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刍议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影响下,农业发展也逐渐从传统的粗放式发展观念中解脱出来,更加关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起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文章简要概述了生态农业的特征,就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问题解决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协同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042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生产的方式更多依靠人工来完成,效率低、产量不高是主要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现代化农业设备的研发和投入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让农业产量增速迅猛,各种杂交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让人们感叹科技强大的同时也在惊叹农业发展的迅猛。但与此同时,也让人们不得不关注由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而引发的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已经开始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反作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让人们必须停下盲目前进、埋头发展的脚步,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关系。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观念已经从传统的“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逐渐演变成“共建、协同”的发展趋势,新观念的建立不仅是农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顺应时代发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表现。
  1 我国生态农业的特征
  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科技、生态的优势融入农业生产中,从而实现土地、生物以及空间的合理优化和配置,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最大化地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的特征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生态农业经济共享性
  生态农业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理念,它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发展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局化的发展理念,其核心就是“共享性”和“开放性”。生态农业理念中,打破了传统农业时代的“私有”观念,融入了共享和开放的发展理念,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合理规划,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就要对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化利用,并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分析和整合,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农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出各部分要素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
  1.2 实现总体效益的优化
  农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以自然因素为前提,借助生物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良好的土地资源,从而获得土地资源的最大化收益。从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知道,土地是实现农业发展和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只有对土地资源进行最大化、合理化利用,才有可能提升收益。相反的,如果在实际生产中违反了自然规律,或者没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那么相应的土地作用自然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时,即使再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无法改变客观因素的限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限制了农业的发展,甚至会对土地资源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后续土地作用的发挥。而生态农业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既能够实现土地与自然、环境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又能够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从而实现土地作用和收益的最大化[1]。
  2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困境
  2.1 国家支持不足
  生态农业理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在我国也经历了多年的推广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为一个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其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入,从而建立起全新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体系,促进农业生态、经济共同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对于生态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比较有限,国家财政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更多投入在中西部地区的环境建设和改善方面,而且基本都是围绕在宏观环境建设方面,比如还林还草、集雨工程建设等。而直接用于生态农业生产方面的资金支持或者补贴数量非常有限。然而,生态农业要想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生态农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或者取得收益,再加上缺少财政的有力支持,生态农业要想在短期内获得发展机会是天方夜谭。
  2.2 发展保障不力
  生态农业要想快速推广和发展,除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技术的保障。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农民,似乎并不看好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相对于生态农业,他们更愿意将资金和研发团队投在高新领域,而对于农业这种传统产业,投入大、回收慢,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对于农民本身来说,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参与到农业生态发展中,最终形成的局面就是“政府旁观、企业观望、农民无力”。尤其是目前,人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烈,很容易出现技术剽窃的问题,让政府和企业花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研发的成果被轻而易举地盗用,让投资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没有明确获得政府支持和补贴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企业愿意在农业生态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而对于农民来说,原本应该作为生态农业的主体和受益人,但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更多的人选擇了外出发展,留在农村发展的基本都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或者妇女,这些人不但缺少创新的能力,甚至对一些先进理念都缺少足够的接受意识,这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2.3 经济推动不够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生态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经济驱动是最佳方式。但从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层面的经济补偿机制并不到位,经济推动不够,导致生态农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加入到市场的企业或个人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得足够的经济收益,对于生态农业的态度也是如此。而且生态农业发展中涉及多方面因素,不仅是农业本身,还有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多方面,而这些因素的存在,让生态农业发展本身就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关注,也给投资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没有足够补贴的情况下,投资人并不愿意冒險去尝试[2]。
  3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
  3.1 提升生态系统能力
  经过多年粗放式的发展,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明确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农业和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生态发展是关键的因素。因此,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起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发展的局面,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农业发展中,从生态环保角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充分结合自然因素、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让农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相协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地要结合当地自然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制定全面可行的实施方案,对现有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整合,从而建立起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共同发展。
  3.2 重视农业环境保护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生态农业的理念,对于农村地区来说,首要进行的就是观念的更新和认识的提高。上面提到,现阶段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以老人和妇女居多,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是客观因素,而这些客观因素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这些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低、观念保守陈旧且不易改变。因此,加大对生态农业、生态环保的宣传是重要环节。要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接受新的观念才能调动他们实践的积极性,才能将农业生态的理念真正落实和推广下去。宣传一定要落实到位且注重方式方法,让农民能够从内心接受新的观念。可以通过建立试验田的方式,让农民亲眼见到生态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推广。切实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落到实处,将生态农业的理念推广下去,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3]。
