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薪火燃尽的灶台留着一汪温热,稀薄白雾袅袅徘徊,李百药从白雾里站起,抬起纤弱的双手捧起那碗药,草木的味道顺着喉咙滑下去,他不皱一丝眉头。唇间苦涩的味道摇落在细碎的光阴里,不过是序幕。
百草的味道,李百药该是很熟悉,他自幼疾病缠身,祖母怜爱他,给他起名百药,盼着他能正常游乐。而李百药又何尝不愿如此,所以轻声诉出:“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短短几句吟尽少年的渴望,但他的病药石难治,枕在苦涩里的疼痛只能靠诗书来抚愈。
幼时,有客人读才子徐陵文章,不懂其中“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的典故,李百药在旁一言指明出处,那时他不过七岁。由此名声悄悄传开,当地人都道他是个神童。
20岁那年,隋文帝授予他东宫通事舍人,李百药的脚步开始踏向不同的方向。他不是没想过官场的风采,但真正进入时才发现里面的黯淡。一介书生刚刚褪去青涩,还没在一连串的升迁面前缓过神来,就被朝堂响起的谣言与诽谤所伤。
他惶惑不解,窗外雨点敲芭蕉,李百药刚把药喝下就咳了出来,连带着手中的碗摔成碎片。细碎的碗片似在拷问他,官场沉浮该怪谁呢?是了,要怪只能怪自己锋芒太露。于是,他为了避开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选择告病请辞。
李百药再次把脚步踏往书中的高山与云端,他焦灼的内心像找到了归宿,渐渐平静下来,每天吟诗作对,倒也惬意安然。然而安乐的时光不过几年,便在父亲离世时宣告终结,父亲的爵位由他世袭,也意味着他不得不重新走入官场,再次面对与书中截然不同的黑暗。
风雨不是他想避就能避的,多少达官显贵提携他,尤以太子杨勇为最。也正是因此,李百药开始他最爱的修书撰书历程,恨不得将过去荒废的年华在最短的时间里绽放它应有的光彩,即使身体有恙,他也毫不在意。
努力的结果换来一片称赞,亦引起晋王杨广的注意。这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正在招贤求才,邀请李百药做他的幕僚,李百药只想安安静静地修书,毫不犹豫地回绝了。杨广怀恨在心,夺得帝位后立马把他赶到桂州做司马。
去往桂州路上,马车的轧击声叩在李百药的心底,徘徊不去,官场的泥淖一经踏入便再难脱身,父亲的劝诫真是一点都不差,与其周旋于杀气凛然的官场,他宁愿扑入历史的丛林。
待得当朝取消州郡设置,李百药除去官职,落得一身轻松。他回到故乡,内心激动难言,没有了枷锁,游山乐水,清闲自在,如画山水在他笔尖铺展开来,却也露出痛楚:“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岩桐。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他的无奈掩在林间角落不为人知,那时的清风明月又可曾听见他的叹息?
可是,纵然无奈也还是要咽下悲凉,负重前行。在他人生最落魄的时候,又遭逢各处农民大起义,隋朝政权崩塌。灯火摇曳的夜晚,李百药的心静得听不到一点声音,说到底,这个朝代给他的痛苦远远超过欢乐,曾经欣赏他的人也早已化作一抔黄土,他又何必执着?
