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而且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反应能力。利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方法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兴趣,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反应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着重对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奥尔夫音乐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音乐课堂;应用
1 前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由德国著名的现代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总结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个在音乐研究领域中广为人知的教学体系。它将“原创音乐”视为自己独特的标志,并且借助人类最自然的实践形式――即兴创造,促进音乐满足了人类的需要。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的优点,对如何实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以期激发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享受的兴趣,并促进师生的共鸣.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其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首创者是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这是当今流行世界的音乐教学法。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已经被列入当今世界优秀儿童艺术教育体系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质特点在于注重开发学生的情感领地,讓学生把音乐当作一种休闲娱乐,让学生用自己的手和脚等肢体和简易乐器配合语言轻松愉快地演绎音乐,注重亲身体验,强调音乐感性和回归人本。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值得教师借鉴的是即兴性创作表演,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舞蹈、表演和乐器等全身心放松地表现音乐,来抒发内心感受,让音乐成为学生的乐园。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学生在表现中学到音乐知识,并感受到乐趣,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春天的气息。
3 初中音乐课堂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
3.1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音乐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本能,是一种人类表达情感和情绪的自我流露的方式。原始人表达情感最原始,最简单的形式,也许就是各种声调的呼叫加上肢体动作,这就是音乐,语言、动作、舞蹈的统一的雏形。所以,奥尔夫说:“原始的音乐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于躯体之中”。因此,他认为:“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他从孩子们自发的音乐活动中,也发现这些方面是一个“不可分离开来的领域”。因此,奥尔夫就“致力于重建它们之间的天然联系”。奥尔夫所编《学校音乐教材》大多取材于民谣、民歌、谚语、故事、舞蹈、游戏等,联系儿童生活体验。教材的形式有配乐诗朗诵、配乐游戏、配乐故事、歌曲、器乐曲、舞蹈等。这样,他的教材与教法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从儿童出发,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它们的中动性和积极性。
3.2结合图像,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更具特色
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中,图像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也是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处于抽象和具象的边缘地带,故而,在思考一些音乐中表达的情感时,很难在大脑中抽象出变化多端的画面,也就无法和作曲家、作词者进行情感和灵魂的互动,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赏析能力和创作能力时总会觉得困难的原因。
为了突破这些教学的困境,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将图像展示的方法融合进来,以此帮助初中生科学地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理解和体会音乐各个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积极作用,进而培养和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和创作能力。图像展示可以将点、线、面、实体或者符号、文字等内容进行具体化、直观化和生动化,这样,初中生便可以借助这些图像对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强弱进行比较了。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弯弯的月亮》一课时,歌词中表现出的自然景象,如“夜空”“月亮”“小桥”“河水”等,宛如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歌曲中表现的画面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达到一定的借景烘托感情的效果,向学生传递歌曲的意境,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丰富初中生对这首具有思乡之情的歌曲的具体感知,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展示其魅力。
3.3创造性的表演
综合性是奥尔夫教学法中很有代表性的特点,在课堂中除了把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还可把音乐和表演结合起。针对初中学生,备课时,笔者选择几首学生学过的有谱曲的古诗词给他们学唱。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每组分为三个角色:唱歌的、伴奏的、表演的。每组轮番表演,学生随着旋律,唱歌的唱歌,打节奏的打节奏,表演的表演,学生积极投入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这样,奥尔夫音乐给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空间,同时在集体表演中培养了学生团体意识与合作品质,更赋予了学生一个很自由的创意空间,课堂成了学生的表演舞台,这样比教师强行灌输给孩子知识有趣得多。再如,教唱《我爱你中国》时,笔者请几位学生走上讲台,分别为同学们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调式、调性和旋律线条走向等。这样,让他们从作品的各个方面去揣摩、总结、规划声音、塑造意境、以情带声,最后达到所要表达的效果。这时,学生成了表演者,课堂上的主角,教师自始至终是倾听者、观看者、指导者,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创造性的表演走进音乐课堂,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赋予音乐课堂的创新意义。
3.4乐器演奏
奥尔夫乐器追求学生奏乐,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奥尔夫乐器包括两大类: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与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前者可细分为皮革类、木质类、金属类、散响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有特异音响的打击乐,如蛙鸣筒,包括一些音色非常独特的各国民族乐器都可以在以上乐器组的基础上加进去,甚至可以动手自制乐器。如在八年级下册《当兵的人》一课中,请学生讨论不同乐句可以配合什么样的乐器,并自己制作。回课时学生有的用瓶、罐装豆子、大米、沙子做沙锤,用木棍做打棒等,带来了各种自制“乐器”。在图示与清晰的口令手势下,学生部分演唱歌曲,部分用自制乐器进行伴奏,还有同学进行声势伴奏,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歌曲鲜明的节奏,体会到了音乐赋予的情感力量,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 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音乐教育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需要政府与教育系统投入更大的关注,改变现有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对非主要学科的重视程度,最终为我国培养出高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J].音乐时空,2014,(21):183-183.
[2]李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19):95-96.
