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束焕
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毕业。著名编剧。
代表作
电视剧:《民兵葛二蛋》
《我爱我家》《雷雨》《警探雷鸣》《老窦一家亲》《老威的X计划》《旅“奥”一家人》《爱我好不好》 《准妈妈四重奏》《超人马大姐》《奇异家庭》等。
电影作品:
《爱情呼叫转移》《爱情呼叫转移2》《命运呼叫转移》《火星没事》《泰囧》等。
2012 束焕年
2012年最火的编剧非束焕莫属,甚至有人说2012年应该叫“束焕年”。电视剧《民工葛二蛋》获得同时段卫视收视率第一的成绩;电影《泰囧》以惊人的吸金能力狂赚12个亿。就连春晚的小品《想跳就跳》也成为整台晚会的亮点和精华。
电视剧《民兵葛二蛋》虽为抗体题材,但野心却是想横扫并超越所有同类题材。束焕并没有放大量篇幅描摹对日战争及民族仇恨之上,而是关注中国人在面对战争、生存还有饥荒等问题时的内在态度,探讨的其实是中国人自我矛盾又可圆融的自身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束焕写的是一部民族史诗。
“我觉得《民兵葛二蛋》原来小说的基础不错,作者把抗战题材写成喜剧,之前这类题材比较少,我想尝试一下。我希望能有些励志色彩,让现代人看起来像屌丝的奋斗史。”谈到创作初衷,束焕如是说。
“葛二蛋”无疑是束焕最心爱的人物。葛二蛋整天邋邋遢、二气、匪气十足,俨然八路军民兵队伍中的“反骨人物”。而机智勇敢的他,最终成为了奋勇杀敌的抗战英雄。采访中束焕坦言《民兵葛二蛋》是自己出道十余年来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近两年,抗战剧扎堆荧屏,大抵分三类:一种是传统的歌功颂德;一种是打着谍战旗号的悬疑剧;还有一类就是屌丝抗日。葛二蛋毫无疑问是第三种。在红军来不及照顾的地区,民众自觉自发地组织起来,顽强抵抗敌人的入侵。这类题材因为“政治正确”,很容易写成又红又专的高大全,走上第一种歌功颂德的老路子。闫建刚导演的《中国地》即是最好的案例。然而,写惯喜剧的束焕却不愿意重蹈覆辙。趣味是他的写作追求,又不能因趣味而失去气节。该如何拿捏葛二蛋这个人物的分寸?如何定义他继而理解他?这是编剧动笔之前必须考虑清楚的一件事。
“有点葛,有点二,还有点混蛋”
“有點葛,有点二,还有点混蛋。”这是编剧束焕对葛二蛋这的理解。
“葛”是北京方言,形容人脾气各色,古怪,葛二蛋确是一个不按理出牌的人,别人都是不怕输就怕丢人,他是怕不丢人就怕输;“二”就不用说了,光看葛二蛋嘴皮子那点功夫就知道他有二得有多深,“丢死仙人板板了”他还人来疯似的继续搅舌头,翻嘴皮;至于混蛋,他为了救朋友敢于把家底掏光,相亲的路上敢于放亲爹的鸽子,心上人孟喜子一见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万人嫌,被放逐在一个大时代里,踉踉跄跄,浮浮沉沉,最后竟成了万人迷。
因为——“葛二蛋除了混不吝的一面,还有另外三个关键词:行动力、上进心和生存能力。”束焕说,“尤其是上进心,这一个性格特质把他从普通农民的身份里剥离了出来。”
用喜剧去表现战争,这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绝对算“前无古人”,事实上就世界电影史而言,笔者也仅仅看过一部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它用喜剧的温情去解构战争的残酷。
动笔之前,束焕不是不忐忑。“当时有两方面的担心:一是抗战题材要做喜剧本身比较冒险,因为抗战是我们民族的伤口,不能拿这事来开玩笑。二是观众对这个的接受程度。我不知道观众能不能接受喜剧风格,但是,我觉得中国人身上有着乐观、内心强大的一面。我写《民兵葛二蛋》,就是要写一群看似游手好闲,但却打不垮的人。”