如今人影寂寥,伴着他的只剩下百草,他对苦涩的滋味了然于心,而这乱世的流民痛楚,他想出一份力去熨平它。
颠沛的流年里,李百药投身于江南杜伏威麾下。彼时,北方李唐声势浩大,论实力远胜杜伏威,李百药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杜归唐以自保,杜伏威答应了,可是在去京城的路上摇摆不定,写信令部下毒死李百药。留守江南的李百药浑然不知他饮下的酒里被人掺入石灰,因祸得福,这杯酒竟令李百药旧疾尽去,从此摆脱了药罐之名。后来,杜得知百药未死,又命人相害,幸得贵人相助,李百药得以安然无恙。
天下安定,李百药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浑然不知在鬼门关走了几遭的他又遇小人谗言,说他参与一桩造反旧事,所幸有叛军稽查出的书信为证,他不是造反派。面对这些小人,李百药坦然面对,他如一枚温润的雪玉,磨去了年少的瑕疵,皎洁如白月光。
一年年过去,他的心盛着对史书的追寻,亦从中习得璀璨道理。曾经他的病痛载满整个少年,却也难及天下的悲怆,所以太宗即位召他,李百药欣然前往,他相信贤君的名声不是空穴来风,他整饬天下的夙愿当能完成。
到了京城,沿途所见的欣欣向荣令李百药松了口气,一抹笑容在他脸上绽开。太宗命他修书定律,时光兜兜转转回到最初的样子,他已然沉淀内心,开始撰写他最爱的历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齐书》就这样在他的笔尖流淌而出。
彼时,李百药熟读历史典籍,如庖丁解牛,即使蒙眼也纤毫毕现,更能抽丝剥茧上表提议。有次太宗询问群臣新朝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他上书《封建论》,晓明利害,纷繁的辩论声中,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更有一次,太子嬉戏玩乐,李百药心怀社稷,上书《赞道赋》加以规劝。
那些日子,李百药得以尽情施展他在政治上的才华。这一生最恩宠得意的时光,只有早年的那场相遇可以媲美。
那时,李百药少年心性,偷偷潜入杨家后院,瞥见一个女子的身影便再也不舍离去。她不过是杨素府里的千名姬妾之一,对杨素来说可有可无,却占满他整个心房。彼时杨素杀气腾腾,李百药泰然不惧,他的丰神俊秀令杨素敛去杀意,命他作诗。李百药挥笔而就,杨素看了非常欣赏,把姬妾赏给了他。
这个载于《隋唐嘉话》的故事为他曲折的人生平添了一丝美好,原来他的世界不只有方圆古字、官场浮沉,更有年少轻狂。
许多年后,秋风乍起吹落梧桐,一场雨忽然而至,他那充满沧桑的眼睛悄然阖上,从此一生沉浮皆付与云和月。只是千百年后,不知翻阅《北齐书》的人是否会遥忆起那个执笔的书生,将一世繁华写进汗青,功过任由世人评说。
百草的味道,李百药该是很熟悉,他自幼疾病缠身,祖母怜爱他,给他起名百药,盼着他能正常游乐。而李百药又何尝不愿如此,所以轻声诉出:“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短短几句吟尽少年的渴望,但他的病药石难治,枕在苦涩里的疼痛只能靠诗书来抚愈。
幼时,有客人读才子徐陵文章,不懂其中“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的典故,李百药在旁一言指明出处,那时他不过七岁。由此名声悄悄传开,当地人都道他是个神童。
20岁那年,隋文帝授予他东宫通事舍人,李百药的脚步开始踏向不同的方向。他不是没想过官场的风采,但真正进入时才发现里面的黯淡。一介书生刚刚褪去青涩,还没在一连串的升迁面前缓过神来,就被朝堂响起的谣言与诽谤所伤。
他惶惑不解,窗外雨点敲芭蕉,李百药刚把药喝下就咳了出来,连带着手中的碗摔成碎片。细碎的碗片似在拷问他,官场沉浮该怪谁呢?是了,要怪只能怪自己锋芒太露。于是,他为了避开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选择告病请辞。
李百药再次把脚步踏往书中的高山与云端,他焦灼的内心像找到了归宿,渐渐平静下来,每天吟诗作对,倒也惬意安然。然而安乐的时光不过几年,便在父亲离世时宣告终结,父亲的爵位由他世袭,也意味着他不得不重新走入官场,再次面对与书中截然不同的黑暗。
风雨不是他想避就能避的,多少达官显贵提携他,尤以太子杨勇为最。也正是因此,李百药开始他最爱的修书撰书历程,恨不得将过去荒废的年华在最短的时间里绽放它应有的光彩,即使身体有恙,他也毫不在意。
努力的结果换来一片称赞,亦引起晋王杨广的注意。这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正在招贤求才,邀请李百药做他的幕僚,李百药只想安安静静地修书,毫不犹豫地回绝了。杨广怀恨在心,夺得帝位后立马把他赶到桂州做司马。
去往桂州路上,马车的轧击声叩在李百药的心底,徘徊不去,官场的泥淖一经踏入便再难脱身,父亲的劝诫真是一点都不差,与其周旋于杀气凛然的官场,他宁愿扑入历史的丛林。
待得当朝取消州郡设置,李百药除去官职,落得一身轻松。他回到故乡,内心激动难言,没有了枷锁,游山乐水,清闲自在,如画山水在他笔尖铺展开来,却也露出痛楚:“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岩桐。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他的无奈掩在林间角落不为人知,那时的清风明月又可曾听见他的叹息?