  此外,要对农业生态生产过程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尤其是经历了多年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化肥、农药的无节制使用,无论是土壤和地下水都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污染。当然,国家一直在强调“科学施肥”,但事实上,收效并不明显。因此,农业生态理念下,有效指导依然是首要问题,要积极推广科学施肥的理念,加大对土壤的保护力度。
  3.3 加强新型能源使用
  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进观念更新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有全新的创新技术予以指导和支持,因为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就是要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进行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最大化地降低或者消除由于农业生产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而传统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传统的耕种方式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负担,因此,这也是生态农业应该重点研发的问题,从而保障生态农业逐渐过渡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避免过去出现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农业经济增长局面。比如,加大力度研发新能源、新技术以替代更新传统化工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或者是将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从而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抵抗力。此外,全面推广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的使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概率。
  从国家角度,要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加大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加入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中,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稳定推进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研发的新技术要积极地进行实践和推广,并做好宣传和指导工作,确保新技术能够顺利推广和被广大农户所接受。另外,要组建专业的研发和技术支持团队,专门用于对生态农业进行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并加大知识保护的力度,让人才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付出有所回报,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工作。
  4 结语
  生态农业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要将农业生产与自然规律、环境、生态相适应、相协调,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从而让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理念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实践。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环保、生态保护意识,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形成双赢共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邵丰产.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分析与研究[J].农技服务,2017(10):173.
  [2]许兰菊.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改革与战略, 2015,31(12):76-78.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基建带来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加速,金融对经济发展互为因果,金融服务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要素生产率等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新基建下,金融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将更为高效地发挥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实现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文章对新基建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基于新基建,就金融服务的作用以及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做出探索,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基建;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数字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从迅速的发展到渐进的规范化,不仅互联网公司正在渗透金融服务,传统金融也在沿着互联网带来的变革走上转型的道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进一步深度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互联网金融重构金融服务在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切需要商业模式的支持,找到一条将传统金融服务现代化的可行途径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商业银行  [DOI]10.13939/j.c
[摘 要]环渤海城市群建设是环渤海相关城市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趋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归宿,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点。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日渐完善,对环渤海城市群的展望也愈发清晰。文章从分析环渤海城市群的现状出发,结合环渤海城市群的问题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城市群在合作建设、产业转移、配套设施等方面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环渤海城市群;协同共建;产业转移  [
[摘 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在当前“放管服”改革、各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背景下,西南地区部分大中城市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却面临着公共服务相对水平低、市场秩序规范程度不够、人才市场发展困难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当地营商环境的优化发展工作。文章针对西南少数民地区营商环境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
[摘 要]应急交通运输体系是应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中,江苏省应急交通运输运营经济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对社会生活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文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疫情防控下江苏省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即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应急交通运输防控救助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跨行政区域的联动响应工作需加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江苏省应急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议,
[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办法,扶持政策、文件等。科技部门在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经费分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经费的重要管理者,应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文章主要分析目前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与监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通过对自身表内外资产和负债进行统一计划、执行和管理,合理配置资产负债,最终有效的实现银行经营管理目标.面对新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大数据技术活跃于各行各业之中,优化了社会经济运营模式,提升了单位管理效率,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但是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较为缓慢,且风险重重。为此,文章首先通过介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其次讨论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最后分析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即以“小微贷”为例,研究了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
[摘 要]自我国推行“营改增”以来,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要清晰地认识到“营改增”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有效优化和调整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税务改革和新时代体制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营改增”对地方财政影响的角度入手,较为深入的研究了财政改革以及新时代体系建设中具体改革措施等方面,探索如何通过策略规划建立和完善地方税务类别,提升转移支付体系等环节,为地方财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础公用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投资大、融资难、收益低、回收长、社会负担重的特点。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城市基础公用事业建设融资的瓶颈和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越来越突出,为了突破瓶颈,有效应对高负债,防范财务风险,必须探索和创新融资方式,利用资本市场和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增强资产流动性、拓宽融资渠道,化解财务风险、改善债务结构、提高运营效率,稳固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