在今天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总还有一些底线是不能碰的——吾国吾民的观众宁愿相信红军展示是在不受地心引力的情况下飞檐走壁徒手抗日,也不愿意为日本作为侵略者的身份做出一丝一毫的超越禽兽定性的理解;所以《抗日奇侠》能成功,《南京南京》却遭遇国民一致的唾骂——哪怕前者的消费方式和狂欢心态更甚。在各种抗战剧中,无论娱乐化的元素如何浸染故事,主题和立场必须符合“政治正确”。
因此,不管葛二蛋如何操蛋,他终究还是一个“三观”很“红”的农民——何况这个农民还有另一个标签:抗日民兵!吃了这颗定心丸,束焕才可以放任自己,纵横捭阖,他自谦说“只会写喜剧”。编剧束焕一再强调:“我觉得任何喜剧走红都有三个关键因素: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和喜剧情境。耍嘴皮子其实是最不重要的,如果不依附于人物性格,这种语言上的幽默是没有根的。而且现在一些网友太聪明了,能说得非常精彩,如果套用网络语言,观众会觉得编剧没招,所以幽默一定要从上面三个因素入手。”然而看剧时,观众常常被葛二蛋张口即来的歇后语和本色演出的方言腔逗得捧腹不止 “我一直认为重庆方言做喜剧是非常棒的,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接受这种喜剧情境,现在创作中都会不自觉加进去。《民兵葛二蛋》里,我让一个说川普的演员来了句‘面带猪相,心中嘹亮’,就算他从来没听过这句话,也能迅速自然地找到那种喜感。”
严歌苓在《一个女人的史诗》里说,“农民才是最深奥的,哪一个统治者懂得了农民,中国就是他的,哪一个文学家懂得了农民,中国的语言就是他的。”没错,语言是一个地域文化中最直观的表象。葛二蛋嘴里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歇后语最能说明一方水土一方人。
写作时,束焕也考虑到这一点“山东人、东北人、四川人,这些地域的人说话有特色,他们敢于自嘲,把自己放得很低,什么都不怕。有些人说话漂亮遇事就怂了,但这些人天天拿自己打岔,看着不正经,事情来了,他们内心强大敢于担当。其实中国人是内敛的,但在地震、水灾面前,我们的人性光辉都散发出来了。葛二蛋就是在放大民族性,体现中国人的韧性。”
面带猪相、心头嘹亮
微博上,有知识分子讨论《民兵葛二蛋》,说是揭露了农民的劣根性。 的确,这部十分“接地气”的抗战剧,不似以往,英雄个个高大全,人人都能视死如归,这种脸谱化符号化的写作方式,甚至连六岁的小朋友都不放过。那些头裹白毛巾,手臂像莲藕的男童一个个横眉冷对,怒火中烧,家国仇恨全都沉淀在眼底,表情悲壮一如在表演希腊悲剧。
葛二蛋不是。他嬉笑怒骂非常活泼。用葛二蛋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面带猪相、心头嘹亮”之人。虽然没读过书,连骂人都要他人代笔,但是二蛋的心中却装满一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信手拈来,这是农民的生存智慧——不会纸上谈兵;端一只碗,往田垄上那么吊儿郎当一杵,各种资讯与经验全都被复制黏贴在大脑里。30集看下来,领略二蛋腹黑无限:欲擒故纵、走为上策、调虎离山、偷梁换柱、顺手牵羊、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浑水摸鱼……这些“计谋”有着农民式的无赖和撒泼,更有农民式的鸡贼与精刮;别看他说话犯二,缺心眼子,看真正打起算盘来,心眼就像竹筛子当锅盖,水塘里挖藕。
葛二蛋这个人物一亮相就是一场赌博,连输三局是为了欲擒故纵抽老千,连久经考验的黑帮大佬都给骗了过去,当你正要对葛二蛋这个地痞混混嗤之以鼻之际——一转场,编剧告诉你,葛二蛋抽老千的目的正是为了帮助兄弟麦子。骗局识破,大佬扣押麦子当人质,又是二蛋去筹赎金……编剧大师麦基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只有伟大的动机。正如演员黄渤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我很丑但我很善良,我很匪但我很仗义。”二蛋的善良与仗义就是这个人物的底儿,一个人物有了底儿,就能轻易被托举起来。