[3]潘鸥,孟梦.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208.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音乐课堂;应用
1 前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由德国著名的现代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总结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个在音乐研究领域中广为人知的教学体系。它将“原创音乐”视为自己独特的标志,并且借助人类最自然的实践形式――即兴创造,促进音乐满足了人类的需要。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的优点,对如何实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以期激发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享受的兴趣,并促进师生的共鸣.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其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首创者是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这是当今流行世界的音乐教学法。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已经被列入当今世界优秀儿童艺术教育体系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质特点在于注重开发学生的情感领地,讓学生把音乐当作一种休闲娱乐,让学生用自己的手和脚等肢体和简易乐器配合语言轻松愉快地演绎音乐,注重亲身体验,强调音乐感性和回归人本。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值得教师借鉴的是即兴性创作表演,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舞蹈、表演和乐器等全身心放松地表现音乐,来抒发内心感受,让音乐成为学生的乐园。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学生在表现中学到音乐知识,并感受到乐趣,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春天的气息。
3 初中音乐课堂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
3.1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音乐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本能,是一种人类表达情感和情绪的自我流露的方式。原始人表达情感最原始,最简单的形式,也许就是各种声调的呼叫加上肢体动作,这就是音乐,语言、动作、舞蹈的统一的雏形。所以,奥尔夫说:“原始的音乐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于躯体之中”。因此,他认为:“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他从孩子们自发的音乐活动中,也发现这些方面是一个“不可分离开来的领域”。因此,奥尔夫就“致力于重建它们之间的天然联系”。奥尔夫所编《学校音乐教材》大多取材于民谣、民歌、谚语、故事、舞蹈、游戏等,联系儿童生活体验。教材的形式有配乐诗朗诵、配乐游戏、配乐故事、歌曲、器乐曲、舞蹈等。这样,他的教材与教法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从儿童出发,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它们的中动性和积极性。
3.2结合图像,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更具特色
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中,图像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也是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处于抽象和具象的边缘地带,故而,在思考一些音乐中表达的情感时,很难在大脑中抽象出变化多端的画面,也就无法和作曲家、作词者进行情感和灵魂的互动,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赏析能力和创作能力时总会觉得困难的原因。
为了突破这些教学的困境,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将图像展示的方法融合进来,以此帮助初中生科学地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理解和体会音乐各个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积极作用,进而培养和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和创作能力。图像展示可以将点、线、面、实体或者符号、文字等内容进行具体化、直观化和生动化,这样,初中生便可以借助这些图像对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强弱进行比较了。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弯弯的月亮》一课时,歌词中表现出的自然景象,如“夜空”“月亮”“小桥”“河水”等,宛如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歌曲中表现的画面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达到一定的借景烘托感情的效果,向学生传递歌曲的意境,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丰富初中生对这首具有思乡之情的歌曲的具体感知,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展示其魅力。
3.3创造性的表演
综合性是奥尔夫教学法中很有代表性的特点,在课堂中除了把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还可把音乐和表演结合起。针对初中学生,备课时,笔者选择几首学生学过的有谱曲的古诗词给他们学唱。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每组分为三个角色:唱歌的、伴奏的、表演的。每组轮番表演,学生随着旋律,唱歌的唱歌,打节奏的打节奏,表演的表演,学生积极投入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这样,奥尔夫音乐给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空间,同时在集体表演中培养了学生团体意识与合作品质,更赋予了学生一个很自由的创意空间,课堂成了学生的表演舞台,这样比教师强行灌输给孩子知识有趣得多。再如,教唱《我爱你中国》时,笔者请几位学生走上讲台,分别为同学们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调式、调性和旋律线条走向等。这样,让他们从作品的各个方面去揣摩、总结、规划声音、塑造意境、以情带声,最后达到所要表达的效果。这时,学生成了表演者,课堂上的主角,教师自始至终是倾听者、观看者、指导者,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创造性的表演走进音乐课堂,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赋予音乐课堂的创新意义。
3.4乐器演奏
奥尔夫乐器追求学生奏乐,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奥尔夫乐器包括两大类: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与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前者可细分为皮革类、木质类、金属类、散响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有特异音响的打击乐,如蛙鸣筒,包括一些音色非常独特的各国民族乐器都可以在以上乐器组的基础上加进去,甚至可以动手自制乐器。如在八年级下册《当兵的人》一课中,请学生讨论不同乐句可以配合什么样的乐器,并自己制作。回课时学生有的用瓶、罐装豆子、大米、沙子做沙锤,用木棍做打棒等,带来了各种自制“乐器”。在图示与清晰的口令手势下,学生部分演唱歌曲,部分用自制乐器进行伴奏,还有同学进行声势伴奏,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歌曲鲜明的节奏,体会到了音乐赋予的情感力量,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 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音乐教育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需要政府与教育系统投入更大的关注,改变现有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对非主要学科的重视程度,最终为我国培养出高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J].音乐时空,2014,(21):183-183.
[2]李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19):95-96.
[3]潘鸥,孟梦.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208.