可是,纵然无奈也还是要咽下悲凉,负重前行。在他人生最落魄的时候,又遭逢各处农民大起义,隋朝政权崩塌。灯火摇曳的夜晚,李百药的心静得听不到一点声音,说到底,这个朝代给他的痛苦远远超过欢乐,曾经欣赏他的人也早已化作一抔黄土,他又何必执着?
如今人影寂寥,伴着他的只剩下百草,他对苦涩的滋味了然于心,而这乱世的流民痛楚,他想出一份力去熨平它。
颠沛的流年里,李百药投身于江南杜伏威麾下。彼时,北方李唐声势浩大,论实力远胜杜伏威,李百药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杜归唐以自保,杜伏威答应了,可是在去京城的路上摇摆不定,写信令部下毒死李百药。留守江南的李百药浑然不知他饮下的酒里被人掺入石灰,因祸得福,这杯酒竟令李百药旧疾尽去,从此摆脱了药罐之名。后来,杜得知百药未死,又命人相害,幸得贵人相助,李百药得以安然无恙。
天下安定,李百药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浑然不知在鬼门关走了几遭的他又遇小人谗言,说他参与一桩造反旧事,所幸有叛军稽查出的书信为证,他不是造反派。面对这些小人,李百药坦然面对,他如一枚温润的雪玉,磨去了年少的瑕疵,皎洁如白月光。
一年年过去,他的心盛着对史书的追寻,亦从中习得璀璨道理。曾经他的病痛载满整个少年,却也难及天下的悲怆,所以太宗即位召他,李百药欣然前往,他相信贤君的名声不是空穴来风,他整饬天下的夙愿当能完成。
到了京城,沿途所见的欣欣向荣令李百药松了口气,一抹笑容在他脸上绽开。太宗命他修书定律,时光兜兜转转回到最初的样子,他已然沉淀内心,开始撰写他最爱的历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齐书》就这样在他的笔尖流淌而出。
彼时,李百药熟读历史典籍,如庖丁解牛,即使蒙眼也纤毫毕现,更能抽丝剥茧上表提议。有次太宗询问群臣新朝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他上书《封建论》,晓明利害,纷繁的辩论声中,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更有一次,太子嬉戏玩乐,李百药心怀社稷,上书《赞道赋》加以规劝。
那些日子,李百药得以尽情施展他在政治上的才华。这一生最恩宠得意的时光,只有早年的那场相遇可以媲美。
那时,李百药少年心性,偷偷潜入杨家后院,瞥见一个女子的身影便再也不舍离去。她不过是杨素府里的千名姬妾之一,对杨素来说可有可无,却占满他整个心房。彼时杨素杀气腾腾,李百药泰然不惧,他的丰神俊秀令杨素敛去杀意,命他作诗。李百药挥笔而就,杨素看了非常欣赏,把姬妾赏给了他。
这个载于《隋唐嘉话》的故事为他曲折的人生平添了一丝美好,原来他的世界不只有方圆古字、官场浮沉,更有年少轻狂。
许多年后,秋风乍起吹落梧桐,一场雨忽然而至,他那充满沧桑的眼睛悄然阖上,从此一生沉浮皆付与云和月。只是千百年后,不知翻阅《北齐书》的人是否会遥忆起那个执笔的书生,将一世繁华写进汗青,功过任由世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