“有人说我塑造的葛二蛋是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我不同意,他不是传统的中国农民,他有上进心,在人生最惨的时候想着要翻身,立足后想当民兵,之后想当队长,这些目标还算切实,是能够实现的,他迈着小碎步奔向成功。同时,在他身上,还能看到生存能力,他的生存哲学就是:怕不丢人,输才丢人。他该服软就服软,该示弱就示弱。”
编剧束焕这番话并非撇清农民标签,而是想把这一身份属性“泛国民化”——想当年,鲁迅写阿Q其实也没有纠结阿Q “农转非”的问题。事实上,这部戏并不是葛二蛋的独角戏,许多“甘草角色”都十分耐看。
例如与二蛋上演“兄弟阋墙” 的麦子,他性格陰郁,上进心和自尊心都极强,只因跟错了人,站错了队,走上“二鬼子”的不归路。在伪军中逐步的上升满足了他的成功欲望,也让原本一个有担当的人变成了一个人民的罪人,一个勇敢的人,成了杀自己兄弟的凶手。麦子用小聪明来冲破困境,一步一步取得表面的成功,帅气规矩的外表下,隐藏着他那一颗贪婪的心。麦子对他人狠,不择手段,通过害他来利己,用朋友的尸体来奠定自己的成功。最终难逃众叛亲离,成了被人唾弃的罪人。
另一个配角张耀祖更典型,披上汉奸的戎装便摇头摆尾狐假虎威,地摊上吃饭不丢一个子儿,在新兵面前又喜欢倚老卖老,可就是这样一个无耻的混蛋,真让他拿枪眼对准同胞的脑袋,他又吓得屁滚尿流——生逢乱世,有几个是纯粹的坏人?一个人出于自保而当了汉奸,又出于良知的底线选择不残害同胞,这究竟是对还是错?
人应该有自由的意志、自由的选择、自由的权利;然而生逢乱世,又怎是你我能够选择的?在是非与道德之外,尚有人性这片隐秘的开阔地带。因此,面对许多人事与人情,理解比批判更悲悯。
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毕业。著名编剧。
代表作
电视剧:《民兵葛二蛋》
《我爱我家》《雷雨》《警探雷鸣》《老窦一家亲》《老威的X计划》《旅“奥”一家人》《爱我好不好》 《准妈妈四重奏》《超人马大姐》《奇异家庭》等。
电影作品:
《爱情呼叫转移》《爱情呼叫转移2》《命运呼叫转移》《火星没事》《泰囧》等。
2012 束焕年
2012年最火的编剧非束焕莫属,甚至有人说2012年应该叫“束焕年”。电视剧《民工葛二蛋》获得同时段卫视收视率第一的成绩;电影《泰囧》以惊人的吸金能力狂赚12个亿。就连春晚的小品《想跳就跳》也成为整台晚会的亮点和精华。
电视剧《民兵葛二蛋》虽为抗体题材,但野心却是想横扫并超越所有同类题材。束焕并没有放大量篇幅描摹对日战争及民族仇恨之上,而是关注中国人在面对战争、生存还有饥荒等问题时的内在态度,探讨的其实是中国人自我矛盾又可圆融的自身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束焕写的是一部民族史诗。
“我觉得《民兵葛二蛋》原来小说的基础不错,作者把抗战题材写成喜剧,之前这类题材比较少,我想尝试一下。我希望能有些励志色彩,让现代人看起来像屌丝的奋斗史。”谈到创作初衷,束焕如是说。
“葛二蛋”无疑是束焕最心爱的人物。葛二蛋整天邋邋遢、二气、匪气十足,俨然八路军民兵队伍中的“反骨人物”。而机智勇敢的他,最终成为了奋勇杀敌的抗战英雄。采访中束焕坦言《民兵葛二蛋》是自己出道十余年来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近两年,抗战剧扎堆荧屏,大抵分三类:一种是传统的歌功颂德;一种是打着谍战旗号的悬疑剧;还有一类就是屌丝抗日。葛二蛋毫无疑问是第三种。在红军来不及照顾的地区,民众自觉自发地组织起来,顽强抵抗敌人的入侵。这类题材因为“政治正确”,很容易写成又红又专的高大全,走上第一种歌功颂德的老路子。闫建刚导演的《中国地》即是最好的案例。然而,写惯喜剧的束焕却不愿意重蹈覆辙。趣味是他的写作追求,又不能因趣味而失去气节。该如何拿捏葛二蛋这个人物的分寸?如何定义他继而理解他?这是编剧动笔之前必须考虑清楚的一件事。
