明的归宿、依处看。太阳落山,不是没有了,而是一切的光明归藏于此。明天的太阳东升,即是依此为本而显现的。佛法说涅槃为空寂、为寂灭、为本不生;于空寂、寂静、无生中,起无边化用。佛法是以寂灭为本性的;落日也是这样,是光明藏,是一切光明的究极所依。
  同时“阿弥陀”意译为“无量光”,便是太阳(下转第59页)(上接第57页)光的扩大和引申。佛教吸收了古印度崇拜太阳神的思想,同时又受到来自希腊、波斯等地宗教他力救济的祈祷崇拜影响,逐渐创造出了“阿弥陀佛”。
  同时在《大乘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训示阿难礼拜阿弥陀佛,应当“向落日处”。落日是一切光明藏的究竟所依处,净土宗对落日的重视,亦融会着印度与波斯崇拜太阳神的象征意义。 另外,密教称阿弥陀佛为“甘露王”,称阿弥陀佛化身说法的时候,泻甘露之雨,《胎藏曼荼罗大钞》中记载:“服甘露不老不死,故名无量寿矣。”为什么在这里“阿弥陀佛”又有了“甘露”的意思了呢?从词源上来看,梵文“Amita”的原义即有“甘露”和“不死”的含义。就“甘露”、“不死”的词原来看,巴利语的“Amatam(甘露)“Amadam(不死)”梵语应该为“Amrita”,清除“Amrita”的动词“r”,剩下动词“i”便成了另外的“Amita”一词,这是一个俗语的语句,这样的转讹在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是合理的变化。且“Amita”一词,在古奥义书上就有记载,是“到达彼岸后的境界”的意思。实际上“Amita(甘露)”这一词最早出现是在《犁俱吠陀》的祈祷句中,如《犁俱吠陀》卷九中记载:“于彼处所,我获不死(Amita)。”这里的“不死”在吠陀时代,就是他们所追求的天界永恒存在的理想。这一理想在后来佛教创立的时候,被吸收作为一个终极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涅槃”,这在南传巴利经典Abhidhanappadipik里以及汉译《四谛论》中解释“涅槃”的同义词时,都记载有“甘露”和“不死”的意思。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可以从词原上来推测,阿弥陀佛的信仰不仅含有太阳神的崇拜在内,同时也统摄了当时印度人的彼岸信仰在内,也就是进一步以大乘思想摄取奥义书的彼岸境界(即甘露所在)来安立一个净化的佛国世界。
  从上面的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出,阿弥陀佛的来源可能是古代婆罗门对于太阳神的崇拜,同时也摄取了自吠陀以来各派宗教共同追求的彼岸思想并将其净化与升华。
  
  注释
  ①佛教大辞典.
  ②印顺.妙云集下篇之四 净土与禅.台北正闻出版社:22.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头疼的莫过于作文教学,学生怕写、写不出来,老师怕教.而作文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容不得忽视.笔者发现,学生之所以怕,根本原因是对作文没有兴趣
传统的教学教师采用普通的讲授方法多一些,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师生多
本文从线性模型跟随控制和Davison的鲁棒伺服控制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了一种具有鲁棒结构的多变量模型参考协调控制系统。当某些子过程的模型与参考模型相互不匹配、或子系统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用七孔探针定量地测量空间流场是目前国内外在发展中的空间流场测量方法之一。南京航空学院于1983年在国内首次研制成七孔探针,研究出有实用价值的校准方法并较精确地进行了
制图是工科学校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对训练学生掌握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负责精神都有其特殊的作用。而《机械制图》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也是从
砷化镓霍尔元件以优异的综合性能博得用户的赞识。日本于1972年实现商品化;英国、苏联、美国相继以各种牌号问世。我国于1974年起步研制,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于1979年春
庞兹骗局因查尔斯.庞兹而得名,我不愿推测庞兹是否是被这些高尚的理想所驱使,但社会保障的确如此,所以这两者根本就是两码事。令人触目惊心的养老金黑洞,拆东墙补西墙式的狼
给出了基于L2范数下用m次(m≤m)带形状参数Bézier曲线最小平方逼近n+1次带形状参数Bézier曲线的方法,同时也考虑了C0和C1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平方降阶逼近通过解线性方程组可
本文讨论了用仿真实验研究自校正控制器与PID调节器应用于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果,所得结果表明,在大纯延时、参数时变、非线性等方面,自校正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优于PID调节器。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