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到峨眉山旅游。
  峨眉山风景优美,山中一片苍翠,生机勃发,寺庙隐现于山林中,给秀甲天下的峨眉山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我们徒步登山,在山中休息时,我突然注意到一种奇怪的景象。树杈交错、枝叶繁茂的树木,都长得不是太高;而挺拔向上、横空直指的大树,反而枝杈短小、树叶稀疏。在林中,我特意走到一棵我叫不上名字的大树旁边观察。这棵树树身很粗,至少要三人才能合抱。向上看,它树干高达数十米,巍然聳立,自成磅礴气势。这样一棵参天大树,树冠却只有低矮树木的五分之一;它的树身,还残存着一些枯枝……
  看着这情景,我的心中产生了疑问。在爸爸的指导下,我了解到,那些低矮的树木,它们为了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好处,为了能得到比其他树木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拼命地伸展开自己的臂膀,生出更多的枝叶,从而使自己失去了向上的力量和长势。而那些高大的树木,也许它们从一出生就只想着向上、向上,它们不想与其他树木抢占空间,所以,它们不需要太长的枝,不需要太稠密、太大的树叶,为了充分利用根部送来的营养,它们不断地抛弃下面的枯枝,从而让更多的营养输送给挺拔向上的树干和树冠。
  大自然真奇妙。这也让我想到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学习也是这样,一个人的杂念越多,向上的机会就越少,也就长不成人间的一棵巍然的“大树”;而有些人在求学路上,不断地抛弃那些杂念,专心地做好一件事情,最后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了离太阳更近的“大树”!
  指导老师:韩 涛
  【点评】小作者从在峨眉山上观察到的奇怪现象娓娓道来,最后提出自己获得的人生启示。习作叙事、描景、说理,条理十分清楚,处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其他文献
分析了载机距离向偏移对SAR图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距离向非定点的运动补偿方法。建立了距离向偏移的回波信号模型。通过分析回波信号存在距离向偏移时的频谱得出距离向偏
以声波在高分子介质中的传播理论为依据,推导出了材料的水下吸声性能与其声学参数如声速和声衰减系数之间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以描述高分子材料粘弹行为的三元模型为出发点,推导
根据对沧州师专在校生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结果,就师专生学习动机的内容、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激发师专生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新特点,对教师教育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对新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能力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高校人才甄选、人才引进、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