“有点葛,有点二,还有点混蛋”
“有點葛,有点二,还有点混蛋。”这是编剧束焕对葛二蛋这的理解。
“葛”是北京方言,形容人脾气各色,古怪,葛二蛋确是一个不按理出牌的人,别人都是不怕输就怕丢人,他是怕不丢人就怕输;“二”就不用说了,光看葛二蛋嘴皮子那点功夫就知道他有二得有多深,“丢死仙人板板了”他还人来疯似的继续搅舌头,翻嘴皮;至于混蛋,他为了救朋友敢于把家底掏光,相亲的路上敢于放亲爹的鸽子,心上人孟喜子一见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万人嫌,被放逐在一个大时代里,踉踉跄跄,浮浮沉沉,最后竟成了万人迷。
因为——“葛二蛋除了混不吝的一面,还有另外三个关键词:行动力、上进心和生存能力。”束焕说,“尤其是上进心,这一个性格特质把他从普通农民的身份里剥离了出来。”
用喜剧去表现战争,这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绝对算“前无古人”,事实上就世界电影史而言,笔者也仅仅看过一部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它用喜剧的温情去解构战争的残酷。
动笔之前,束焕不是不忐忑。“当时有两方面的担心:一是抗战题材要做喜剧本身比较冒险,因为抗战是我们民族的伤口,不能拿这事来开玩笑。二是观众对这个的接受程度。我不知道观众能不能接受喜剧风格,但是,我觉得中国人身上有着乐观、内心强大的一面。我写《民兵葛二蛋》,就是要写一群看似游手好闲,但却打不垮的人。”
在今天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总还有一些底线是不能碰的——吾国吾民的观众宁愿相信红军展示是在不受地心引力的情况下飞檐走壁徒手抗日,也不愿意为日本作为侵略者的身份做出一丝一毫的超越禽兽定性的理解;所以《抗日奇侠》能成功,《南京南京》却遭遇国民一致的唾骂——哪怕前者的消费方式和狂欢心态更甚。在各种抗战剧中,无论娱乐化的元素如何浸染故事,主题和立场必须符合“政治正确”。
因此,不管葛二蛋如何操蛋,他终究还是一个“三观”很“红”的农民——何况这个农民还有另一个标签:抗日民兵!吃了这颗定心丸,束焕才可以放任自己,纵横捭阖,他自谦说“只会写喜剧”。编剧束焕一再强调:“我觉得任何喜剧走红都有三个关键因素: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和喜剧情境。耍嘴皮子其实是最不重要的,如果不依附于人物性格,这种语言上的幽默是没有根的。而且现在一些网友太聪明了,能说得非常精彩,如果套用网络语言,观众会觉得编剧没招,所以幽默一定要从上面三个因素入手。”然而看剧时,观众常常被葛二蛋张口即来的歇后语和本色演出的方言腔逗得捧腹不止 “我一直认为重庆方言做喜剧是非常棒的,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接受这种喜剧情境,现在创作中都会不自觉加进去。《民兵葛二蛋》里,我让一个说川普的演员来了句‘面带猪相,心中嘹亮’,就算他从来没听过这句话,也能迅速自然地找到那种喜感。”
严歌苓在《一个女人的史诗》里说,“农民才是最深奥的,哪一个统治者懂得了农民,中国就是他的,哪一个文学家懂得了农民,中国的语言就是他的。”没错,语言是一个地域文化中最直观的表象。葛二蛋嘴里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歇后语最能说明一方水土一方人。
写作时,束焕也考虑到这一点“山东人、东北人、四川人,这些地域的人说话有特色,他们敢于自嘲,把自己放得很低,什么都不怕。有些人说话漂亮遇事就怂了,但这些人天天拿自己打岔,看着不正经,事情来了,他们内心强大敢于担当。其实中国人是内敛的,但在地震、水灾面前,我们的人性光辉都散发出来了。葛二蛋就是在放大民族性,体现中国人的韧性。”
面带猪相、心头嘹亮
微博上,有知识分子讨论《民兵葛二蛋》,说是揭露了农民的劣根性。 的确,这部十分“接地气”的抗战剧,不似以往,英雄个个高大全,人人都能视死如归,这种脸谱化符号化的写作方式,甚至连六岁的小朋友都不放过。那些头裹白毛巾,手臂像莲藕的男童一个个横眉冷对,怒火中烧,家国仇恨全都沉淀在眼底,表情悲壮一如在表演希腊悲剧。
葛二蛋不是。他嬉笑怒骂非常活泼。用葛二蛋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面带猪相、心头嘹亮”之人。虽然没读过书,连骂人都要他人代笔,但是二蛋的心中却装满一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信手拈来,这是农民的生存智慧——不会纸上谈兵;端一只碗,往田垄上那么吊儿郎当一杵,各种资讯与经验全都被复制黏贴在大脑里。30集看下来,领略二蛋腹黑无限:欲擒故纵、走为上策、调虎离山、偷梁换柱、顺手牵羊、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浑水摸鱼……这些“计谋”有着农民式的无赖和撒泼,更有农民式的鸡贼与精刮;别看他说话犯二,缺心眼子,看真正打起算盘来,心眼就像竹筛子当锅盖,水塘里挖藕。
葛二蛋这个人物一亮相就是一场赌博,连输三局是为了欲擒故纵抽老千,连久经考验的黑帮大佬都给骗了过去,当你正要对葛二蛋这个地痞混混嗤之以鼻之际——一转场,编剧告诉你,葛二蛋抽老千的目的正是为了帮助兄弟麦子。骗局识破,大佬扣押麦子当人质,又是二蛋去筹赎金……编剧大师麦基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只有伟大的动机。正如演员黄渤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我很丑但我很善良,我很匪但我很仗义。”二蛋的善良与仗义就是这个人物的底儿,一个人物有了底儿,就能轻易被托举起来。
“有人说我塑造的葛二蛋是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我不同意,他不是传统的中国农民,他有上进心,在人生最惨的时候想着要翻身,立足后想当民兵,之后想当队长,这些目标还算切实,是能够实现的,他迈着小碎步奔向成功。同时,在他身上,还能看到生存能力,他的生存哲学就是:怕不丢人,输才丢人。他该服软就服软,该示弱就示弱。”
编剧束焕这番话并非撇清农民标签,而是想把这一身份属性“泛国民化”——想当年,鲁迅写阿Q其实也没有纠结阿Q “农转非”的问题。事实上,这部戏并不是葛二蛋的独角戏,许多“甘草角色”都十分耐看。
例如与二蛋上演“兄弟阋墙” 的麦子,他性格陰郁,上进心和自尊心都极强,只因跟错了人,站错了队,走上“二鬼子”的不归路。在伪军中逐步的上升满足了他的成功欲望,也让原本一个有担当的人变成了一个人民的罪人,一个勇敢的人,成了杀自己兄弟的凶手。麦子用小聪明来冲破困境,一步一步取得表面的成功,帅气规矩的外表下,隐藏着他那一颗贪婪的心。麦子对他人狠,不择手段,通过害他来利己,用朋友的尸体来奠定自己的成功。最终难逃众叛亲离,成了被人唾弃的罪人。
另一个配角张耀祖更典型,披上汉奸的戎装便摇头摆尾狐假虎威,地摊上吃饭不丢一个子儿,在新兵面前又喜欢倚老卖老,可就是这样一个无耻的混蛋,真让他拿枪眼对准同胞的脑袋,他又吓得屁滚尿流——生逢乱世,有几个是纯粹的坏人?一个人出于自保而当了汉奸,又出于良知的底线选择不残害同胞,这究竟是对还是错?
人应该有自由的意志、自由的选择、自由的权利;然而生逢乱世,又怎是你我能够选择的?在是非与道德之外,尚有人性这片隐秘的开阔地带。因此,面对许多人事与人情,理解比批判更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